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0~15岁儿童与其父母亲膳食模式的相关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儿童及其父母亲的膳食模式,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研究儿童与其父母亲膳食模式的关联性。结果筛选出10~15岁儿童数据,经筛选和匹配后,共得出2035组儿童-父亲-母亲研究数据资料。共提取出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高蛋白模式、肉类模式、素食模式和油脂模式。儿童的四种膳食模式得分与其父母亲的四种膳食模式得分均呈正相关(P<0.001),其中儿童与其父母亲的肉类模式得分相关程度最大(r儿童-母亲=0.72;r儿童-父亲=0.66),其次是素食模式(r儿童-母亲=0.50;r儿童-父亲=0.51)和高蛋白模式(r儿童-母亲=0.50;r儿童-父亲=0.41)。结论 10~15岁儿童与其父母亲的膳食模式具有相关性,但与每种膳食模式的相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上海市松江地区 ≥ 40岁居民的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及作用模式。方法 使用上海市"高峰计划"松江人群队列基线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根据性别、年龄和饮酒情况匹配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因子分析确立研究人群的膳食模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以及膳食模式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结果 经因子分析,本研究得到6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肉类模式、甜品杂粮模式、调味品蛋类模式、饮料模式、谷薯类模式和水果蔬菜模式。经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肉类模式和甜品杂粮模式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调味品蛋类模式(OR=0.543,95%CI:0.377~0.781)、饮料模式(OR=0.590,95%CI:0.409~0.852)、谷薯类模式(OR=0.592,95%CI:0.414~0.848)和水果蔬菜模式(OR=0.604,95%CI:0.417~0.876)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有关。分析膳食模式两两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之后,有3个交互项与2型糖尿病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肉类模式与调味品蛋类模式的相乘交互项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谷薯类模式与肉类模式、谷薯类模式与水果蔬菜模式的相乘交互项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有关。结论 6种膳食模式中谷薯类模式和水果蔬菜模式可能具有预防2型糖尿病的意义。此外,以谷类、薯类为主,搭配适量肉类,减少调味品摄入的膳食模式对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可能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市中年人群的膳食模式,分析探讨不同膳食模式与肥胖、高血压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1776名45~60岁中年人群膳食、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1)因子分析得出4种膳食模式,即"肉类模式","传统模式","小吃速食模式","高盐型模式";(2)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腰围(waistcircumference,WC)在"肉类模式"和"传统模式"不同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在"传统模式"的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在"传统模式"和"小吃速食模式"不同组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偏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吸烟情况,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体力活动后,中年男性中"肉类模式"的因子得分与BMI、WC、SBP、DBP值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93、0.098、0.096和0.090,均P0.01),"传统模式"的因子得分与WC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67, P0.05);在中年女性中,"肉类模式"的因子得分与BMI、WC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6和0.126,分别为P0.01, P0.05),"传统模式"的因子得分与BMI、WC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和-0.105,均P0.05);"高盐模式"的因子得分与BMI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07, P0.05)。结论不同膳食模式对中年人群肥胖、高血压指标有明显地影响。[营养学报,2019,41(2):129-134]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高中生的膳食摄入数量和质量。方法 2015—2016年,按照学校所在街道的性质将学校分为3层(城市中心地区、城郊结合地区和远郊地区),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法抽取上海市19所高中,每校从各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每班随机抽取18名学生,男女各半,共1026名学生。调查内容包含一般情况调查和膳食调查。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评价膳食摄入量,用中国健康膳食指数(CHDI)评价膳食质量。结果 上海市高中生谷薯类摄入量中位数为313.8 g/d,蔬菜类189.7 g/d,水果类66.3 g/d,禽畜肉类179.2 g/d,鱼虾类34.7 g/d,蛋类48.9 g/d,奶及奶制品133.3 g/d,大豆坚果类33.3 g/d,烹调油27.1 g/d和烹调盐6.0 g/d。男生和女生蔬菜类、水果类、鱼虾类和奶及奶制品的日均摄入量中位数均低于标准,禽畜肉类高于标准(P0.05)。不同地区高中生的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禽畜肉类、鱼虾类、奶及奶制品、大豆坚果类、烹调油和盐的日均摄入量中位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上海市高中生的CHDI总分中位数为68.5,得分主要在60~80之间,比例为75.2%。男生蔬菜总量,深色蔬菜,水果和总分的得分均低于女生(P0.05)。城市中心地区CHDI总分高于城郊结合地区和远郊地区(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中生的膳食结构欠合理,膳食质量一般,城市中心地区优于其他地区。建议增加蔬菜、水果、鱼虾类和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适当减少畜禽肉类摄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膳食摄入情况、主要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食物频率法调查青海省四县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膳食摄入情况,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提取膳食模式,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膳食模式研究人群特征,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人群每日食物摄入量与膳食指南推荐量存在差异,因子分析共提取三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蔬菜薯类模式(28.60%)、禽肉水果模式(35.59%)和畜肉奶类模式(35.81%),χ2检验显示最高四分位数组研究人群特征与最低四分位数组(Q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结果显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藏族老年人(OR=90.712,95%CI:38.263~215.054)较汉族更倾向于选择畜肉奶类模式,同时收入(OR=0.447,95%CI:0.250~0.798)、运动习惯(OR=2.374,95%CI:1.332~4.234)也是膳食模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膳食摄入存在过量和不足的情况,膳食模式分析发现存在食物种...  相似文献   

6.
