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道微皱褶细胞(M细胞)变化的影响,为大黄附子汤临床防治SAP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取40只健康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大黄附子汤对照组、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其中SAP组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分别以3.5 g/kg剂量腹腔注射20% L-精氨酸,空白对照组和大黄附子汤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等渗盐水;于造模后12、24、36 h,空白对照组和SAP组给予等渗盐水0.2 mL,大黄附子汤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大黄附子汤0.2 mL灌肠,均于造模完成48 h后处死取材,使用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含量,取回肠及胰腺组织行HE染色、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细胞特异性蛋白GP2并评分。 结果(1)一般情况:对照组腹腔注射后小鼠一般情况好,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进水,四肢活动自如,行动未受影响;SAP组小鼠腹腔注射后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呼吸急促,拱背收腹,饮水减少。(2)SAP组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SAP组进行对比,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出现显著下降(P<0.05)。(3)HE染色:SAP组胰腺及回肠组织坏死严重,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胰腺及回肠组织轻度坏死,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浸润。(4)免疫组化染色:SAP组与对照组相比GP2表达降低(P<0.05);相较于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GP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大黄附子汤治疗可改善作为肠道免疫应答起始的M细胞数量与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应答,减轻肠免疫屏障损伤,减少内毒素入血,改善SAP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大黄附子汤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早期肠动力障碍的机制。 方法将27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DHFZT),每组9只。SAP组和DHZFT组采用腹腔注射20% L-精氨酸溶液复制SAP小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渗盐水。DHFZT组分别于造模后12、24、36 h以0.2 mL大黄附子汤灌肠,对照组和SAP组分别以0.2 mL等渗盐水灌肠。造模后48 h,每组取3只小鼠测定小肠推进率,其余小鼠麻醉后取血、取材。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淀粉酶、血钙、内毒素、TNF-α和IL-6含量。HE染色观察胰腺和回肠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回肠nNOS、ChAT、VIP、SP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的抑制性神经元nNOS和VIP数量显著增加,兴奋性神经元ChAT和SP数量显著下降,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对应血清淀粉酶、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AP组相比,DHFZT组的抑制性神经元nNOS和VIP数量显著下降,而兴奋性神经元ChAT和SP数量显著增加,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对应血清淀粉酶、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血钙含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SAP小鼠早期发生肠动力障碍的机制可能存在肠神经系统的重塑,表现在抑制性神经元数量增加、兴奋性神经元数量减少,肠动力受抑制;大黄附子汤能够逆转肠神经系统的重塑,从而促进SAP小鼠肠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中出现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是影响其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患病机制、监测标准及防治措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Dex)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自主神经活性和肠黏膜屏障的可能作用. 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和Dex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SAP组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Dex组在建立SAP模型后持续静脉输注Dex注射液.持续监测大鼠心率变异性(HRV),观察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肠黏膜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肠黏膜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在造模后4、8和12 h抽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变化.通过肠黏膜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评估肠道中性粒细胞活性,通过丙二醛(MDA)水平评估肠道脂质氧化应激水平. 结果:SAP组大鼠HRV明显降低,Dex组大鼠HRV明显高于SAP组.Dex能降低SAP大鼠肠黏膜炎性因子、MPO和MDA水平,上调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并且,Dex组大鼠血清iFABP水平明显低于SAP组. 结论:Dex能降低SAP大鼠交感神经活性,减轻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肠内营养(IEN)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肠黏膜屏障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6例病人随机分为IEN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保守治疗,IEN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IEN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期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两组间的并发症、治愈等情况以及细胞因子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 结果:两组病人腹痛缓解时间、血和尿淀粉酶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愈率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后第7和第14天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血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绪论:IEN可改善SAP病人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细胞因子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98例SAP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的SAP诊断及分级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大黄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并对其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淀粉酶下降较快(P〈0.05);APACHEⅡ积分至第1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0天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临床治愈时间、治愈率及死亡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显著缓解临床表现,控制病情,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SAP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黄附子汤对大鼠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复苏后小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机理。 