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舌黏膜鳞状细胞癌(舌癌)中波形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舌癌复发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舌癌患者组织中波形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口腔黏膜中不表达波形蛋白。在舌癌病例,约33%(10/30)患者的癌组织中波形蛋白呈高表达;67%(20/30)患者的癌组织中波形蛋白呈阴性或低表达。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7)、淋巴结转移(P=0.007)及复发(P=0.007)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舌癌组织中波形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之间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舌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影响舌鳞状细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以TNM分类,病理分级,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浸润厚度,病理核分裂数,微血管数等指标来研究与舌鳞状细胞癌预后有关的因素。结果 分化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浸润厚度,微血管数,病理核分裂数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肿瘤大小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大小,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微血管数等指标与术后复发转移无关,浸润厚度,分化程度,病理核分裂数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结论 对于肿瘤直径大的舌鳞状细胞癌应积极采取颈淋巴结清扫术;分化程度低者易出现术后复发转移;舌鳞状细胞癌浸润厚度超过6mm时,病理核分裂数大于2个/税镜视野时,易出现术后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carcinoma,TSCC)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49例以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1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HIF-1α的表达。临床随访所选病例患者情况,将随访结果与HIF-1α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方法分析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生存曲线,Log-Rank分析临床病理学参数与HIF-1α表达之间的意义。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临床参数和HIF-1α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49例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中有43例表达HIF-1α,表达率为87.76%;而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过表达与T分级(P=0.01)、组织分化(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同时,HIF-1α过表达、组织分化和淋巴转移均与患者5年生存率(P<0.001,P=0.008,P<0.001)和无病生存率(P=0.01,P=0.020,P<0.001)密切相关。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表明,HIF-1α的过表达以及淋巴转移是影响舌鳞状细胞癌的预后独立因素。结论:舌鳞状细胞癌中存在HIF-1α的表达,HIF-1α的过表达预示舌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在舌鳞癌的检测与治疗中,它可能作为一个新的靶点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HIF-1a)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舌鳞状细胞癌HIF-1a的表达,明确舌鳞状细胞癌HIF-1a与性别、年龄、民族、病史、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核分裂数、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术后生存时间等指标的关系。结果HIF-1a阳性28例(70%);阴性12例(30%)。HIF-1a主要位于癌细胞的细胞核。HIF-1a表达阳性的癌细胞,主要分布在癌巢的中央部分。单因素分析提示,当肿瘤直径增大、病理分级增高、临床分期增大、区域淋巴结出现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厚度大于4.89mm、病史大于4.8个月、核分裂数多于3.1个/HPF时HIF-1a阳性表达程度明显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3个指标中,年龄、临床分期、生存月、核分裂数、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等5个指标进入方程,其中生存月和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是保护性因素,而年龄、临床分期和核分裂数是危险因素。结论舌鳞状细胞癌HIF-1a高表达者肿瘤直径大、病理分级高、临床分期大、区域淋巴结易出现转移、术后易复发。HIF-1a与其临床病理因素关系密切,可作为一个判断舌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庄媛媛  杨小兵  庄园 《口腔医学》2014,34(12):904-906
目的 探索NOD1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qPCR检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舌黏膜对照组中NOD1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各组m RNA的表达进行t检验。结果 NOD1蛋白表达于细胞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OD1 蛋白表达率为60 .0%(15/25),显著低于正常舌黏膜对照组表达率80.0%(20/25,P<0.05)。舌鳞状细胞癌组织NOD1 mRNA表达量为正常舌黏膜对照组(0.437±0.103)倍(P<0.05)。结论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OD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舌黏膜对照组,但需要在更大样本中验证这一结果,并开展功能学研究以揭示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年轻人舌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40岁以下年龄人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作者2病例对照研究,与同期中老年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年轻组患者中(1)农村来源的病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女性病人所占的构成比相对较大;(3)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较高;(4)术后一年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较中老年组高。提示年轻人知鳞癌可能与生活状况等因素有关,预后较差,须注意手术切除范围并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转录抑制因子Snail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口腔鳞癌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的方法检测83例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或其他特殊治疗的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标本中Snail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3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Snail的表达率为89.2%,其中,高表达率为49.4%,低表达率为39.8%。口腔鳞癌组织中Snail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Snail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的复发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 口腔鳞癌患者癌组织中Snail的高表达与肿瘤复发及预后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因此,Snail有可能作为口腔鳞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laudin-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OSCC与10例癌旁口腔上皮中Claudin-1的表达信号。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χ2检验。结果:Claudin-1在口腔上皮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在高分化鳞癌中,阳性表达近似于口腔上皮,信号分布于细胞膜;在中、低分化鳞癌中,信号分布趋向细胞质,其表达水平呈递减趋势。Claudin-1在OSCC间质纤维增生区域阳性表达信号呈增强趋势;在OSCC淋巴细胞密集区表达水平升高。Claudin-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临床分期中,Ⅲ+Ⅳ期癌组织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组;组织分型中,中、低分化组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分化组;有颈淋巴结转移组,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laudin-1在OSCC不同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型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表达信号下调,且Claudin-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9.
