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在腹腔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T组气管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TAP阻滞。术毕两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配方为芬太尼1.0 mg加氟比洛芬酯100 mg。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使用补救性镇痛的例数。分别于术后2、6、12、24 h记录两组患者静息时及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无显著差异。C组术后使用补救性镇痛患者例数及各时点镇痛泵累计按压次数明显多于T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静息VAS评分及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术后2、6、12 h咳嗽VAS评分均明显高于T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TAP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可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更为理想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减重患者术后急性疼痛、术后慢性疼痛(CPSP)以及术后恢复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肥胖症患者,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术后1 h、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病房补救镇痛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3 d PSQI评分和术后3、6个月CPSP发生率。其中CPSP数据通过电话随访获取。 结果与GA组相比,TAP组术后1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病房补救镇痛发生率明显减少,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3 d 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TAP组术后3、6个月CPSP发生率明显低于GA组(P<0.05)。 结论TAP阻滞运用于减重手术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急性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改善术后睡眠质量。TAP阻滞可能预防减重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老年男性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单侧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老年男性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QLB组(n=30)和TAP组(n=30)。于超声引导下分别在腰方肌后表面及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给予0.33%罗哌卡因30 ml。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1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静脉使用右美托咪定量及追加局麻药情况;记录术后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的情况;记录麻醉相关并发症;于术后48 h行患者麻醉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HR、MAP及术中右美托咪定及追加局麻药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在24 h及48 h VAS评分明显较TA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组在术后48 h追加镇痛药的例数较QL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QLB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与TAP阻滞比较具有更好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联合舒芬太尼PCIA,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PCIA。评估两组术后2、4、8、12、24 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第1次按压镇痛泵距离清醒拔管时间和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观察组术后2、4、8、12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第1次按压镇痛泵距离清醒拔管时间分别为(9.5±2.1)、(4.4±2.3)h,24 h内患者按压镇痛泵次数分别为(6.5±4.0)、(15.6±7.4)次,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0.3±2.3)、(65.4±5.2)μg,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因按压镇痛泵次数较多,出现呕心、眩晕现象。结论超声引导下TAP联合舒芬太尼PCIA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定位准确,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术后疼痛治疗是腹部手术术后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镇痛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恢复。腹部手术的疼痛主要来自腹壁切口,传统的静脉自控镇痛或硬膜外镇痛虽然镇痛效果确切,但存在术后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甚至呼吸抑制等风险。腹横肌平面( TAP )阻滞是一种区域阻滞方法,即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筋膜平面以阻断腹壁前侧的神经支配[1],从而减轻皮区腹部切口疼痛,其优点是作用确切,对呼吸、循环及植物神经系统影响小,安全性高[2]。随着超声技术的引进以及肋缘下穿刺技术的发展,TAP阻滞已经成为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或前腹壁慢性疼痛综合征的一种诊断工具及治疗手段。现对TAP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QLB)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术后加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单侧疝修补术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全麻组(GA组,n=24)、全麻联合后路腰方肌阻滞组(QLB2组,n=24)和全身麻醉联合前入路腰方肌阻滞组(QLB3组,n=24)。QLB2组和QLB3组均于全麻前实施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每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QLB2组采取后入路方式,QLB3组采取前入路方式。GA组术后连接镇痛泵,QLB2组和QLB3组未用镇痛泵。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中心率及血压,记录术后2、4、6、12 h静息及活动NRS疼痛评分、术后24 h补救性镇痛次数、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GA组相比,QLB2组和QLB3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缩短(P均<0.05),QLB2与QLB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中生命体征、术后疼痛评分、24 h补救性镇痛次数、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肥胖产妇行剖宫产手术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肥胖产妇共5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处理组术前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射0.375%的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术后24 h、48 h通过自控静脉镇痛给予的舒芬太尼剂量,记录初次追加镇痛的时间,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Ramsay镇静和BCS舒适度评分,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 结果处理组自控静脉镇痛中24 h、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理组术后首次追加镇痛时间显著大于对照(P<0.01),且处理组术后4 h、8 h、12 h、24 h和48 h其静息及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术后12 h和24 h的BCS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的Ramsay镇静和PONV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P阻滞在肥胖产妇行剖宫产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显著提高产妇的术后舒适度,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患者132例,均行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均采用0.75%布比卡因2 mL和10%葡萄糖注射液1 mL重比重液。其中,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加入吗啡200μg行术后镇痛者45例(蛛网膜下腔组),术毕于硬膜外腔推注吗啡2 mg行术后镇痛者48例(硬膜外组),术前行腹横肌平面( TAP)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同时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PCIA)者39例( TAP+PCIA组),镇痛效果不佳时可静脉注射吗啡。结果各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均>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AP+PCIA组低于其他两组,P均<0.05。各组术后24 h内首次静脉追加吗啡时间以及静脉追加吗啡的使用量比较,P均<0.05。各组术后2、4、8 h疼痛评分比较,P均>0.05;各组术后12、16、20、24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TAP+PCIA镇痛可大幅减少静脉吗啡使用量,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可更加有效控制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术(ESP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术(TAPB)对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ESPB组和TAPB组,分别行ESPB和TAPB。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麻醉用药,术后2、6、12、24 h安静及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发生低血压及使用升血药情况,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 与TAPB组比较,ESPB组术中镇痛药瑞芬太尼用药总量减少,术后2 h静息时及咳嗽时的VAS降低,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缩短(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 与TAPB比较,超声引导下ESPB能够为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且其操作过程更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临床经验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住院并行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27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上述患者术前、术后1年24 h食管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98~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22)ml,术后6~12 h拔出胃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2.1)d,患者术后反流症状明显改善,合并有贫血、哮喘的患者相关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无复发病例。 