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大黄附子汤)组,各组再按HS模型制备成功复苏后0、6、12 h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模型组、治疗组采用Wiggers改良法制备HS大鼠模型,模型组以0.9%等渗盐水保留灌肠,治疗组予以大黄附子汤保留灌肠。分别于上述三个时段测定血清中肠脂肪酸蛋白(IFABP)水平及内毒素(LPS)含量;光镜观察大鼠肠黏膜病理改变;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法测定黏膜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磷酸化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phospho-VASP,p-VASP)蛋白表达。 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随时间推移肠道血流增加[ (119.28±6.50) bpu vs (99.99±0.81) bpu,P<0.01],血清内毒素(LPS)、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含量逐渐减低[(21.23±3.33) ng/mL vs (27.09±3.55) ng/mL,P<0.01;(0.420±0.059) ng/mL vs (0.645±0.058) ng/mL,P<0.01],肠道黏膜损伤程度逐渐减轻[(1.78±0.24) vs (3.64±0.25),P<0.01],p-VASP蛋白表达下调[(0.106±0.030) vs (0.297±0.045),P<0.01],ZO-1表达上调[(0.82±0.047) ng/mL vs (0.61±0.041) ng/mL,P<0.01]。 结论大黄附子汤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肠道粘膜屏障损伤,可能与调控p-VASP、ZO-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常见病,可出现不同程度胃肠运动抑制,表现为胃潴留、肠麻痹等胃肠道动力障碍。大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D-乳酸水平、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尿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和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普外科SAP患者40例,采用SAS 8.0统计软件编程随机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PN)支持,研究组应用鱼油脂肪乳制剂(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结构脂肪乳制剂.分别于入院当天及营养支持后第1、5、10天抽取静脉血检测D-乳酸水平和DAO活性,留取尿液检测L/M.结果 两组患者PN后血中D-乳酸水平、DAO活性及尿中L/M比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入院当天及营养支持后第1天,研究组与对照组D-乳酸水平[(7.47±0.72)mg/L比(7.31±0.54) mg/L,F=0.677,P=0.416; (7.37 ±0.68) mg/L比(7.35±0.59) mg/L,F=0.014,P=0.908]、DAO活性[(16.99±0.93) U/L比(16.83±0.82) U/L,F=0.314,P=0.579; (17.12±0.77) U/L比(17.07±0.68) U/L,F=0.068,P=0.796]及尿L/M比值(0.23±0.07比0.22±0.07,F=0.091,P=0.765;0.21 ±0.07比0.22±0.08,F=0.119,P=0.73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后第5天和第10天,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D-乳酸水平[(5.62±0.34) mg/L比(6.61±0.30) mg/L,F=95.242,P=0.000;(2.76±0.55) mg/L比(4.56 ±0.37) mg/L,F=148.052,P=0.000]、DAO活性[(7.02±0.93) U/L比(10.40±0.68) U/L,F=170.815,P=0.000; (3.32 ±0.80) U/L比(6.09±0.69) U/L,F=138.645,P=0.000]和尿L/M比值(0.57±0.08比0.82±0.07,F=112.668,P=0.000;0.19 ±0.12比0.27±0.08,F=6.551,P=0.015)显著降低.结论 临床应用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制剂治疗SAP,可明显降低血中D-乳酸水平、DAO活性及尿L/M比值,提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黄与硫酸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大黄+硫酸镁+常规治疗)2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24例。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病人肠功能恢复、腹水吸收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与硫酸镁能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治疗简便、价廉,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其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肠三叶因子(ITF)对肠上皮细胞(IEC-6)是否具有促进修复和保护的作用.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重组ITF.首先,采用MTT法观察ITF对IEC-6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其次,制作IEC-6细胞机械损伤模型,观察ITF对IEC-6细胞移行速率的影响;最后,采用烧伤血清致IEC-6细胞损伤模型,观察ITF对IEC-6细胞的保护作用. 结果:各种浓度的ITF对IEC-6细胞具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ITF可加快IEC-6细胞移行速度,是对照组的2~3倍(P<0.01).ITF可明显降低烧伤血清致IEC-6细胞损伤程度,反映细胞损伤的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下降,且作用持续12 h.联合使用黏蛋白(Mucin)可显著加强ITF的细胞保护作用,谷丙转氨酶(ALT)、AST、LDH活性显著降低,且保护作用延长至48 h(P<0.01). 结论:ITF可加快细胞移行速度,促进受损肠黏膜屏障的重建,对肠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单独使用ITF对细胞增殖影响不明显,与Mucin联合使用,其保护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囊收缩素(CCK)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Cajal间质细胞(ICC)网络结构及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雄性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15只,用于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并按CCK剂量分为AP组、AP+ CCK20组(CCK 20 μg/kg)、AP+CCK40组(CCK 40 μg/kg)3个亚组;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大鼠采用L-鸟氨酸腹腔注射法造模,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24h后按各亚组剂量给予CCK腹腔注射,连续5d.造模6d后,每只大鼠在清醒状态下将墨水2ml灌入胃内,30 min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迅速剖腹,测量变色部分小肠长度及小肠全长,计算二者比值;并取回肠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共聚集扫描,比较各组阳性细胞数.结果 对照组肌间丛ICC数量为(21.16±3.19)个/视野,深肌丛ICC数量为(17.20±1.75)个/视野;AP组肌间丛ICC数量为(5.00±1.05)个/视野,深肌丛ICC数量为(4.52±1.05)个/视野;AP+ CCK20组肌间丛ICC数量为(10.76 +2.09)个/视野,深肌丛ICC数量为(9.84±1.68)个/视野;AP+ CCK40组肌间丛ICC数量为(13.72±2.97)个/视野,深肌丛ICC数量为(12.40±1.81)个/视野;AP组ICC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0.001).正常对照组传输距离为0.71±0.05,AP组为0.54±0.07,AP+ CCK20组为0.68±0.10,AP+ CCK40组为0.74±0.07,AP组小肠运动功能减弱,传输距离变短,使用CCK后有所改善(P =0.003).结论 胰腺炎能够引起ICC损伤,ICC数量明显减少,导致ICC网络结构破坏,小肠运动功能下降,使用CCK后能够减轻ICC损伤,保护ICC网络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改善小肠运动.  相似文献   

13.
