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6至2015年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至2015年南京市报告猩红热病例流行特征,主要分析猩红热病例在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报病医疗机构分布等信息,并重点比较了2015年与2006至2014年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2006至2015年南京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843例,年均发病率为1.15/10万;4~7月和11~2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71.41%(602/843);男性年均发病率(1.36/10万)高于女性(0.92/10万); 94.90%(800/843)的病例为15岁以下孩童,以学生[53.38%(450/843)]和幼托儿童[33.45%(282/843)]为主;年平均发病率前四位的地区为化学工业园区(15.78/10万)、浦口区(2.01/10万)、雨花台区(1.30/10万)、六合区(1.08/10万),江北3区(化学工业园区、浦口区和六合区)的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66.67%(562/843),化学工业园区病例数占比最高[42.59%(359/843)];江北3区的病例主要来自相邻的4个街道,占江北3区病例总数的79.54%(447/562)。2015年报告发病率(2.97/10万)升高明显,季节、年龄和职业分布(χ2=174.85,P>0.05)等特点与往年相似,但是江北3区尤其是化学工业园区的发病率(52.24/10万)升高最明显。时空分析也提示,化学工业园区于2014年4月6日至2015年12月31日(RR=49.42,LLR=506.72,P<0.01)期间存在聚集发病。51.13%(431/843)的病例由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报告,且现住址均为江北3区,90.49%(390/431)为4个高发街道;2015年该院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1.07%(172/242),明显高于2006年至2014年的43.09%(259/601,χ2=54.05,P<0.01)。 结论南京市2015年猩红热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江北3区(化学工业园区、浦口区和六合区)为高发地区,建议开展专题调查进一步明确高发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南京市人口信息和HFRS疫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并结合ArcGIS 10.2软件分析南京市的HFRS流行特征,包括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对比2017年1月至7月与前5年(2012年至2016年)同期的报告病例分布特征之间的差异,分析2017年南京市重点地区的疫情及疫情预警分析。 结果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南京市累计报告HFRS病例22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45/10万。呈现双峰分布,春季(3月至6月)峰值[57.3%(126/220)]高于冬季[12月至次年1月,19.1%(42/220)]。高淳区报告病例数占全市的44.1%(97/220),远高于南京市其他地区,病例主要分布于高淳区东部、北部以及与其相邻的溧水区部分乡镇。病例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48.0(39.0,60.0)岁;以男性为主[68.2%(150/220)]。职业分布以农民[59.5%(131/220)]为主。2017年1月至7月与前5年(2012-2016年)同期相比,病例年龄增加[(52.64±14.23)岁比(46.38±13.85)岁,t = -2.62,P<0.05 ],溧水区报告病例数增加[11例(24.4%)比13例(9.3%),x2 = 6.83,P<0.05],其他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泊松(Poisson)检验结果显示,2017年1月至7月中,3月、5月以及7月发现传染病聚集的异常信号(均P<0.05),但进一步核实现场调查未发现存在聚集性疫情。 结论近年来南京市HFRS发病较平稳,发病高峰主要是高淳区和溧水区,青壮年男性和农民仍是该病暴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高发区及高危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2-2017年间南京市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及医疗服务资源的分布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2到2017年间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南京市肺结核发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季节指数法对肺结核时空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时间分布上,南京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年报告发病率及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为1.05/10万。地区分布上,根据充计,肺结核病例报告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但年报告肺结核发病率最高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高淳区,约为67.44/10万人。人群分布上,流动人口的报告发病率(59.72/10万人)明显高于本地人口(25.72/10万人);各年龄段均有疫情报告,60岁以上老年组报告发病率最高,约为69.34/10万人;农民和离退休人员位居肺结核病患者职业分布的前两位,分别占总报告发病数的24.09%和16.53%;男性患者报告发病率约为女性患者的2.19倍。结论 南京市肺结核疫情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患者男性为多,农民和老年人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为结核病高负担聚集区,经济相对落后的高淳区为结核病高风险传播聚集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沈阳市大东区水痘发病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控对策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大东区2006~2011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大东区累计报告水痘病人5 405例,年均发病率为133.71/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99.64/10万、162.43/10万、157.17/10万、123.85/10万、128.76/10万、131.21/10万(P<0.01)。2006~2011年水痘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148.92,女性为118.16(P<0.01);0岁为305.49,1~3岁为247.54,4~9岁为1 214.21,10~14岁为956.42,≥15岁为51.09。全部病例中,4~6月、11月至次年1月发病的分别占32.12%、38.30%;学生、幼托儿童分别占60.39%、16.76%。[结论]大东区水痘发病率较高,学生和托幼儿童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周口市近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预测疫情趋势,指导该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周口市共报告HFRS病例172例,年均发病率为0.21/10万;10—12月为高发季节,占61.63%;25~55岁为高发年龄段,占80.81%;农民为高发职业,占84.30%;75.58%的病例(130例)居住或工作环境中有较多鼠类活动。结论周口市近9年HFRS疫情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加强疫情监测和做好灭鼠工作是预防HFRS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2011—2015年法定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1—2015年越秀区法定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1—2015年越秀区累计报告5类法定肠道传染病4 619例,5年间年发病率从91.28/10万下降至66.74/10万,年均发病率为78.74/10万;以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占85.54%,年均发病率为67.35/10万。