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提高对PSH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结果5例中除1例表现为不规则肿块,边缘见分叶及毛刺外;其余4例均表现为肺内类圆形肿块,其中3例边缘光整,1例见浅分叶。5例均密度均匀。2例行CT增强病例,均有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CT是PSH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例经病理学确诊为PTL的CT特征,并总结了近10年国内外发表的PTL的相关文献。结果:1例为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1例为B细胞源性非霍其金淋巴瘤。CT表现:甲状腺双叶受累,弥漫肿大,病灶呈不规则均匀低密度,边界不清,呈不均匀强化,病灶压迫、侵犯周围组织。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和CT特征有助于PTL的术前诊断,而且CT可确定病变侵犯的范围及程度,便于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癌胰腺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肾癌胰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肾癌胰腺转移瘤均为多发型,共9个病灶,最大直径0.8~2.8 cm,平均1.9 cm.平扫呈稍高密度灶7个,等密度灶1个,低密度灶1个,其中2个病灶有液化坏死;增强扫描8个病灶呈明显强化,1个病灶呈环状强化.所有病例均有胰外转移.结论 肾癌胰腺转移瘤少见,常有多发病灶及胰外转移,CT表现主要为稍高密度、明显强化,结合原发病史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 对10例病理证实的肺黏膜相关原发淋巴瘤的CT特征及病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0例在CT上存在不同范围的肺实变,在所有实变的病灶中见空气支气管征,并且部分病灶中可见有支气管扩张症及肺大泡,磨玻璃样改变或间质网格状改变分布在实变的边缘部位.病灶均无坏死,空洞及钙化存在.无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肺黏膜相关原发淋巴瘤的CT表现只有肺和(或)支气管受侵而无淋巴结的肿大;此表现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8年临床收治确诊的16例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儿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6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 16例患儿支气管镜检取出或吸痰吸出灰色胶冻样支气管树样物,胸部影像表现为肺纹理增强16例,肺实变8例,肺不张10例,肺透亮度增高8例,纵隔积气及皮下积气3例,气胸1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 儿童纤维素性支气管炎影像表现与支气管异物表现类似,可分为肺炎型、肺不张型及混合型三型,正确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为巨大的境界清楚的肿块,由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组成,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动脉期瘤内可见肿瘤血管影,静脉期肿瘤持续强化,并可见强化的包膜。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呈梭形,间质为增生的胶原纤维,肿瘤由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疏松区组成,免疫组化示CD34阳性。结论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窦丽娜  徐青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2):1752-1754
目的 分析消化道异位胰腺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消化道异位胰腺的CT表现,6例均行CT增强扫描,观察其CT表现特征.结果 6例异位胰腺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发生在胃部2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2例(均位于空肠).CT平扫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多均匀,边界清楚,与胃肠道壁呈广基底连接,向腔内生长者居多,2例可见小囊变区.CT增强扫描,6例均明显强化,强化方式类似于正常胰腺,其中4例均匀强化,2例可见小囊变区未强化.结论 消化道异位胰腺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本病正确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和MR 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结核的CT和MR表现特点,并作文献复习。2例肝结核行CT平扫及CT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MR平扫。结果CT平扫1例呈不均质性低密度,病变内伴有更低密度坏死区,1例接近等密度;CT增强扫描动脉期2例病变均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2例病变轻度强化,其中1例伴有坏死囊变区周边轻微环形强化。1例MR平扫,T1W I呈低信号,T2W I呈等高混杂信号。结论肝结核少见,易误诊,CT及MR I能显示肝结核的一些特征,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肺真菌病亦成为继耐药细菌感染之后世界范围的临床诊治难题。肺真菌病常因其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亦复杂多样,不易与普通炎症、结核、肿瘤相鉴别,而导致误诊、误治[1]。