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仲柏  解宏伟  杨敏  王辉  董光兵  王正晖 《武警医学》2020,31(12):1038-1041
 目的 对武警驻寒冷地区基层部队执勤战士的训练伤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其执勤任务特点为下一步提出合理化预防措施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查阅相关病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观察2017年入伍战士服役期间训练伤分布情况并进行描述。结果 武警某寒区部队战士新训期间、服役1年及服役2年时训练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2,P=0.10)。新训期间的训练伤类型87.3%为急性损伤,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服役1年与服役2年战斗班战士的训练伤类型以慢性损伤为主,分别为55.9%和64.3%,损伤部位第一位为腰部,其次为膝部。2年内不同班别训练伤的发生率,战斗班远高于后勤班(χ2=8.12,P=0.04)、(χ2=14.40,P=0.00)。训练伤程度总了解率为14.2%,其中患有训练伤战士对训练伤了解率高于未患有训练伤的战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7.09,P=0.00)。服役1年或服役2年时,训练伤发生时间均集中在冬季,主要原因与对训练伤相关知识掌握不充分相关。结论 战士们在服役期间会出现不同心理状态及不同类型训练伤,积极做好卫生宣讲和疏导工作并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或训练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及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 CK-MB) 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 CTnⅠ)指标在新兵身体状况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9秋季武警某部新入伍战士1660名为研究对象,入伍14 d检测CK值,其中CK值高于90%分位数人员归入高CK组,低于10%分位数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既往运动史、入伍14~90 d临床症状情况,以及入伍90 d后CK、CK-MB、CTnⅠ、CK较入伍14 d的改变量。结果 (1)1660名士兵入伍14 d CK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21(201,592)U/L,整体分布呈左偏态分布,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33.59~1906.53 U/L。(2)入伍14~90 d,高CK组166例样本中38例(22.89%)出现临床症状,对照组166例样本中8例(4.82%)出现临床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1,P<0.01,OR=5.86,95%CI:2.64~13.01);高CK组中16例(9.64%)有既往训练史,对照组中有35例(21.0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P=0.004,OR=0.40, 95%CI:0.21~0.75)。(3)入伍90 d,两组样本CK-MB值、CTn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高CK组较对照组CK值低、CK改变量大、CK-MB值低、CTnⅠ值高。结论 新兵体格复查时,CK医学参考值范围推荐为33.59~1906.53 U/L,同时无明显临床症状时血清CK值升高无需过多关注。新兵集训的运动量及持续时间可能无法导致CK-MB、CTnⅠ升高,其他阳性指征时查血清CK-MB、CTnⅠ亦可能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嘉  杨炯  张希国  李亮 《武警医学》2013,24(2):107-109
 目的 探讨小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甲状腺素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2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对照组13例。对照组常规口服甲状腺素30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磷酸肌酸钠10 d。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变化,检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 治疗30 d后,两组心肌酶CK、CK-MB、LDH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CK、CK-MB、LD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心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SV、LVEF、LVDd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短期使用小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甲状腺素可以降低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  相似文献   

4.
耿瑞慧  刘辉  李成  肖立宁  马红亮  王健 《武警医学》2019,30(11):979-982
 目的 了解“魔鬼周”极限训练对武警特战队员身体状况的影响,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提高体能训练效果。方法 选取79例来自武警某部参加2017年第三季度“魔鬼周” 极限训练的特战队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魔鬼周”的第1天及第7天进行相关血液指标的检测,包括睾酮(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白细胞数目(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淋巴细胞百分比(L)、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数目(PLT)。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参加“魔鬼周”极限训练的武警特战队员训练后的血清AST、LDH、CK、CK-MB分别为(46.15±43.21)U/L、(285.14±62.76)U/L、(505.17±359.73)U/L、(26.42±16.03)U/L,较训练前(19.67±4.05)U/L、(214.38±31.84)U/L、(222.50±116.09)U/L、(15.85±3.02)U/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BC、L、RBC、HB、PLT低于训练前[(21.10±5.58)nmol/L、(5.64±1.24)×109/L、(34.53±7.10)%、(4.82±0.34)×1012/L 、(147.20±7.58)g/L、(216.53±45.35)×109/L vs(22.41±5.00)nmol/L、(6.00±1.42)×109/L、(36.01±8.15)%、(4.93±0.35)×1012/L、(150.75±7.30)g/L、(258.96±47.26)×109/L,P<0.05],N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57.19±7.26)% vs (56.66±8.62)%]。结论 “魔鬼周”极限训练对武警特战队员的生理功能可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其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的最佳诊断截点水平和联合检测的效果分析。