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和亚肺叶切除在T1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直径≤3 c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78例T1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0.7 ± 10.4)岁。其中亚肺叶切除61例(楔形切除35例,肺段切除26例),肺叶切除217例。腺癌占81.7%,鳞癌占12.9%,其他占5.4%;高分化癌占8.6%,中分化癌占27.0%,低分化癌占20.5%,不能确定占43.9%。在腺癌中,浸润前病变占4.0%,微浸润腺癌占7.5%,浸润性腺癌占88.5%。T1N0M0占86.7%,T1N1M0占1.1%,T1N2M0占12.2%。 结果与肺叶切除组比较,亚肺叶切除组患者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短、病变≤2 cm的比例较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496,P=0.009;t=8.082,P=0.029;χ2=2.105,P=0.002)。但两组间在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以及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65,P=0.713;t=2.12,P=0.085;χ2=0.399,P=0.274;χ2=0.438,P=0.490)。对于T1N0M0的NSCLC患者,亚肺叶和肺叶切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和8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亚肺叶切除组内分析显示:楔形切除组和肺段切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和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9)。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年龄和纵隔淋巴结转移N2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1.07,P=0.048;HR=5.56,P=0.011)。亚肺叶切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肺叶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38,P=0.552)。 结论对于T1N0M0的NSCLC患者,亚肺叶切除虽然不可能完全替代肺叶切除手术,但是对于肺功能储备较差的老年患者可能逐渐成为主流术式。  相似文献   

2.
<正>1技术背景介绍随着体检的普及以及影像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多以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为主要表现的外周型小腺癌被发现,目前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1]推荐,对于满足条件的患者可施行意向性亚肺叶切除术。随着JCOG0802[2]、CALGB140503[3]研究结果的公布,解剖性肺段切除的指征已扩展至<2 cm、实性成分为主的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薄层CT扫描区分多发性肺癌和肺磨玻璃结节(GGO)成分,并评估其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3 254例Ⅰ期肺癌行手术切除患者,其中312例(9.6%)为多发性肺癌,所有患者根据GGO大小、薄层CT上的肿瘤实性成分比值(CTR)分为磨玻璃成分为主(GD)(0 ≤CTR < 0.5)、实性成分为主(SD)(0.5 ≤CTR < 1.0)、纯实性(PS)(CTR =1.0)。根据影像学结果将多发性肺癌患者分为6组:GD+GD组、GD+SD组、GD+PS组、SD+SD组、SD+PS组和PS+PS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比临床Ⅰ期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312例多发性肺癌患者中,251例(80.4%)切除了2个以上肿瘤同时病理诊断为多发性肺部肿瘤。其中GD+ GD患者90例(28.8%),GD +SD患者70例(22.4%),GD+ PS患者66例(21.2%),SD +SD患者16例(5.1%), SD +PS患者27例(8.7%),PS +PS患者43例(13.8%)。多变量分析显示,PS +PS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整体生存率分别为GD+GD组96.7%,GD +SD组98.6%,GD+PS组84.8%,SD +SD组93.8%,SD+ PS组77.8%,PS +PS组41.9%。PS +PS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剩余2 942例Ⅰ期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为78.2%,与PS+PS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其他组与剩余患者相比预后类似甚至更好。 结论在多发性肺癌患者中,PS +PS组患者生存率更低,这可能促进T分期更新,多发肺癌患者GGO影像学形态及其类型对预后评估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亚组的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切除的138例ⅠB期NSCL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基于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七版肺癌分期,再根据肿瘤大小和脏层胸膜受侵情况,将患者细分为3组。ⅠB-a组:肿瘤直径≤3cm且脏层胸膜受侵;ⅠB-b组:3cm<肿瘤直径≤5cm且无脏层胸膜受侵;ⅠB-c组:3cm<肿瘤最大径≤5cm且脏层胸膜受侵。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NSCLC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ⅠB期NSCLC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88.1%,其中ⅠB-a组75例,ⅠB-b组32例,ⅠB-c组31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92.0%、90.6%和74.1%,3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4,P=0.034)。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论患者的性别(χ2=0.103,P=0.567)、年龄(χ2=2.463,P=0.117)、手术切除方式(χ2=0.809,P=0.368)、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χ2=0.077,P=0.791),还是肿瘤的位置(χ2=0.091,P=0.674)、脏层胸膜是否受侵犯(χ2=0.085,P=0.771)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肿瘤大小(χ2=13.937,P=0.007)和分化程度(χ2=21.198,P=0.000)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肿瘤低分化(RR=0.027,95%CI为0.065~0.666,P=0.003)和中分化(RR=1.627,95%CI为1.020~2.597,P=0.008)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ⅠB期NSCLC不同亚组的3年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TNM分期对ⅠB期的定义可能仍有待改进。