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牙髓炎过程中三叉神经节GFAP的表达变化,探讨三叉神经系统通过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反应参与牙髓炎症及痛觉过敏的潜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牙髓炎动物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半定量分析方法,从细胞水平及mRNA水平检测三叉神经节中GFAP的动态表达。结果:大鼠牙髓炎症24 h后,三叉神经节内可见GFAP免疫阳性卫星胶质细胞围绕在神经元周围,形成典型的环状结构。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GFAP的mRNA表达水平于炎症24 h达峰值。结论:三叉神经系统通过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反应参与牙髓炎症及痛觉过敏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单侧咬合创伤致大鼠咬肌痛觉敏感的行为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清醒自然状态下,观察单侧咬合创伤对双侧咬肌机械压力痛觉敏感度的影响。方法:①渐进性咬合紊乱:在4只大鼠左上颌第一、二磨牙之间嵌入正畸皮圈(3MUnitek,1/8#),推第一磨牙向近中,形成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②急性咬合创伤:在另4只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封金属砷失活,一周后髓室内粘入牙本质钉(直径0.75mm,长度1.5~2.0mm,高出牙合面0.5~1.0mm),对照组(共4只大鼠)失活牙髓后树脂充填不形成咬合高点。③痛觉测量:参照Ren所报道方法,据vonFrey尼龙毛粗细和动物痛觉反应次数,确定咬肌疼痛分值。结果:①渐进性咬合紊乱组:两侧咬肌在3~9d表现为痛觉敏感,高峰出现在第7天。②急性咬合创伤组:第2天高牙合侧咬肌出现痛觉敏感,此后逐渐降低,持续5~7d;部分大鼠对侧咬肌出现痛觉敏感。结论:急慢性咬合创伤都可以引起咬肌痛觉敏感,急性咬合创伤对同侧影响严重,而慢性咬合创伤则对两侧都有影响,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实验。  相似文献   

4.
小胶质细胞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逐步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小胶质细胞通过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神经元发生作用,参与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与小胶质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分类、分布特点、与神经元的关系和它们在慢性疼痛中对小胶质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肌肉卫星细胞在冻伤模型中的修复作用。方法使用改良的方法在体外获得高纯度卫星细胞,同时通过冻伤得到C57小鼠腓肠肌的冻伤模型。通过注射方法将卫星细胞移植到3周后的冻伤模型中。不同时间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卫星细胞在冻伤模型中的修复能力。结果移植细胞早期表现为灶型的增殖,增殖的细胞呈现漩涡状扩展,周边的细胞迁移很远。细胞移植4周后的组织学证实卫星细胞已经相互融合形成肌管,肌肉体积增大。6周后出现功能恢复。组织学表现为再生的肌纤维有明确的功能性排列,结构更趋于正常组织。结论体外培养的卫星细胞可以修复冻伤的肌肉,表现出良好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小胶质细胞在口腔癌性疼痛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80~300 g),采用舌黏膜下注射Walker 256细胞悬液,制备舌肿瘤疼痛模型。实验一,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n=10),即对照组(Sham组)和肿瘤组(Tumor组)。观察肿瘤生长,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缩头反应阈值(HWMT)观察口面部机械痛行为,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Vc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实验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即对照+空白组(Sham+Veh组)、对照+抑制剂组(Sham+Mino组)、肿瘤+空白组(Tumor+Veh组)、肿瘤+抑制剂组(Tumor+Mino组)。检测Vc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利用qRT-PCR检测Vc中Iba-1、IL-6、IL-1β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HWMT,观察大鼠口面部机械痛行为变化。采用SPSS 19.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Sham组相比,随着肿瘤不断增长,Tumor组于第5天时开始出现口面部机械痛(P<0.05),Vc小胶质细胞显著增殖、活化,直至第10天仍处于口面部机械痛敏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给予米诺环素后,与Tumor+Veh组相比,Tumor+Mino组大鼠的Vc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显著受到抑制,Iba-1、IL-6、IL-1β及TNF-α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HWMT显著升高(P<0.05),机械痛敏显著减轻。结论 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参与口面部癌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可显著减轻口面部癌性疼痛。  相似文献   

7.