每年11—12月和1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45.55%。地处城中村的矿泉街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最高,为621.82/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为87.78/10万,高于女性的69.78/10万(P0.01);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0岁~组,占61.87%;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4.34%。结论越秀区肠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较高,好发于城中村。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安阳市北关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关区2011-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北关区2011-2015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 389例,年均发病率112.87/10万,无死亡;5年报告发病率居当年法定传染病前3位.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有明显季节特征,12月至次年6月发病占72.1%;男性较多,性别比1.5∶1;<15岁占90.1%,3~10岁幼托儿童和学生为高发人群,共报告1 216例(87.5%).结论 2011-2015年北关区流行性腮腺炎呈高发状态,幼托儿童和学生是高发人群.应针对重点人群做好传染源管理,推广使用麻腮风疫苗,提高人群防病意识和疫苗接种依从性,以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甘肃省陇南市水痘的流行特征,为水痘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陇南市2011—2020年水痘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1—2020年陇南市共报告10 025例水痘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8.49/10万(9.42/10万~71.06/10万),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χ趋势2=2 703.54,P<0.001);发病高峰出现在5至7月、10至次年1月;各县区报告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年均报告发病率在100.35/10万~14.83/10万之间;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及以下人群,占68.65%,5~9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162.82/10万);职业分布以学生、幼托和散居儿童为主,占81.26%;同期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起,其中小学4起,高中、初中和幼儿园各1起。结论 2011—2020年陇南市水痘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14岁及以下的儿童、学生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宿迁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宿迁市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宿迁市流行性腮腺炎年报告发病率在2.52/10万~52.75/10万,年均16.31/10万。流行曲线呈双峰型,主高峰为4—7月(占54.00%),次高峰为12月—次年1月(占15.30%);男女病例比为1.89∶1,病例年龄绝大多数在0~19岁(92.74%),其中5~9岁和10~14岁组最多,分别占38.55%和33.71%;学生病例最多(71.38%);所辖5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10年间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起,均为学校疫情,冬春季节为高发季节。2008年麻腮风疫苗纳入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报告接种率2010—2015年均>95%。结论 0~14岁儿童是高发人群,学生为发病主体,各县区均有发病,适龄儿童疫苗率接种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邵武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邵武市2009-2015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来自国家疾控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自邵武市统计局,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邵武市2009-2015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77例,发病率分别为7.29/10万、1.98/10万、2.62/10万、7.57/10万、11.49/10万、10.1/10万和16.85/10万,年均发病率8.29/10万;2010年、2011年发病率较2009年下降,2012年后快速上升;冬季(11月至次年1月)和春季(3~5分)高发;发病年龄主要在35~55岁(70.1%);男性发病(108例)多于女性(69例);职业以农民为主(47.5%).结论 邵武市近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增长趋势,应采取以防鼠灭鼠、预防接种、重点人群防护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营口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HFRS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营口市2003-2007年HFRS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营口市2003-2007年合计发生HFRS病人563例.年均发病率为5.66/10万,死亡4例。年发病率(/10万).2003年为2.36,2004年为7.95,2005年为8.02,2006年为4.42.2007年为2.01。年均发病率(/10万),站前区为3.83.西市区为3.28,老边区为7.02,鲅鱼圈区为21.07,大石桥市为3.93.盖州市为3.45。563例HFRS病例中,男性占79.75%,20~39岁占45.29%,农民占55.77%;3~6月合计发病297例(占52.75%)。捕获家鼠1023只,均为褐家鼠;检测褐家鼠肺1023份.HFRS病毒抗原阳性的65份,带毒率为6.35%。[结论]营口市HFRS发病呈明显的春峰型.男性青壮年农民是HFRS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1 - 2016年抚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抚州市HFRS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 - 2016年抚州市HFRS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 - 2016年,抚州市共报告HFRS 299例,年均发病率为1.25/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 = 14.454,P<0.001)。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区)依次为南丰县(2.74/10万)、崇仁县(2.64/10万)和金溪县(2.23/10万);临川区(趋势χ2 = 7.410,P = 0.006)、乐安县(趋势χ2 = 8.223,P = 0.004)和金溪县(趋势χ2 = 23.662,P<0.001)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HFRS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呈单峰分布,主要集中在11月 - 次年2月。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5∶1,以30~69岁年龄人群为主(占79.26%),农民最多(占63.21%)。