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高龋和无龋儿童变链菌临床分离株在生物膜状态下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以推测其致龋能力的差异。方法:1)选取课题组前期分离鉴定的维吾尔族儿童变链菌临床株27株,其中高龋(dmft≥5)17株,无龋(dmft=0)10株。2)在0.8cm×0.8cm无菌盖玻片上形成变形链球菌生物膜标本。3)采用蒽酮法测定高龋组与无龋组生物膜状态下合成胞外多糖的量。结果:高龋组合成水溶性及水不溶性葡聚糖量平均为(0.3011±0.0398)g/L和(0.3711±0.0372)g/L,高于无龋组的(0.2067±0.0265)g/L和(0.3489±0.053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龋及无龋组变链菌临床菌株生物膜状态下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量为(0.3656±0.0459)g/L高于水溶性葡聚糖量(0.2539±0.058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不同龋敏感儿童变链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状态下合成胞外多糖能力有差异,推测与其致龋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遗传多态性与其粘附性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所获得的粘附能力较强和较弱的血清c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提取全菌DNA,经PCR扩增表面蛋白A区编码基因spaP-a后,用限制性内切酶Hae班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经Hae ]II酶切后,两组血清c型变形链球菌均出现了4种基因型,且4种基因型在两组菌株的构成情况不同。结论:血清c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的 spaP-a具有遗传多态性,粘附能力较强的菌株比粘附能力较弱的菌株具有更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岁儿童口腔菌斑中变形链球菌(变链菌)的检出率和蔗糖依赖性黏附能力。方法    选取广州市郊花都区2008年8—9月于入托前在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体检的2岁高龋(龋失补牙数≥ 5)及无龋(龋失补牙数 = 0)儿童各32名,形态学、生理生化学方法对其牙菌斑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分光光度比浊法,检测高龋儿童和无龋儿童变链菌临床分离株对玻壁的黏附情况。结果    64名儿童中变链菌的检出率为56.25%,高龋组儿童变链菌检出率(75.00%)显著高于无龋组儿童(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化鉴定获得高龋儿童75株和无龋儿童34株变链菌临床分离株。在含1%蔗糖的培养基中,高龋组变链菌分离株对玻壁的黏附比为0.58 ± 0.15,略高于无龋组0.56 ± 0.13,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岁儿童变链菌检出率与高发龋相关,而未见其蔗糖依赖性黏附力对龋病高发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龋及无龋儿童变形链球菌分离株的蔗糖粘附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龋和无龋儿童变形链球菌(变链菌)临床分离株的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方法:选取本实验室从10例高龋儿童和10例无龋儿童(3 ̄5岁)牙菌斑内分离、鉴定所得的60株变链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来自高龋儿童(dmfs≥6)的39株和无龋儿童(dmfs=0)的21株变链菌在含糖培养基中对玻壁的粘附情况。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高龋儿童和无龋儿童之间牙菌斑内变链菌分离株的玻壁粘附能力。结果:在含1%蔗糖的培养基中,高龋组变链菌分离株对玻壁的粘附比平均值为(55.49+26.16)%,无龋组变形链球菌分离株对玻壁的粘附比平均值为(27.01+18.39)%,2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含蔗糖环境中,分离自高龋儿童牙菌斑的变链菌株对玻壁的粘附能力高于来自无龋儿童的变链菌分离株,提示变链菌临床分离株的粘附能力与其致龋力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疆封闭型维吾尔族和汉族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与龋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喀什市3~5岁封闭型维吾尔族儿童179名、汉族儿童289名进行口腔变形链球菌分离培养,选取119株高龋菌株[龋失补牙数(dmft)≥5],120株无龋菌株[龋失补牙数(dmft)=0],通过还原性辅酶Ⅰ氧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结果:维族儿童变链菌LDH活性均值较汉族儿童高(P=0.025),维族儿童高龋组LDH活性均值高于汉族儿童(P=0.018),维族儿童无龋组LDH活性均值与汉族儿童无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239)。两族儿童高龋组LDH活性均值均高于无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总体样本中,不同LDH活性菌株分布在高龋组和无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维、汉族不同LDH活性菌株分布在高龋组和无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龋组P=0.04;无龋组P=0.013),维、汉族不同LDH活性菌株在高龋组和无龋组的分布与其活性有相关性(维吾尔族P=0.000;汉族P=0.000)。结论:不同LDH活性菌株在两组儿童分布与其LDH活性有关,变形链球菌LDH活性与乳牙龋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变链菌细胞外多糖合成与乳牙高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高龋和无龋幼儿变链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利用蔗糖合成水溶性、水不溶性葡聚糖的能力。