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来曲唑(LE)、克罗米芬(CC)和尿促性素(HMG)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中的效果,探讨LE在PCOS促排卵中的优势.方法 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150例,共239个促排卵周期,随机分为CC组、LE组、CC+ HMG组、LE+ HMG组和HMG组.比较各组患者绒促性素(HCG)注射日成熟卵泡(卵泡直径≥14 mm)的数量、多于3个卵泡的例数、排卵率、卵泡不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尿促性素用量、诱导排卵时间、周期妊娠率.结果 LE组和LE+ HMG组患者HCG注射日成熟卵泡的数量和多于3个卵泡的例数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CC组排卵率均低于其他4组,而LUFS的发生率高于其他4组(P<0.01);LE组、LE+ HMG组和HMG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LE+HMG组中HMG的用量低于CC+HMG和HMG组(P<0.05);HMG组诱导排卵时间显著长于其他4组(P <0.05);CC组妊娠率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5).结论 在PCOS促排卵中,LE较CC和HMG排卵率高,LUFS发生率低,单卵泡发育率高,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高,妊娠率高,节约促排卵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82-84+89
目的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PCOS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CC)促排卵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CC联合来曲唑(LE)促排卵方案治疗,治疗周期中,如无优势卵泡发育、肌注尿促性素(HMG)。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子宫内膜与卵泡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诱排时间短于对照组,HMG用量少于对照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成熟卵泡个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大卵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流产、多胎妊娠、OHS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C单独促排卵,CC联合LE促排卵方案治疗PCOS不孕症可明显缩短诱排时间,减少HMG用量,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来曲唑(LE)、克罗米芬(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3种药物相互联合使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更佳的促排卵方案。方法 将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209例(周期)PCOS患者,随机分入CC+HMG组59周期,LE+HMG组72周期,LE+CC组78周期, LE+CC组中无反应者54周期立即转入LE+CC+HMG组,观察4组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FD)、子宫内膜厚度、>1.4 cm卵泡数、血清雌二醇(E2)水平,以及促排天数、HMG用量、排卵数、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双胎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 LE+CC组排卵率最低(30.77%),但>1.4 cm卵泡数、排卵数和促排天数最少,HCG注射日E2水平最低(P<0.05),余3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CC+HMG组HMG用量以及HCG注射日E2水平最高(P<0.05);仅CC+HMG组出现异位妊娠,共3周期(P<0.05)。4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MFD、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以及双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及卵泡未破裂黄素化(LUF)。 结论 对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PCOS患者,LE+CC联合促排卵方案,仍有30.77%的排卵率,尤其适合OHSS高危人群。而LE+CC与LE+CC+HMG的总体排卵率92.31%,明显高于传统联合促排卵方案LE+HMG与CC+HMG,同时降低了OHSS及多胎妊娠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对PCOS的促排卵效果和妊娠结局.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70例,分为来曲唑组(LE)30例和克罗米芬组(CC)40例.于HCG注射日观察≥14 mm卵泡数、≥16 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和血清E2、LH、T水平;比较两组HMG用量、排卵数、妊娠率及OHSS发生例数.结果:LE组HCG日≥14 mm卵泡数、E2值显著低于CC组(P<0.05),LE组子宫内膜厚度及排卵数却显著高于CC组(P<0.05);LE组妊娠率高于C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组用于PCOS促排卵治疗可减少CC抗雌激素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以及相似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来曲唑配合阿司匹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排卵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Pcos患者800例,随机分为4组:CC(克罗米芬)组200例,288周期;HMG(尿促性腺激素)组200例,224周期;LE1(来曲唑+中药)组200例,290周期;LE2(来曲唑+阿司匹林)组200例,295周期。