方法 分析STEMI组hs-cTnI、CK-MB和NT-proBNP的血浆浓度、对STEMI的诊断效能以及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Youden指数判断三个指标的最佳诊断截点及最佳变化范围,以及实时监测CK-MB和hs-cTnI的浓度,分析它们的窗口期。结果 STEMI组CK-MB、hs-cTnI和NT-proBNP的血浆浓度分别为61.73±76.43 U/L、22.40±57.27 ng/L、3 223.85±6 961.23 Pg/ml,均显著高于UA组和非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EMI患者的hs-cTnI、CK-MB和NT-proBNP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101 ng/ml、15.5 U/L和85.26 Pg/ml, hs-cTnI和CK-MB、NT-proBNP的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某部士兵高温高强度军事训练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某部参加10 km长跑训练士兵52例,于训练前后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比较训练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1)训练后电解质Ca+、Na+较训练前升高[(2.6±0.07)mmol/L vs. (2.5±0.06)mmol/L,(145.2±1.6)mmol/L vs. (141.9±5.5)mmol/L,P<0.01],Mg+、K+较训练前降低[(0.9±0.06)mmol/L vs. (1.0±0.07)mmol/L,(4.4±0.4)mmol/L vs. (5.0±0.4)mmol/L,P<0.01];(2)训练后AST较训练前升高[(20.7±6.6)μmol/L vs. (18.7±4.2)μmol/L,P<0.01],ALT、GGT、ALP、TBIL、DBIL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训练后Cr、UA、LAC较训练前升高[(74.1±11.2)μmol/L vs. (67.4±14.6)μmol/L,(426.4±77.3)μmol/L vs. (411.2±78.3)μmol/L,(7.4±0.6)μmol/L vs. (4.4±0.7)μmol/L,P<0.01],Urea、β2-MG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训练后LDH、CK较训练前升高[(229.9±24.1)U/L vs. (188.3±31.2)U/L,(188.3±57.2)U/L vs. (149.6±58.8)U/L,P<0.01],CHE、CK-MB训练前后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温高强度训练可对机体造成影响,但未发生器官损伤,在训练后及时补充电解质,是尽快恢复体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健  刘辉  李成  耿瑞慧  刘正 《武警医学》2020,31(9):762-764
 目的 分析低海拔地区官兵进驻高原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导致高原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驻地海拔1500 m的某部官兵183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官兵分别于进驻高原前和进驻高原后30 d(海拔3600 m)进行静脉采血。进行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 DBIL)、间接胆红素(IBIL)、肌酐(UA)指标的检测,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剔除未能按时采集静脉血者3例,最终180例完成研究。低海拔地区官兵进驻高原30 d后,血液检查中RBC[(6.06±0.17)×1012/L]、HGB[(179.86±2.23)g/L]、CK[(289.16±22.15)U/L]、CK-MB[(19.23±0.92)U/L]、AST[(27.00±1.12)U/L]、ALT[(26.93±1.52)U/L]、LDH[(229.90±5.57)U/L]指标相较于进驻高原前RBC[(5.74±0.09)×1012/L]、HGB[(169.06±1.98)g/L]、CK[(172.00±24.11)]U/L、CK-MB[(14.00±0.88)U/L]、AST[(21.23±1.01)U/L]、ALT[(20.93±1.67)U/L]、LDH[(168.40±6.12)U/L]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TBIL、IBIL、DBIL、UA指标也显著高于进驻高原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对官兵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未来要更细化高原官兵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可能导致高原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官兵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育龄期月经紊乱的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2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分为月经正常组和月经紊乱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LH、FSH、PRL、E2 、T、Pro值,与健康对照组女性血清性激素六项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月经正常组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六项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女性血清性激素六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月经紊乱组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LH[(13.39±5.01) U/L]、FSH[(12.88±3.11) U/L]、PRL[(32.72±4.01) ng/m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T、P水平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趋势对育龄期月经功能紊乱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短期极限负荷训练对武警男性官兵甲状腺功能血液指标的影响,为科学安排训练负荷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11月武警某部68名男性士兵,分别在训练日7:00、极限训练1周后次日7:00空腹状态下各取静脉血3 ml,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等指标。结果 TSH短期极限负荷训练后[1.48(0.99,2.05)]μU/ml与训练前[2.16(1.34,3.39)]μU/ml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T3[(3.95±0.41)pmol/L vs. (3.94±0.28)pmol/L ]、FT4[(12.27±1.24)pmol/L vs. (11.30±0.95)pmol/L]、TGA[(2.17±1.34)U/ml vs. (2.14±1.30)U/ml]、TPOA[(2.35±1.47)U/ml vs. (2.23±1.42)U/ml]等指标短期极限负荷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期极限训练负荷对武警男性官兵甲状腺功能血液指标的影响较小,可视情安排极限负荷训练。  相似文献   

10.
