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以及血清NT-proBNP、 cTnⅠ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HFrE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标准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不良事件以及血清NT-proBNP、 cTnⅠ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以及血清NT-proBNP、 cTn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30.00%(P <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明显改善HFrE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T-proBNP、 cTnⅠ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乌拉地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是否优于其它常用血管扩张剂。方法于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以及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中检索符合入选条件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报告。研究报告的入选条件为,研究对象为急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研究报告给出左室射血分数,并且设立以乌拉地尔为唯一血管扩张剂的治疗组和以硝酸甘油、硝普钠或酚妥拉明为唯一血管扩张剂的对照组者。采用左室射血分数、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加权平均差来代表以上指标治疗前后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漏斗图分析评价入选研究报告的发表性偏倚。结果 11个研究报告入选。乌拉地尔明显改善了左室射血分数(WMD,6.40;95%CI,3.22~9.57;P0.01),同时有很好的心率控制作用(WMD,-6.71;95%CI,-9.08~4.34;P0.01),但对于收缩压(WMD,-3.61;95%CI,-7.34~0.12;P0.05)和舒张压(WMD,-1.08;95%CI,-4.19~2.04;P0.50)与其它血管扩张剂效果不存在差别。漏斗图分析显示入选研究报告存在明显的发表性偏倚。结论分析结果提示与其它血管扩张剂比较,乌拉地尔可明显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有很好的心率控制作用。但结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HFNEF)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某院心力衰竭(NYHA III、II、IV级)患者中EF≥50%的心衰患者(HFNEF)52例和EF<50%的心衰患者(HFREF)44例,进行临床资料对照,比较各组在NYHA心功能分级、基本病因、左室结构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在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NEF组常见病因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心病。与HFREF组比,HFNEF组年龄更大,女性、高血压比例较高。左室相对厚度更大。与HFREF组比,两组总病死率无明显差异;出院后随访(6~36个月)两组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3%:15.8%)。结论:HFNEF发生率高,与HFREF组比病死率、再入院率相接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Adropin蛋白水平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286例AMI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行Adropin蛋白等生化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检测,并通过定期随访记录患者MACE的发生情况。根据AMI患者不同Adropin蛋白表达水平发生MACE的情况绘制ROC曲线,根据cut-off值(160.39 pg/ml)分为Adropin(L)组和Adropin(H)组,并采用Cox比例模型分析Adropin蛋白表达水平与MACE发生的关系。结果 Adropin(L)组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Adropin(H)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低于Adropin(H)组(P0.05)。随访1年,Adropin(H)组LVEF、FS相较于基线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Adropin(L)组LVEF较基线降低(P0.05),且Adropin(L)组MACE发生风险高于Adropin(H)组(P0.05)。结论在AMI患者中,低Adropin蛋白表达水平与远期MACE事件发生有关,预后较差,血清Adropin蛋白水平有望成为预测AMI患者预后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水平在射血分数下降性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变化及其与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顺序选取2009年2-9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因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72例分为两组:射血分数下降性心力衰竭组98例(A组),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组74例(B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MMP-9和NT-ProBNP水平,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患者出院后12周因心力衰竭加重导致死亡和再入院人数。结果 B组血清MMP-9水平高于A组[分别为(7.41±4.25)ng/ml,(5.90±3.52)ng/ml,P=0.009];B组MMP-9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R=-0.270,P=0.017),与左室舒末径(LV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正相关(分别为R=0.243,P=0.033;R=0.234,P=0.040;R=0.289,P=0.011);B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越高,死亡和再入院的风险越高(P0.01)。结论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MP-9较射血分数下降性心力衰竭患者高,MMP-9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20,(2):310-31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评价左室射血分数降低(HF-REF)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价值。方法 90例HF-REF患者按照血清Cys C水平分为正常组与高水平组,分析血清Cys C与LVEF、6-MWD、NT-proBNP及NYHA分级的关系,评估患者的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高水平组尿素氮、NT-proBNP及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LVEF、6-MWD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心功能NYHA分级较正常组差;出院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及病死率均高于正常组(均P <0. 05或0. 01)。结论高水平血清Cys C的HF-REF患者的近期预后较差,血清Cys C用于评估HF-REF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心功能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动态变化与左室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有同样基础疾病但无临床症状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心力衰竭患者72例按心功能分级分为A、B、C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浆NT-proBNP、LVEF、LVEDD值。结果心力衰竭组血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逐级下降而升高,血浆NT-proBNP的测定有助于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10.