舌鳞状细胞癌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舌鳞癌预后的有效因素,方法:对121例舌鳞癌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13个与舌鳞癌术后生存率有关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只有原发灶的切缘状态和颈淋巴结转移情况才是影响舌鳞癌术后生存率的独立指标(P<0.05),结论:对原发灶和颈转移淋巴组织的彻底手术切除是提高舌鳞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Bmi1如何调控舌鳞癌侧群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 方法: 首先采用Hoechst33342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舌鳞癌细胞株UM1(高转移株)中的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 cell, SP)和非侧群细胞(non-side population cell, Non-SP)。Transwell 实验检测沉默Bmi1后SP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球囊形成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沉默Bmi1后SP细胞的球囊和克隆形成率;CCK8 实验检测沉默Bmi1后SP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沉默Bmi1后SP细胞中侵袭、转移相关基因(SOD2、Slug)及干细胞标志物(ABCG2、Nanog)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转染Bmi1 siRNA使SP细胞中Bmi1表达水平下调后,S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球囊形成率和克隆形成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SOD2、Slug和干细胞标志物ABCG2和Nanog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结论: 沉默Bmi1可调控舌鳞癌侧群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合酶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舌鳞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NOSI、NOSI和NOSII在55例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OSI、NOSI和NOSII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9%、400%和382%。在有颈淋巴转移组与无淋巴转移组之间、5年生存组与5年内死亡组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NOSI在G1、G2和G3之间,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舌鳞癌组织中NOSI、NOSI和NOSIII的表达与其预后有关,NOSI对肿瘤的生长、分化、淋巴转移和预后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舌鳞癌预后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舌鳞癌细胞中自发性凋亡水平及Bax、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 antigen,PCNA)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舌鳞癌中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Bcl-2、Bax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5.8%、65.4%、73.1%和100.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舌癌患者生存率降低与Bax低表达(P=0.0020)、PCNA高表达(P=0.0179)、Bcl-2/Bax比值>1(P=0.0072)和高TNM分期(P=0.0351)有关,但与Bcl-2表达和凋亡指数无关(P=0.885,P=0.3536)。结论:Bax、PCNA、Bcl-2/Bax比值和TNM分期一样具有预后价值,综合分析这些指标有助于识别舌癌的生物学特性并准确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舌鳞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表达及其与舌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舌鳞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情况,并对68例舌鳞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应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检测两个独立样本的EMMPRIN的表达差异,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结果:EMMPRIN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舌鳞癌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不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EMMPRIN表达是影响舌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EMMPRIN可以作为舌鳞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并有望成为口腔癌生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胚抗原I(UCAl)mRNA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舌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GreenII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验方法.从6种基因中筛选出在40对舌鳞癌组织及配对正常舌组织样本中表达有明显差异的基因UCAl.扩大样本量至93例.检测UCAlmRNA在两者中的表达。应用SPSSl3.0软件包分析UCAlmRNA表达量与舌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UCAlmRNA在93例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平均表达量为0.7213,在正常舌组织中为0.2756,表达量有显著差异fP〈0.001):UCAl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舌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UCAlmRNA高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密切相关.对舌鳞癌的诊断、判断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ASPP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16例舌鳞癌癌旁组织、71例舌鳞癌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 iASPP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舌癌旁组织中, iASPP少量位于棘层细胞胞浆中,呈淡黄色颗粒。在舌鳞癌组织中iASPP主要分布于上皮全层,其表达显著高于舌癌旁组织(P<0.05)。不同分化程度及是否淋巴结转移舌鳞癌患者中,iASPP的平均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分化者表达水平最高,高分化者表达水平最低,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05)。不同临床分期iASPP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iASPP表达的改变可能与舌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Q模体的Ras GTP酶活化蛋白I(IQCAP1)在舌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舌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及其对影响舌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检测IQGAP1在舌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并分析IQGAP1表达模式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舌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IQGAP1在舌鳞癌中呈高表达状态,而在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或阴性表达,而且高表达水平的IQCAP1与颈淋巴结转移(P=0.019)、复发(P=0.017)以及临床分期(P=0.031)等有关.此外,高表达的IQGAP1与舌鳞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联系( P=0.017).结论 IQCAP1在舌鳞癌中的异常表达说明其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高表达的IQCAP1有可能成为预测舌鳞癌患者预后的一种有效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ATF2基因在人舌鳞状细胞癌(oral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T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ATF2基因在OTSCC组织(16例)及对应癌旁黏膜组织(16例)的表达,探讨BATF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定量PCR显示BATF2 mRNA在13例OTSCC组织表达低于癌旁黏膜组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BATF2蛋白在14例OTSCC组织表达低于癌旁黏膜组织;免疫组化显示在202例OTSCC标本中,BATF2蛋白无表达20例(9.9%),低表达104例(51.5%),高表达78例(38.6%);且BATF2蛋白表达水平与OTSCC组织分化相关(P=0.002),BATF2蛋白低表达患者预后显著差于BATF2高表达者(P< 0.001).结论 BATF2在OTSCC中低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相关,可作为预测OTSCC预后的分子指标及OTSCC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舌鳞癌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颈部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对于舌鳞癌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患者造反性颈淋巴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对130例舌癌颈淋巴结临床阴性的患者用Cox回归模型(Cox regression moder,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颈部转移的因素,同时比较颈部淋马清扫与否两组的生存效果。结果 原发灶T分级、治疗方法及放疗与颈淋巴结复发有明显相关意义,是否颈淋巴清扫及其他几个因素则与复发无关,其生存率表明差异无显著性,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its primary hematopoietic function, erythropoietin (Epo) is a pleiotropic cytokine that exerts various biological functions in many different non-hematopoietic cells and cancers, and its stimulatory effects are mediated through activation of its receptor (EpoR).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po and EpoR may be involved in carcinogenesis, angiogenesis, and invasion.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Epo and EpoR in a series of 65 resec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SCC) of the tongue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proportion of Epo and EpoR changes in them was greater than those in normal squamous epithelium (P < 0.05). Epo 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ge, density of microvessels, and the stage of the tumour (P < 0.05). EpoR 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microvascular density alone (P < 0.05). After adjusting for other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Epo and EpoR expression remained independent adverse prognosticators for postoperative survival (P < 0.05). Our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Epo and EpoR systems influence the prognosis of carcinogenesis, angiogenesis, and malignant progression of SCC of the tongue, and confirm that Epo and EpoR a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mar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