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研究γ-谷氨酰水解酶(GGH)-401C>T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甲氨蝶呤(MTX)血药浓度关系。方法:收集29例使用大剂量MTX化疗的NHL患者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MTX血药浓度,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GGH-401C>T基因多态性。结果:CC、CT和TT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7.2%、50%和2.78%;C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为72.22%和27.78%。携带野生基因型(CC)和突变基因型(CT+TT)患者的24 h剂量校正MTX血药浓度值分别为(0.18±0.16) μmol·L-1/(g·m-2)和(0.30±0.19) μmol·L-1/(g·m-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GGH-401C>T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NHL患者MTX血药浓度,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行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给药后C44h对于排泄延迟的预判价值,为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严重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某院儿科住院接受HDMTX方案的ALL患儿42例,男27例,女15例,MTX剂量5 g·m-2,24 h持续静滴,RP-HPLC法分别测定MTX给药后44 h和48 h血药浓度,按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v 4.02版)评定用药后MTX不良反应。结果:C44h>0.5μmol·L-1和C44h≤0.5μmol·L-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C44h>0.5μmol·L-1组血药浓度降低至安全阈值所需时间明显长于C44h≤0.5μmol·L-1组。结论:C44h>0.5μmol·L-1有预测MTX排泄延迟作用,有利于及时调整四氢叶酸(CF)解救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的监测情况,探讨FK506血药浓度与肝肾功能及血细胞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118例肾移植患者FK506血药浓度的数据,及血药浓度测定当天的生化、血常规检测结果。根据FK506血药浓度分为6组(1μg·L-1≤Ⅰ组≤4μg·L-1,4μg·L-1<Ⅱ组≤7μg·L-1,7μg·L-1<Ⅲ组≤10μg·L-1,10μg·L-1<Ⅳ组≤12μg·L-1,12μg·L-1<Ⅴ组≤15μg·L-1,Ⅵ组>15μg·L-1),对6组中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患者的FK506血药谷浓度有78.40%在5~15μg·L-1,其中有68.33%在目标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组间,肾功能指标UREA、CREA、eGFR及血常规中RBC、Hb、Hct和GLU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Ⅵ组的eGFR明显低于其他组,而GLU明显高于其他组;肝功能组合中TP、ALB、GLB和AST、TBIL虽然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并无明显临床意义。结论:该院肾移植术后患者的FK506血药谷浓度基本控制在5~15μg·L-1;FK506对肝功能影响较小,临床药师需提醒医师FK506血药浓度过高可能容易引起高血糖和肾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连续24h持续静脉输注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药物浓度检测及不良反应。方法115例次进行两种不同剂量HD-MTX连续24h持续静脉输注(其中低危组43例予3g/m2,中高危组72例予5g/m2),首剂MTX(总量的1/6)开始后36h四氢叶酸钙(CF)解救,检测24h、44h血药浓度,44h浓度如<1μmol/L,常规解救,不再复查,>1μmol/L,加大解救并每24小时复查,直至达到无毒浓度(<0.1mmol/L)。对比两组24h、44h血药浓度,44hMTX浓度大于1μmol/L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剂量在24h药物浓度有明显差异(P<0.05),在44h药物浓度差异不明显(P>0.05),44hMTX浓度大于1μmol/L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黏膜损害是大剂量甲氨蝶呤常见的不良反应,两组在各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中高危急淋能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并根据浓度进行适当的四氢叶酸钙解救,可防止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并避免过渡解救而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5.
高姗 《安徽医药》2009,13(12):1551-1553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MTX)连续24 h持续静脉输注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耐受性。方法247例次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连续24 h持续静脉输注,第36 h四氢叶酸钙解救,检测44 h、68 h血药浓度,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不良反应表现为消化道症状、Ⅰ°-Ⅱ°白细胞减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标危组和高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加四氢叶酸钙治疗儿童白血病时,毒副作用较为常见,大多可耐受,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并根据血药浓度进行适当的四氢叶酸钙解救,可防止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并避免过渡解救而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观察本院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33例不同程度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效果,监测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标危组44h与68h时的血药浓度分别为(1.12±0.37)μmol/L与(0.41±0.22)μmol/L,中高危组分别为(0.82±0.32)μmol/L与(0.23±0.16)μmol/L,两组68h时的血药浓度均显著低于44h时的血药浓度,P〈0.01;两组不良反应与排泄延迟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在恰当时间内采取四氢叶酸钙解救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丹参地上部分SB-4-5075-0部位对给予不同预收缩刺激的大鼠肾主动脉的舒张作用。