比较治疗后4组的成熟卵泡出现率、排卵率、流产率、妊娠率、多胎畸胎率、取消周期数、无优势卵泡发生数、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等参数。结果:CC组出生46人;HMG组出生47人;LE1组出生45人,LE2组出生51人,在成熟卵泡出现率、排卵率、妊娠率方面,LE2组高于LE1组(P<0.05),LE1组高于CC组和HMG组(P<0.05),HMG组高于CC组(P<0.05);在流产率、畸胎率、取消周期数、无优势卵泡发育数、OHSS方面,LE2组低于LE1组(P<0.05),LE1组低于CC组和HMG组(P<0.05),CC组、H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胎率HMG组高于CC组、LE1组、LE2组(P<0.05)。结论:应用来曲唑配合阿司匹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所引起的不孕,其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排卵率及妊娠率,而流产率低,具有经济、方便、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081658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联合氯米芬或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疗效比较/刘红…∥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5).—339~342目的:探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氯米芬(CC)、HMG和来曲唑(LE)+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期间在我中心就诊的114例PCOS妇女的114个宫腔内人工授精(AID)周期分为3组:CC+HMG周期组38个周期,HMG周期组38个周期,LE+HMG周期组38个周期。分析比较3组的年龄、血清T水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日(HCG日)平均卵泡直径(MFD)≥14mm的卵泡(成熟卵泡)个数、平均卵泡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HCG日单优势卵泡发育成熟百分率、HMG用量和周期妊娠率。结果:CC+HMG组、HMG组和LE+HMG组患者年龄和血清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C+HMG组HCG日成熟卵泡个数为(2.9±1.6)个,明显多于其他两组[HMG组为(1.6±1.0)个,LE+HMG组为(1.9±1.2)个],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内膜厚度较其他两组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诱导排卵药物氯米芬(CC)、尿促性素(HMG)和绒促性素(HCG)治疗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3例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而不孕的患者,根据使用促排卵药物组合的不同,分为CC/HCG、CC/HMG/HCG和HMG/HCG组。通过经阴道B超(TVS)测定并比较三组患者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多卵泡发生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病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 CC/HMG/HCG、HMG/HCG组HCG日平均子宫内膜厚度、多卵泡发生率和OHSS发生率明显高于CC/HC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HMG/HCG与HMG/HC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之间妊娠率、流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COS不孕患者使用任意一种促排卵方案都是可行的。但对于CC抵抗的患者,则建议使用CC/HMG/HCG或者HMG/HCG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使用尿促性素(HMG)促排卵方案的结局.方法 将87例PCOS不孕患者分为预处理组(达英-35+二甲双胍)48例,未处理组39例,比较2组患者成熟卵泡数、排卵数、妊娠率、多胎率及流产率.结果 2组成患者熟卵泡数及排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促排天数、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不孕患者给予达英-35调整月经周期后再使用HMG促排卵,可提高成熟卵泡数及排卵率,最终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两种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促排卵及妊娠结局.旨在寻找一种新的促排卵药物。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PCOS患者86例,随机分为来曲唑(LE)组(40例)和克罗米芬(CC)组(46例)。LE组从月经第3~7天给予LE5 mg/d口服,第7天加用促性腺激素(HMG)至HCG日;CC组从月经第5~9天给予CC100mg/d口服,第6天加用HMG至HCG日。于HCG日观察≥14mm卯泡数、≥16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记录妊娠率、流产例数、异位妊娠例数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例数。结果:LE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CC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LE组HCG注射日≥14mm卵泡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无一例发生OHSS。LE组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都高于C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及相似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克罗米芬(CC)与来曲唑(LE)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的促排卵(COH)效果.