Background: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probiotic therapy (PT) in rats with ligature‐induced periodontitis associated with restraint stress. Methods: Sixty‐fou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stress (STR), probiotic (PROB), periodontal disease (PD), STR‐PROB, STR‐PD, STR‐PROB‐PD, and PROB‐PD groups. The probiotic was added to the drinking water for 44 days. PD was induced by a ligature. In STR groups, the animals were subjected to restraint stress for 2.5 hours per day for 30 days. Results: Rats with PD exhibited increased alveolar bone loss (P <0.05), as well as increased levels of cyclooxygenase‐2, serum C‐terminal telopeptide (CTX),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 and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and decreased levels of osteoprotegerin (OPG). Stressed rats presented high levels of C‐peptide, corticosterone, and glucose (P <0.05). In general, the presence of stress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CTX and p38 (P <0.05). PT reduced alveolar bone loss in unstressed animals. It also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CTX and induce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OPG in unstressed animals with PD. However, PT was not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bone loss or altering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stressed animals. PT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the periodontal tissue (P <0.05). Groups with stress and PD showed decreased villous height and crypt depth. Stress seemed to prevent part of the probiotic beneficial effects on the small intestine.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used, PT may reduce tissue breakdown resulting from PD in unstressed rats. The protocol used for restraint stress influenced 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PT in intestinal and periodontal tissues.  相似文献   

8.
流动剪切力作用下原代大鼠成骨样细胞PGE2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流动剪切力调节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信号转导过程中PGE  相似文献   

9.
流动剪切力作用下原代大鼠成骨样细胞PGE_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动剪切力调节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信号转导过程中PGE2 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样细胞施加 0 12mN cm2 的流动剪切力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受力 5、10、15、30、6 0、12 0min后不同时段的PGE2 的表达。结果 :大鼠成骨样细胞受到 0 12mN cm2 流动剪切力作用后PGE2 的生成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 (P <0 0 1) ,PGE2 的生成在受力后 10min开始显著增加 (P <0 0 1) ,6 0min后达到高峰 (P <0 0 1)。结论 :PGE2 途径是将流动剪切力刺激信号转导进入成骨细胞 ,促进骨改建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腺病毒介导TWEAK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TWEAK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BMSCs)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TWEAK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5CMV-TWEAK和含绿色荧光蛋白的对照腺病毒载体Ad5CMV-EGFP;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BMSCs,通过转染Ad5CMV-EGFP确定病毒对BMSCs的转染效率;以未经转染的BMSCs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以转染Ad5CMV-EGFP为实验对照组,以转染Ad5CMV-TWEAK为实验组,通过计数细胞和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观察转染TWEAK对BMSCs增殖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Ad5CMT-EGFP对大鼠BMSCs的感染率在300partic les/cell时可达到85%;感染后72小时组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实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分析意义;感染后15 d内各时间点3组间碱性磷酸酶的分泌量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腺病毒介导的TWEAK基因对于BMSCs具有增殖作用,但并不通过碱性磷酸酶影响BMSCs成骨能力,其在骨形成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 Mo5)电活动和咬肌电活动同步记录技术,为进一步分析咬肌H反射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5只,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双侧Mo5区电活动的同步记录,同时监测双侧咬肌肌电(EMG)等多项生理指标,并对给予咬肌神经电刺激时同步记录到的肌电反应进行分析。