方法:蒽酮法定量测定从高龋(dmft≥5)和无龋幼儿(dmft=0)牙菌斑分离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葡聚糖产量。结果:高龋组菌株合成水溶性与水不溶性葡聚糖量平均分别为0.0332mg/ml和0.0357mg/ml,高于无龋组菌株的0.0215mg/ml和0.0192mg/ml;高龋幼儿定植的合成水溶性及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强的菌株所占比例也高于无龋幼儿;变链菌临床菌株水不溶性葡聚糖产量平均为0.0301mg/ml,高于水溶性葡聚糖产量(0.0267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龋幼儿的龋活跃性与其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临床菌株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变链菌葡糖基转移酶遗传多态性与乳牙高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乳牙高龋与变链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遗传多态性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20名高乳牙龋幼儿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量最高的15个菌株及20名无龋幼儿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量最低的15个菌株作为实验菌株,UA159为参考菌株,应用三种限制性内切酶(HinfI、TaqI、MboI)以PCR-RFLP法分析高龋无龋幼儿变链菌临床分离株葡糖基转移酶gtfBC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Hinf I的酶切图谱在两组幼儿间存在差别,高龋组有5株与UA159一致,而无龋组3株与UA159一致,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TaqI酶切图谱除无龋组有一株与UA159不同外,其余均相同;所有MboI的酶切图谱与UA159相同。结论高龋和无龋幼儿gtfBC基因限制性酶切图谱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控制乳牙龋危险指标的前提下,探讨乳牙高龋与变异链球菌(简称变链菌)转肽酶A(srt A)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采用ABI Variant Reporter软件对121株分离于高龋儿童的变链菌和121株分离于无龋儿童的变链菌srt A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基因型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srt A基因型数量、srt A各基因型以及社会、行为变量在两组中的频率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控制混杂因素,分析变链菌srt A基因型与乳牙高龋的相关性。结果共发现15种基因型,其中无龋组中9种,高龋组中11种。3A基因型在无龋组中的突变率高于高龋组(P=0.033),3E基因型在高龋组中的突变率高于无龋组(P=0.0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月龄、低出生体重、过长的母乳喂养时间、高固体糖摄入频率、较高的可视菌斑百分率、较少的srt A 3A基因型与乳牙高龋相关。结论在有变链菌定植的儿童中,变链菌srt A 3A基因型与乳牙龋易感性相关。此外,月龄、出生体重、母乳持续喂养时间、固体糖摄入频率、可视菌斑等因素也参与早期儿童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分离株的蔗糖粘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猛性龋儿童变链茵和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儿童变链茵(各6株)和远缘链球菌(猛性龋儿童6株,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各3株)临床株在含蔗糖培养液中对玻壁的粘附情况.结果各组变链茵分离株之间及各组远缘链球菌分离株之间对玻壁的粘附比无显著差异;各组远缘链球菌菌株对玻壁的粘附能力显著大于各组变链菌菌株(P<0.05).结论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株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与非猛性龋及无龋儿童分离菌株无差别;远缘链球菌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强于变链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与变链菌基因转化相关的cslA基因在临床分离株中的检出情况。方法 :实验菌株源自前期工作所获得的不同黏附力及合成IG能力的变链菌临床分离株 ,提取全菌DNA并鉴定浓度和纯度 ,PCR扩增cslA基因 ,10g/L琼脂糖电泳观察结果。结果 :6 6株变链菌临床分离株中有 5 2株扩增出cslA基因 ,检出率为 79%。cslA基因的检出率在不同黏附力及合成IG能力的菌株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cslA基因在变链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较广泛 ;尚不能认为cslA基因在毒力不同的菌株间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rbitrarily prime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P-PCR)法探讨高发龋和无龋儿童牙菌斑致龋菌的检出情况,分析变形链球菌及远缘链球菌与乳牙龋齿发生的关系。