郭晓东  张巍  郭静  苏清明  杨贵荣  张杰  孙鲲  王立祥 《武警医学》2015,26(12):1216-1220
 目的 探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溶栓药物尿激酶对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溶栓组和常规复苏组,每组10只。采用氯化钾注射法结合窒息法致心搏骤停后,常规复苏组只进行心肺复苏及基本生命支持,溶栓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2万U/kg进行干预。通过细胞凋亡原位检测(Tunel),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以此来证明尿激酶对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溶栓组复苏24 h后大脑皮质和海马Tunel和 Casepase-3阳性细胞均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Tunnel:皮质29.22±7.86比37.20±7.04(t=-2.392,P=0.028),海马18.80±7.58比27.4±8.15(t=-2.442,P=0.025),Caspase-3:皮质22.1±9.93比33.1±12.64(t=-2.165,P=0.044),海马31.3±15.23比46.8±16.73(t=-2.167,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复苏组与溶栓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s)、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平均动脉压(mmHg,)均无明显差异[自主循环恢复时间:307.9±96.4比242.0±71.0(t=-1.741,P=0.09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20.6±12.5比19.3±10.0(t=-0.256,P=0.801),平均动脉压:65.5±6.2比69.0±6.7(t=1.217,P=0.239)]。结论 心脏骤停后在心肺复苏时给予溶栓药物尿激酶可以改善并减轻因细胞凋亡所致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法(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对犬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建立犬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法观察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利用TUNEL法观察组织凋亡的变化,特异性试剂盒检测LD、SOD等酶的变化,ELISA法检测IL-10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变化,评价ECC法再灌注模式对犬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模型组动物的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发生,血清中LD[(2.6±0.3)mmol/ml vs.(5.2±0.1)mmol/ml ]、SOD[(15.2±1.2)U/ml vs.(31.1±2.1)U/ml]等酶的水平显著增加,同时血清中IL-10[(60.4±2.3)pg/ml vs.(89.2±1.5)pg/ml ]和TNF-α[(172.3±8.7)ng/l vs. (273.4±12.5 )ng/l]等细胞因子的含量显著增加 (P<0.01)。ECC法再灌注处理的动物,其组织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动物,血清中上述酶和细胞因子的水平也显著降低,分别为:LD[(3.5±0.1)mmol/ml vs. (5.2±0.1) mmol/ml],SOD[(21.3±1.3)U/ml vs. (31.1±2.1) U/ml], IL-10[(69.4±2.6) pg/ml vs. (89.2±1.5)pg/ml]和TNF-α[(190.8±12.1)ng/l vs.(273.4±12.5)ng/l ](P<0.05)。结论 ECC法再灌注模式,对犬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煜  张新昌  朱雷  李军  孙明林 《武警医学》2016,27(4):366-369
 目的 研究模拟微重力条件对小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8周龄野生型C57小鼠,分别尾悬吊0周(对照组)、2周、4周,检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Ca2+、ALP、BGP);分离股骨行Micro-CT扫描,检测股骨微观结构的改变;三点弯曲试验检测股骨的力学性能。所得数据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尾悬吊2、4周组小鼠血清Ca2+浓度依次升高,而血清ALP、BGP浓度逐渐降低:血清Ca2+在悬吊0、2、4周值为(2.134±0.081)mmol/L,(2.261±0.079)mmol/L,(2.388±0.061)mmol/L,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P浓度为(4.598±0.478)U/100 ml,(3.447±0.393)U/100 ml,(3.142±0.328)U/100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BGP浓度(8.529±0.523)ng/ml、(8.108±0.392)ng/ml、(7.832±0.282)ng/ml。股骨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悬吊组小鼠股骨骨小梁数量减少,间隙增大,厚度降低,其中以骨体积比下降最为明显,悬吊2、4周值为对照组的47.3%、14.3%。三点弯曲结果显示尾悬吊后股骨极限强度及弹性模量均降低,对力耐受减弱,对照组、悬吊2、4周股骨骨折断裂能量为(6.220±0.482)mJ;(4.395±0.301)mJ;(2.855±0.425)mJ,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尾悬吊法能造成小鼠骨钙流失和骨质疏松,且严重程度与悬吊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心肌损伤指标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探讨CD154与患者炎症状态、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①32例2010年4—10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SLE患者,男2例,女30例。