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及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改变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获取正常对照组(21例)、糖尿病心肌病组(17例)标准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和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糖尿病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圆周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正常组左室长轴纵向应变在心尖部最大(P<0.05);短轴径向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圆周应变在室间隔及前间隔较其他室壁节段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心肌病组,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平均值均降低(P<0.05)。结论斑点成像技术能够较好的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左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219-222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定量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应变功能。方法选取3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径向、圆周、及面积峰值应变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径向应变、面积应变、圆周应变等指标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S、GAS与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的最大厚度相关性良好(r=0.82、0.78,P<0.05);HCM组与对照组的LVEDV、LVESV、LVEF的传统心脏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心肌功能准确、可行,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吴仲致  罗良平  黄君 《河北医药》2012,34(13):1946-1947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对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集33例临床确诊尿毒症患者(病例组)与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左心室短轴二尖瓣环、乳头肌、心尖切面及左心室长轴四腔图、三腔图、二腔图的二维超声图像.测量并记录2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各心功能指标.将图像传输到Echo PAC工作站,分析左心室短轴及长轴各切面收缩期应变(GS),收缩期应变率(GSRs),舒张早期应变率(GSRe),舒张晚期应变率(GSRa)值及GSRe/GSRa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超声心动图各测值中,2组E/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LV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腔心2组GS、GSRe值、GSRe/GSR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腔心2组GS、GSRs、GSRe值、GSRe/GSR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腔心2组GS、GSR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水平,G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肌水平,GSRe/GSR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水平,各应变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可定量分析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肌的运动规律,间接反映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的存在,是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祝青  余晓梅  王胜利 《医药导报》2012,31(7):859-862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观察短期药物干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节段心肌径向(RS)及圆周应变(CS)的变化,探寻较传统超声心动图更早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改变的方法 . 方法 以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将30只SHR随机分成对照组、硝苯地平组、三子养阴汤组各10只,分别测量左室EF,FS及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RS和CS的收缩期峰值. 结果4组大鼠的EF、FS值无明显差异,模型对照组大鼠的PRS和PCS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硝苯地平组PRS除了下壁与间隔外,其余4个节段明显升高(P<0.05),三子养阴汤组6个节段PCS降低,以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为著(P<0.05). 结论 STI能定量评价左室局部心肌的RS和CS,较传统超声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冯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101-102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分析正常儿童左心室短轴的运动持点。方法选取正常儿童102例,结合体表心电图,采集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图像动态存储,应用超声技术进行脱机分析,动态观察各节段室壁运动的速度方向,并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大小及指标达峰时间。结果前间隔速度最小,后壁速度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以前间隔最大,且与其他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变率以前间隔最大,与前壁、侧壁、后壁、下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节段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应变达峰时间、应变率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儿童左室短轴运动有其相应的特点,超声可用于观察儿童心脏整体运动及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和同步性。方法 从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选择40例,并选取同期38名健康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人使用二维斑点超声技术,获取心尖四腔观、两腔观、左室长轴观图像,各水平段的左室短轴观图像,并对内膜下及外膜下心肌收缩期的纵向、圆周向、径向峰值应变,左心室收缩同步性进行测定。结果 两组的LVEDD、LVESD、LVFS、IVSd、PWd、LVEF、二尖瓣E峰值、二尖瓣A峰值、E/A等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左室长轴内膜下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P <0.05);外膜下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中,后壁、下壁及后间隔显著更低(P <0.05)。研究组的基底段内外膜下、中间段内外膜下、心尖段内外膜下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圆周向峰值应变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 <0.05),尤其是基底段、中间段内膜下降低更明显(P <0.05)。两组的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心底水平旋转曲线波形为负向,心尖水平为正向,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65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患者心梗部位划分为前壁心梗组(33例)和下壁心梗组(32例),均接受常规超声及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检查。