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PTCL组织(PTCL组)及1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对照组)中Nrf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PT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rf2在PTCL组织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67%和5.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6,P=0.029)。Nrf2表达水平与PTCL临床分期、B症状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无关(P>0.05)。结论 Nrf2在PTCL组织中呈高表达,在PTCL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Notch1在B细胞淋巴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B细胞淋巴瘤组织(B细胞淋巴瘤组)和2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对照组)中Notch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特点。结果 Notch1蛋白在B细胞淋巴瘤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27%和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受侵位置及临床分期均无关(P均>0.05)。结论 Notch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上调,其在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DLBCL及15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iNOS的表达情况,分析iNOS的表达与DLBCL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之间的关系。结果 iNOS在DLBCL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2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IPI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iNOS在DLBCL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及IPI相关,提示iNOS在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亮  贺红梅  左静  左连富 《肿瘤防治研究》2014,41(12):1304-1306
目的 检测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NF-κB与hTERT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食管癌)癌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1例不典型增生和24例切缘正常组织中NF-кB和hTERT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AS统计学软件分析食管癌组织中NF-κB和hTERT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hTERT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88.9%)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57.1%)和切缘正常组织(12.5%)(P<0.05),hTERT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有关(P<0.01)。NF-кB在癌组织中的表达(80.0%)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57.1%)和切缘正常组织(20.8%)(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有关(P<0.01)。统计学分析,食管癌组织中NF-кB与hTERT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hTERT及NF-κB表达异常增高可能是引起食管癌变的因素之一,联合检测hTERT及NF-кB蛋白,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抑制蛋白IκBα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胃癌组织40例(胃癌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正常胃黏膜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各种胃黏膜组织标本中NF-κB、IκBα的表达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NF-κB、IκBα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与正常胃黏膜组(P均<0.05)。NF-κB、IκBα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最大直径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随着胃黏膜损伤程度的加重,NF-κB、IκBα的阳性表达逐渐升高,其高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ARL4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EGFR-TKI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63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qRT-PCR法检测ARL4C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RL4C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MTS检测细胞活性及IC50的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RL4C表达变化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RL4C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肺膜侵犯密切相关(P<0.05)。TKI耐药细胞株HCC827/ER中ARL4C在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相较对照细胞株HCC827显著下调(P<0.05);ARL4C过表达细胞株HCC827/ER/ARL4C-OEIC50显著下降(P<0.05),Transwell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ARL4C后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0.05)。结论 ARL4C异常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肺膜侵犯密切相关。过表达ARL4C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EGFR-TKI药物的敏感度并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β1,3-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3(β1,3-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3, B3GNT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在线TCGA数据库分析B3GNT3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及22例正常肺组织中B3GNT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3GNT3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组织中B3GNT3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3GNT3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种族、TNM分期均无明显关系(P>0.05)。B3GNT3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B3GNT3低表达组患者(P<0.05)。结论 B3GNT3蛋白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高低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KIF3A在不同病变胃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腺癌发生、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胃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KIF3A的表达。采用SPSS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KIF3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相对正常组织(P<0.01),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较相应原发灶中更高(P<0.01);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KIF3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织(P<0.01);KIF3A的表达与进展期胃腺癌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相关(P<0.05);进展期胃腺癌患者中,KIF3A高表达者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时间较低表达者明显缩短(P<0.01),且KIF3A在细胞质及细胞核都有表达者总体生存时间较仅细胞质表达者短(P<0.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KIF3A是胃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期与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KIF3A可能与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发生有关,其表达增强和核表达可能与进展期胃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是进展期胃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croRNA-130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microRNA-130a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croRNA-130a的表达水平升高,而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 0.05)。此外,microRNA-130a的表达与患者吸烟有显著相关性(P< 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microRNA-130a的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相关性(P< 0.01)。结论microRNA-130a将来可能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检测31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iNOS表达,并分析其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NOS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iNOS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20/31)和29.03%(9/31)。iNOS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LDH水平无关(P>0.05)。结论 iNOS可能参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评估其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70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关联性。结果 17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50例,无糖尿病120例。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2.0%和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17.01%和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合并2型糖尿病组肝转移率为20.0%,无糖尿病组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而合并2型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未增加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性,但淋巴结转移数量有增加趋势,更易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岩黄连水提物对原发性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含不同浓度(0.4 mg/mL、0.8 mg/mL、1.6 mg/mL)的岩黄连水提物100 mL作用于肝癌 HepG2 细胞,以等量未处理培养基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NF-κBp65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24 h、48 h和72 h不同浓度岩黄连水提物作用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0.8 mg/mL、1.6 mg/mL干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0.4 mg/mL(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岩黄连水提物作用肝癌HepG2细胞48 h后的细胞迁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且可上调NF-κBp65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01)。结论 岩黄连水提物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NF-κBp6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行同步放化疗的103例老年中晚期(ⅡB~Ⅲ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高NLR组(NLR≥3.48)和低NLR组(NLR<3.48),比较两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高NLR组有效率明显低于低NLR组(57.69% vs 84.31%,χ2=8.840,P=0.004)。NLR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高NLR组中位OS低于低NLR组(24.0个月 vs 46.0个月,χ2=7.187,P=0.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3.48是影响老年中晚期宫颈癌鳞状细胞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37,95%CI:1.086~3.456,P=0.025)。结论 老年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NLR高同步放化疗疗效较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6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以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测定所有受试者尿液中EGFR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尿液中EGFR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尿液中EGFR mRNA的阳性表达率(71.67%)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型肿瘤与浅表型肿瘤(100% vs 63.04%)、高级别肿瘤与低级别肿瘤(100% vs 62.22%)、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90.91% vs 60.53%)的EGFR 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过表达,其过表达与肿瘤类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可作为膀胱癌诊断、肿瘤类型及肿瘤转移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