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解剖特点,并探讨Ⅰ级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症状性ICA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20例(重度狭窄组)及闭塞患者22例(闭塞组),比较两组患者Ⅰ级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脑梗死发生情况,分析Ⅰ级侧支循环代偿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 重度狭窄组PCoA开放患者明显多于闭塞组,ACoA+PCoA开放患者明显少于闭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脑梗死类型均以多发性梗死为主,组间单发性脑梗死与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仅多发性梗死类型中重度狭窄组BZI+PI梗死患者显著多于闭塞组(P<0.01);仅ACoA开放患者EBZ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AcoA未开放患者(P<0.05),其余梗死类型均与侧支开放情况无关(P >0.05).结论 多发性不连续梗死是ICA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主要梗死类型;前交通动脉的开放可减少外分水岭梗死的发生,但与其它梗死类型无关;其它侧支开放形式亦与梗死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颈内动脉颅外段(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时颅内侧支的开放情况,从而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应用美国麦迪根500M经颅多普勒(TCD)检测1997—2005年已经明确诊断的72例ICA重度狭窄(大于90%)或闭塞,且颞窗良好者的颅内侧支开放情况,72例分为两组,A组(47例):有2条以上侧支开放;B组(25例):只有1条侧支开放。两组经过跟踪治疗及随访,发现预后有显著性差异。结果:ICA重度狭窄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不仅与狭窄程度有关,还与侧支代偿情况有直接的关系。结论:对于I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应用TCD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TCD)对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方法:3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TCD对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严重颈动脉狭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和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的正常人,颈动脉闭塞患者最低(p<0.05)。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开放占58.14%,后交通动脉开放占48.84%,颈内外动脉开放占44.19%。结论: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同侧半球血流量下降,侧支循环开放。TCD为本病提供全面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后对脑血管储备能力( CVR)影响。方法经确诊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79例,将侧支循环开放分为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及颈内-外动脉(ICA - ECA)开放,比较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患者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前与术后颅内血管血流及 CVR 变化。结果TCD 显示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 CVR 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颈内动脉狭窄患侧的 CVR 按照不同侧枝循环开放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ACoA + PCoA + ICA - ECA > ACoA + ICA - ECA > ACoA > ACoA + PCoA> PCoA + ICA - ECA > PCoA > ICA - ECA,支架术后 CVR 均恢复正常范围,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 TCD 可以检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颅内血流变化,观察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支架置入前后 CVR 改变,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和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与脑缺血发生的关系。方法对82例颈动脉彩超发现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根据临床有无前循环脑缺血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定位体征分为无症状组(38例)和有症状组(44例)。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82例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及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无症状组均出现侧支循环开放(100%),无症状组侧支循环开放率高于有症状组(80%),以2个或3个侧支联合开放为主。无症状组的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P<0.05);无症状组中ACOA开放率明显高于后交通动脉(PCOA),眼动脉(OA)侧支开放(P<0.05)。无症状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与脑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代偿对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供血的代偿与临床预后至关重要,ACOA的开放是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最主要的代偿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人颈内动脉严重狭窄与闭塞后的颅内血流变化。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34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颈内动脉病变程度、颅内血流变化、侧支循环类型以及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单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16例,单侧闭塞18例。颈内动脉狭窄残余管径0.4—1.7mm。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有3种类型侧支循环,前交通开放占85%,后交通开放为55%,颈内-颈外侧支开放占33%。患侧和健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比较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颅内血流明显减低并出现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的评价对选择治疗方法、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雪  王枫  刘会玲  林占峰  赵冬梅 《河北医学》2008,14(11):1293-1296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的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方法:43例CT血管造影(CTA)证实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TCD对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严重颈动脉狭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和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的正常人,颈动脉闭塞患者最低(p<0.05).