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氏I类拥挤拔牙病例软组织侧貌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牙列拥挤经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组织的变化,了解矫治对软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安氏Ⅰ类错()牙列拥挤患者19例,采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用标准方丝弓技术矫治.在矫治前、后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11个软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H角平均减少2.4°(P<0.05);软组织面角平均增大3.28°(P<0.05);颏唇沟深度平均增加1.08 mm(P<0.05).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列拥挤经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后软组织变化主要表现在上唇相对于面前软组织的前突度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安氏I类错牙合牙列拥挤经拔除 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组织的变化 ,了解矫治对软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安氏I类错牙合牙列拥挤患者 19例 ,采用拔除 4个第一前磨牙 ,用标准方丝弓技术矫治。在矫治前、后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对 11个软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H角平均减少 2 .4°(P <0 .0 5 ) ;软组织面角平均增大 3.2 8°(P <0 .0 5 ) ;颏唇沟深度平均增加 1.0 8mm(P <0 .0 5 )。结论 安氏I类错牙合牙列拥挤经拔除 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后软组织变化主要表现在上唇相对于面前软组织的前突度减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正畸治疗中骨性Ⅱ类面型患者的性别对软组织侧貌评价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6—2020年所收治的正畸骨性Ⅱ类面型患者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36岁.收集每位患者矫治前自然头位的剪影照片并拍摄CBCT.应用Photoshop软件对30张照片进行修改,隐藏暴露性别特征的头发...  相似文献   

5.
朱正  王华  张卫兵 《口腔医学》2019,39(8):689-691
[摘要] 目的 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形态。方法 选取53例(女32例,男21例)成人骨性Ⅲ类患者及53例成人骨性Ⅰ类患者治疗前的CBCT数据,利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重建头颅侧位片,采用Holdaway软组织测量方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结果按不同性别及不同矢状向骨面型进行比较,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与骨性Ⅰ类患者相比,骨性Ⅲ类患者的面中1/3凹陷明显(A点突度、Sn-H线)、上唇前突(上唇沟深度、上唇紧张度)、下唇前突(LL-H线)、颏部前突、颏唇沟变浅(软组织面角、H角、颏唇沟深度、颏部厚度)。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不同性别间的软组织侧貌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软组织面角、上唇沟深度及上唇紧张度,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显示出女性患者具有较好的软组织代偿。结论 由于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上下颌骨间存在明显的矢状向不协调,因此与骨性I类患者相比,其软组织侧貌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拔牙模式矫治的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的侧貌变化。方法:选择40例诊断为设计拔除4个前磨牙或第三磨牙矫治的轻度骨性III类错牙合的成人病例,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用头影测量分析法比较矫治前后的变化以及软硬组织的相关性。结果:拔除前磨牙组变化主要在于内收上下前牙。拔除第三磨牙组在于唇倾上前牙,软组织改变分别是内收下唇和唇倾上唇代偿(P<0.05)。软硬组织的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拔牙模式对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后侧貌的改变是有差别的,但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改善凹面型和颏部形态。  相似文献   

7.
<正>骨性Ⅱ类高角错患者伴有颌骨垂直向发育过度,常表现为上颌前突和/或下颌骨后缩、后旋,颏部形态不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与心理健康。此类患者正畸治疗难度大,有时甚至需要配合正颌手术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本文介绍1例正畸掩饰性治疗病例,患者骨性Ⅱ类高角,凸面型,露龈笑,通过完善的矫治设计和有效的牙齿移动控制,实现面形改善,咬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 :选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 2 2例 ,男 7例 ,女 15例 ,年龄 2 0~30岁。在术前及术后 6~ 12个月摄取X线头侧位片 ,对 16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矢状、垂直向的分析。结果 :在矢状向上 ,上唇沟点、上唇缘点、上唇下点后退均大于 2mm(P <0 0 1) ;与上切牙点后移量之比为 0 5 9∶1~0 6 4∶1;颏唇沟软、硬组织点前移量之比为 0 83∶1,软组织颏前点与硬组织颏前点前移量之比为 0 95∶1。在垂直向上 ,鼻尖点、鼻底点、上唇缘点平均向上移动量均小于 1mm(P >0 0 5 ) ;但软组织颏前点、颏唇沟、下唇缘点、下唇上点向上移动量均大于 2mm(P <0 0 5 ) ,与相应的硬组织移动量之比为 1 0 7∶1~ 1 34∶1。结论 :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在矢状方向 ,上下颌软组织改变量均小于硬组织 ;但在垂直方向 ,下颌软组织的改变却比硬组织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 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选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 患者22 例,男7 例,女15 例,年龄20~30 岁。在术前及术后6~12 个月摄取X线头侧位片, 对16 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矢状、垂直向的分析。结果:在矢状向上,上唇沟点、上唇缘点、上唇下点后退均大于2 mm( P < 0101) ;与上切牙点后移量之比为0159∶1~0164∶1 ;颏唇沟软、硬组织点前移量之比为0183∶1 ,软组织颏前点与硬组织颏前点前移量之比为0195∶1。在垂直向上,鼻尖点、鼻底点、上唇缘点平均向上移动量均小于1 mm( P > 0105) ;但软组织颏前点、颏唇沟、下唇缘点、下唇上点向上移动量均大于2 mm( P < 0105) ,与相应的硬组织移动量之比为1107∶1~1134∶1。结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在矢状方向,上下颌软组织改变量均小于硬组织;但在垂直方向,下颌软组织的改变却比硬组织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12.
作者对40名年龄在7~18岁的北欧后裔白种人面部软组织侧貌的纵向生长变化进行了研究。鼻、上唇、下唇及頦软组织的厚度在研究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文中对17名男性和23名女性的测量结果作了比较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He的软组织侧貌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5项软组织美学指标,评价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类Ⅰ分类错殆的软组织变化。方法 对21例安氏类Ⅰ分类错He患者用功能矫治器(FR-2)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分析,对比治疗前后软组织5项美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过早期的功能矫形治疗,患者大多数美学指标接近正常值范围,但也有部分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 功能矫治能使大多数患者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但存在个体差异,部分病例仍需要二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鼻唇角改变对软组织侧貌审美的影响,并研究不同人群对于鼻唇角审美评价的差异。方法 选择一位软硬组织测量值均符合中国女性正常标准的年轻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拍摄其自然头位时的侧貌照片,应用Photoshop软件根据不同的鼻尖旋转度和上唇旋转度组合得到33张不同的面型侧貌图。选择33名正畸医生作为专业组和64名学生作为非专业组对随机排序的33张图用Likert量表进行审美评分。结果 当上唇位置不变时,鼻尖旋转度不变或变化较小的侧貌较为美观;当鼻尖旋转度不变时,专业组和非专业组都更能接受上唇内收的侧貌;当鼻尖旋转度无论发生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时,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均认为唇部内收的侧貌更美观。结论 无论鼻唇角偏大还是偏小的情况下,上唇内收的侧貌都是比较美观的。提示正畸治疗过程中,需要对上切牙进行适当的内收和直立。  相似文献   

