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1.1与肿瘤本身有关的因素那些已知的影响生存的许多因素在局部复发中同样有影响.Dukes分期越差,局部复发的可能性越大.在大量经腹会阴切除术后的患者调查中,在DukesA期局部复发率约为91%,,B期167%,C期408%[...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手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不仅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术者的手术技术,手术理念和手术操作以及是否采用综合治疗有直接的关系。局部复发要力求早期发现,根据复发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策略,进而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OS)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肺转移的时间间隔并寻找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6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各项临床参数、治疗方法、无转移间隔时间(DFI)和OS进行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46%、25%、20%和18%,中位OS为16个月.有或无特异性肺部及相关症状、性别、年龄、伴或不伴肝转移、肺转移灶单发或多发、是否存在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均与OS无关(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结直肠癌原发部位(P=0.020)、脉管浸润(P=0.022)和T分期(P=0.009)是影响肺转移患者中位OS的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未发现独立预后因子.接受肺转移灶切除术者相比单纯化学治疗者中位OS更长(分别为34和16个月),但因例数较少,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125).160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者中,术后第1年和第2年各有48例患者出现肺转移,中位DFI为20个月.DFI与结直肠癌原发部位、形态类型、分化程度、T分期和N分期相关(P值均<0.05),其中T分期是DF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23).结论 结直肠癌肺转移多发生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2年内,DFI、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和分期均不是独立的生存预后指标,但T分期是影响DFI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背景:结直肠癌(CRC)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预测为临床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发现一些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在CRC组织微环境中表达显著上调,其中抗血管生成趋化因子CXCL9与CRC预后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CRC术后患者血清CXCL9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CRC术后患者60例,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随访监测血清CXCL9水平,以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变化与CRC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CRC组术前血清CXCL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Dukes分期的进展呈升高趋势(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各Dukes分期CRC组血清CXCL9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Dukes C、D期组在术后12个月时虽有所回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确诊复发/转移时的血清CXCL9水平高低行分组分析,发现复发转移率随CXCL9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ukes分期和血清CXCL9水平是CRC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RC患者术后血清CXCL9仍处于相对高水平状态,并与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血清CXCL9水平监测可能有助于指导CRC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直肠癌脑转移虽然并不常见,可一旦发生,患者预后极差.目前,结直肠癌脑转移的发病机制仍有待探索,影响预后的因素也多种多样,针对脑转移的治疗也以综合治疗为主,患者发生脑转移后的生存时间也不尽相同,目前仍需要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与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选取T1期直肠癌病例,分析相关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指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生存的关系。 结果共计251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连续性T1期直肠癌病例,淋巴结转移率11.2%(28/251)。3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8.6%、96.8%和94.9%。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3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5.6%和90.9%;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3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9%、96.9%和95.4%,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0.05)、腺瘤背景(P<0.01)、组织学分化(P<0.01)、筛状结构(P=0.03)、低分化肿瘤细胞簇(PDC)(P=0.02)、肿瘤出芽(TB)(P=0.01)、淋巴管血管侵犯(LVI)(P<0.01)、黏膜下静脉侵犯(VI)(P<0.01)、浸润深部腺体类型(P=0.04)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2)、腺瘤背景(P<0.01)、组织学分化(P=0.04)、黏膜下静脉侵犯(P=0.02)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最深处的腺体为开放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4)。腺体的开放型还显示与肿瘤大体平坦型(P=0.03)、无腺瘤背景(P=0.03)、黏膜肌完全消失(P=0.05)、高级别肿瘤出芽(P <0.001)和肿瘤内坏死(P<0.001)有关。 结论本项研究验证了多种已知的组织学特征与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并且提出了筛状结构、腺体为开放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RC)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以及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复发和转移是治疗失败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为肝脏,其次为肺脏。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升,结直肠癌脑转移(BM)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为最大程度的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结直肠癌患者终末期的诊疗水平刻不容缓。本文将从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相关诊疗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望对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I~III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腺外科2004年6月至2008年11月间446例行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数据,探讨结直肠癌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评估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446例结直肠癌I、II、III期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约为87.4%,83.1%和64.8%(Log-rank检验,P<0.001)。我们根据淋巴结转移比率(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 mLNR)将CRC患者分为三组:A组:mLNR为0;B组:mLNR为>0%~14%;C组:mLNR为>14%。A、B、C组三组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约为84.3%、79.6%和49.1%(Log-rank检验,χ2=55.959,P<0.001)。就直肠癌患者而言,A、B、C三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0%、73.5%和43.2%(Log-rank检验,χ2=26.332,P<0.001)。而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三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1%,80.8%和55.5%(Log-rank检验,χ2=21.214,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均显示,mLNR是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随着mLNR的上升,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变差。 结论淋巴结转移比率(mLNR)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N分期类似,但更有优势,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样本中粪肠球菌丰度对于患者复发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结直肠癌复发患者与非复发患者的粪便样本共103例,通过16 s测序技术寻找差异的肠道菌群,通过统计学分析探索差异菌群与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及无复发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粪肠球菌在复发患者粪便组织中丰度更高;粪便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mi-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临床意义及在卵巢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结直肠外科的44例患者病理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mi-1蛋白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肠黏膜及原发灶中肠源性卵巢转移癌中的表达,实验结果采用t检验或者χ2检验。 结果Bmi-1在直肠癌原发灶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分别为65.9%、15.9%,χ2=22.752,P<0.01)。Bmi-1在原发灶中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χ2=5.116,P=0.024;χ2=4.856,P=0.028;χ2=5.495,P=0.019),而卵巢转移灶中的Bmi-1未见异常表达。Bmi-1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Bmi-1低表达者(13.16个月,16.87个月,t=-2.524,P=0.012)。 结论Bmi-1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高表达表明Bmi-1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Bmi-1与伴有卵巢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是结直肠癌预后重要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1.