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开放占58.14%,后交通动脉开放占48.84%,颈内外动脉开放占44.19%.结论: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同侧半球血流量下降,侧支循环开放.TCD与CTA从不同角度为本病提供全面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的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DSA、MRA检查或者CTA检查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根据患者MRA检查或者CTA检查结果交通支开放情况分为前交通开放组、前交通未开放组,后交通支开放组及后交通支为开放组。根据患者DSA检查结果初级侧支开放组、次级侧支开放组和未开放组。分析前交通支开放、后交通支开放、初级侧支开放及次级侧支开放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前交通支开放患者Mo CA评分显著高于未开放患者(P0.01);前交通开放患者在视空、执行能力、注意与计算、抽象方面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后交通动脉开放与未开放患者MMSE、Mo 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级侧支开放与次级侧支开放与未开放患者MMSE、Mo C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认知功能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闭塞或者重度狭窄的前循环动脉开放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陈惠灵  何艳  崔穗晶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86-187,190
目的探讨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以上或闭塞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了解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初次检查及经神经内科正规治疗6个月后依据美国国立卒中量表(NIHSS)分别进行评分;有侧支循环开放者为一组,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者为一组,每组治疗前后、两组治疗后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80例患者,56例(70%)前交通枝(ACOA)开放,31例(39%)后交通枝(PCOA)开放,28例(35%)眼动脉侧支开放,11例(14%)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有侧支循环开放组两次评分分别为:(12.66±6.64)、(6.38±3.34)分;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组两次评分分别为:(16.82±6.87)、(14.45±6.39)分。两组治疗前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差别亦显著(P〈0.01);有侧支循环开放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无任一侧支循环开放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预后关系密切,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卢理英  吴卫 《浙江实用医学》2013,(6):398-398,423
目的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流改变的综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DSA证实的单侧颈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患者的CDFI和TCD联合检测结果。结果(1)CDFI显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段以及其近段、远段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均异常,部分患者对侧颈内动脉、同侧颈外动脉以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高;(2)TCD显示:患侧与对侧的sPvMcA值分别为(55.42±28.06)cm/s和(99.35±38.25)cm/s,PI值分别为0.62±0.17和0.96±0.21,患侧与对侧的SPVMCA值和P1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占50.94%(27/53),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占41.51%(22/53),颈内一外动脉侧支开放占37.74%(20/53)。结论联合应用CDFI与TCD可以全面地观察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整个颈动脉系统和后循环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庞莉莉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346-347
目的探讨CDFI与TCD联合应用诊断颅内动脉闭塞的意义。方法对于临床CDFI检测筛查可疑颈内动脉闭塞9例,联合应用TCD相关检查结果判断颈内动脉闭塞。结果9例可疑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经TCD进一步检测,一侧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9%),8例为颈内动脉闭塞。结论通过CDFI与TCD联合应用,能够较准确地诊断颈内动脉闭塞及颅内侧支循环情况,对提高颈内动脉闭塞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C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侧支循环途径.方法 对67例C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患者组)和60例无颅内及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对照组)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CWD)检测.结果 35例狭窄患者中.15例(43%)栓出CCA局限性严重狭窄血流.32例闭塞患者未探及到病变侧CCA血流信号.患者组病变远端的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波形异常,表现为收缩峰圆钝、峰时延长.其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CD和CWD检测显示,患者组中79%的患者椎动脉-颈外动脉侧支循环开放,91%的患者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均未见眼动脉侧支开放的血流表现.结论 TCD和CWD有助于了解CCA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侧支循环途径,为临床确定诊断和更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病变前交通动脉侧支代偿开放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尧  何晋涛  成冰  唐华 《北京医学》2009,31(12):735-738