15.
临界病例拔牙与非拔牙治疗后侧貌突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正畸拔牙与不拔牙治疗对临界病例侧貌突度的影响。方法由5位正畸专家判断出的33个临界病例,根据其实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3组:①不拔牙治疗组12例患者;②拔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组13例患者;③拔4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组8例患者。用结构重叠法,以眼耳平面(阳平面)为水平参照平面,对33例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反映侧貌突度的解剖标志点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拔牙组和不拔牙组患者治疗后,仅上下切牙的突度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而两种不同的拔牙方式对患者侧貌突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对于临界病例,拔牙治疗与不拔牙治疗对侧貌突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上下切牙突度的改变,其对上下基骨及侧貌软组织突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开患者上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形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筛选成人骨性Ⅱ类高角正畸治疗前患者58例(前牙开29例、正常覆29例),利用Dolphin软件测量上下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和牙槽骨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开组与对照组在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影响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拔牙掩饰治疗后软组织颏部突度变化的软硬组织因素以及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规律,为其疗效评估和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拔牙掩饰治疗的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48例,依据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软组织颏前点(Pos)矢状向的位移量将患者分为Pos后移组和Pos前移组,测量2组治疗前后的牙性、骨性及软组织指标。比较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以及各组治疗前后的硬组织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下颌中切牙矢状向位置(L1-H)、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倾斜度(L6-MP)、上下唇及软组织颏部矢状向位置(UL-H、LL-H、Po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os前移组治疗前后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ANB)、下颌平面角(MP-SN)、上下颌中切牙矢状向位置(U1-H、L1-H)及上下颌第一磨牙矢状向位置(U6-H、L6-H)、上下颌中切牙唇舌向转矩(U1-SN、L1-MP)、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倾斜度(L6-MP)、上颌中切牙和上颌第一磨牙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  相似文献   

18.
骨性Ⅱ类高角型错颌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同时伴矢状向和垂直向异常,是正畸治疗的难点。近年来,有很多关于其治疗方法的文献报道,作用机制及效果不一。本文详细介绍骨性Ⅱ类高角型错畸形的临床表现、形成机制和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治疗要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选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22例,男7例,女15例,年龄20~30岁.在术前及术后6~12个月摄取X线头侧位片,对16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矢状、垂直向的分析.结果:在矢状向上,上唇沟点、上唇缘点、上唇下点后退均大于2mm(P<0.01);与上切牙点后移量之比为0.59:1~0.64:l;颏唇沟软、硬组织点前移量之比为0.83:1,软组织颏前点与硬组织颏前点前移量之比为0.95:1.在垂直向上,鼻尖点、鼻底点、上唇缘点平均向上移动量均小于1mm(P>0.05);但软组织颏前点、颏唇沟、下唇缘点、下唇上点向上移动量均大于2mm(P<0.05),与相应的硬组织移动量之比为1.07:l~1.34:1.结论: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在矢状方向,上下颌软组织改变量均小于硬组织;但在垂直方向,下颌软组织的改变却比硬组织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BT技术矫治拔牙病例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特征。方法:选择30例需拔牙矫治的Ⅱ类错患者,用MBT技术矫治,矫治前后对其软硬组织进行头影测量。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矫治完成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X线硬组织测量分析显示:反映切牙变化的指标UI-Y、UIC-Y、LI-Y、UI-SN、LI-MP、UI-X、LI-X均有显著差异;反映磨牙变化的指标U6-Y、L6-Y、U6-X有显著差异,而L6-X虽有变化,但无差异显著性;反映颌骨变化的指标中SNB有显著差异,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Holdaway软组织分析显示:软组织面角、鼻凸度、上唇沟深、鼻下点至H线距、H角、下唇H线距有显著性差异,其余测量项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BT技术对拔牙病例的矫治有良好效果,但矫治过程中应注意垂直向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