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单操作孔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伴肺大疱形成的效果。 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52例PSP伴肺大疱形成患者分成两组,A组30例[电视胸腔镜(VATS)下单操作孔肺大疱切除术],B组22例(常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的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后胸腔积液、胸顶残气、漏气、肺不张、肺部感染、术后复发等相关并发症。 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住院时间(t=1.312,P=0.036)、术后血气分析PaO2(t=60.206,P=0.038)、PaCO2(t=32.025,P=0.009)、胸腔积液(t=2.035,P=0.042)、肺部感染(t=1.095,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与B组比较,A组的术后胸顶残气、漏气、肺不张、术后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VATS下单操作孔肺大疱切除术治疗PSP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优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能够在最短时间治愈PSP。早期VATS下单操作孔肺大疱切除术治疗PSP可作为优先治疗,具有可能性、必要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8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全胸腔镜(全胸腔镜组,n=77)及传统开胸(传统开胸组,n=104)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管引流量及术后带胸引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3I.0±25.6)min,与传统开胸组(129.2±26.8)min比较无显著差异(t=0.455,P=0.649),术中出血量(140.8±110.6)ml与传统开胸组(148.1±96.8)ml比较无显著差异(t=-0.472,P=0.638),术后带胸引管时间(8.4±3.1)d与传统开胸组(8.2±2.3)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498,P=0.619),术后住院时间(9.8±3.7)d与传统开胸组(10.6±2.1)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41,P=0.067),清扫淋巴结(20.1±7.7)枚与传统开胸组(18.9±5.6)枚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214,P=0.226)。全胸腔镜组术后第1天胸液量(260.9±111.9)ml,显著少于传统开胸组(322.8±103.6)ml(t=3.841,P=0.000)。术后近期复发率全胸腔镜组5.2%(4/77)与传统开胸组5.8%(6/104)无统计学差异(∥=0.000,P=1.000)。全胸腔镜组转移率6.5%(5/77)与传统开胸组8.6%(9/104)无统计学差异(x。=0.289,P=0.591)。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周围型肺癌 安全、有效、可行,术后胸液量少,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方面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中心性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袖式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44例中心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6例,年龄43~73岁。其中18例患者采用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切除淋巴结清扫术,为腔镜组;26例患者采用开胸支气管袖式切除淋巴结清扫术,为开胸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较开胸手术组支气管吻合时间更长、术后24 h及术后72 h疼痛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中心性肺癌支气管袖式切除患者术后疼痛更轻,拔管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手术(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c-VATS)与传统开胸肺癌切除术的疗效,探讨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科行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胸腔镜组)31例,选择同期传统开胸肺癌切除术38例作对照研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胸腔镜组引流时间较开胸组明显缩短[(3.7±0.9)d vs.(4.9±0.8)d,t=-5.859,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胸组[(178.4±54.5)ml vs.(297.4±73.5)ml,t=-7.487,P=0.000];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开胸组[(417.0±218.9)ml vs.(520.3±235.0)ml,t=-2.295,P=0.023];胸腔镜组清扫淋巴结(16.3±9.2)枚,明显多于开胸组(12.0±6.7)枚(t=2.244,P=0.028)。2组患者围术期CRP术后12、72 h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1 d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0.8)分vs.(7.3±1.0)分,t=0.902,P=0.370],但术后3、7、30 d疼痛评分有明显差异[(5.2±1.1)分vs.(5.8±1.3)分,t=-2.041,P=0.045;(3.7±0.8)分vs.(6.2±1.1),t=-10.572,P=0.000;(1.7±0.9)分vs.(2.6±0.8)分,t=-4.394,P=0.000]。胸腔镜组患者日常活动评分术后7、30 d均明显优于开胸组[(23.2±3.4)分vs.(20.1±2.7)分,t=4.223,P=0.000;(27.3±3.1)分vs.(24.8±2.9)分,t=3.453,P=0.000]。胸腔镜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开胸组(log-rank检验,χ~2=4.042,P=0.044)。结论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围术期对患者影响小,具有安全、淋巴结清扫彻底和微创的优点,并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07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26例。开胸组实施开胸肺癌根治术,腔镜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人均镇痛剂使用次数均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腔镜肺及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差异,但胸腔镜手术的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uscle-sparing小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微创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我科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应用Muscle-sparing切口、常规后外侧切口、全腔镜实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开关胸时间、失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障碍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腔镜组在平均切口长度、平均开关胸时间、平均出血量、胸腔引流管放置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等观察指标方面均优于Muscle-sparing切口开胸组及常规开胸组(P0.05);Muscle-sparing切口开胸组在平均切口长度、平均开关胸时间、平均出血量方面优于常规开胸组(P0.05)。术后伤口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方面,Muscle-sparing切口开胸组较常规开胸组有明显优势。