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平时期,由于爆破作业、恐怖袭击以及易爆危险品失控性爆炸,可造成严重的爆炸伤亡事故。回顾近十年来,严重爆炸事故在国内呈逐渐增多趋势,而爆炸冲击伤作为现场人员致死、致残的主要致伤原因,虽已引起国内医学界关注,但针对爆炸冲击伤的关注更多集中在诊治水平的渐进提升方面,对于爆炸冲击伤的防护研究虽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实验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数据,但在防护材料、防护装备以及防护策略的理论跟进和深度挖掘上亟待加强。笔者从冲击伤诊治角度反思了对冲击伤防护措施的现实需求,并结合冲击伤防护材料与装备研发现状,探讨了非战争性爆炸防护策略的精准性和适配性。这对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尚无法杜绝爆炸事故发生条件下,无疑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冲击伤是在冲击波作用下,机体所发生的各种损伤。战争冲突、意外伤害是冲击伤发生的主要原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世界瞩目。然而,在社会安全领域,特别是在全球区域性矛盾和局部冲突加剧的背景下,爆炸事故渐增且呈多样化趋势,并在伤情和转归方面表现出与战时冲击伤不尽相同的新特点。为此,深入了解人类对爆炸冲击伤认识的历史变迁,洞悉其精准诊治原则,对于突破冲击伤研究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切实提升我国冲击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以及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长期存在,意外爆炸事件时有发生并渐呈增多趋势。爆炸冲击伤伤情特点也表现出新的规律和伤情转归特点。为此,本文立足和平时期爆炸冲击伤诊治情况,回顾了爆炸冲击伤类别与伤情特点,分析爆炸冲击伤伤情与距离的内在联系,并对爆炸冲击伤复合因素在伤情诊治中的权重予以探讨。旨在结合爆炸冲击伤循证医学证据与经验评估,尝试实现爆炸冲击伤精准评估与个体化诊治的可能性,并从爆炸冲击伤诊治角度对防护策略提出新的需求,为和平时期爆炸冲击伤的规范化诊治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肺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加趋势,5年生存率不足20%,是目前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点[1-3]。中国在癌症的治疗、预防和筛查方面,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上人口基数较大,存在空气污染、吸烟及人口老龄化等现象,同时由于自身发病机制复杂不清,肺癌已成为一个严重威胁我国乃至全球公民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将对近年肺癌精准诊治研究中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爆炸事件越来越频繁,以无临床指征和影像学表现为特点的失能性脑损伤患者是主要群体,但一直缺乏关注。笔者基于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慢性创伤性脑病,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失能性脑损伤的伤情特点、诊断、措施以及特殊环境下爆炸伤的救治难点和最新诊治前景。强调早诊治、早防护以及及时地心理干预,为诊治和防护爆炸冲击伤后亲历者的脑损伤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爆炸性冲击波对肺微血管通透性损伤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雷管对兔的爆炸性冲击损伤模型,以及^125I-白蛋白标记的方法,观察爆炸性冲击波对兔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距爆源20cm处的爆炸冲击波作为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通透性影响的临界点,该处压力平均峰值为174.4kPa,红细胞压积的增加为14.9%,血浆丢失为对照组的5.12倍,白蛋白漏出率为伤前的1.3倍,左肺组织中残留放射性较对照组增加约18%。结论 100kPa以上的爆炸冲击波能引起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加,血浆丢失,以及肺组织中的残留放射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1999年5月1日和2001年10月21日,距本医院10 km和3 km处分别发生了两起公共汽车烈性炸药爆炸事件,第一起爆炸当场死亡9人,其中24人不同程度受伤;第二起当场死亡3人,其余36人受伤.两起爆炸当场死亡12人,伤60人,其中,16人观察室观察治疗,44人病情较重或较危重需住院进行系统治疗.作者认为总结本次事件抢救经验,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诊断,在医学意义上指对疾病及其病理原因所作的判断。这种判断一般由专业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得出,思路就是人们思考某一问题时思维活动进展的线路或轨迹。诊断思路是在评价临床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诊断的思维过程[1]。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分内分泌病和代谢疾病两大类,因内分泌代谢疾病影响因素多、病因复杂,所以建立正确的临床诊断思路十分重要。从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特点看,以转化医学角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范围内,2012年约有1400万新发癌症病例,预计今后二十年新发病例数将增加约70%~([1])。中国癌症统计数据~([2])发布显示,中国2015年有近430万例癌症新发病例,其中死亡280余万例。癌症成为第二大死因~([1]),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负担巨大,且影响在不断加剧,2010年由癌症导致的经济总费用已达1.16万亿美元~([3])。