目的研究颈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性病变时前交通动脉(ACoA)侧支代偿是否开放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颈动脉重度狭窄(≥70%)闭塞患者102例,颈动脉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确定颈动脉与合并其他动脉病变情况及ACoA侧支开通情况,对影响ACoA侧支开通的因素做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以确定ACoA侧支开通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02例中,出现ACoA60例。颈动脉病变AcoA开通率为58.8%,狭窄程度加重ACoA开放增加,但合并颅内动脉病变使ACoA开放减少。结论单侧颈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加重,ACoA开放增加;合并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时,不利于ACoA的开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内动脉(ICA)狭窄,识别ICA狭窄患者的颅内侧支循环类型及血流动力学状况。方法分析57例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侧支循环状况。结果(1)有症状组狭窄侧MCAVm低于对照组及无症状组狭窄侧(P<0.001)。(2)有症状组侧支循环较差,无症状组侧支循环良好。(3)2组PI均低于对照组(P<0.001),但2组之间PI无差异(P>0.1)。结论ICA重度狭窄患者,若MCAVm、PI减低且侧支循环差,脑缺血发作或卒中率将增加,对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老年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倒支循环代偿能力。方法对17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老年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检测侧支循环通路。结果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TCD显示大脑中动脉异常波型(MCAAW)68%,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降低(MCAVR)66%,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ROA)70%,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80%,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71%。颈内动脉远段闭塞,TCD显示MCAAW90%,MCAVR68%,ROA15%,ACoA开放51%,PCoA开放61%。大脑中动脉闭塞,TCD显示大脑中动脉血流信号消失67%,MCAAW和MCAVR33%,软脑膜吻合侧支开放100%。结论TCD有助于了解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为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DSA证实为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SA所示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为侧支良好组与侧支不良组,分析血管狭窄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对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结果重度狭窄者与闭塞者的侧支良好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不良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比率明显高于侧支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狭窄程度严重有利于侧支循环生成,高血压、糖尿病不利于侧支循环建立。  相似文献   

17.
刘丽  白雪 《医学综述》2012,(24):4267-4269
目的应用减影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探讨不同的侧支循环与后循环缺血(P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在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住院患者102例,根据CTA或DSA检查结果分为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分析不同的侧支循环与PCI的相关性。结果有侧支循环组脑梗死发病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31);无侧支循环重症脑梗死患者比例较有侧支循环组高(P=0.043);有侧支循环组发病后30 d临床表现的好转率较高(P=0.021);有侧支循环的脑梗死组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侧支代偿方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有侧支循环的脑梗死发病率低、临床症状较轻、预后好,以多种侧支循环方式代偿的PCI患者临床症状较轻、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闭塞后临床症状、影像表现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 48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分析临床表现、症状转归、MRI、TCD、MRA及DSA表现。结果 48例患者39例以TIA的形式发病,28例最终发展成重偏瘫,32例伴发头痛。25例MRA上出现巨大病灶,交界区多发腔隙性梗死10例,单一腔隙性梗死6例,介于两者之间7例,合并脑萎缩12例。重症患者MRI表现病灶大,多合并其他血管病变,侧支循环不完全,患侧大脑中动脉灌注明显不足;轻症患者MRI表现病灶小,侧支循环完全开放,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受损不明显。结论 颈内动脉闭塞后临床症状、症状转归、表现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好坏有密切关系。血管损害单一,侧支循环好的患者病灶小,症状轻;血管损害广泛,侧支循环差的患者病灶大,症状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进行评价?方法:对20例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者(梗死组8例,无梗死组12例)行头颈部MSCTA检查?结果:20例椎-基底动脉各段狭窄程度≥70%的患者中,8例梗死组中2例有侧支循环,占25%,6例无侧支循环,占75%?12例无梗死组中9例有侧支循环,占66.7%,3例无侧支循环,占33.3%?前循环的侧支循环有1例参与血供,6例通过软脑膜支吻合代偿?结论:MSCTA评估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可以为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制订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于我院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存在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超声检查3d内均完成头颈CTA及CT灌注扫描检查(CTP),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CTA及CTP检查,分析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检查结果及不同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52例患者经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颈CTA共检查119支颈内动脉,对应显示46支和43支颈内动脉正常,73支和76支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对应包括轻度11支和16支、中度13支和11支、重度29支和25支、闭塞20支和24支,颈动脉血管超声与头颈TCA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评价Kappa=0.788,具有极高一致性(P<0.05);颈动脉血管超声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PSV、EDV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PI、Vm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和中度狭窄患者(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轻、中度狭窄患者(P<0.05),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重度狭窄患者(P<0.05);对照组和轻度、中度狭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闭塞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超声配合头颈CTA及CTP检查能够了解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价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