方法从20例高发龋患儿和20名无龋儿童的牙菌斑中分离、鉴定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以Shiroza的DNA提取方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以形态学、生化和AP-PCR的方法鉴定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结果AP-PCR法检测发现高发龋患儿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40%,而无龋儿童两种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5%和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AP-PCR法检测发现高发龋患儿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龋儿童,口腔中定植的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是乳牙龋高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中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酸能力的差异。方法:以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口腔中分离得到的变异链球菌为实验菌株,以ATCC25175国际标准株作对照,经常规复苏、增菌后,配制相同浓度的菌悬液,pH在7.0~6.0时各菌株间的耐酸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而当pH在5.5~5.0时,分别在不同pH(以0.5为间隔,pH 4.0~7.0)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40 nm处测定吸光度,比较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高、中龋病人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和国际标准菌株的耐酸能力明显高于无龋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异链球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龋儿童口腔中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具有高致龋性。  相似文献   

13.
儿童猛性龋变链菌分离株的产酸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儿童猛性龋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产酸性。方法:采用酸度计和自动气相色谱仪比较儿童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变链菌(各6株)和远缘链球菌(儿童猛性龋6株,非猛性龋和无龋各3株)的临床株降低环境pH值的能力(ΔpH)和乳酸产量,并以此推测其致龋力。结果:远缘链球菌ΔpH及乳酸产量均高于变链菌,特别是在低pH水平下,二者差异更为显著(P<0.05)。儿童猛性龋远缘链球菌分离株ΔpH和乳酸产量显著大于非猛性龋和无龋分离菌株(P<0.05)。结论:远缘链球菌的产酸能力强于变链菌;儿童猛性龋远缘链球菌分离株较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分离菌株产酸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确定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株的耐酸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较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儿童变链菌 (各 6株 )和远缘链球菌 (猛性龋儿童 6株 ,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各 3株 )临床株在体外不同初始 pH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结果 :初始 pH 4.5~ 5 .5条件下 ,各组变链菌生长抑制程度均明显大于远缘链球菌(P <0 .0 5 )。初始pH 4.5条件下 ,猛性龋儿童远缘链球菌分离株耐酸性明显强于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分离菌株(P <0 .0 5 )。结论 :远缘链球菌的耐酸性强于变链菌 ;猛性龋儿童远缘链球菌分离株耐酸性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遗传多态性与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菌株分别选自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分离鉴定的合成水不溶性多糖能力较强和较弱的血清c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提取全菌DNA,经PCR扩增gtfBC(961 - 5574 by)后,分别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工、Mb。工和Taq工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 不同龋敏感人群变形链球菌血清。型临床分离株经Hinf工酶切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酶谱出现了差异,有 1.9 kb长片段的菌株在高龋组中的比例高于无龋组(P < 0.05)。结论:萝基因型的不同是导致菌株合成水不溶性多糖能力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远缘链球菌与乳牙龋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远缘链球菌与乳牙龋病的关系。方法:采有TYCSB培养基作细菌筛选,运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即DNA的G+ C mol% 测定作最终鉴定。结果:患龋儿童组与无龋儿童组变形链球菌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 .01),远缘链球菌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 0.05) ;患龋儿童组中能同时检出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群体,其龋失补牙数、龋失补牙面数及平滑面龋数均与只能检出变形链球菌的群体有显著差异( P< 0.01) 。结论:变形链球菌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远缘链球菌对龋病过程有协同作用,与乳牙平滑面龋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