常规开胸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高于腔镜组(4%)和Muscle-sparing切口组(6%),P0.05;但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uscle-sparing小切口开胸术与胸腔镜手术相比,具有较为相近的微创优势,是胸腔镜手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将96例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全胸腔镜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实施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短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腔镜和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4—2018-04间在平舆县人民医院接受肺癌根治术的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采取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行开胸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均长(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12个月,2组无瘤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及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效果基本相同。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6例。微创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并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切除肺叶并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上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持续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49例I、Ⅱ期非小细胞肺癌,22例在小切口(腋前线肋间6~8cm)辅助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VATS组),27例在常规开胸手术下完成肺叶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传统开胸组),比较2种术式肺功能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protein,CRP)的变化。结果胸腔镜组2例为方便安全地处理肺门血管将小切口扩大至12~15cm。2组患者术后血清CRP浓度明显升高,第1天达到峰值,胸腔镜组CRP术后1d(56.1±10.9)mg/L,显著低于传统开胸组(73.8±15.1)mg/L(t=-4.603,P=0.000)。2组术后肺功能每分钟通气量相对值(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MV)、1秒用力呼气容积相对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下降,术后1周时胸腔镜组MV为(95.6±16.4)L,显著高于传统开胸组(81.9±12.7)L(t=3.296,P=0.002),胸腔镜组FEV1为(57.1±5.7)%,显著高于传统开胸组(51.4±6.9)%(t=3.105,P=0.003)。结论与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相比,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适合于早中期肺癌,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病人的手术创伤,可以作为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07年11月~2011年8月20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和20例标准开胸手术(标准开胸组)行纵隔肿瘤切除的开胸时间、开胸出血量、实际手术时间、关胸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结果VATS组1例胸腔粘连较重,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ideo—assistedminithoracomoty,VAMT)。与开胸组相比,VATS组开胸时间短[(12.1±2.0)rainVS.(18.1±2.4)rain,t=-8.589,P=0.000],关胸时间短[(11.4±1.7)min vs.(21.4±2.7)min,t=-14.017,P=0.000],开胸出血量少[(13.2±4.3)mlVS.(25.2±11.4)ml,t=-4.405,P=0.000],术后引流量少[(355.6±110.8)ml VS.(655.6±135.8)ml,t=-7.655,P=0.000],带管时间短[(3.2±0.5)dVS.(4.5±1.1)d,t=-4.812,P=0.000]。2组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5%(1/20)VS.25%(5/20),P=0.182]。40例随访8~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VATS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大部分囊性病变及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较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行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6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行肺减容术(胸腔镜组)与22例常规开胸行肺减容术(开胸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胸腔镜组明显短于开胸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术后漏气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5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患侧上肢活动是否受限、拔管时间长短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P〈0.05);监测指标:术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TLC)、残气量(RV)、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MWT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明显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行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其安全性与可靠性与开胸手术比较,具有手术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疼痛轻、上肢活动不受限及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常规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资料,常规开胸手术组40例,胸腔镜手术组62例。与常规开胸手术组比较,胸腔镜手术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少,手术时间、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行VATS手术(VATS组),20例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开胸组)。比较两组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病理性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两组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病理特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6.3442,P=0.5002)。V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开胸组(P0.01或P0.05),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胸组(P0.01),住院总费用与开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37,P=0.0601)。