方法 将108例PCO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CC或LE治疗,从优势卵泡数目及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CC组成熟卵泡数目明显高于LE组(P﹤0.05),而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明显低于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曲唑是PCOS患者良好的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PCOS排卵障碍及中医辨证属肾阴虚型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组(LE+中药,n=30),CC组(CC+中药,n=30)。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3个月经周期内两组的卵泡发育、排卵、子宫内膜和受孕的情况。结果排卵情况:两组的卵泡直径≥16mm,卵泡数、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子宫内膜及宫颈粘液情况:LE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平均厚度、A型内膜、宫颈粘液平均评分与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孕情况:LE组妊娠率为73.33%,CC组妊娠率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与CC均有促卵泡生长作用,LE可作为CC反应不良患者促排卵的替代治疗,LE较CC有较高的妊娠率,可能与其不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来曲唑与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PCOS合并不孕患者115例,完全随机分为来曲唑组(57例,口服来曲唑5 mg/d,连用5 d)和克罗米芬组(58例,口服克罗米芬50 mg/d,连用5 d).观察2组患者的优势卵泡个数、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肌肉注射hCG子宫内膜厚度、异位妊娠例数和继续妊娠例数.结果:来曲唑组与克罗米芬组排卵率接近(P=0.257),但来曲唑组的单卵泡发育为79.49%,较克罗米芬组(54.85%)明显增高(P<0.001),且来曲唑组的多卵泡发育率(20.51%)较克罗米芬组(45.16%)明显降低(P=0.008);来曲唑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明显优于克罗米芬组(P<0.05),但2组间血清E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535);来曲唑组中排卵患者的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分别为31.9%和24%,均高于克罗米芬组(分别为15.2%和8.3%)(P<0.05),其流产率(6.9%)较克罗米芬组(7.5%)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9).结论:来曲唑组用于PCOS合并不孕患者,降低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和多胎妊娠的危险性,不影响子宫内膜的厚度,增加了排卵患者的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有望成为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药物及其配伍用于PCOS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0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共计640个孕周,根据治疗形式的不同,将参加实验的患者分为8个不同小组,分别为CC组(氯米芬+82周期)、LE组(来曲唑+78周期)、HMG组(尿促性腺激素+155周期)、FSH组(卵泡刺激素+43周期)、CC+HMG组(为98周期)、CC+FSH组(为77周期)、LE+HMG组(为51周期)、LE+FSH组(为56周期),治疗结束后,对其临床结局经比较与观察。结果治疗结束后,CC组与LE组临床妊娠率与其余6个组别比较,明显低出许多,存在明显的差异,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各组间流产率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OHSS、多胎妊娠以及异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比较,联合用药组别的发生率少于单独用药的组别,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的临床妊娠率高、OHSS、多胎妊娠以及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来曲唑(LE)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素(HMG)和单用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stem,PCOS)患者促排卵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58例PCOS不孕患者58个促排卵周期,随机分为LE联合HMG组(A组)24个周期和单用HMG组(B组)34个周期,A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口服来曲唑2.5 mg/d,第8天肌注HMG 75 IU/d;B组于月经第3天始肌注HMG 75 IU/d,用药至卵泡成熟,肌注HCG诱发排卵.分析两组患者HCG日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单成熟卵泡发育率、HMG用量、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肥胖对妊娠的影响.结果 A组和B组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HCG日优势卵泡数目、单成熟卵泡发育率及HMG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联合HMC和单用HMG促排卵能获得相似的妊娠率,LE联合HMG促排卵可以减少HMG药物用量,降低多胎和OHSS风险.  相似文献   

15.
