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并分析接受化疗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发生肠梗阻的发病影响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纳入分析2013年9月至2020年2月378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住院化疗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梗阻组(51例)和非梗阻组(327例)。收集的数据包括化疗用药、病理组织分类、临床分期、转移部位、有无腹膜转移、梗阻发生时间、手术史、距离手术时间、治疗后转归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例患者在治疗或随访期间发生肠梗阻。接受不同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肠梗阻的情况不同;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与出现腹膜转移的比例有明显相关性(P=0.028);肠梗阻多在术后6个月以后出现,考虑为恶性肠梗阻者占92.3%,肠梗阻的转归与距离手术时间有明显相关性(P=0.033),与化疗疗效有明显相关性(P=0.001);肠梗阻缓解时间与前期接受化疗的疗效有明显相关性(P=0.017),与化疗后发生梗阻的时间也明显相关(P=0.012)。结论 化疗后肠梗阻的发生与化疗药物的毒性、胃肠道机能状况、手术史、肿瘤负荷、腹腔/腹膜转移等均有关,肠梗阻的转归与前期化疗的疗效、距离手术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塘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共选择2012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患者26例,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同时配合护理措施干预,干预时间为10天。结果本组26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痊愈14例(占53.85%),显效6例(占23.07%),好转5例(占19.23%),无效1例(占3.85%),总有效率为96.15%。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塘中毒迟发性脑病有效,同时配合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恶性肿瘤转移的临床特点及规律,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对110例患者中80例发生转移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参数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肿瘤转移特点、规律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中,手术治疗78例(53例行术后化疗,25例仅行术后内科治疗),单纯化疗10例,单纯内科治疗22例;食管癌3例,血行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均为1例;胃癌22例,[R](血行转移与淋巴结转移比率)=10∶14,同时转移4例;大肠癌28例,[R]=6∶10,同时转移4例;肝癌25例,[R]=16∶14,同时转移10例;肺癌11例,[R]=8∶6,同时转移5例;胰腺癌10例,[R]=9∶7,同时转移7例;前列腺癌8例,[R]=6∶3,同时转移3例;肾癌3例,[R]=2∶2,同时转移2例。结论老年患者肿瘤的转移具有一定的规律及特点,对其临床转移规律及相关因素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化疗间歇期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46例胃癌术后化疗间歇期并发肠梗阻患者,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肠梗阻缓解效果。结果实验组满意度97.83%,化疗完成率100%。结论胃癌术后化疗间歇期并发肠梗阻对患者治疗危害大,通过针对性护理改善作用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肿瘤合并糖尿病72例患者采取穿刺血管选择护理、置管时间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预防PICC置管中静脉炎的发生。结果该组肿瘤合并糖尿病PICC置管72例患者经合理有效的护理后,显效43例(59.72%),有效22例(30.56%),无效7例(9.72%),总有效率90.28%。结论对肿瘤合并糖尿病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减少患者治疗痛苦,缓解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促使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住院全程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教育,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同时加强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6例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病情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病人的积极配合,可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26例均经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腹痛腹胀的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全组病例于6~21 d(平均16d)治愈出院。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76%泛影葡胺和全程精细护理的效果。方法对精细疗护组6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先予禁食、胃肠减压、清洁灌肠、抑制消化液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4~6h后无效,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60~100ml,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胃肠减压和灌肠护理及加强饮食指导,并与一般疗护组64例作对比分析。结果精细疗护组64例痊愈出院率92.19%,中转开腹手术率7.81%,明显优于一般疗护组之57.81%、42.19%。结论粘连性肠梗阻应用泛影葡胺并进行精细护理,可以降低手术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90例老年肠梗阻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振生  李学华 《山东医药》2011,51(30):78-79
目的分析老年肠梗阻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90例中手术治疗29例(32.2%),非手术治疗61例(67.8%)。结果 90例老年肠梗阻患者中,肿瘤引起者42例(46.7%),粘连性肠梗阻37例(41.1%),嵌顿疝8例(8.9%)。治愈74例(82.2%),好转15例(16.7%),死亡1例(1.1%)。结论老年肠梗阻主要由肿瘤、粘连和嵌顿疝导致,其中肿瘤为导致老年肠梗阻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经支气管动脉行灌注化疗已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直接栓塞肿瘤的主要血管,使肿瘤缺血坏死,从而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又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厚包膜,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肺癌介入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配合,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本文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为20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了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现将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缓护理在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两年间对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缓护理的326例,于舒缓护理前后进行及时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患者生理和生活质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在接受常规基础上的舒缓护理后,肠梗阻症状及其导致的其他不适症状如睡眠质量差、焦虑、烦躁等症状得到很好改善,更愿意与医护人员主动进行交流,对疾病治疗和生活更有信心,患者与家属情绪更和缓,关系更和谐。 结论舒缓护理的应用有助于缓解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幕上中、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 对我科2009年-2010年收治的68例幕上中、小量脑出血患者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8例脑出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病情明显好转、各肢体功能基本恢复46例,轻度致残19例,重度致残3例.未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幕上中、小量脑出血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和精心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ICU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18年7月—2019年7月之间于该院接受ICU病房治疗的1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实验组中55例患者,对照组中55例患者。