比较两组左心室功能及检查结果。结果 前壁心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8.93±10.72)%低于下壁心梗组的(57.26±7.01)%,前壁心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53.44±7.01)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40.06±7.82)mm大于下壁心梗组的(47.63±6.92)、(32.66±7.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尖部后壁、乳头肌水平侧壁及基底部后间隔的圆周应变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梗组心尖部后间隔、下壁、侧壁、前壁及前间隔,乳头肌水平后间隔、前壁、前间隔,基底部前壁及前间隔均低于下壁心梗组;乳头肌水平下壁及后壁,基底部下壁、后壁及侧壁的圆周应变值均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评估急性心梗病情时选择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纵向应变(SL)、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在诊断心肌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心肌缺血、30例心肌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得左室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该技术诊断心肌运动异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心肌缺血组及梗死组各水平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心肌梗死组圆周应变较正常组显著减低.心肌缺血组圆周应变降低幅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径向应变检测异常心肌的灵敏度为55.0%,特异度为79.8%,阳性预测值为71.0%,阴性预测值为65.7%;圆周应变检测异常心肌的灵敏度为52.1%,特异度为78.0%,阳性预测值为69.3%,阴性预测值为63.0%;纵向应变检测异常心肌的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83.3%,阳性预测值为77.5%,阴性预测值为68.6%.结论 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其供血心肌节段应变峰值逐渐降低.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纵向应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列各项指标之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炙甘草汤治疗高龄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疗效。方法收集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3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n=14)和治疗组(n=16)。2组采用控制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心力衰竭、心绞痛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以上药物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早晚2次温服,1剂/d,2周为1疗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2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E/A值)和射血分数(EF)。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LVPWd、E/A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A、LVDd、IVSd、LVPWd、LVEDV、LVEDV、E/A值和EF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A、LVEDV、LVESV、E/A值、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63,P<0.05)。结论炙甘草汤治疗高龄糖尿病性心肌病有确切疗效,对心功能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心肌梗死(MI)患者和正常人左室各节段室壁的二维应变(2-DS),探讨STI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的价值,为MI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MI患者33例为实验组,33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心脏四腔心、三腔心、二腔心及左室短轴(心尖、乳头肌及二尖辩水平)切面的高帧频二维动态友阶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各个室壁节段的二维应变。结果:①正常组的各节段应变一时间曲线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分布均一,且波峰、波谷清晰明显,峰值高度均匀一致,心梗组各节段应变一时间曲线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的分布杂乱无序且部分节段的曲线呈现相反方向。②心梗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纵向应变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0.01);心梗组左室短轴(心尖、乳头肌及二尖瓣水平)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0.01)。结论:结论STI能够准确定量地评价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进而诊断M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肥厚心肌的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心肌肥厚组30例,糖尿病心肌肥厚组30例.应用STI技术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L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心肌肥厚组与糖尿病心肌肥厚组的心肌纵向应变值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心尖段均较对照组低(P<0.05).与糖尿病心肌肥厚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在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纵向应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收缩期左室径向应变值,可以了解心肌收缩时径向运动和应变值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和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诊断局部心室肌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入选患者分组。对照组为CAG示冠状动脉正常者25例,缺血组为CAG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75%者28例。分别记录心尖位四腔、长轴及两腔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STI技术测量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LAD供血区域各个节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对照组与缺血组成功获得二维应变及应变率的节段数分别为94.0%和93.3%。纵向峰值应变后间隔中间段,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峰值应变率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时,STI技术能较好定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异常心肌节段,并显示无明显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心肌早期的收缩功能。