叶琳  陆琳  高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077-2079
目的:比较克罗米芬(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克罗米芬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联合(CC+HMG)3种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8月在我所生殖健康科就诊的PCOS患者154例。测定154例PCOS患者的基础内分泌,经联合应用达英-35和二甲双胍3~6个周期复查内分泌指标后,按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CC组50例,HMG组52例,CC+HMG组52例。比较3组的年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注日(HCG日)血清E2水平﹑HCG日平均卵泡直径≥14mm的卵泡(成熟卵泡)个数、HMG用量﹑排卵率﹑妊娠率﹑卵泡未破裂黄素化(LUF)等。结果:154例PCOS患者经联合应用达英-35和二甲双胍后,血LH、睾酮(T)及LH/FSH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3组患者年龄、HCG日成熟卵泡个数及血清E2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C+HMG组和HMG组比较,CC+HMG组HMG用量明显少于HMG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C+HMG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0.005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来曲唑(LE)联合尿促性腺激素(HMG) 和LE联合氯米芬(CC)两种微刺激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助孕结局。方法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2013年3月-2014年4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131例不孕患者13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LE+HMG组71个周期(71例),LE+CC组60个周期(60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 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HCG注射日孕酮和雌二醇水平、HCG注射日直径>16 mm卵泡个数、获卵数、受精率、种植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LE+HMG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为(8.1±2.0) mm,明显高于LE+CC组的(6.4±1.8) mm(t=-3.27,P<0.05);LE+HMG组优胚率明显低于LE+CC组(51.7%与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0.05) 。LE+HMG组临床妊娠率为17.3%,LE+CC组临床妊娠率为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6,P>0.05)。结论 两种微刺激方案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均有一定效果,但LE联合CC的治疗方案能获得更优质的胚胎,临床结局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不孕症常规检查确诊为PCOS并接受促排卵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来曲唑组(24例):口服LE;HMG组(26例):注射HMG。两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来曲唑5.0mg或HMG75IU肌内注射,分别监测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直径≥10mm卵泡个数,记录GnRH-a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直径≥16mm卵泡(成熟卵泡)个数,直径≥14卵泡(优势卵泡)个数,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睾酮(T)水平,分别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多胎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与HMG组相比,来曲唑组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薄(P=0.00);GnRH-a注射日血清中E2水平低(P=0.00),T水平高(P=0.004),优势卵泡数少(P=0.02),OHSS发生率低(P=0.04),但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78)且多胎率低(P=0.02)。结论对PCOS患者,用LE或HMG促排卵,临床妊娠率无差异,用LE联合GnRH-a治疗可以降低HCG日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减少OHSS的发生率,以及多胎率,可望成为一线促排卵药。  相似文献   

18.
吴雪斌  李玲  林丽华 《吉林医学》2012,33(20):4313-4314
目的:比较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效果。方法:经达因-35和二甲双胍治疗后的PCOS患者68例拟行促排卵治疗,分为LE组38例和CC组30例,分别于月经后的第5天服用LE、CC,使用阴道超声来对卵泡发育情况进行检测,在卵泡直径≥18 mm时,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于HCG日抽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并观察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LUF发生率和妊娠率等。结果:LE组的周期排卵率、妊娠率与C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组HCG日E2水平低于CC组,但子宫内膜厚度大于CC组,LE组单卵泡排卵率优于CC组。结论:在PCOS促排卵治疗中,LE促排卵单卵泡排卵率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好,可降低多胎妊娠和OHSS的发生率,更适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19.
林春莲 《中外医疗》2011,30(8):103-104
目的探讨来曲唑在人工授精促排卵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人工授精促排卵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40例):口服来曲唑(LE),B组(40例):口服氯米酚(CC),通过观察2组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的个数、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用药效果。结果 2组成熟卵泡个数、流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因女性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用LE促排卵,可以减少CC抗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使子宫内膜有较好的容受性,有利于妊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来曲唑与克罗米酚促排卵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奕  孙文洁  雷莉  郝丽娟  张龙莲  李莉 《重庆医学》2009,38(24):3056-3057
目的 比较来曲唑(LE)与克罗米酚(CC)促排卵作用及妊娠结局,寻找一种新的促排卵药物.方法 符合标准的患者21例服用LE治疗,31例服用CC治疗,观察卵泡发育、子宫内膜生长的指标.同时记录妊娠例数、流产例数、异位妊娠例数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的例数.结果与CC组相比,HCG日LE组大于或等于14mm卵泡数明显减少,子宫内膜厚度较厚;两组均无1例OHSS的发生;LE组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都高于C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及相似的妊娠率,对生殖系统及全身的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