②给予心脏彩超测定左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前后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Y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检查,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K—MB、肌钙蛋白(cTnI),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D154的表达水平。③根据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CK—MBII、肌钙蛋白结果,将有心肌损伤指标阳性的患者分为A组(20例),心肌损伤指标阴性的患者分为B组(12例);2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④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Spearman相关法,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个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水平为(29.1±10.8)%、CRP为(68.4±12.2)mg/L均明显高于B组(11.9±8.2)%、(36.9±11.5)meCL,P〈0.01;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5.9±2.2)%显著低于A、B组,P〈0.01。②A组CK-MBⅡ为(9.7±3.6n)ng/ml、cTnI为(0.43±0.21)n加nl、IVST为(11.8±3.2)mm、LVMI为(110.51±18.64)g/m^2显著高于B组CK—MBⅡ为(2.3±0.8)ng/ml、cTnI为(0.22±0.09)ng/ml、IVST(9.6±1.1)mm、LVMI(90.78±9.53)g/m2(P〈0.01);A组LVDd(50.3±6.6)mm、LAD(32.4±5.4)mm、亦高于B组LVDd(46.4±3.1)mm、LAD(28.2±4.6)mm(P〈0.05);A组LVEF(56.2±14.8)%显著低于B组LVEF(64.7±10.3)%(P〈0.01)。③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水平与CRP、CK—MBII、cTnI、LVDd、LVIMI、IVST、LAD呈正相关[γ=0.343,γ=0.315,γ=0.437,γ=0.364,γ=0.448(均P〈0.01);γ=0.266,γ=0.216(均P〈0.05)];与LVEF呈负相关(γ=-0.346,P〈0.01)。结论SLE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肌损伤患者,并与炎症、心肌损伤明显相关,提示CD154在SLE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可能会成为SLE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指标,进一步研究可能会为SLE心肌损伤带来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伏立诺他(SAHA)对严重烫伤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SAHA组,每组16只,烫伤组和SAHA组采用沸水水浴法制作50%TBSAⅢ度烫伤动物模型,伤后即刻腹腔内分别注射0.25 ml生理盐水或SAHA(7.5 mg/kg,溶于0.25 ml生理盐水),假烫组...  相似文献   

15.
王安惠 《武警医学》2018,29(4):367-370
 目的 分析与探讨血清25-(OH)D3、hsCRP及NT-proBNP在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及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2015-2017年检查确诊的10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组,随机选取10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OH)D3、hsCRP、NT-proBNP检测值,观察不同心力衰竭程度及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the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卒中)时三种血清因子检测值变化。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25-(OH)D3检测值明显下降,hsCRP、NT-proBNP检测值明显上升,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组医治后25-(OH)D3(20.85±4.87)μg/L、hsCRP(10.58±3.04)mg/L及NT-proBNP(926.17±267.11)pg/ml检测值均优于医治前25-(OH)D3(14.56±4.33)μg/L、hsCRP(17.69±3.68)mg/L及NT-proBNP(1588.64±574.39)pg/ml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加重,血清25-(OH)D3检测值明显降低、血清hsCRP、NT-proBNP检测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MACE患者血清25-(OH)D3(10.62±3.44)μg/L低于未发生组25-(OH)D3(14.29±3.21)μg/L,同时血清中hsCRP(18.99±3.25)mg/L、NT-proBNP(1688.34±375.66)pg/ml高于未发生组hsCRP(15.76±1.34)mg/L、NT-proBNP(1320.48±262.7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发展过程中,血清25-(OH)D3、hsCRP、NT-proBNP的表达水平高低,对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判断存在指导意义,且随着病情的控制,三项指标检测值均明显改善,提示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转归及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