结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抗反流手术是治疗巨大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可作为反流症状明显的巨大食管裂孔疝患者治疗的首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在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具体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裂孔疝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及护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给予快速康复概念护理,对照组给予正常护理模式。对比各护理模式下,护理效果的差异,如住院时间、肛门疲劳时间、胃管拔出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肛门疲劳时间、胃管拔除时间、首餐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在手术期间给与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专科化术前访视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室接受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的24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行专科化术前访视14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106例(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术前1 d的焦虑情况及术后第2 d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的焦虑得分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8±28.6)分vs(95.7±18.5)分,t=9.187,P=0.013)]。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7.401,P=0.000)。 结论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患者中,实施专科化术前访视,不仅减轻了患者的思想负担,而且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食管裂孔疝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腹腔镜下修补食管裂孔疝后纠正贫血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4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6例食管裂孔疝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施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定期随访复查血常规结果,了解贫血纠正情况。 结果26例食管裂孔疝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均施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无中转开腹,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复查血常规,26例患者贫血均有明显改善,其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82.73±14.04)g/L,(120.88±8.94)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食管裂孔疝是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之一,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可有效地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前景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月库车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8例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 结果8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Nissen)360°胃底折叠术,其中2例使用双面合成补片,2例使用生物补片,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如:胸骨后灼烧样疼痛、反酸、嗳气完全缓解。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死亡。术后随访12~48个月,8例患者术后均无复发症状。复查胃镜,食管炎症及溃疡完全治愈。 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在具备腹腔镜设备条件及技术水平的基层医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22例巨大食管裂孔疝患者的病例资料,均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统计分析术中相关麻醉监测指标。 结果22例腹腔镜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8~246(173.46±18.33)min,术中出血15~100(46.38±5.27)ml。在麻醉诱导期间加压呼吸和维持期间容控呼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应激反应的发生。 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在保证机体供氧的情况下,减少双肺通气作功和内容物在胸腔内的压力,减轻了对心泵及循环的影响,术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手术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焉耆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1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探查并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同时行胃底折叠术。 结果10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13 min,平均出血量45.5 ml,平均住院时间7.6 d,术后1、6个月行胃镜复查显示患者的食管炎治愈,食管及胃溃疡病灶较前明显好转,术后随访11~18个月未出现疝复发及胃食管反流症状。 结论对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以采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抗反流治疗,在有腹腔镜条件及中转开腹经验的县级医院可以开展,其手术创伤小、手术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住院治疗并使用聚丙烯补片(强生PHY补片)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上述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24 h食管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特点。 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术式等情况,其中Nissen术式27例,Toupet术式8例,Dor术式3例。术后患者反流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GERD-Q量表评分等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吞咽困难3例,腹部胀气2例,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复发。 结论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long-term outcomes after surgical repair of intrathoracic stomach.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 was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Patients underwent a phone questionnaire 1 year postoperatively to asses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elated symptoms and surgical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objective evaluation for integrity of hiatal hernia repair was undertaken either by esophagram or endoscopy. Any recurrence was considered a failure. Forty-one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repair of a large paraesophageal hernia with intrathoracic stomach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irty-four patients underwent a laparoscopic repair, and seven patients underwent a transthoracic repair. An antireflux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on 28 patients, and 13 patients had only hernia reduction and hiatal closure.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two patients required conversion to open laparotomy, as one was unable to tolerate the pneumoperitoneum, and the other had mediastinal bleeding. Thirty-eight (93%) were available for 1-year follow-up. There were three (7.8%) recurrences, one requiring emergency transabdominal repair, and the other two being asymptomatic 1-cm recurrences. All patients report a high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surgery. There is a high incidence of short esophagus in patients with intrathoracic stomach. The surgical repair is safe and durable, with high patient satisfaction at 1-year follow-u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9月,淄博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其临床和预后效果。 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行Nissen术患者16例、Toupet术4例,20例患者均使用不吸收线修补,7例患者使用U型补片。手术时间95~1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30~70 ml,平均40 ml;术后24~48 h进流质饮食,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例胸骨后疼痛患者术后当晚症状消失,3例患者术后3 d出现吞咽困难及进固体食物时轻度哽噎感,经饮食教育2周后症状均得到缓解;4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腹泻,给予对症治疗后1周症状缓解;3例患者术后2周反酸症状复发,应用抑酸药物后症状缓解;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4.1 d;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6年,无死亡病例,无解剖学复发病例,手术结果满意率95.0%。 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充分体现了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的特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