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前,医保成为民众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其政策制定和实施与每一名参保人息息相关。同时,“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传统的线下授课不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医疗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受到挑战。基于此,首都医科大学医疗保险学课程教学团队开始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的路径探索,通过录制线上医疗保险学慕课课程,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获得了学员的认可,以及为深化医保学科发展建设和冲击国家级一流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访谈法及文献法获取本科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相关信息。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召开专家论证会,论证课程设置相关问题。经过专家论证,初步提出一套突显涉外护理特色、为护理专业服务的本科涉外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全新护理模式的逐渐建立,在二十一世纪护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体制改革对能力和人才层次的要求。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设置出具有科学性、富有专业特色以及满足专业教学指导思想的课程,对于培养出优秀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是十分必要的。现对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背景以及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科学生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设置的满意度及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对广西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及其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该课程理论课及实践课内容设置是比较满意的,77.4%学生认为该课程理论课内容合理,84.0%学生认为实践课内容合理;但是在课时设置、时间安排及实践课时上满意度相对较低,73.6%学生认为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或有待改进,52.8%学生认为每周课程量太大,93.4%的学生认为实习课时应超过3次以上,69.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分析可能的原因与该课程实用性强、学生自身对实践的兴趣程度以及教师授课技巧有关。结论广西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加以调整和优化完善该课程设置,同时教师要适当转换授课方式,加强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衔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卫生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课程思政视角下体验式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护生死亡伦理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5月,在本科护理专业三年级4个班级212护生死亡伦理实训课中实施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修订课程思政目标、使用体验式教学法开展“模拟追悼会”。从督导专家、学生角度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课程督导专家对课堂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实施给予肯定,课堂督导评价均为优秀;护生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表示满意,96.69%的护生表达了对任课教师的喜爱与认可;护生能够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重新认识死亡、理解临终患者和死者家属的心情,重新思考护理专业使命,达成了死亡伦理实训的教学目标。结论 在死亡伦理实训中使用体验式教学法将专业教学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获得护生和专家督导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在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如何培养医科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汕头大学医学院以医学人文内容为依托、以医科生专业学习能力为主线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本文介绍了该课程的设计框架、优势和课程评估。课程评估结果显示:该课程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整个课程设计也深受同行认可,是值得推广的大学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7.
根据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围绕培养目标,向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提出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该专业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培养目标特色不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陈旧、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专业实习没有量化。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制,师资队伍的建设,实习安排的完善提出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我院住培学员对住培课程设置的认知及现状。探讨我院住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住培提供相关政策参考。方法本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法,一方面总结我院课程设置的现状及经验,另一方面调查分析了85名学员对课程设置的认知,通过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不同培训专业对是否需要开设实践性课程的比例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χ2=7.567,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不同培训专业学员对实践性课程的需求有差异。结论住培阶段系统的课程培训十分必要,有助于提升住培质量,在住培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注重临床胜任力培养,并注重各专科新技术新进展及开设诊疗技术、模拟医学课程、实践性课程,充分运用网络教学手段,根据学员不同特点实行差异化教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设情绪智力课程并评价教学效果。方法构建护理本科生情绪智力课程,并在2016级、2017级全日制护理学专业共146名本科生大学第四学期中开展。通过讲授、PBL教学、情境体验、团体活动、小组讨论及经验、情境演绎等方法内化知识。课程实施前后,采用情绪智力量表评价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及调查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结果目前课程对提升学生"情绪感知、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及运用情绪能力"有积极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级和2017级146名护理本科学生中期阶段性考核成绩分别为(88.56±4.30)分和(89.32±7.57)分,终期个性化考核成绩分别为(91.77±5.61)分和(90.86±4.23)分;学生对课程授课形式及考核形式总体认可。结论情绪智力课程对学生情绪智力水平有积极影响,但需经过长时多角度设置课程,以完善课程对学生带来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专业学生对《妇幼保健学》课程内容设置的满意程度,以评促改,完善《妇幼保健学》教学体系。方法以内蒙古医科大学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学习《妇幼保健学》课程学习后,采用自编问卷开展对《妇幼保健学》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教学改革建议的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该课程教学满意度较好(87.8%),但仍希望在增加过程考核的比重(82.9%)、邀请相关专业专家讲座(82.9%)、开展PBL的教学方法(70.7%)、增加对经典例题的练习与讲解(68.3%)等方面有所改进。结论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妇幼保健学》课程体系,才能更好的地满足当前社会和医学,特别是妇幼卫生工作领域对预防医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3所医学院校1338名医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及其学业表现进行问卷调研。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医学生的专业思想整体比较稳定,专业思想稳定性与医学生的学业表现呈正相关。对学习成绩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和对医学的学习态度进入方程。提示在医学本科教育中,应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意愿、优化医学课程设置、重视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以便能坚定其专业思想稳定性,提高学业投入度和学习表现。  相似文献   

12.