两组患者所应用的治疗方法相同,且护理方法不同,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内容为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时间为(7.17±1.33)h,酸中毒纠正时间为(5.86±2.26)h,症状改善时间为(11.82±2.13)h,住院时间为(6.13±1.46)d,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人数为52例,护理总满意度为94.54%,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人数为46例,护理总满意度为83.6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包括血糖控制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进程的加快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外科,自2008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56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患儿的病案资料,对比分析常规外科护理(对照组)及专科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方法的效果。 结果56例患儿手术均成功,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12~21 d(14.26±3.27),体重增加量为15~24 g(18.00±8.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在常规儿外科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专科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取得理想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应用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生大黄液对并发肠麻痹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并发肠麻痹的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SAP常规处理原则予监护,禁食,胃肠减压,抑酸,应用生长抑素,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大黄液胃管注入。观察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的例数、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SIRS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大黄液能缩短SAP的病程,降低住院费用,是治疗SAP肠麻痹的理想药物,可以常规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围手术期的全面护理在临床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病房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共22例GERD患者,12例患者选择胃镜下贲门缩窄手术治疗,10例患者选择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分析整个手术前后的全程护理状况并评估其疗效。 结果胃镜下贲门缩窄手术与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有相同的临床效果,全程护理能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结论加强内镜下贲门缩窄术围手术期的全程护理是治疗GERD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内疝性肠梗阻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加强对不同类型腹内疝性肠梗阻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的认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腹内疝性肠梗阻”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11年2月至2021年2月的文献,纳入文献18篇,共计416例腹内疝性肠梗阻患者,分别总结腹内疝性肠梗阻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特征、疾病类型、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416例腹内疝性肠梗阻患者男232例,女184例,男女比例为1.26∶1,患者年龄9~83岁,中位年龄50.83岁,以中年人为主,患者既往有手术史的381例(91.59%),手术史是患者发病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373例(89.66%),恶心、呕吐360例(86.54%),肛门排气减少或停止373例(89.66%),肠鸣音亢进或存在气过水声372例(89.42%),肠鸣音减弱44例(10.58%),腹部CT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主要是液气平面306例(73.56%),存在血性腹水16例(3.85%)。明确诊断的有效病例306例(73.56%),手术治疗370例(88.94%),保守治疗46例(11.06%)。治愈402例(96.63%),死亡14例(3.37%),治疗不及时(内脏组织坏死、穿孔)及治疗方式不当(术后未有效抗感染或未能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导致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死亡主要原因。结论腹内疝性肠梗阻患者好发于男性,与既往手术史密切相关,影像学特别是CT检查可协助诊断,临床医师需提高对腹内疝性肠梗阻的诊治水平,精确掌控病情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肠道线虫高感染地区的防治对策及效果。方法采取群体服药为主结合健康教育、改厕等综合措施主动防治肠道线虫病,并根据监测结果不断调整服药对象,同时结合旧城改造、农村中心村建设和血防改厕,积极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强化肠道线虫病防治知识宣传。结果防治前1989年全国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时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高达79.97%,1994年开展肠道线虫病防治工作后,1999年人群肠道线虫总感染率降至10%以下,2005年降至1%以下,2007年后未再检出阳性病人。结论江苏省东台市人体肠道线虫病防治对策是科学的,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During a single illness episode, the sickest, frailest older patients are often treated in multiple distinct sites, including the emergency room,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 general medical floor, and a skilled nursing facility. Such frequent transfers involve changes in physician, changes in nursing care, the rewriting of orders, and physical dislocation, all of which can adversely affect outcomes. This system, although efficient, increases the chance of medical errors, promotes delirium, and undermines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Partial solutions include a team approach to care, a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nd substitution of home for hospital care. A more comprehensive solution is to create a geriatric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the most common medical and surgical problems and for provision of rehabilitative or skilled nursing care. Designing new institutions for geriatric care will require new legislation and a new set of regulations but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e oldest and frailest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We review the medical reports of fire ant attacks on residents of nursing hom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medical entomology of these insects, and present recommendations to prevent and manage future attacks. Two reports were recent cases, while a computer-assisted search yielded four other similar cases of attacks by foraging fire ants in the last 10 years. One patient experienced an anaphylactic reaction and 4 patients died within 1 week of the attack. Ants were usually noted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 days before the attacks. The presence of fire ants around immobile, often cognitively impaired, patients seems to be the primary risk factor for massive fire ant attacks. Health care providers and administrators in fire ant endemic areas must be aware that the presence of fire ants in hospitals and nursing homes represents a hazard. Fire ant infestation can lead to sting attacks on patients, causing respiratory tract obstruction, worsening of pre-existing medical conditions, or frank anaphylaxis. All the attacks reported here have resulted in legal action involving physicians and health care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