方法: 采用DMT Myograph肌动描计系统记录离体血管张力。观察SB-4-5075-0 部位(10-5~1 g·L-1)对基础状态和用K+(60 mmol·L-1)、PE(10-5 mol·L-1)、5-HT(10-5 mol·L-1)分别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的舒张作用;观察SB-4-5075-0 部位(10-5~1 g·L-1)对用K+(60 mmol·L-1)、PE(10-5 mol·L-1)、5-HT(10-5 mol·L-1)分别预收缩的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高效液相检测SB-5075-0中主要有效成分。结果: 在内皮完整的血管上,SB-4-5075-0部位对基础状态的血管没有舒张作用;在不同物质刺激预收缩的内皮完整及去内皮的血管上,SB-4-5075-0部位在(10-2~1 g·L-1)剂量区间范围内对用K+和5-HT预收缩的血管有显著舒张作用(P<0.05,P<0.01),对用PE预收缩的血管没有明显的舒张作用;SB-4-5075-0部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素、原儿茶醛和咖啡酸。结论: SB-4-5075-0部位对正常血管无舒张作用,对K+和5-HT引起的血管收缩均有良好的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PF级SD 大鼠9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十二味穿甲片原料4.2,2.8,1.4,0.7 g·kg-1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注射用大豆油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40%的CCl4大豆油溶液2 mL·kg-1,每周2次并连续8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给药进行抗肝纤维化干预,共59 d。通过测定体质量,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比色法测定肝脏羟脯氨酸(Hyp)含量并进行肝内胶原定量分析,HE染色以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药物的抗纤维化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十二味穿甲片原料药粉4.2,2.8 g·kg-1剂量组大鼠肝脏Hyp和胶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2.8,0.7 g·kg-1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及1.4 g·kg-1剂量组血清ALT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4.2 g·kg-1剂量组血清ALT、AST和1.4 g·kg-1剂量组AST含量亦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8 g·kg-1剂量组大鼠血清ALB和TP呈明显升高趋势,但较模型对照组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病理结果显示2.8 g·kg-1剂量组大鼠肝纤维化改善显著。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具有抗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以2.8 g·kg-1剂量抗肝纤维化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常氧与乏氧下5-氨基酮戊酸(5-AL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5-ALA-PDT)联合放疗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常氧组与乏氧组,两组再各设正常对照组(N)、单纯药物组(0.3 mmol·L-1)、放射加药组(0.3 mmol·L-1+6 Gy)、光动力组(0.3 mmol·L-1+0.5 J·cm-2)及联合组(6 Gy+0.3 mmol·L-1-0.5 J·cm-2),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5-ALA转化为原卟啉IX的荧光强度,倒置显微镜结合台盼蓝单染法检测细胞膜破损率,荧光显微镜结合Hoechst 33342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结合试剂盒检测ROS含量。结果:4 h后细胞膜附近明显出现红色荧光,常氧下的荧光强度显著强于乏氧。24 h或48 h后,联合组细胞膜破损率常氧高于乏氧(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膜破裂增多(P<0.01);同时间点同组内联合组细胞膜破损率比单纯放射加药组、光动力组都要高(P<0.01)。24 h或48 h后,联合组细胞凋亡率24 h常氧低于乏氧(P<0.01),48 h不显著(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率不断降低(P<0.01);同时间点同组内联合组24 h细胞凋亡率比单纯放射加药组、光动力组都要高,而48 h却都要低(P<0.05)。0 h、12 h或24 h后,联合组ROS含量常氧低于乏氧(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ROS含量先升高后降低(P<0.01),12 h含量最高;同时间点同组内联合组ROS含量都比单纯放射加药组、光动力组都要高(P<0.05)。结论:常氧下5-ALA-PDT与放疗联用表现出协同作用,可能与产生的ROS导致细胞膜破损造成细胞大量坏死有关;而乏氧下表现出协同作用可能与ROS导致细胞大量凋亡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液质联用(LC-MS)技术测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吉西他滨血药浓度,探讨吉西他滨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某院化疗病区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并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的患者,于输注吉西他滨完后5 min取血,采用LC-MS测定吉西他滨血药浓度,每两周期评估近期疗效,收集不良反应信息,比较高血药浓度组和低血药浓度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差异,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53例患者吉西他滨峰浓度范围为:1.58~28.70 μg·mL-1,均值(14.37±8.63)μg·mL-1,其中>15 μg·mL-1组28例,≤15 μg·mL-1组25例。