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3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肿瘤中低分化是影响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而术后辅助化疗无影响,该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miR-148a的表达水平,探讨miR-148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09年1至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75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48a的表达。应用SPSS 18.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分析miR-148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别,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果有32例患者肿瘤组织中miR-148a为低表达,miR-148a的低表达率为42.7%(32/75),与肿瘤浸润深度(χ2=8.149,P=0.017)、淋巴结转移(χ2=4.151,P=0.042)及病理分期(χ2=6.474,P=0.039)显著相关。患者术后3年的总生存率为70.7%。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iR-148a低表达患者的术后3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miR-148a高表达患者(53.1%和83.7%,χ2=9.136,P=0.00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95%CI为1.015~2.799,P=0.044)及淋巴结转移(95%CI为1.285~4.796,P=0.007)分别是判定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miR-148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异常低表达,并与肿瘤进展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iR-148a可作为预测食管鳞癌进展和判定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中是否松解下肺韧带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7月对胸腔镜行右上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按照入组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未松解组(不松解下肺韧带组)和松解组(松解下肺韧带组)。按照出组标准最终未松解组33例,松解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胸腔引流量、早期肺复张情况、不同时间拔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引流量、早期肺复张率、平均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松解组术后第4、5天的拔管率为51.5%和54.5%,明显高于松解组的25.0%和2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55,P=0.023;χ2=5.006,P=0.024);但第6天两组的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9,P=0.071)。 结论右上肺叶切除后,是否松解下肺韧带对术后恢复无影响,不松解下肺韧带可能有利于术后早期拔管,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波处理肝癌切除断面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术后肿瘤复发和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86例肝癌行肝切除肿瘤切缘<1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患者在肝切除创面常规处理后加用微波烧灼(微波组),另44例肝切除断面仅常规处理(常规组)。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术中术后各相关指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输红细胞的量,肿瘤是否有包膜,侵犯血管的情况,手术方式,术后肝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微波组与常规组患者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0%、61.4%、23.9%和86.1%、45.9%、19.2% (χ2=1.27, P=0.26);微波组与常规组患者1、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4%、35.6%、18.5%和50.4%、22.4%、7.6% (χ2=5.13, P=0.02);微波组与常规组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28.1%、56.2和11.4%、34.6%、83.3% (χ2=4.14, P=0.04)。 结论肝癌术中应用微波处理<1 cm的肿瘤切缘不影响术后肝功能恢复,可以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及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等方面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手术切除肿瘤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恶性胸膜播散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NSC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意外发现胸膜播散的患者纳入研究。 结果通过术中或术后病理学检查,共有160例NSCLC患者被诊断为胸膜播散。71例(44.4%)仅行胸膜结节活检(活检组),89例(55.6%)行原发肿瘤切除术(切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3个月和41个月,3、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3.1%和5.7%,总生存率分别为56.0%和28.7%。切除组患者的PFS和OS均明显优于活检组(19个月vs 10个月,P=0.000;48个月vs 33个月,P=0.000)。切除组的3、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活检组(20.8% vs 3.2%,10.8% vs 0;67.8% vs 41.0%,37.7% vs 18.2%)。