包头市属蒙汉族杂居地区,地处祖国北部,冬春季偏长,食物单一,以谷类、肉类为主,蔬菜、水果少,儿童生长发育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改善本地区儿童生活饮食习惯提供依据,笔对该地区10岁年龄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本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发现存在的营养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本省9个设区市选取学龄期儿童,通过3d24h膳食调查法进行膳食调查,采用中国儿童膳食指数(CCDI-2016)评价膳食质量,并进行不同人口学特征间的差异比较。结果 城市青少年的总膳食得分高于农村地区(67.62 vs 65.44,P=0.009)。女性的总膳食得分高于男性(68.03 vs 65.28,P=0.04)。其中谷类、蛋类及水产品的摄入量达推荐值,膳食指数得分较高,分别为8.70(6.89~9.88),6.88(0~10),7.09(2.01~10)。蔬菜、豆类摄入不足,膳食指数得分较低,分别为5.11(3.39~7.52),4.12(0~10)。水果和奶类摄入严重缺乏,膳食指数得分分别为0(0~4.57),0(0~5.41)。禽畜肉类摄入过量,膳食指数得分低,为0(0~2.17)。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女生水果、豆类、膳食纤维及禽畜肉类的膳食指数评分高于男生(P水果<0.001;P豆类=0.003;P膳食纤维<0.001;P禽畜肉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渝东北地区农村居民膳食模式现状,为该地区开展农村居民膳食改善提供依据。方法以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地区4个区县共计1 200名农村居民进行膳食调查,以食物频率法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评价膳食模式。结果该地区农村居民日均粮谷类摄入达到推荐摄入量,薯类、奶制品、新鲜水果等摄入不足,畜禽肉类、盐、油脂则摄入过量。因子分析显示,该地区农村居民主要有4种膳食模式,其中以高蛋白型模式为主,其他分别为素食型、高钠高油脂型、传统型。结论该地区农村居民膳食模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应给予干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云南省迪庆州藏区居民膳食模式,探讨膳食模式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迪庆州藏区3个县中随机抽取3 586名15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食物频率法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和血糖检测。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结果 3 586名调查对象中糖尿病患者661例,总患病率为18.4%,其中藏族、傈僳族和纳西族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4.1%(192/1 366)、18.6%(105/565)和14.9%(121/811)。通过因子分析提取3种膳食模式,累计方差贡献率为25.9%,其中奶蛋豆制品模式以酸奶、豆制品、蛋类、油炸面食和鲜奶为主,薯类畜肉模式以薯类、牛羊肉类、猪肉类和面粉为主,水果蔬菜模式以水果、蔬菜为主。调整混杂因素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奶蛋豆制品膳食模式与糖尿病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OR=1.426,P0.05),薯类畜肉、水果蔬菜膳食模式与糖尿病无相关性(P0.05)。结论云南省迪庆州藏区居民膳食模式中奶蛋豆制品膳食模式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藏族居民更倾向于薯类畜肉模式,提倡该地区各民族增加水果、蔬菜摄入,减少红肉类食物摄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天津市成年男性居民的膳食模式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为MS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15年1—12月在天津市和平区健康指导中心进行体检的1 399名20~59岁成年男性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因子分析法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膳食模式及其与MS之间的关系。结果天津市成年男性居民MS的患病率为17.51%;因子分析共得到蔬果海产品膳食模式、饮料酒精速食膳食模式、面食杂粮膳食模式、稻米肉蛋膳食模式4种膳食模式,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5.840%;在调整了年龄、体质指数(BMI)、膳食摄入能量、吸烟情况和饮酒情况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料酒精速食膳食模式得分最高四分位数(Q4)者患MS的风险为最低四分位数(Q1)者的1.666倍(OR=1.666,95%CI=1.063~2.611)。结论酒精、饮料以及速食类食品摄入过多可增加天津市成年男性居民患M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了解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膳食模式,为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抽取小学、初中共30所学校,学生经知情同意后自愿参加网络膳食调查.采用简化的食物频率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膳食摄入情况.结果 参与调查的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膳食因子分析确定了3种膳食模式(特征根>1的因子共有3个,累积贡献率为42.06%):模式1以鱼、肉、蛋、奶、蔬菜、水果类为主要食物,代表“副食型”膳食模式;模式2以米面类、谷薯类、豆类为主要食物,代表“主食型”膳食模式;模式3以速食、零食为主要食物,代表“不健康饮食型”膳食模式.超重肥胖组学生的膳食模式与非超重肥胖组学生有区别,超重肥胖组学生的零食摄入高于非超重肥胖组学生(t=2.13,P=0.03).结论 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有“副食型”“主食型”和“不健康饮食型”3种膳食模式.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肥胖组学生的膳食摄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9省区成年居民膳食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中国9省区成年居民的膳食模式。