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蒲洁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169-2170
目的:分析临床用药不良反应(h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规范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0年376例ADR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6例ADR共涉及10类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感染药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抗肿瘤化疗药。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预防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用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用药8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高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ADR以皮肤反应最多,其中各种皮疹和瘙痒症常见。结论:只有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不断掌握药品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反应,审慎用药,才能避免或减少ADR重复性,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6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164份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4例ADR报告中,≥60岁ADR患者54例(占32.93%),静脉滴注发生ADR 149例(占84.76%),抗感染药发生的ADR 63例(占38.41%),其次为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与中药制剂;头孢菌素类是引起的ADR的主要抗感染药,有25例(占39.68%);累及最多的器官或系统是皮肤及其附件;严重的ADR有4例(占2.44%),新的ADR 1例(占0.61%).结论:应加大宣传,教育,增强医务人员ADR监测意识并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2年收集的110例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通过对ADR上报范围及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促进我院ADR监测工作的进步。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上报特点。结果 14岁以下及45岁以上年龄段占比例较高;男性与女性ADR发生率大致相同;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比例较高;涉及的药品以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和中成药制剂居多;2012年ADR上报数量及质量较往年显著提高,药师上报ADR数量居首。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受人口学因素、给药途径、药品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用中应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医、护、药多种职业的协同优势,加强防患意识,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2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2007年5月的2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90例ADR报告中,男性人数略多于女性;60岁以上人群人数略高于其他年龄段。联合用药占72.07%;静脉注射占81.72%;引起ADR的药品依次为抗感染药、中成药、心脑血管用药、泌尿系统用药;ADR的临床表现依次为皮肤过敏、免疫系统反应、胃肠反应等。结论:应加强对门诊患者和慢性反应患者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 D R)的发生情况,分析A D 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集并上报的20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ADR中,老年人发生ADR的几率较高;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途径较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胃肠道反应.结论 应继续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刘涛  矫立琴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24):3231-3231,3220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刘涛  矫立琴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231-3231,3220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据国家ADR监测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19.2万人死于ADR,ADR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造成了有限卫生资源的浪费,《药品管理法》已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我院自2005年4月成立了ADR监测工作组织后,ADR报告表明显增多,本文对我院2005年已上报的98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33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雅安分中心数据,对我市2005年至2009年3330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本组不良反应病例多发生于30~39岁和〉60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3330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比例的57.48%(2072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3.12%(473例)。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占总比例的41.62%(1386例);较为严重的ADR占总例数的2.64%(88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9.82%(2325例)。结论:应全方位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610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16-117,120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所体现出的特征,以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全面回顾本院2001年10月1日~2011年10月1日610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产生ADR的药物种类、给药方式及药物不良反应所引发的器官损伤予以描述性分析。结果 61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中年与老年患者占68.85%,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占59.51%,在静脉滴注给药的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占69.84%,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疹、头昏和胃肠道反应等。结论要依据ADR出现的特征与规律,合理掌握用药方式,并强化监护环节,运用有效措施加以监测与管理,从而全面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7月收集到的66例中药制剂引发的ADR报告,按性别、来源、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例报告中,来源于住院的患者最多,占72.7%,引发ADR的药物剂型水针剂占84.3%.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发热、瘙痒、恶心、呕吐、胸闷、气憋、心悸等。结论应重视并加强中药制剂的ADR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1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各科室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158例。结果:158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男75例,女83例。中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52.53%。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为消化系统损害及皮肤损害。在不良反应轻重程度上,轻度者占76.8%,中度占22.4%,重度占0.8%。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转归较好,其中75.8%者治愈。24.2%的患者经采取有效措施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总结、信息传播,为临床有效、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谭业蕙 《广州医药》2011,42(6):58-61
目的 掌握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181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65.75%;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最高,占46.97%,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他定,占6.0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228例刺五加注射液致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刺五加注射液所致ADR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皮肤及附属器、心脑血管、神经、呼吸、消化、血液、免疫等多个器官系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结论在刺五加注射液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I临床反应,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6.
药品不良反应12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勤  臧云吉  范岳邦  袁勇 《西部医学》2009,21(6):1014-10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67例,占55.37%;中药注射剂11例,占9.09%;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03例,占85.12%。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陈卫军  李静  智勇刚  彭曦 《农垦医学》2011,33(3):240-24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的219例ADR报表,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中,50岁以上患者较高,占123例(56.17%);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占158例(72.15%);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高,共55例(25.11%)。ADR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性损害,共67例(27.69%)。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上报的24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最高的是抗菌药物,占40.73%;60岁以上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占31.05%;静脉给药是导致ADR的主要因素,占88.3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5.48%。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强化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用药,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李悦  陈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35-13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上报的251例ADR报表,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中,50岁以上患者较高,占49.01%;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高,占50.55%。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22例,占48.61%。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元月至2008年6月收集到的11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5份ADR报告涉及5类药物共26个中西药品种,其中位居第一位的是抗菌药物占73.9%,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111例占96.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2.18%,大于60岁患者56例占48.6%。结论应重视药物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