接受亚肺叶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患者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辅助靶向治疗、无恶性胸腔积液、T1/T2期和N0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论术中诊断为NSCLC伴胸膜播散的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和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多学科治疗获益。辅助靶向治疗、无恶性胸腔积液、低T分期、低N分期患者的预后较好。在可行的情况下,楔形切除术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虽然不同手术方式亚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不同分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美国移植受者科学登记处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ACLF接受肝移植的1 144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n=927)和糖尿病组(n=217)。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用于比较组间差异。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受者年龄、体质指数(BMI)、基础肝脏疾病、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ACLF分级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χ2=-6.290、-3.592、76.451、-2.959、8.150和-2.542,P均<0.05)。两组供者ABO血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3,P<0.05)。非糖尿病组受者肝移植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比例(1.54%)低于糖尿病组受者(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3,P<0.05)。两组受者死于移植物功能衰竭、心脑血管疾病、出血、感染、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截至2021年9月1日,非糖尿病组ACLF 1级肝移植受者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3.1%、90.5%和88.7%,糖尿病组分别为93.8%、92.2%和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P>0.05)。非糖尿病组ACLF 2级肝移植受者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3.6%、89.8%和88.4%,糖尿病组分别为96.8%、95.7%和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0,P>0.05)。非糖尿病组ACLF 3级肝移植受者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1.5%、89.2%和87.5%,糖尿病组分别为80.0%、71.7%和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4,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者术前糖尿病、族裔(非裔)和BMI是影响ACLF 3级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HR=2.31、2.13和1.04,P均<0.05)。 结论糖尿病显著降低ACLF 3级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但对于ACLF 1、2级受者无明显影响。因此在进行肝移植受者术前评估时,应该重视ACLF 3级受者是否合并糖尿病,以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正肺癌是中国和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2]。肺癌预后欠佳,5年生存率4%~17%[3]。改善预后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胸部CT筛查能降低20%肺癌死亡风险[4]。CT筛查检出大量肺结节,特别是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nodule,GGO/GGN)[5]。GGO/GGN是包括早期肺癌、良性肿瘤、炎症以及其他病变的重要影像学特征。手术是早期肺癌主要治疗手段,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年患者骨折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骨科2020年1月20日至2月19日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65岁以上)作为观察组,以2019年1月31日至3月2日(农历与2020年相对应)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同一时间区域内收治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合并疾病、致伤因素、治疗方式、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患者134例,观察组53例,男性19例,女性34例,男女构成比1∶1.79,平均年龄(81±8)岁;对照组81例,男性23例,女性58例,男女构成比1∶2.52,平均年龄(79±8)岁。观察组合并陈旧脑梗塞患者(30例,56.60%)高于对照组(29例,35.80%,χ2=5.625,P<0.05),跌倒患者(53例,100%)占比高于对照组(71例,87.65%,χ2=5.396,P<0.05)。致伤原因中,站立不稳(18例,33.96%)占比高于对照组(8例,11.27%,χ2=9.432,P<0.05),浴室滑倒(15例,28.30%)占比高于对照组(6例,8.45%,χ2=8.501,P<0.05)。围术期方面,术前等待时间[5(4,7.25)d]长于对照组[4(3,5)d,P<0.05],住院天数[12(9,15)d]长于对照组[10(6,13)d,P<0.05];并发肺部感染几率(36例,67.92%)高于对照组(16例,19.75%,χ2=31.306,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几率(31例,58.49%)高于对照组(24例,29.63%,χ2=11.028,P<0.05)。 结论本研究提示疫情期间我院收治的新发骨折患者较去年同期显著减少。合并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是预防骨折的重点人群,致伤原因以居家跌倒为主。由于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住院患者应重点预防围术期肺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接受手术的高龄(年龄≥75岁)髋部骨折患者149例,男62例,女87例,年龄(82±5)岁。分别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组及传统处理模式组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进行对比。 结果149例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2.3)个月。男62例,女87例,平均年龄(82±5)岁。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2±1.2)d,少于传统处理模式组术后住院时间[(12.1±1.9)d,t=2.513,P<0.05]。