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选取2009年调查中18~70岁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询问法收集膳食资料。结果中国9省区成年男性居民有“稻米猪肉”、“水果蛋类”、“牛羊肉禽肉”和“小吃豆类”4种膳食模式,女性居民有“稻米猪肉”、“水果奶类”和“薯类杂粮”3种膳食模式。城乡地区是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男性4种膳食模式:β=-0.153 24,-0.153 24,0.376 62,0.148 10,P<0.01;女性3种膳食模式:β=-0.139 43,0.222 00,-0.30836,P<0.01)。结论中国9省区成年居民膳食模式存在性别差异。“稻米猪肉”模式是成年居民的主要膳食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广东省成人居民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的关系。方法 使用 2015 年广东省慢性病及营养监测数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成人居民进行个人基本情况调查、一般体检、实验室检查和膳食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广东省成人居民的膳食模式,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各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的关系。 结果 本次研究得到5种广东省成人居民膳食模式:盐酱油膳食模式、水果奶类膳食模式、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红肉谷薯类膳食模式、酒饮料膳食模式。不同膳食模式的广东省成人居民血清尿酸差异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清尿酸均值最高的膳食模式为酒饮料膳食模式(355.31 μmol/L),均值最低的膳食模式为水果奶类膳食模式(329.26 μmol/L),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最高的膳食模式为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30.07%),最低的膳食模式为水果奶类膳食模式(23.1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OR=2.25,95%CI:1.19~4.27)和酒饮料膳食模式(OR=2.76,95%CI:1.34~5.71)均为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水果奶类膳食模式可能与血清尿酸水平的降低及较低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有关,是预防高尿酸血症提倡的膳食模式。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和酒饮料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是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膳食平衡指数(dietary balance index,DBI)综合评价新疆哈萨克族居民的膳食质量和膳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膳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对新疆沙湾地区牛圈子牧场363名18岁以上的常住哈萨克族居民进行3 d膳食调查,采用DBI-07的评分及评价方法评价该人群的膳食质量。结果调查对象谷类、蔬菜、水果、奶类、豆类、肉类、蛋类、食盐和食用油的日均摄入量(g)分别为621.4、249.9、17.7、473.6、0.3、105.0、10.6、19.0和36.0;谷类、奶类、肉类日均摄入量高于推荐摄入的人数比例为85.7%、77.1%、54.0%;蔬菜、水果、豆类、蛋类的日均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人数比例为66.7%、96.7%、99.7%和87.9%。膳食质量处于高度膳食失衡状态,且膳食质量的平均水平趋于摄入不足;不同性别、年龄的膳食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但男性膳食质量均高于女性,30岁以下人群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共存在4种膳食模式(B、D、E、H),主要膳食为E模式(57.0%),其次是B模式(28.1%)。结论新疆哈萨克族居民谷类和畜肉类食物摄入过量,蔬菜水果、豆蛋类摄入严重不足,调味品的摄入均过量;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哈萨克族居民"合理、适量膳食"的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膳食模式与中老年人骨密度水平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营养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乌鲁木齐市45岁及以上居民956人,用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膳食调查并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分析膳食模式与骨密度水平的关系。结果 本次调查获得4种膳食模式:相对均衡模式,油盐模式,奶类及薯类模式,水产类模式;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21.7%;高水平相对均衡模式(OR = 0.588,95% CI = 0.363~0.951)和高水平奶类及薯类模式(OR = 0.668,95% CI = 0.370~0.983)与骨质疏松症低风险相关。结论 均衡饮食及高奶类与薯类的膳食模式摄入与较低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有关;建议中老年居民应均衡膳食,多摄入奶制品及薯类,保护骨骼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65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的膳食质量。方法 于2023年2—3月,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泸州市某乡镇454名65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膳食调查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以面对面访谈方式收集问卷信息。使用膳食平衡指数-16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 该地区老年人群膳食中度和高度失衡人数占比79.7%;膳食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同时存在。