本文分析肺真菌病的CT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例1:男,50岁,间断咯血4个月,加重30 d,无胸闷、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I及1H-MRS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7例,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复习.2例行CT、MRI及MRS检查,2例仅行MRI检查,3例仅行CT检查.结果肿瘤均位于侧脑室,侧脑室示不同程度的脑积水;CT表现为混杂密度,内有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并可见点条状及团块状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均呈不均一强化.MRI呈等低T1、等高T2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均呈不均一强化.在体1H-MRS表现为Cho峰明显升高,NAA明显降低.结论青年人位于脑室内尤其是透明隔区的肿瘤,应考虑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可能.CT、MRI及1H-MRS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肾脏嗜酸细胞瘤(oncocytoma)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临床上多无症状,国内报道不多,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肾脏肿瘤的3.6%[1].笔者重点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本病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胰腺类癌的临床特征和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类癌患者,术前均接受了CT检查,其中1例接受了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3例患者均为胰腺单发的囊实性肿块,1例位于胰头、2例位于胰尾,肿块包膜完整,边界清晰。CT平扫实性成分的CT值为22~34 HU,平均27 HU。增强后实性部分在动脉期呈显著环形强化,CT值40~88 HU,平均55 HU,高于胰腺实质。门静脉期肿块实性成分强化程度明显降低,CT值50~72 HU,平均62 HU,略高于胰腺实质。其中1例患者接受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见十二指肠圈明显受压移位,但肠黏膜未见破坏。结论胰腺类癌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理检查,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骨斑点症(8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斑点症临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8例骨斑点症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骨斑点症影像学表现为骨内多发边缘清晰、密度均匀的小圆形或卵圆形的致密结节,4例患者有症状,4例患者无临床症状。结论骨斑点症影像学表现典型,影像学检查正确诊断该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骶骨结核的CT表现。方法  13例经手术证实的骶骨结核的病例 ,结合文献分析其CT表现。结果 骶骨结核以S1~ 2 多见 ,骨质破坏有不规则溶骨和沿骶孔破坏 2种。冷脓肿分布于骶前区、髂窝区和 /或臀肌区。 3例 ( 2 3.1% )合并骶髂关节结核 (右侧 2例 ,左侧 1例 )。结论 CT能明确显示骶骨破坏的程度、冷脓肿的位置及邻近结构受累的情况 ,帮助外科医生选择恰当的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门静脉CT血管成像(PVCTA)在诊断门静脉瘤(portal vein aneurysm,PVA)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PVA的临床与CTA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VCTA清晰显示3例PVA的发生部位、扩张程度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3例均位于肝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交汇处,2例病变呈囊状,1例病变局部一致性扩张.3例均无相应临床表现及基础病变.文献报道18例中13例位于肝内门静脉分支交汇处,4例位于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交汇处,1例位于门静脉主干.18例中5例有肝癌伴肝硬化,其余无临床表现(6例)或仅有腹痛或腹部不适(7例).结论 PVA好发于肝内或肝外门静脉交汇处,多无基础疾病,PVCTA能够清楚显示PVA的部位、大小、形态、有无血栓、瘤体与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和MRI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CNC的CT和MRI表现。结果 2例位于侧脑室体部均来源于透明隔,分别向一侧或两侧侧脑室内生长,CT为混杂密度,其中1例可见钙化,MRI为混杂信号,不均匀较明显强化。1例位于左侧颞叶,CT可见钙化,MRI可见囊变及环形强化,占位效应不明显。结论 CNC是少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病年龄、部位及CT与MRI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腺腺鳞癌的影像、病理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而尽早做出正确诊断,制定恰当、合理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经病理证实的3例胰腺腺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1例表现为中央明显坏死、液化的胰头肿瘤,另2例表现呈浸润性生长、早期出现转移.镜下肿瘤呈现腺癌和鳞癌的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提示肿瘤含有腺癌和鳞癌成分.术后患者生存3~11个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肝转移.结论 肿瘤中央出现明显坏死、液化,或呈浸润性生长、早期出现转移是胰腺腺鳞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