术后24 h及48 h,加速康复外科组VAS评分与传统处理模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1,t=1.598;均P>0.05)。术后12 h及72 h,加速康复外科组VAS评分为(2.5±1.3)分、(1.2±0.8)分,低于传统处理模式组[(3.9±1.6)分、(2.7±1.5)分,t=2.379,t=2.165;均P<0.05]。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精神异常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6.4%及9.0%)低于传统处理模式组(23.9%及29.6%,χ2=9.079,χ2=10.339;均P<0.05)。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脑血管意外、尿路感染、褥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5,χ2=1.232,χ2=0.444,χ2=2.170及χ2=1.091;均P>0.05)。术后1 w,加速康复外科组Harris评分为(63.2±4.8)分,高于传统处理模式组[(49.2±3.9)分,t=2.221,P<0.05],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7,t=1.098,t=0.813,均P>0.05)。 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后精神异常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TaTME组和ISR组,TaTME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TaTME术治疗,ISR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术治疗。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指标和肛门失禁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 ±s)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组间行log-rank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TaTME组患者在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低于ISR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 P=0.13);TaTME组患者术后1、3个月Wexner评分显著低于ISR组(P<0.05);TaTME组1年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与ISR组无差异(Log-Rank χ2=0.54、1.32, P均>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效果显著,患者恢复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因髋部骨折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225例患者,其中心衰组64例、非心衰组16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关检查结果及术中、术后管理因素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心衰组与非心衰组在年龄、收缩压、入院至手术时间、ASA分级、系统疾病数超过4种、合并心血管疾病、低血红蛋白量、手术方式、输血量≥400 ml、术中补液量大、每日液体出入量差值大、输注血白蛋白、术后电解质紊乱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9.861,χ2=7.075,χ2=8.732,χ2=25.504,χ2=29.226,χ2=45.825,χ2=14.362,χ2=6.662,χ2=8.190,χ2=7.216,χ2=30.086,χ2=10.122,χ2=12.07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系统疾病数超过4种、合并心血管疾病、低血红蛋白量、电解质紊乱、围手术期液体"正平衡"、ASA分级Ⅱ级以上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769,95% CI:1.212~36.243;OR:9.576,95% CI:2.118~45.387;OR:3.686,95% CI:1.313~10.349;OR:6.584,95% CI:1.217~26.744;OR:14.114,95% CI:5.021~42.342;OR:6.012,95% CI:3.245~11.329)。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围手术期准确的风险评估、早期治疗合并症、减少手术创伤以及完善术后补液是减少此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于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和脾长径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实施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微创手术的194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108例和非肥胖组(BMI≤25 kg/m2)86例。根据术前超声、CT和(或)MRI测量脾脏长径的结果将患者分为AC>20 cm组和AC≤20 cm组。结合脾AC线长度进行亚组分析,统计并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1)肥胖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中转开腹手术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43±40.72)min vs(158.31±37.65)min,t=2.372,P<0.05;36.11% vs 13.95%,χ2=4.831,P<0.05];脾AC线>20 cm的患者中,肥胖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中转开腹手术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16±41.38)min vs(167.26±31.54)min,t=2.408,P<0.05;25.00% vs 9.30%,χ2=4.627,P<0.05]。肥胖组内脾AC>20 cm的患者明显比AC≤20 cm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224.16±41.38)min vs(151.23±43.17)min,t=2.453,P<0.05],中转开腹手术比例更高(25.00% vs 11.12%,χ2=4.168,P<0.05)。(2)肥胖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96% vs 11.63%,χ2=5.024,P=0.025)。脾AC>20 cm的患者中,肥胖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49.06% vs 17.50%,χ2=4.236,P=0.023)。肥胖组内脾AC>20 cm与AC≤20 cm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06% vs 27.27%,χ2=3.857,P=0.053)。 