方法 3组检测对象分别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及对照组各30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常规参数及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室短轴整体及心内膜下心肌不同水平各节段二维应变值,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间的常规参数比较,糖尿病组E/A比值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的不同水平节段二维应变值比较,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左室短轴整体心肌部分节段二维应变有所减低(P<0.01);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心肌大部分节段二维应变均减低(P<0.01),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心内膜下心肌部分节段比单纯糖尿病组更低(P<0.01)。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早期发现局部心肌功能的改变,可以作为监测糖尿病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配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超声心动图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率均减慢,24 h室性早搏出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24 h室性早搏出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室性早搏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LVEDV、LVESV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LVEF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LA、LVEDV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LVEF明显增加(P<0.01),LVESV虽缩小,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A、LVEDV、LVESV及LVEF改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0%和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胺碘酮联合治疗心衰合并室性早搏,能从不同角度抑制AngⅡ的生成,起协同作用,明显提高了抗室性早搏效果和心脏功能,且并未增加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巨兰  杨军  李欣 《黑龙江医药》2014,(2):411-411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肾功不全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肾功不全患者32例,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获取左室射血分数。取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动态图像,分析计算各节段的左室短轴应变参数,将上述指标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RF组EDV、ESV显著增大,EF减低(P<0.05)。RF组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2D-STI作为一种新技术能客观、定量评价肾功不全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心肌速度阶差评价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情况。方法收集确诊为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收集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结构,运用心肌速度分布图测定心肌运动速度,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肌速度阶差,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左房前后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D)均大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后壁收缩期心肌速度阶差(MVGs)和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心肌速度阶差(MVGd)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室壁相对厚度(RW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速度阶差评价发现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已存在心室结构改变、心肌肥厚、心功能减退等心脏病征象。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左房异常与老年人主动脉瓣退行性变所致关闭不全(ADI)并左心衰的关系,该文总结了42例ADI合并左心衰组和40例ADI无左心衰组(对照组)的超声和临床资料。两组分别测定左房内径(LA),主动脉根部宽度(AO),左室内径(LV),计算出LA/AO,LA/LV比值,然后统计学U检验。根据LA>34mm,LV>55mm作为LA、LV增大的指标,分别列出两组LA、LV增大例数的比率,行X~2检验。该项研究表明:①LA、LV增大比率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和P<0.01);②在判断ADI早期合并左心衰方面,LA增大比LV增大更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LA绝对值增大比LA相对值增大更有价值;③房颤与LA增大具有同样的意义,表明左室扩大已进入失代偿阶段,左心衰即将发生。  相似文献   

18.
孙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439-441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成像技术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及与血清缺血修饰蛋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60例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30例无心肌缺血者为对照组,均采用二维应变超声成像技术检查心脏,及检测心肌缺血患者的血清缺血修饰蛋白。结果超声检测证实,经比较心肌缺血患者在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和室间隔的应变参数绝对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平均应变参数绝对值为16.2%,对照组为21.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缺血修饰蛋白和平均应变值有负相关关系,r=-0.274,P<0.05。结论二维应变超声成像技术可以较准确诊断心肌缺血疾病,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对左室(LV)舒张功能及动脉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70例分为LV构型异常(A组,28例)和正常(B组,42例)两组。7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A、B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室内径、LV壁厚度和相对室壁厚度、LV质量指数、LV射血分数;记录二尖瓣口的血流频谱(E、A)和二尖瓣环的组织运动速度(e’、a’),计算E/e’;测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最大及最小径,计算颈动脉顺应性(AC)、血管僵硬参数(β)及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结果 A组的左房、室较B组及C组扩大(P<0.05)。A、B组E/e’高于C组(P<0.05),e’/a’低于C组(P<0.05),A组E/A低于B组和C组(P<0.05)。A、B组IMT、β、Ep高于C组,AC低于C组(P<0.05);A组的β、Ep高于B组(P<0.05)。结论 EH可致LV舒张功能及动脉顺应性降低;组织多普勒评价LV舒张功能优于二尖瓣血流频谱。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造模大鼠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变,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评价造模大鼠左室肥厚和心力衰竭时的心功能影响与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ISO组。通过大剂量注射ISO制成心肌肥厚-心力衰竭模型。对2组大鼠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大鼠心脏结构。超声测定的ISO组与对照组在室壁厚度、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测得大鼠心脏质量与尸检测得结果高度相关(r=0.82)。结论高频超声心动图是可以准确评价造模大鼠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变化的无创方法;大剂量ISO可复制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