谷薯类和畜禽肉类食物平均每日摄入量为356.7 g和76.2 g。水果、奶类和鱼虾摄入每日平均摄入量分别为22.8 g、36 g和3.7 g,仅为推荐量的10%。此外,食物多样性程度也比较低,平均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大多数为5~8种,仅有4.6%的老年人达到8种以上。该地区农村老年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摄入不足、严重摄入不足、一定程度的摄入过量以及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等7种膳食模式。其中主要以严重摄入不足模式和一定程度摄入不足和较高程度摄入过量模式为主,占总人数的72.3%。结论 2023年泸州市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存在膳食失衡较为严重,蔬菜、水果和奶类以及水产品和蛋类的摄入不足的比例较高,畜禽肉类和谷薯类摄入过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四川省城市和农村居民膳食结构特点,为居民营养改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整群抽取四川省城市及农村居民共1 847名进行入户调查,使用一年食物频率回顾问卷调查居民一般情况及过去一年食物摄入情况,以秩和检验区别城乡居民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差别,以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法分析其膳食结构特点。结果城市居民植物油、薯类、水产品、奶、豆类和蛋摄入量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精制粮、粗粮、禽肉、咸菜、动物油和加工肉类摄入量高于城市居民;城市居民主要膳食模式为更多的精制粮、畜禽肉、咸菜类、动物油、果蔬、加工肉类和更少的低脂奶;农村居民主要膳食模式为畜肉、动物油和加工肉类。结论四川省城乡居民膳食模式存在差异,均为不健康生活模式。营养改善工作应按照城乡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发结直肠癌患者的膳食模式与发病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发生提供科学的干预方向。方法 以2018—2019年辽宁省某肿瘤医院就诊并经病理学确诊的新发结直肠癌患者和同期在该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新发结直肠癌患者为病例组,按同性别、同年龄1∶1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调查对象的膳食模式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对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对新发结直肠癌患者232例、健康体检者232人进行调查,2组人群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体力劳动强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果薯类膳食模式(OR=0.482)、水产奶类膳食模式(OR=0.666)和果蔬素食膳食模式(OR=0.800)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西式膳食模式(OR=1.441)、辛辣熏制膳食模式(OR=1.195)、肉类膳食模式(OR=1.397)和高脂肪膳食模式(OR=1.349)为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坚果薯类、水产奶类和果蔬素食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西式、辛辣熏制、肉类和高脂肪膳食为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在结直肠癌的防病宣传健康教育中应该加强饮食健康宣传,提高防病意识,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儿童膳食模式和认知状况与肥胖、超重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肥胖、超重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随机抽取杭州市278例7~12岁儿童为调查对象。观察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儿童肥胖、超重情况及儿童膳食模式因子载荷,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认知状况与肥胖、超重的相关性。结果 278例儿童肥胖检出率为8.63%(24/278),超重检出率为11.51%(32/278)。男生肥胖、超重率均明显高于女生,父母亲BMI≥25 kg/m^2儿童的肥胖、超重率均明显高于父母亲BMI<25 kg/m^2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儿童的3种膳食模式:模式1与饮料、油炸食品、西式快餐等的高摄入量有关,模式2与豆类、薯类、乳类及其制品等的高摄入量有关,模式3与水果、蔬菜等的高摄入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膳食模式2的得分越高,其肥胖、超重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膳食模式1、3得分与其肥胖、超重之间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高的膳食认知水平可以明显降低其肥胖、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膳食模式、认知状况与其肥胖、超重发生情况有一定相关性,提高儿童膳食认知水平,加强儿童合理膳食模式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其肥胖、超重率,对预防儿童肥胖、超重,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依据2016年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制定新版中国儿童膳食指数CCDI-2016。方法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等更新中国儿童膳食指数各指标标准。结果 CCDI-16由谷类、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肉类、水产品、蛋类、饮水量及含糖饮料、维生素A、脂肪酸、膳食纤维、食物多样性、同父母和(外)祖父母共进晚餐的次数与能量平衡16个指标组成,每个指标以膳食指南推荐能量摄入水平与食物摄入范围为基础并均赋值10分,故CCDI-2016赋分范围为0~160分,得分越高表示整体实际膳食摄入与推荐摄入水平越接近,即整体质量越好。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质量评价。[营养学报,2019,41(2):105-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