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损伤小,患者恢复快,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镜两孔法手术切除肺大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2011年4~12月常规三孔法手术43例,2012年4~10月两孔法手术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1日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液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2组均无中转开胸、术中输血、胸腔感染等。两孔组手术时间(48.0±18.8)min,术中失血(12.9±8.2)ml,三孔组分别为(51.8±19.4)min、(14.3±7.5)ml,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孔组术后1日疼痛评分(VAS)低[(2.1±1.0)分vs.(3.4±1.6)分,t=-4.926,P=0.000],术后胸腔引流液总量少[(270.6±192.3)ml vs.(360.2±210.5)ml,t=-2.020,P=0.046],引流管拔管时间早[(3.2±1.5)d vs.(4.7±1.9)d,t=-3.946,P=0.000],住院时间短[(5.8±2.0)d vs.(7.1±1.9)d,t=-3.099,P=0.003]。术后6个月复发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0.4%(1/24)vs .0%(0/31),P=0.436]。结论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行,利于患者恢复,可以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比较单孔和多孔胸腔镜在肺叶、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患者围手术期恢复上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台湾国立大学附属医院、香港大学圣玛丽医院及深圳医院、韩国大学九老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或者肺段切除的4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胸腔镜组及多孔(包括2孔、3孔和4孔)胸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方式改变、淋巴结采集个数和组数、拔管时间、胸管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再入院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病死率、术后疼痛评分上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在淋巴结采集个数和组数、再入院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及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多孔组(t=2.039,P=0.042;χ2=23.534,P<0.001)。单孔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疼痛评分低于多孔组(χ2=9.959,P=0.002;χ2=11.971,P<0.0001)。 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较传统多孔法创伤小,疼痛更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胸腺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2例胸腺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VATS组(n=10)和开胸组(n=12)。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症指标、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VATS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均显著小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第1天和第5天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第5天安静时和活动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近期临床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单孔VATS胸腺瘤切除加前纵隔脂肪剔除术治疗胸腺瘤近期临床疗效与开胸手术基本一致,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快速康复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部手术后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索胸腔引流管的拔除指征。 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胸腔镜肺部手术,并于术后早期(48 h内)拔除胸腔引流管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胸腔镜肺部手术,但术后非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患者11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P=0.476)、性别(P=0.216)、术式(P=0.715)、是否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P=0.200)、目标肺叶(P=0.925)、病变性质(P=0.957)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结果、拔除引流管后并发症及再次行胸腔引流情况。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拔管前24 h引流量[(245.7±98.1)ml比(120.8±46.8)ml,P<0.001]、术后引流时间[(43.9±2.6)h比(84.5±10.5)h,P<0.001]、术后住院时间[(2.2±0.4)d比(4.2±1.1)d,P<0.001]、住院费用[(5.3±0.4)万元比(5.6±0.3)万元,P<0.001]、拔管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ionl analogue scale, VAS) [(4.4±1.2)分比(3.3±1.2)分,P<0.001]、拔管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0.5%比10.5%,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管前后VAS [(5.9±0.8)分比(4.4±1.2)分,P<0.001]和对照组拔管前后VAS [(6.0±0.9)分比(3.3±1.2)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拔管前VAS [(5.9±0.8)分比(6.0±0.9)分,P=0.464]、拔管后气胸(1.7%比0.9%,P>0.999)、胸腔积液(12.8%比6.1%,P=0.084)、皮下气肿(2.6%比1.8%,P>0.999)、发热(3.4%比1.8%,P=0.703)、再次行胸腔引流(2.6%比1.8%,P>0.999)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虽然术后早期拔除引流管可能会增加拔除引流管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但早期拔除引流管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且不会增加气胸、皮下气肿、发热的发生率,也不会增加再次行胸腔引流的风险。因此,胸腔镜肺部手术后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7月~2008年7月采用VATS和胸骨部分劈开行胸腺切除治疗54例MG,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及疗效等方面差异。结果VATS组26例手术顺利,1例因电凝钩伤及头臂静脉中转开胸。VATS组术中出血量(43.0±5.2)ml显著少于胸骨劈开组(117.6±17.2)ml(t=-21.196,P=0.000);VATS组手术时间(89.4±15.0)min显著短于胸骨劈开组(98.4±12.5)min(t=-2.377,P=0.021);VATS组术后放置胸管时间(2.2±1.6)d显著短于胸骨劈开组(4.2±1.3)d(t=-5.003,P=0.000);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7.0±1.2)d显著短于胸骨劈开组(11.0±2.5)d(t=-7.379,P=0.000)。胸骨劈开组发生肌无力危象3例,VATS组无一例发生,2组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236);胸骨劈开组发生肺部感染9例,VATS组2例,2组有统计学差异(χ2=5.295,P=0.021)。54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8.6月,VATS组和胸骨劈开组有效率分别为80.8%(21/26)和85.2%(23/27),2组无统计学差异(Z=-0.126,P=0.899)。结论VATS下胸腺扩大切除在技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