14.
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紧密连接(TJ)是维持肠黏膜上皮细胞间机械屏障的重要结构基础.除Claudin蛋白、occludin蛋白、ZO-1等重要组成蛋白外,目前已有40多种TJ相关蛋白分子陆续被发现.研究表明,TJ结构不但具有调节细胞间物质转运和维持上皮极性的功能,而且其相关蛋白分子还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肿瘤抑制、基因转录等过程的信息传递和调控.本文作者就TJ蛋白分子的最新发现及其功能作一综述,旨在了解TJ在肠道屏障功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含益生元(低聚半乳糖)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紧密结合蛋白oecludin蛋白表达以及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8组(n=8):假手术对照4d和7d组、SAP造模+肠内营养(SAP+EN)4d和7d组、SAP造模+含益生元肠内营养(SAP+PRE-EN)4d和7d组、SAP造模+肠外营养(SAP4-PN)4d和7d组。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3.8%牛磺胆酸钠1ml建立SAP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ccludin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ccludinmRNA含量。结果各SAP组oecludin蛋白表达和mRNA含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SAP+EN组和SAP+PRE-EN组显著高于SAP+PN组(P〈0.05),SAP+PRE.EN组显著高于SAP+EN组(P〈0.05)。Occludin蛋白表达和mRN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1)。结论含益生元肠内营养可以增强肠黏膜紧密结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其作用与上调occludin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免疫肠内营养对重症肺炎病人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症肺炎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除常规治疗外,研究组病人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EN)制剂(瑞能,TPF-T)进行免疫EN支持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普通型EN制剂(瑞素,TP)进行标准EN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第5和第10天的一般情况、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并比较治疗第10天两组的有创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5和10天后,两组病人的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和10天后,两组病人的血浆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和10天后,两组病人的IgA、IgG、IgM、CD3~+、CD4~+细胞数和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0天后,研究组病人有创通气时间和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EN治疗可更有效地保护重症肺炎病人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免疫状态,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减少有创通气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SAP)大鼠肠屏障功能和胰腺的影响。方法64只SPF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SAP普通肠内营养组(EEN组)和SAP生态免疫肠内营养组(EIN组),分别于造模后第4天和第7天检测各组大鼠的多脏器细菌易位情况、血浆内毒素水平、肠黏膜通透性,并进行胰腺病理评分和回肠末端病理检查等。结果SAP组、EEN组和EIN组大鼠的总细菌易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EN组和EIN组明显低于SAP组(P〈0.05),EIN组明显低于EEN组(P〈0.05)。SAP组、EEN组和EIN组大鼠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肠系膜上静脉血FD.40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EN组和EIN组均明显低于SAP组(P〈0.01),EIN组的血内毒素水平亦低于EEN组(P〈0.05)。SAP组、EEN组和EIN组大鼠病理各单项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EN和EIN组则明显低于SAP组(P〈0.01);EIN组的各单项评分与EE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评分明显低于EEN组(P〈0.05)。EIN组大鼠肠黏膜较其他组明显增厚,绒毛茂盛。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SAP大鼠肠屏障和胰腺具有保护作用,其中生态免疫肠内营养较普通肠内营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生菌(元)联合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屏障及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诱发重症胰腺炎模型后,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肠内要素营养(A组)、双歧三联活菌 肠内要素营养(B组)、β-葡聚糖 肠内要素营养(C组)以及双歧三联活菌 β-葡聚糖 肠内要素营养,即合生元 肠内要素营养(D组),共持续7天.四组大鼠营养供给为等热量和等氮量.第7天处死大鼠前,先作木糖吸收实验,取血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再处死大鼠,取空肠观察小肠的病理改变,测量黏膜绒毛高度.结果:B组与A组相比,血浆内毒素、DAO、TNF和IL-6明显降低(P<0.05),C组和D组虽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木糖吸收试验较A组明显改善(P<0.05);病理检查显示,B组小肠结构较完整,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均比A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益生菌(元)联合EN可保护SAP大鼠肠道屏障及吸收功能;β-葡聚糖对SAP大鼠肠道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