>15 μg·mL-1组客观缓解率(ORR)、临床获益率(CBR)显著高于≤15 μg·mL-1组(P<0.05);>15 μg·mL-1组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15 μg·mL-1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降低、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及皮疹等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SCLC患者吉西他滨峰浓度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具有相关性,高峰浓度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但增加了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及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对体外培养的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HUASMCs,选传至3代的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MTT比色法,测定EGCG(109.08 μmol·L-1)在不同作用时间(3~96 h)和不同作用浓度(1.09~1 090.75 μmol·L-1)下对HUA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法,测定EGCG(2.18,21.82,218.15 μmol·L-1)对HUASMCs表达IL-6 mRNA的影响;ELISA法,测定EGCG(2.18,21.82,218.15 μmol·L-1)对HUASMCs分泌IL-6水平的影响。结果: EGCG在各个检测时间点均可抑制体外培养HUASMCs的增殖(P<0.01),3~48 h抑制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48 h增殖抑制最强,72 h,96 h与48 h增殖抑制作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CG各浓度对HUASMCs体外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EGCG呈剂量依赖性,IC50为413.39 μmol·L-1。EGCG(21.82,218.15 μmol·L-1)对HUASMCs表达IL-6 mRNA有抑制作用(P<0.01)。EGCG(2.18,21.82,218.15 μmol·L-1)可抑制HUASMCs分泌IL-6(P<0.05)。结论: EGCG对HUASMCs的体外增殖有抑制作用。EGCG可抑制HUASMCs IL-6 mRNA的表达和IL-6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制首乌含药血清对L02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建立大鼠肾阴虚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制首乌低、中、高剂量组(10.8,21.6,43.2 g·kg-1)。连续给药7 d后处死大鼠,制备含药血清。分别采用MTT法测定L02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及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结构。结果: 15%的肾阴虚高剂量组含药血清作用48 h后对L02肝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6.83%(P<0.05)。肾阴虚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性升高,分别为19.6%(P<0.05)和27.8%(P<0.01)。结论: 制首乌对证治疗肾阴虚证侯,当给药剂量超过21.6 g·kg-1时,对肝细胞的毒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癫痫患儿奥卡西平(OXC)活性代谢产物10-羟基卡马西平(MHD)血药浓度与年龄、性别及给药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79例维吾尔族癫痫患儿MHD的稳态血药浓度,记录患儿年龄、性别及给药剂量等详细信息,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服用8~46 mg·kg-1·d-1的奥卡西平后,不同年龄组患儿MHD的稳态血药浓度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升高,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条件下,不同性别组患儿MHD的稳态血药浓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每千克体质量给药剂量无差异的情况下,维吾尔族癫痫患儿MHD的血药浓度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与性别无相关性。因此选用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时应定期监测MHD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剂量,为维吾尔族癫痫患儿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基础,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应激、免疫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全麻手术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术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配随机方案,设置A组(50例)为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B组(50例)为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所有患者均采用镇痛泵自行控制术后疼痛(PCIA)。所有患者均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情况。记录患者术后12,24,48 h的疼痛VAS评分。采集同期的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IL-8,IL-10浓度。记录患者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物追加使用例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情况无差异。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VAS评分在12,24,48 h均出现了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5);A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高于B组,术后12 h的CD8+低于B组(P<0.05);术后48 h的CD3+、CD4+、CD4+/CD8+、CD8+及NK细胞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相比术前的IL-2及IL-8浓度降低明显(P<0.05);IL-10浓度升高明显(P<0.05)。A组术后12 h及24 h的IL-2及IL-8浓度均高于B组,IL-10浓度均低于B组(P<0.05);术后48 h的IL-2、IL-8及IL-10浓度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相比,术后48 h内总的按压镇痛泵的次数更少,且总的泵消耗量也较小(P<0.05)。