由此可见,癌症影响到每个人,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着众所周知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提出的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并列支2.15亿美元的财政预算,支持以个性化治疗引领医学新时代~([1-5])。精准医学这一理念持续升温,备受世界各国医学界的关注。自从美国宣布精准医学计划以来,中国也加大了对精准医学的支持力度,科技部召开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组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冲击伤及冲击伤复合缺氧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含量变化与肺损伤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131只(野战外科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4组:冲击伤(BI)组47只,冲击伤复合缺氧Ⅰ组(BAⅠ)36只,冲击伤复合缺氧Ⅱ组(BAⅡ)40只,正常对照(Nc)组8只.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致冲击伤,BAⅠ、BAⅡ组伤后立即置入低氧舱内,分别通入含12.5%和10%的O2的混合气体,并分别保持舱内氧的体积分数稳定在12.5%和10%.NC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动物分别于伤后1、3、6 h活杀,行大体解剖、光镜和电镜病理观察、肺含水量测定,Western blot法测定BALF中SP-A含量.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组间比较q检验和相关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大鼠冲击伤后呼吸加快,BA Ⅰ组和BA Ⅱ组有烦躁不安、呼吸急促,BAⅡ组可见明显口鼻发绀;致伤各组肺含水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肺大体解剖主要表现为肺出血、肺水肿,光镜下见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出血、间质水肿;电镜下可见肺泡壁断裂,Ⅱ型上皮细胞板层体减少;这些改变均以 BAⅡ组最重、BA Ⅰ次之、BI再次,6 h的死亡率分别为37.5%、11.1%和2.1%(P<0.01).伤后BALF中SP-A浓度显著降低(P<0.01),并与肺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r=-0.796,P<0.01).结论 冲击伤复合缺氧显著加重肺部的损伤,缺氧越重、时间越长,则肺损伤越重、死亡率越高;BALF中SP-A含量的显著减少与肺水肿程度有关,BALF中SP-A含量可作为判断冲击伤及其复合伤肺损伤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脓毒症休克病情凶险,致死率高。精准医学作为新型医学概念,其医疗模式影响了众多肿瘤及慢性病患者,也为脓毒症的精确诊治带来曙光。同时临床操作技术、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脓毒症的精准诊治提供了数据和信息,通过对脓毒症患者不同病理生理状态、生物标志物、病原学、基因组学的分析与鉴定来进行个性化精准诊治。本文就精准医学在脓毒症休克诊治中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这种新医疗模式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基因的序列信息逐渐成为临床疾病分子诊断精确的判定依据,基因检测技术也在精准医疗领域逐步推广.通过精准医学、检验医学、病理学等领域专家共同探讨基因检测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与管理,本文明确了基因检测在精准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方法,也对基因检测每一步骤的质量控制及改进优化提出了建议,为从事精准医疗检测的实验室提...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由于病理生理机制的复杂性,自1991年对其概念的界定以来,已历经3次重要修订,但仍难以形成广泛共识。特别是在拯救脓毒症运动背景下,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特效药物匮乏以及诸多经验性救治措施难以奏效的严峻现实表明,脓毒症非病原依赖性瀑布样介质反应尚有广阔的探索空间。肾上腺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网络的重要效应器官,通过接驳中枢应激信号和局部微环境反应,以效应激素形式参与对脓毒症机体反应的非线性、复杂性调控。其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替代治疗以及在脓毒症机体紊乱内环境中的再认识,无疑是脓毒症诊治的核心环节之一。近30年来,针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多项临床研究以及争议性推荐意见进一步凸显其重要价值。为此,笔者基于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参与性的"4P"医学模式,立足转化医学视角,从脓毒症定义及其内涵的变化,分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诊治价值,并从内源性和外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角度,阐述脓毒症治疗中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微环境调控理论,尝试从肾上腺皮质激素(种类、用量、单独和联合治疗、时间窗)分析脓毒症理论研究瓶颈与临床实践困惑,旨在为脓毒症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转化医学理念下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双向转化的研究体系,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的领域,其对包括科研能力培养在内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新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适应转化医学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