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调查研究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145例中耳炎术患者,根据不干耳诊断标准,术后将患者分为干耳组(130例)与不干耳组(15例),回顾性分析影响易造成术后不干耳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前伴有不干耳、真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其术后不干耳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干耳、无真菌感染、咽鼓管功能良好者,差异显著(P0.05);有无吸烟史与不同换药方式患者术后不干耳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不干耳、真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导致术后不干耳的高危因素,临床治疗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原因.方法 为50例78侧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手术前后检查咽鼓管功能,术后随访检查咽鼓管咽口,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 50例78侧手术中,术前咽鼓管功能正常70耳,异常8耳,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56耳,异常22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组中咽鼓管咽口肿胀8耳,咽鼓管功能异常组中咽鼓管咽口黏膜肿胀16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例10耳发生分泌性中耳炎中,9耳咽鼓管咽口肿胀,1耳咽鼓管咽口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咽鼓管咽口炎性肿胀,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至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原因。方法:为50例、78侧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手术前后检查咽鼓管功能,术后随访检查咽鼓管咽口,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50例7、8侧手术中,术前咽鼓管功能正常70耳,异常8耳,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56耳,异常22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组中咽鼓管咽口肿胀8耳,咽鼓管功能异常组中咽鼓管咽口黏膜肿胀16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例、10耳发生分泌性中耳炎中,9耳咽鼓管咽口肿胀,1耳咽鼓管咽口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咽鼓管咽口炎性肿胀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至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发生原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3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行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 30例患者中有6例因术后换药不当和术腔处理不善造成不干耳;有12例术腔内肉芽增生和胆脂瘤复发,4例咽鼓管感染和8例外耳道狭窄,经过再次手术之后全部痊愈。结论病灶残留、咽鼓管感染、换药不当等是引发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影响因素及再次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宜阳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60例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予再次手术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不干耳的影响因素有术腔遗留异物、术后换药不当、术腔内肉芽增生、胆脂瘤残留、咽鼓管感染、面神经嵴过高、外耳道及其外耳道口狭窄等,经再次手术全部获得干耳。结论乳突根治术后获得干耳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手术操作规范严谨,彻底清除病灶,使术腔气体引流通畅,防止咽鼓管途径感染。  相似文献   

6.
<正>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的常见治疗手段,术后术腔的处理直接影响手术疗效,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术后术腔不能很好的上皮化,引起耳部肉芽增生、持续流脓,不易干耳。分析原因:除病情轻重、手术技巧等因素外,术腔填塞、术后局部换药对促进干耳,提高治愈率尤为重要,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中耳炎术后换药以往常常仅单纯应用碘仿纱条换药,约80%的患者约需6周左右可获得干耳,时间较长。我科自2009年7月至2014年4月术后应用膨胀棉、糖皮质  相似文献   

7.