结果:①记录稳定信号30 min,可见Mo5区神经元呈一低频放电模式:左侧(1.25±0.09) Hz,右侧(1.20±0.39) Hz,P>0.05,咬肌未见可测的电活动;②给予单侧咬肌神经电刺激(0.1~20 mA,200 μs,0.3 Hz)不仅诱导出同侧咬肌H反射,也诱导出对侧咬肌H反射;③给予单侧咬肌神经电刺激诱发H反射时,同时引发同侧和对侧Mo5核团生物电反应;④刺激侧咬肌EMG幅值明显高于对侧(P<0.05);刺激侧Mo5核团生物电幅值与对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鼠咬肌H反射的双侧Mo5区和咬肌电活动可进行有效的同步记录和分析,可用于咬肌H反射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丹参素防治去卵巢大鼠牙槽骨骨量的丢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大鼠牙槽骨骨量的影响、丹参素与雌激素防止牙槽骨骨丢失的疗效比较以及丹参素与雌激素是否具有防止牙槽骨骨丢失的协同效应.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雌激素组(E2)、丹参素(Tan)及丹参素与雌激素联合用药组(E2 Tan).雌激素组、丹参素组和丹参素与雌激素联合用药组分别用雌激素100 μg·kg-1·d-1、丹参素12.5 mg·kg-1·d-1和丹参素12.5 mg·kg-1·d-1加雌激素50 μg·kg-1·d-1给大鼠灌胃,17欠/d,共90 d.实验90 d后取大鼠的牙槽骨,脱钙,切片,染色,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测量牙槽骨松质骨的骨量,计算牙槽骨的骨静态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牙槽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减小(P<0.01)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大(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雌激素组牙槽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均增大(P<0.01),丹参素组及联合用药组牙槽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增大(P<0.05).与丹参素组相比,雌激素治疗组及联合用药组各项测量指标差别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素都能防治牙槽骨骨质疏松且疗效与雌激素相当,但丹参素与雌激素在防治牙槽骨骨质疏松时没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机械刺激诱导大鼠牙本质敏感牙齿牙髓组织TRPAl的表达变化。方法:大鼠下切牙牙体预备后,每天用探针机械刺激暴露的牙本质,观察大鼠牙本质敏感行为学变化。7 d后,用SEM观察对牙本质表面形态;用RT-PCR 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牙髓组织TRPAl的表达变化。结果:牙体预备后,大部分牙本质小管暴露开放,且无穿髓处;刺激组大鼠均出现了牙本质敏感反应行为学异常,其反应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强度增加,行为学反应更为剧烈。刺激组大鼠牙髓组织TRP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随刺激强度增加,表达上调更为显著。结论:TRPA1可能是参与机械刺激相关性牙本质敏感发病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牙周膜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转染PTEN小干扰RNA、小干扰RNA阴性对照,H2O2处理,Western blot检测PTEN表达水平。结果:人牙周膜细胞转染PTEN小干扰RNA后的细胞中PTEN表达受到抑制。结论:干扰PTEN表达能够拮抗 H2O2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凋亡及人牙周膜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温诱导颊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诱导BcaCD885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方法 :水浴加温诱导BcaCD885产生凋亡。通过FCM DNA、FCM 抗体检测技术 ,观测热诱导颊癌细胞凋亡过程中bcl- 2及bax基因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凋亡率与bcl- 2蛋白表达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 ,与bax蛋白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高温作为一种外来刺激信号通过下调bcl 2基因的表达、上调bax基因的表达、上调bax基因的表达 ,诱导BcaCD885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交变应力作用下,大鼠翼外肌成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为交变应力下翼外肌组织的改建提供必要的基础实验数据。方法在自行研制的脉动式细胞力学系统基础上,将大鼠翼外肌成肌细胞在膜交变应力培养小室内进行培养,分别施加2.5、5.0、10.0 kPa交变力学刺激于不同频率组,3H- TDR检测成肌细胞增殖活性,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高频组不同大小的交变应力都有促成肌细胞增殖的趋势,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在交变应力作用12 h后,不同频率组间比较的规律与6 h后基本一致,但是较6 h具有更大的增殖活性变化。低频组组间的增殖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与高频组一致,但低频组有更大的促增殖效应。结论低频率比高频率具有较高的促成肌细胞增殖活性;随着交变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成肌细胞增殖活性在较低应变范围内(≤5.0 kPa)随应变的加大而增加,较大应变具有较小的成肌细胞增殖活性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