将健康人文教育融合于专业教育中是医学院校实现健康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本文从以健康人文理念为引导,提高专业教师专业与健康人文融合教育教学的自觉性;从课程设计入手,引导专业教师掌握专业与健康人文融合教育教学的技术策略;以实际行为示范,强化专业教师在专业与健康人文融合教育教学中的感染力;以考核评价为导向,强化健康人文融合于专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果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医学院校专业教育中健康人文教育融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医学美容技术是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以中、西医基础医学及医学美容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实施、修复和维护人体之美。我国的医学美容专业教育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并日趋走向成熟。文章主要阐述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设与实践研究的意义;通过对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新增设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探索其定位、确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升级课程结构、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专业教学团队等多方面的建设与实践,明确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设与实践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索适合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发展的道路,以期对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设的发展起到持续推动的作用,引领医学美容更专业、规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者之心(HEART)课程中“临床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环节”对关怀能力养成的效果,对该课程纳入“临床早期接触”的教学设计做小结。方法编纂临床早期接触中的“隐性课程”体验问卷,对参加医者之心(HEART)课程的临床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环节的学生进行事后访问及问卷调查,以此评估“隐形课程”对医学生关怀能力养成的初步情况。 结果医学实习生对各种具有隐性课程内涵举措的各个维度对其关怀能力培育的帮助,均呈偏正向的态度。“带教教师教学示范”“关怀展现”“专业胜任能力对学生关怀能力影响”这3个构面的强弱程度,会因“学生临床早期接触时长”“带教教师年资”“临床早期接触过程满意程度”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结论“临床早期接触各类组织形式”对第一次进入临床体验的医学生关怀能力认知有重要影响,典范学习及同伴影响对医学生关怀能力认知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课程教学是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聚焦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以数字化课程体系构建为主要手段,加强课程管理,改革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形式,切实提高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质量,解决在职临床医师申请学位过程中的课程教学问题,对提高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科研能力,保障学位授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经调查发现,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自愿服务基层的意识不强,服务期满后继续服务基层率低。通过从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教师榜样的引领作用、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校院支持等方面研究,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引导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自愿服务基层的意识,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基层卫生人才,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探索地方医学院校构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实施路径。方法 在文献分析借鉴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反复论证,探索实施适合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路径。结果 制定和完善地方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教学改革试点班,整合课程教学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资源建设,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改革。结论 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实施路径,有助于医学生创新能力、临床整体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分析新时代新医科2.0背景下,原本科医学影像超声方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以需求为导向确定医学影像超声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确定培养规格,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产出导向和临床问题解决建设超声教材,采用基于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平台系统化特色模块的教学策略,重构和优化超声医学课程体系,以问...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医学卫生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国内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临床医师在临床基本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终生学习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存在缺陷。天津医科大学构建并实施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构建了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通过“基础与临床、临床与预防、医学与人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相互融合,培养“人文素养高、预防观念先、专业基础实、临床技能强”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初步解决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基础与临床脱节、临床与预防脱节、医学与人文脱节等问题;解决了医教协同背景下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问题,特别是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临床心理学是精神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高素质精神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医学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因为教育理念的冲突、师资教育的参差不齐,教育背景的多元化和专业课教学的局限性等原因使得该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工作受到限制,在充分总结原因的基础上,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临床心理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上进行改革探索:以专业建设目标为基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依托临床实践教学,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并以现代医学模式思维指导临床心理学课程思政工作。最终实现以课程为依托培养高素质的精神医学专门人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