结论 抚州市HFRS总体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季节性,呈“单峰”分布,发病以30岁以上男性农民为主。建议加强重点地区HFRS疫情监测、开展灭鼠工作、推广疫苗接种等综合性措施,以控制抚州市HFRS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深圳市福田区2006 - 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防控重点环节,探讨防病策略。方法 收集2006 - 2015年间发病数据资料和疫情统计报告,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福田区2006 - 2015年10年间共发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2 704例,年发病率位于93.09/10万~328.46/10万之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高峰时间为每年的秋冬季节。0~3岁组发病例数占所有发病的74.12%。14 296例有检出病原体,占报告总数的62.97%,检出最多的为轮状病毒,占全部确诊病例的90%以上。10年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暴发疫情26宗,绝大多数为诺如病毒感染(22宗)所致。结论 福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并呈秋冬季高峰,3岁以下儿童是感染的重点人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渭河流域2005-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情况,评估影响HFRS空间分布差异的环境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15年渭河流域HFRS个案资料,统计描述HFRS流行特征;应用增强回归树模型在5 km×5 km栅格尺度上分析引起疾病地理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 2005-2015年,渭河流域共报告HFRS病例18 629例,年均发病率为7.24/10万,2012年HFRS发病率最高,达15.18/10万;HFRS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安市、渭南市等渭河中下游地区;患者年龄集中在16~60岁,但2010年后,>60岁年龄组的发病率超过其他年龄组。增强回归树模型显示区域内建筑用地和农田面积覆盖百分比、海拔高度等因素对HFRS地域分布有较高贡献度。结论 渭河流域HFRS流行特征发生显著变化,>60岁老年人成为发病率最高的人群;建筑用地、农田、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对渭河流域HFRS空间分布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京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1—2019年全市学生肺结核资料,对患者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来源与治疗转归、延迟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9年学生肺结核年均发病率10.67/10万,9年间发病率从14.92/10万下降到9.18/10万(EAPC=-6.6%,P=0.044),下降38.46%。病原学阳性肺结核年均发病率3.47/10万。男女发病比例1.7[DK]∶1,19~22岁组病例占48.39%。每年4-5月和9月为发病高峰期,学生患者以因症就诊(56%)发现为主,就诊延迟率为38.51%,确诊延迟率为31.77%。结论 南京市学生肺结核发病仍具有一定水平,肺结核就诊延迟情况严峻,应采取相关措施继续加强学校结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广州市重点媒介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媒介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广州市2006-2012年重点媒介传染病报告病例基本信息以及个案调查流行病学信息,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广州市重点媒介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6种媒介传染病5828例,其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登革热、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和恙虫病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01/10万、1.37/10万、0.10/10万、0.18/10万、0.02/10万和4.72/10万.登革热和恙虫病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中心城区HFRS和登革热发病构成比较大,钩体病、疟疾、乙脑和恙虫病发病以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区域为主,除乙脑发病以儿童为主外,其余各媒介传染病发病职业分布广泛,年龄以中老年为主.结论 广州市媒介传染病发病整体相对平稳,但近年来有小幅上升趋势,发病风险仍然存在,应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9 - 2015年济南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方法 利用济南市2009 - 2015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疾病流行特征;利用SatScan9.4的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疾病时间、空间聚集性;使用ArcGis 10.2软件完成地图绘制及扫描统计结果的可视化展现。结果 2009 - 2015年济南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73 703例,年均发病率为156.70/10万,发病水平逐年增长;累计报告重症病例115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16%。病例主要分布在0~5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87.63%;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59.71%。全市范围内各县(市)区均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年均发病率为20.35/10万至392.23/10万;历城区、槐荫区、市中区和天桥区是该病最主要的高发地区,报告病例数占全市病例的61.86%;发病高峰期出现在5 - 8月。部分乡镇/街道存在时空聚集性。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l6)分别占43.49%和37.07%。结论 济南市各(县)市区手足口病处于高度流行状态, 0~5岁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市区流行强度高于周边县市,优势病原每年更迭,EV7l、CoxAl6和其他肠道病毒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011-2016年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1-2016年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以及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江苏省累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1 733例。年均发病率为0.36/10万,男女性别比为1:0.30;40~岁和5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78.71%),家务及待业构成比逐年上升(χ趋势2=4.446,P=0.035);全年疫情呈现双峰分布,最高峰出现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1月,次高峰出现在每年的4~6月。时空扫描发现在区县尺度上有时空聚集性,根据总病例分布探测到5个时空聚类区域。结论 21世纪以来,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时有抬头,全省各地区地区流行强度不同,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在高发地区应持续做好控制工作,预防出现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