提高乳突手术后干耳率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干耳率的对策。方法对360例行乳突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后,330例住院手术患者中有27例术后未干耳,干耳率为91.8%。门诊发现30例在外院行中耳手术后未干耳病例。在所有未干耳患者中18倒术腔内肉芽增生或胆脂瘤复发。24例面神经嵴过高,12例外耳道口狡窄,3例术后换药不当。结论术中彻底清除病变,术腔引流通畅,重视术后术腔换药是提高乳突手术后干耳率的重要环节。术后不干耳患者经术腔换药治疗无效,可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并发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中咽鼓管探通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滁州临床学院耳鼻喉科58例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术中施行咽鼓管探通术,对照组则只做鼓室探查。评价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在移植物存活率、咽鼓管功能情况,以及术前、术后听力改善情况。   结果   在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中, 观察组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6%、96.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ETDQ-7得分分别为(8.78±5.35)分、(9.64±5.76)分,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ETDQ-7得分分别为(9.81±4.50)分、(10.30±5.16)分,2组患者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 < 0.001),但6个月较3个月2组ETDQ-7得分均未再有显著改善,且2组间比较在术后2个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听力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纯音听阈分别是(19.9±10.5)dB HL、(20.5±8.8)dB HL,对照组纯音听阈分别是(25.6±9.2)dB HL、(26.6±10.3)dB HL,均好于术前,但6个月较3个月听力稳定,未再显著改善,观察组在术后2个时间点纯音听阈均好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咽鼓管在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鼓室成形术能否恢复中耳腔的良好传声,有赖于咽鼓管是否正常发挥功能。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中行咽鼓管探通可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咽鼓管是否能够探通可作为预后判断依据及术后处理的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60例(62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62耳)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3例、短暂性眩晕2例,均在术后23 d内消失;出现轻度耳鸣4例,取出填塞物后消失;出现皮肤切口流脓1例,经换药等积极处理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60例患者均获得干耳,获得干耳时间为术后412(8.6±1.2)周。术后随访(12.5±2.3)个月,移植物(颞肌筋膜)均生长良好、形态正常、未见明显移位现象。术后6个月患者气骨导差、气导听阈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干耳获得率高,患者听力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涂厚义  倪红丽 《吉林医学》2014,(12):2608-2609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后症状复发或不干耳的原因,以提高手术技巧及中耳炎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4耳)乳突改良根治术后再次住院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经乳突再次根治手术后经门诊随访1~2年,均获得干耳,2例患者经术后患耳仍有间断流液,经局部滴用抗感染药及坚持换药18个月后1例获得干耳,1例患者仍在换药中,术后2年干耳率为97.6%。结论:对中耳解剖结构的不熟悉,手术经验不足、技巧欠佳,残留病变气房及病灶清除不彻底,面神经嵴过高、外耳道狭窄等导致引流不畅,术后未按时换药清理等是乳突根治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显微镜下彻底清除病灶并确保术腔的引流通畅,尽早使术腔上皮化是防止手术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症状、耳镜检查及真菌鉴定结果进行诊断,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和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真菌鉴定后,所有患者均应用抗真菌药物进行诊断性治疗。局部用药中,制霉菌素甘油滴耳、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涂耳、复方康纳乐霜或曲安萘德乳膏涂耳后的干耳率分别为66.67%、81.82%和90.00%,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和斯皮仁诺片的干耳率为77.78%和76.92%,联合用药的干耳率为90.91%;9例手术治疗患者均获治愈。65例患者的总治愈率为13.85%,干耳率为81.54%,无效率为4.61%。结论 中耳真菌感染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并无明显关联,局部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外耳道及乳突腔内环境潮湿在真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脓液培养或脓液涂片检查在真菌感染诊断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应在控制真菌感染后及时进行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6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症状、耳镜检查及真菌鉴定结果进行诊断,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和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真菌鉴定后,所有患者均应用抗真菌药物进行诊断性治疗.局部用药中,制霉菌素甘油滴耳、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涂耳、复方康纳乐霜或曲安萘德乳膏涂耳后的干耳率分别为66.67%、81.82%和90.00%,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和斯皮仁诺片的干耳率为77.78%和76.92%,联合用药的干耳率为90.91%;9例手术治疗患者均获治愈.65例患者的总治愈率为13.85%,干耳率为81.54%,无效率为4.61%.结论 中耳真菌感染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并无明显关联,局部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外耳道及乳突腔内环境潮湿在真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脓液培养或脓液涂片检查在真菌感染诊断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应在控制真菌感染后及时进行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胆脂瘤性中耳炎根治术后Ⅰ期鼓室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胆脂瘤根治术后Ⅰ期盛开菜的效果。方法:146例胆脂瘤根治后Ⅰ期鼓室成形中男65例。女81例,7-70岁,平均40.32岁;双侧耳10例,共156耳;占同期全部胆脂瘤手术228耳的67%。16耳胆脂瘤复发,听力未提高31耳,1-10年间均再次手术,随访0.5-10年,平均3.1年,结果:Ⅰ期手术后随访期内获得干耳146耳(90%),16下胆脂瘤复发,再次手术,85耳术后骨导差缩小10dB以上,另10耳手术前气骨导差小于10dB,且气导在40dB以内,术后听力仍保存,气骨导差没有扩大,此95耳(61%)为听力有效。另外61耳中16耳鼓膜连接不良。复发性胆脂瘤16耳再手术后随访0.5年以上,全部获干耳并保持,再手术后10耳963%)听力提高10dB以上或保持在术前的40dB水平以内,听力不良31耳再手术后26耳(84%)听力提高10dB以上,随访0.5年以上获得保持,另5耳因咽鼓管功能不佳,鼓室黏连听力短暂提高后恢复至术前。结论:胆脂瘤根治后Ⅰ期成形可使61%的患耳听力改善。通过补救手术可使84%的患耳听力改善,成功与病灶范围,医生技术水平,中耳通气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4.