结论BMI过高延长了脾脏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微创手术的操作时间,脾长径>20 cm时增加了中转开腹手术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严格掌握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手术与直接手术治疗可切除或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n=60),通过术后展开随访调查,回顾性分析直接手术治疗(直接手术组,n=30)与新辅助治疗+手术治(联合治疗组,n=30)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相较于直接手术组患者其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χ2=3.880,P=0.049);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及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67%与80.00%,均较直接手术组的73.33%与53.33%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χ2=6.405,P=0.011;χ2=4.800,P=0.028);联合治疗组术后胰腺癌复发率及转移率分别为10.00%与43.33%,均较直接手术组的33.33%与70.00%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χ2=4.811,P=0.028;χ2=4.343,P=0.037);联合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较直接手术组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机不同对其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在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65岁以上患者83例,按手术方式分全髋关节置换(THR,39例)和股骨头置换(FHR,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48 h后手术(C组)及48 h内手术(T组),最后分为THR-C组(25例)、THR-T组(14例)、FHR-C组(21例)、FHR-T组(23例)共4个研究组。均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完成麻醉和手术。记录术前(Tp)、术中(T0)、术后1~3 d(T1~T3)生命体征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应用谵妄评估量表中文修订版(CAM-CR)对患者在各时点谵妄情况进行评估,记录各时点谵妄发生例数。对计数资料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术前各组患者均处于中重度疼痛(VAS为6~8),血压偏高(MAP 110~99 mmHg)(VAS:H=201.22;MAP:F=576.348,P<0.05)。术后3 d谵妄发生率:48 h内手术治疗者发生率低于48 h后手术者(THR-C vs THR-T:χ2=4.92;FHR-C vs. FHR-T:χ2=7.58,均为P<0.05),FHR者低于THR者(THR-C vs THR-T:χ2=4.27,P<0.05),其中THR-C组发生率最高,达56.0%,FHR-C组最低13.0%(χ2=7.877,P<0.05)。48 h内行手术治疗者住院天数较对照组48 h后手术者明显短(THR-C vs THR-T:F=6.892;FHR-C vs FHR-T:F=127.489,P<0.05),其中FHR-T组住院天数最短,为(14.8±7.6)d(F=214.086,P<0.05)。术中及术后各指标明显改善(VAS:H=201.22,MAP:F=576.348,P<0.05)。 结论不同手术时机影响老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48 h内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体重指数(BMI)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228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胃代食管(经食管床)左颈机械吻合+空肠造瘘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剔除术前接受过辅助放化疗、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浓度≤35 g/L)、合并心肺基础疾病、轻BMI(BMI<18.5 kg/m2)患者,最终收集符合标准的151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将15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正常BMI组和高BMI组,其中正常BMI组(18.5kg/m2≤BMI<24kg/m2)92例,高BMI组(BMI≥24 kg/m2)5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高BMI组患者的术后食管吻合口瘘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 vs 7.6%,χ2=7.80,P<0.01;84.7% vs 68.5%,χ2=5.05,P<0.05);但两组间切口感染、心脏并发症和乳糜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χ2=0.48,χ2=0.23,均P<0.05)。 结论高BMI患者较正常BMI患者易发生吻合口瘘和肺炎,可根据患者术前BMI指导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Galon免疫评分联合围术期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 2002)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97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利用K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围手术期NRS评分及原发灶Galon免疫评分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检验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的预测价值,并行Kplan-Meier分析预后,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97例入组患者术后1、2、3年累计总生存率分别为95.9%、89.7%、70.1%。围术期NRS评分0分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1分组>2分组(Log-rank χ2=19.337,P=0.000)。原发灶Galon免疫评分0分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1分组<2分组<3分组<4分组(Log-rank χ2=30.511, P=0.000)。围术期NRS评分联合Galon免疫评分预测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个评分,其AUC值为0.785,灵敏度为65.93%,特异度为84.12%,约登指数为0.501。低危组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优于高危组(Log-rank χ2=12.517, P=0.000)。 结论围手术期营养评分联合肿瘤免疫评分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