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能力及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和悬吊训练。2组均每日1次,每周训练5次,治疗4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平衡能力、精细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伯格氏(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能力及精细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智力水平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脑瘫患儿以双盲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前后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智力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CS评定结果中Ⅲ级与Ⅳ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I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法在脑瘫患儿治疗中具有明显疗效,可以提高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患儿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溶栓胶囊联合针刺、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溶栓胶囊联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评估患儿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评分、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语言发育能力、发育商(DQ)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1、3个月痉挛程度、步行能力、平衡功能、GMFM、FMFM、DQ评分、语言发育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溶栓胶囊联合针刺、康复训练能够明显缓解脑瘫患儿肌肉痉挛程度,促进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石蜡疗法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石蜡疗法,比较2组治疗后关节活动改善情况、下肢痉挛程度及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7.5%、87.5%,高于对照组的17.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儿下肢痉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下肢运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蜡疗法可提高痉挛型小儿脑瘫的膝关节活动度,改善下肢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脑瘫患儿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对患肢进行训练(训练时间4 h/d,5 d/周)而对健侧肢体不限制运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强制性的运动训练方法。采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儿上肢部分进行评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分别于本组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脑瘫单侧肢体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的脑功能发育,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肢作业治疗在婴幼儿偏瘫型脑瘫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基础上行上肢作业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4周。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发育商进行评定,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了解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Gesell发育量表总发育商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和本组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esell发育量表总发育商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的Gesell发育量表总发育商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作业治疗能够改善偏瘫型脑瘫婴幼儿日常生活动能力,利于其发育,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共60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脑瘫患儿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规范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康复训练。评定两组训练前后粗大运动及综合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和对照组训练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的脑瘫儿童综合能力测试评分和对照组训练后的脑瘫儿童综合能力测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训练在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社会适应等方面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康复训练,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作业治疗联合神经促通技术改善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5例确诊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行作业治疗,观察组加用神经促通技术,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精细运动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MFM评分(43.47±6.71)分,高于对照组(35.59±6.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治疗联合神经促通技术改善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和远期效果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用于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常规组50例。常规组仅予以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不同症状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针、中频电疗、水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常规组的68.0%;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康复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脑瘫患儿肢体运动障碍及残障,极大提高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运动治疗脑瘫儿童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6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运动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肌内效贴结合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Ⅱ区)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肌张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Ⅱ区)及B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Ⅱ区)及BBS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GMFM(Ⅱ区)(56.67±6.28)分、BBS评分(43.81±9.85)分高于对照组的(51.82±5.45)、(37.51±8.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跟耳试验、足背屈角、股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肌张力情况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跟耳试验、足背屈角、股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肌内效贴结合运动应用到脑瘫患儿的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肌张力低下情况,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认知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以Bobath技术治疗为主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认知疗法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及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评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FMFM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FMFM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9.76±4.45)分vs.(13.29±5.82)分]、[(46.61±10.41)分vs.(37.19±8.59)分](P<0.05).结论 神经认知疗法可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11月间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进行随机分组,30例患儿为对照组,另外30例患儿为试验组.对照组采取相应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应用精细运动能力尺度测定表(FMFM)评定患儿的上肢功能,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定患儿的ADL能力.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FMFM评分明显改善,试验组的FMF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治疗后试验组的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较大,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7,(3):695-697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儿给予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和评价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疗效按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评分值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2月采用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的评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GMFM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月观察组MBI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A型肉毒毒素辅助于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明显缓解其肌肉痉挛,改善其运动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脑瘫患儿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干预组采用延续护理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治疗。6个月以后采用Barthel指数和脑瘫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活动能力总体评定。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脑瘫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脑瘫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脑瘫患儿出院后的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不间断延续性运动训练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100例14岁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不间断延续性运动训练。在训练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测试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训练后GMFM88量表评分(69.32±10.07),显著高于训练前(57.54±7.50),有统计差异(t=20.26,P<0.05)。对照组患儿训练后GMFM88量表评分(64.46±10.64),显著高于训练前(57.40±8.68),有统计差异(t=18.53,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有统计学差异(t=5.52,P<0.05)。结论不间断延续性运动训练模式能够较好地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患儿智力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伴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的脑瘫患儿,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认知训练、粗大运动疗法、精细运动疗法治疗,1次/d,40 min/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感觉统合训练,1次/d,40 min/次,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8%(23/2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认知训练、粗大运动疗法、精细运动疗法等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在治疗脑瘫患儿智力康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作用。方法 3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进行运动疗法、推拿、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常规康复治疗1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作业治疗。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估,计算精细运动、适应性、个人社会的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精细运动、适应性、个人社会等能区的发育商、总发育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作业治疗有助于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小儿脑瘫的运动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确诊脑瘫患儿,尊重其监护人意见,协商治疗方案,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并根据治疗方案随机选取30例脑瘫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疗法;3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康复训练等运动治疗,总观察例数60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半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P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儿的P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半年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儿发育正常的比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发育正常的比率70.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瘫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康复训练等运动治疗措施对脑瘫患儿具有显著疗效,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温州市中医院康复治疗部诊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FES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痉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35/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0%(26/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的D、E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GMFM-88的D、E区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PDMS-2)[精细运动商(FMQ)、粗大运动商(GMQ)和总运动商(TMQ)]评分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GMQ、FMQ、TMQ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升高/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FES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临床疗效满意,可增强患儿姿势、抓握、反射等精细运动功能和站立、走跑跳等粗大运动功能,从而减轻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20.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药》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