NT-proBNP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心衰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心衰患者,13例慢支性肺气肿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心衰患者NT-proBN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支肺气肿,p<0·01。若以NT-ProBNP186pg/ml为诊断心衰临界值,敏感性为97%,特异性85%。与心功能指标NYHA的相关系数为r=0·88,p<0·01。结论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是心衰患者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并与心功能指标NYHA呈显著的正相关,可作为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 brain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进行研究,探讨其在老年DH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9例诊断为DHF的老年患者及77例正常老年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抽取血样行NT-proBNP浓度检测,比较DHF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浆NT-proBNP浓度以及NT-proBNP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分级的关系,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老年DHF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P<0.01),且与舒张功能障碍的分级显著相关(P<0.01),NT-proBNP诊断老年DHF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curve,AUC)0.765(95%CI:0.694-0.836),200pg/ml作为界值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3.3%。结论老年D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且和舒张功能障碍程度相关,对老年DHF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6 min步行试验法(6MWT)联合评估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CHF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人,设为对照组,并将观察组根据NYHA分级分为Ⅱ、Ⅲ、Ⅳ级,且根据左室舒缩功能分为舒张性心衰、收缩性心衰及混合型心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6MWT距离及心功能指标;并比较舒张、收缩及混合型心衰间NT-proBNP水平、6MWT距离。结果 对照组6MWT距离、LVEF、E/A>心功能Ⅱ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心功能Ⅳ级患者,对照组NT-proBNP水平<心功能Ⅱ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心功能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性心衰6MWT距离(273.58±53.24)m>收缩性心衰的(235.14±48.33)m>混合型心衰的(219.48±51.62)m,舒张性心衰NT-proBNP水平(1 654.15±547.24)pg/mL<收缩性心衰的(3 728.42±719.38)pg/mL<混合型心衰的(4 071.41±849.5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与6 min步行试验法联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提高心功能分级准确度,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优质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失代偿性肾功能不全对心衰患者N端脑钠肽(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心衰患者,测定血浆N端脑钠肽(NT-proBNP)、肌酐(Cr)浓度,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性别、年龄、体重。结果失代偿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2%。失代偿性肾功能不全组NT-proBNP为(17683.00±16611.35)ng/L,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的(2345.26±2568.58)ng/L(P<0.001)。结论 NT-proBNP浓度受到失代偿性肾功能不全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贫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贫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氮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羧基端活性段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76例因心功能不全入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31例贫血。测定血浆NT-proBNP、BNP、血常规、肾功能等。结果:1)两组NT-proBNP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NP在两组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示血红蛋白浓度与BNP呈现负相关(r=-0.687),与NT-proBNP无关。结论:研究表明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BNP水平时需考虑其贫血等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诊急救中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全部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136例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同时设立49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浆NT—proBNP浓度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数据,计算心力衰竭阳性检出率,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之间NT—proBNP水平加以分别比较。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非心源性性呼吸困难组和正常对照组[(676.35--+-35.28)ng/I.VS(74.23±22.02)ng/LWS(25.88±6.96)ng/L,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浓度和超声心动图的心力衰竭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P〈o.05),心力衰竭检出率分别为94.87%和71.79%。心源性呼吸困难组T—proBNP浓度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重要指标,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氮端前体脑钠肽)浓度变化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NYHA分级分为Ⅱ-Ⅳ级,正常对照组21例,测定NT-proBNP血浆浓度。结果各组间NT-proBN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509,P〈0.01),抗心衰治疗7天后,与入院时相比各心衰组NT-proBNP明显下降(P〈0.01)。结论监测NT-proBNP,对慢性心衰的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疗效判定是一项快速简便的指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CHF患者86例,将86例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A组(45~54岁,12例)、B组(55~64岁,31例)、C组(≥65岁,43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对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心血管事件。
结果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症状显著改善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443.002,P<0.05)。各组治疗后血浆中NT-proBNP水平A组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分析医院感染对于急性心力衰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48h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78例、非感染组72例,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并比较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 非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8±3.9)d、术后KPS评分(76.8±9.7)分,均高于感染组的(13.8±6.3)d、(68.4±11.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非感染组为91.7%、感染组为7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生存率非感染组分别为94.3%、91.4%;感染组分别为83.6%、75.3%,复发率非感染组为11.4%、感染组为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将明显降低患者预后水平,应加强防护,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价法在住院病人营养状况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价法(SGA)虽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对其用途及评价结果的临床意义,各家报道差异甚大.有些研究将其视为筛选营养风险的工具;有些将其视为预测病人预后的工具,甚至将其视为评价其他营养评价方法或指标的参照值.不同营养状况评价指标所反映出的营养状况改变的侧重点不同.故临床应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或指标,以客观和有所侧重地评价病人的营养状况,为实施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监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实际情况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其心功能均在Ⅱ一Ⅳ级。选择正常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用德国进口技术的POCT仪器测量所有患者的血浆中NT—proB—NP浓度。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的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NT—proBNP浓度也逐渐增大。结论在诊断心力衰竭的过程中,血浆中NT—proBNP的检测是一项可靠指标,并受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严重影响。动态监测血浆中NT—proBNP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判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