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有75%以上患者在诊断时已是晚期。肝转移是肺癌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约有20%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会发生肝转移。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单药和联合治疗在晚期NSCLC患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临床研究提示,肝转移患者亦可从ICI治疗中获益,但相较于整体人群,肝转移仍然是免疫治疗效果差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深入探索肝转移患者的免疫微环境,对提高这部分人群的生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表型是决定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器官的TME具有特异性,可能是其免疫疗效差异的重要原因所在。肝脏中的多种细胞成分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免疫微环境,共同参与肝脏的免疫调节。因此,聚焦于肝脏免疫微环境,并结合免疫治疗最新进展,对NSCLC肝转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确立肝转移患者治疗新策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所收住的20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201例,单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吸烟、治疗情况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有影响,多因素COX分析提示吸烟及治疗情况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吸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肝转移是临床治疗难题,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转移至肝脏前,通过释放相关细胞因子在肝脏内部形成转移前微环境,从而利于循环肿瘤细胞在肝脏定植。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主要与结肠原发癌、肝脏局部微环境以及机体免疫状况相关,其中涉及多种机制,包括肿瘤分泌外泌体、细胞因子、肿瘤上皮间质转化、肝脏细胞外基质重塑等。研究结肠癌肝转移前微环境形成机制,将有助于结肠癌肝转移的早诊早治以及降低肝转移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结肠癌肝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改变了肺癌的治疗模式.本文围绕免疫治疗的机制、免疫治疗的重要临床试验、关键生物标志物以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介绍了近年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70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363例福建省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70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363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8个月,1年生存率为28.0%。ECOG评分、临床分期、肝转移、一线治疗疗效和靶向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05)。结论 ECOG评分>2分、Ⅳ期、有肝转移、一线治疗后进展和从未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10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10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7.6%、8.6%、1.9%,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95%CI:7.9~10.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S评分、首诊伴脑转移、肝转移、骨转移以及治疗方式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S评分、首诊伴脑转移、治疗方式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临床分期、PS评分、首诊伴脑转移、治疗方式可能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转移性或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在一线治疗或治疗后出现进展的患者。通过联合治疗提高疗效已成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对于没有驱动基因突变或对靶向治疗无效的患者,这种探索尤为迫切。有证据表明促血管生成因子具有免疫抑制活性,这使得研究人员开始评估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协同作用。本文就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当今在综合医学治疗的背景下,随着生物免疫及分子靶向药物的深入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如何增强细胞免疫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同时逆转分子靶向治疗的耐药及毒副反应,这是突破晚期肺癌免疫及靶向治疗瓶颈及进一步提高疗效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日益受到国内外肿瘤界的关注,本文从中医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三者相互联合的角度,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肺癌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预后也较差。近年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 )虽然在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疗效并不令人满意,晚期NSCLC 患者的5 年生存率仍然很低。随着肿瘤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肺癌的免疫治疗得到广泛关注,并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免疫治疗种类繁多,有免疫检测点受体抑制剂、主动性免疫疫苗和过继性免疫疫苗等。I 期临床试验显示了较高缓解率,Ⅱ期/ Ⅲ期临床试验亦在进一步探索中。本文就当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信息博览     
中医药治晚期肺癌有疗效大连大学附属市中心医院解建国教授主持的肺癌一号方对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VEGF、CYFRA21-1影响的对照研究显示,肺癌一号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以及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疗效仍待进一步提高,而联合治疗是当前研究热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广泛,不仅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还能使血管正常化,调节肿瘤微环境,从而与其他抗肿瘤治疗方式协同增效,共同抑制肿瘤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肺癌靶点的发现和药物研发,靶向治疗改善了驱动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预后。同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驱动基因阴性NSCLC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虽然部分驱动基因突变患者从对应靶向治疗中明显获益,但对免疫治疗反应欠佳。在大部分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和日常实践中,EGFR/ALK等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也被排除在外,或者仅占少数。免疫治疗如何应用于驱动基因突变患者,以及如何在靶向治疗、化疗及免疫治疗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制定最优治疗策略,对改善晚期驱动基因突变NSCLC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对不同基因突变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特点及免疫治疗在不同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有或无肝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纳武利尤单抗的疗效差异,以进一步优化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的治疗模式。方法:收集65例经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或二线以后单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基线有无肝转移分为肝转移队列及无肝转移队列。重新阅片以评估疗效及疾病进展时间,通过面访或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生存资料。结果:共纳入65例患者,肝转移队列10例,无肝转移队列55例。两队列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0%与24%(P=0.67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0%与60%(P=0.69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与5.6个月(P=0.004)。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7.5个月或20.7个月(P=0.020)。结论:与无肝转移的晚期NSCLC相比,存在肝转移的NSCLC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袁野  彭慧  田德安 《肿瘤防治研究》2022,49(11):1195-1201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肝细胞癌的患者数量逐渐上升,免疫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既往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以影响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疗效,但机制不清,可能与这些因素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中CD8+PD-1+T细胞增多导致肝脏细胞增殖能力缺陷;锌指蛋白64激活CSF1抑制抗肿瘤免疫;PCSK9下调LDLR水平抑制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缺失导致肝损伤等。研究发现联合使用仑伐替尼、PKCa抑制剂、PCSK9蛋白的抑制、铁死亡诱导剂、HIF2a小分子抑制剂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细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本文就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肝脏免疫微环境和肝细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影响和机制,以及如何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细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肺癌患者预后不佳,因此探索新型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预后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据研究,共刺激分子B7-H3(CD276)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在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抗肿瘤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B7-H3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微环境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CIK细胞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培养后,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收集经确诊的、并发生转移、且采用标准治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20例患者均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观察其免疫活性及生存期。并以20例采用标准治疗方案而未经CIK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培养后的细胞表型CD3、CD3+CD56+明显升高,生存期为(16.15±3.8)个月,对照组生存期为(9.12±3.2)个月。结论经CIK细胞治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合并肌少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评估肌少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骨骼肌指数(SMI)将患者分为合并肌少症组(64例)和未合并肌少症组(48例)。所有患者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PFS及OS;采用Cox回归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合并肌少症组的PFS、OS均低于未合并肌少症组(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显示肌少症、T分期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肌少症、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治疗前合并肌少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FS及OS均低于未合并肌少症者,治疗前合并肌少症可能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极高且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治疗中产生了显著的生存优势,然而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不佳。但一些抑癌基因可以通过突变或缺失等方式对免疫治疗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STK11)基因突变与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效性密切相关,研究发现STK11突变与免疫细胞浸润减少、PD-L1低表达和对PD-L1抑制反应差有关。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中STK11基因突变与免疫治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艾迪注射液加化疗与单纯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9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化疗同时加用艾迪注射液 60~ 80ml溶于生理盐水 40 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连用 8~ 10天。对照组 :单用化疗。化疗方案为NP方案 ,即去甲长春花碱 (NVB)联合顺铂 (DDP)。 3~ 4周为一周期 ,患者至少治疗两周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5 3 .1%,对照组为 44 .9%,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病变进展率、血液毒副反应、胃肠道反应、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生活质量KP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可降低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毒副反应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成  韩雨 《癌症进展》2009,7(2):217-220
目的观察注射用薏苡仁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注射用薏苡仁油+NP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纯用NP方案化疗,2组均治疗2个周期,治疗后观察2组的原发病灶、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免疫功能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薏苡仁油联合N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