而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仅4例,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11例,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自控镇痛安全有效,降低了术后疼痛感,还可以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调节了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和IL-2,IL-8及IL-10浓度,值得临床麻醉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头孢哌酮与舒巴坦的浓度,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氯唑沙宗为内标,采用Waters BEHC18柱(2.1 mm×100 mm,1.7 μm)进行分离,通过串联质谱仪,负离子检测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定量测定。对某院2018年以不同给药方案进行治疗的73例住院患者测定的头孢哌酮/舒巴坦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在测定条件下1~2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两者日内精密度RSD均<10%,基质效应分别为(72.77±0.99)%与(75.72±0.11)%,提取回收率均>90%。73例患者共监测血药浓度96次,其中不同给药方案2 g,q8 h(43例次);2 g,q12 h(26例次);2 g,q6 h(27例次),各组头孢哌酮血药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34.12 mg·L-1(4.12~177.79 mg·L-1)、31.23 mg·L-1(1.89~251.8 mg·L-1)、59.96 mg·L-1(1.77~140.58 mg·L-1),舒巴坦血药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6.3 mg·L-1(0.61~136.01 mg·L-1)、28.83 mg·L-1(0.5~133.69 mg·L-1)、11.17 mg·L-1(0.73~143.53 mg·L-1)。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头孢哌酮血药浓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巴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满足临床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浓度的检测;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不同给药方案下血药浓度结果与个体差异相关,有必要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并依据结果适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口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MMF)和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的药动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6例肾移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MF组(n=13)和EC-MPS组(n=13),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天给予MMF(750 mg q12 h)或EC-MPS(720 mg q12 h)、他克莫司、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于术后第7天的早上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3,4,6,8,10,12 h采集静脉血样3 mL,采用UPLC-UV分析方法测定霉酚酸(MPA)血浆浓度。以 DAS 2.0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所有与剂量相关的两组药动学参数分别进行了剂量校正(Cmax/D,C0/D,AUC0-12 h/D及AUMC0-12 h/D)。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7天MMF和EC-MPS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54±0.9)h和(2.19±1.56)h(P> 0.05);Cmax/D分别为(5.12±2.83)mg·L-1·g-1和(9.51±7.38)mg·L-1·g-1P> 0.05);AUC0-12 h/D分别为(19.13±7.78)mg·h·L-1·g-1和(25.96±11.78)mg·h·L-1·g-1P> 0.05)。两组患者的药-时曲线个体间差异均较大,大部分患者观察到有双峰现象,极个别患者观察到有多峰。MMF组和EC-MPS组患者的MPA-AUC0-12 h低暴露组比例分别为84.6%和46.15%,目标暴露组比例分别为15.4%和46.15%,仅有1例EC-MPS组患者为高暴露组。结论:MMF和EC-MPS在早期肾移植患者体内的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需要常规监测MPA-AUC0-12 h,同时可结合C0作为参考,以指导临床调整用药剂量。MMF和EC-MPS常规剂量下的MPA-AUC0-12 h在早期肾移植患者中偏低,建议增加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 HCP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甲基化敏感基因p16的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修饰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浓度为0.25、0.5、1和2 mg·L-1的HCPT处理SLE患者PBMC,24 h后收集细胞。MTT法检测处理后PBMC的活力。定量PCR检测p16及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1,Dnmt1)基因mRNA 表达水平,2-ΔΔct法分析结果。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 (1)HCPT处理24 h后,0.25、0.5和1 mg·L-1HCPT处理组PBMC活力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mg·L-1HCPT处理组PBMC活力与0.25、0.5和1 mg·L-1HCPT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 mg·L-1HCPT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 mg·L-1HCPT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NA甲基化水平检测显示HCPT处理组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PT通过降低Dnmt1基因表达水平,下调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从而增加SLE患PBMC中p16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