谢华 《医学综述》2013,19(9):1610-1612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以鼓室积液和传导性聋为主要特征,属于中耳非化脓性炎。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SOM的形成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乳突气化不良、感染、变态反应、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与鼻咽癌及放疗有关的SOM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预后欠佳。在此,对近年来SOM及与鼻咽癌和放疗有关的主要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马芳 《河北医学》2012,18(3):347-350
目的 探讨内镜下咽鼓管疏通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内镜下咽鼓管疏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复发例数以及感染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内镜下咽鼓管疏通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复发以及感染机会,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鼻内镜逆行咽鼓管注射溴己新对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逆行咽鼓管注射溴己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介素细胞-5(IL-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鼻内镜逆行咽鼓管注射溴己新的疗效突出,有助于降低患者中耳积液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伍红良  谢玉蓉 《华夏医学》2014,27(2):151-153
分泌性中耳炎与咽鼓管功能失调、感染、变态反应、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它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经过研究已建立了一些假说,主要为中耳负压学说,对该病的治疗为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鼻部应用减充血剂、抗生素、激素等.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与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炎咽鼓管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术中探查探讨多层螺旋CT与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炎咽鼓管术前功能状态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1例(63耳)中耳炎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重建及声导抗测试,记录并将结果分级,分析两项结果的相关性,术中显微镜下探查咽鼓管,记录鼓室口病变程度,并与多层螺旋CT、声导抗测试对照,将3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示:正常-8耳,轻度病变-19耳,重度病变-36耳;鼓室口有无软组织影示:有软组织影者16耳,无软组织影者47耳;声导抗测试示:正常-20耳,轻度阻塞-15耳,重度阻塞-28耳;术中探查示:鼓室口有病变者22例,鼓室口无病变者41例.多层螺旋CT与声导抗测试结果为r_s=0.706,P=0.000,两种检查有相关性.多层螺旋CT与术中探查结果P=0.000,κ=0.627,两者吻合较强.结论 多层螺旋CT和声导抗测试从不同角度评价咽鼓管功能,较全面地了解咽鼓管病变程度,对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有针对性地处理咽鼓管病变和预测术后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MSCT)and impedance audiometry in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eustachian tub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otitis media.Methods MSCT and impedance audiometry were performed in 61 patients with otitis media(63 ears),and the results were grad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examinations.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at the tympanic orifice were recorded during surgical exploration of the eustachian tube,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by MSCT and impedance audiometry.Results MSCT revealed normal findings in 8 ears,mil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19 ears,and severe changes in 36 ears.Soft tissue shadows at the tympanic orifice was found in 16 ears,and 47 ears were free of the shadows.Impedance audiometry showed normal findings in 20 ears,mil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15 ears,and severe changes in 28 ears.In surgical exploration,tympanic orifice lesions were detected in 22 ears,and were not detected in 41 ears.The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MSCT and impedance audiometry was 0.706.suggesting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examinations.Goodness-of-fit test showed good match of the results of MSCT and surgical exploration(P=0.000,κ=0.627).Conclusion MSCT combined with impedance audiometry provides a means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ustachian tube function and lesions,which greatly facilitates surgical planning and treatment of the le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