肝脏是结直肠癌发生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转移最理想的方式,但对于不可切除的肝转移,局部控制是治疗的首要目标,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局部治疗发挥了重要的强化和补充作用。目前常用的局部治疗方式包括消融治疗、肝脏导向化疗、放射治疗等。近年来这些方式在低毒副作用、高可重复性、长期控制等方向均有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epatic resection (HR) can increase the survival of liver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CRC). Materials and methods  CRC patients (n = 669) with liver metastasis treated at the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from 1/2000 to 7/2007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R and cancer survival. Results  CRC patients (n = 669) with liver metastases who had primary tumor resection were grouped in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is (SLM; 56.7%, n = 379) and metachronous liver metastasis (MLM) groups (43.3%, n = 290). Hepatic resection rates were lower (32.5%, n = 123) in the SLM than the MLM group (44.8%, n = 130, P < 0.05). The 30-day mortality rate in the MLM (2.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SLM (2.4%) group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36.6%) was same compared to SLM group (33.1%, P > 0.05). One-, 2-, and 3-year survival of stages I and II operation cases were 92.5% vs 86.5%, 0.7% vs 58.0%, and 42.1% vs 44.9% (P > 0.05) in the SLM group, respectively. Recurrence after first hepatic resection associated with a 2.23-fold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P < 0.01). Incision margins larger than 1 cm and HR for recurrence associated with 34% and 27% (P < 0.05) decreased death risk. Conclusions  Hepatic resection could help the survival of liver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stage I surgery is safe for this disease. Xu Jianmin, Wei Ye, and Zhong Yunshi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其主要的死亡原因是肝转移。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诊治理念不断更新。个体化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诊治理念的提出,外科技术以及局部治疗的迅速发展,使患者的生存期得以明显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治疗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进而转化为患者生存获益,这一点在其他实体瘤中也已得到证实。但新辅助治疗是否延长所有患者生存期以及患者能否从局部治疗中获益仍存在争议,本文就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标志物CEA、CA19-9联合检测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在结直肠癌远处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接受R0根治术的2 758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肿瘤位置、CEA、CA19-9、肿瘤组织学类型、远处转移等临床资料,通过对可能反映结直肠癌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变量构建列线图,并通过校准曲线来验证列线图的识别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列线图对于伴随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测性能。 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表示,术前CEA、CA19-9、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是反映结直肠癌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P<0.05)。上述变量构建列线图,该预测模型的ROC值为0.771(95%置信区间:0.730~0.813)。 结论术前CEA、CA19-9联合临床病理信息构建的预测模型是无创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K19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 NEN)远处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的GEP NEN患者225例相关石蜡切片的核分裂计数、Ki-67(MIB-1)、CgA、Syn、CD56和CK19等指标的免疫组化再次染色评估;按照不同部位,进行CK19与病理参数(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与CK19阴性相比,胰腺部位CK19阳性表达患者提示较高的远处转移率(P=0.0241),及较高的分期(P=0.036),其他部位未提示病理参数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胰腺、直肠、胃部位CK19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未提示预后差异性(P值分别为0.609 7、0.831 3、0.838 5)。[结论]CK19阳性仅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提示较高的远处转移率和ENETS分期,CK19阳性与GEP NEN患者预后未提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同时行结直肠癌切除术合并肝转移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6例江苏省人民医院结直肠外科在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完成一期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合并肝转移癌切除术的病历资料,观察一期切除的可行性(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和中转开腹率)、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26例一期手术过程顺利,都获得成功。其中腔镜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癌同时切除共有16例,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加开放肝转移癌切除术共有10例。手术时间为(205.12±49.09)min,术中出血量为(296.84±376.53)ml,术后消化道排气时间(2.62±0.56)d,术后住院时间(13.92±6.80)d。术后发生腹腔感染2例,肠瘘1例,自发性气胸1例。余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癌的一期切除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浸润转移与癌胚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患者与癌胚抗原(CEA)的关系.方法结直肠癌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7岁~80岁,平均549岁±132岁,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DukesA16例,B20例,C14例,D10例.用RIA测定血清CEA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CEA的表达.结果血清CEA水平及肿瘤组织CEA表达均与肿瘤浸润及转移有关.有转移的患者血清CEA水平(1146μg/L±791μg/L)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453μg/L±323μg/L,P<001),肿瘤组织CEA表达强度在有转移与无转移患者中亦有明显差异(强阳性率875vs389%,P<001).肿瘤组织CEA表达类型也与肿瘤转移有关,呈胞浆型表达者发生淋巴结转移(541%)及远处转移(270%)明显高于呈顶端型表达者(190%,0%,P<001).结论CEA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呈正相关,肿瘤组织CEA表达类型亦可作为一项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