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气腹与气腹式腹腔镜手术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材料和方法 作者利用自行设计研制成功的免气腹装置一机械式腹壁悬吊器[1]完成42例免气腹腹腔镜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34例、肝囊肿开窗术3例、疝修补术2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3例,其中6例有上腹部手术史.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方式:脐下横切口1.5 cm,切开腹壁各层,直视下进腹,置入腹壁提拉器,连结免气腹装置,提拉前腹壁10 cm~15 cm,制造手术空间,完成腹腔镜手术操作.选取同期完成的气腹式腹腔镜手术45例做对比,包括胆囊切除术44例、胃穿孔修补术1例.均采用全麻,其中2例有下腹部手术史.利用CO2气体注入腹腔,压力阀值2 kPa,制造手术空间,完成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式诊断性腹腔镜(直径5mm)对腹腔疑难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针式诊断性腹腔镜对29 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腹水22例,腹水 腹部包块7例,分析其检查情况并与常规诊断性腹腔镜进行对比。结果针式腹腔镜操作流畅,视野大而清晰。29例全部顺利完成检查,检查时间21-38 min平均28±6 mini。所有病例腹腔镜下均有其特定的表现。29例患者中有28例明确诊断,确诊率96.6%。其中结核性腹膜炎19例,恶性腹膜间皮瘤6例,转移性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1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式诊断性腹腔镜与常规腹腔镜相比,操作顺畅而效果相同,且针式镜对患者损伤更小,医者操作更方便, 患者瘫苦更小。  相似文献   

3.
邢瑞  孙鹏  孙罡 《山东医药》2007,47(9):62-62
采用经腹腔、腹膜后入路共行腹腔镜肾切除术34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1.5~3.0h,出血量50-400ml,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认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入路可提高腹腔镜肾切除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分析总结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应用单孔腹腔镜技术选择性对71例患有肝胆疾病患者的手术资料,其中胆囊结石39例,胆囊息肉15例,肝囊肿14例,肝癌1例.结果 6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单孔手术,2例胆囊结石患者,由于局部粘连较重,改常规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除54例,手术时间45~ 95 min;肝囊肿14例,行囊肿开窗术手术时间25~45 min;左肝外叶边缘肝癌1例,行肝楔形切除术,手术时间145 min.术后无黄疸、胆汁漏、出血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脐部切口瘢痕小而隐蔽,无明显可视瘢痕.结论在现有条件下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术前和术中慎重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改变手术方法,对多数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具有极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5例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2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转四孔法,手术时间25~60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量1~10ml,平均3ml.全组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5例随访4~13个月,平均7个月,无胆管狭窄及胆系症状.结论 胆囊后三角入路有助于解剖和辨认Calot三角内的组织结构,可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和胆管损伤等并发症,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5例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2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转四孔法,手术时间25~6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量1~10 ml,平均3 ml。全组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5例随访4~13个月,平均7个月,无胆管狭窄及胆系症状。结论胆囊后三角入路有助于解剖和辨认Calot三角内的组织结构,可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和胆管损伤等并发症,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超声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中超声(LU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作用以及LUS对肝外胆道系统的扫描方法。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腹腔镜超声仪对80例胆囊结石患者行LC术中实时肝外胆道系统扫描。结果 LUS能清晰地显示肝外主胆管的超声图象,对十二指肠下段胆总管的显示采用我们改进后的方法,能简便而满意地获得该部的胆总管超声图象;如何获取胆囊管的完整图象,仍须进一步探讨。结论 LUS能在LC手术中为术者提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single-port laparoscopy,SPL)和多孔腹腔镜(multiple-port laparoscopy,MPL)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双盲试验,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上地医院和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70患者,随机分配到SPL或MPL 2组。主要结局设定为住院时间。 结果70例患者中,62例患者入组,30例SPL和32例MPL,5例(8.1%)患者需要额外的腹腔镜端口,6例患者转为开腹手术患者(SPL 4例,13.3%;MPL 2例,6.3%)。SPL组较MPL组皮肤切口总长度明显缩短[(15±27)mm比(25±32)mm,P<0.001],SPL的手术时间大于MPL(88.5 min比44.8 min,P<0.05)。2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 d发病率、术后疼痛相似,理论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2组的生活质量相似,SPL组患者对其瘢痕方面的满意度高于MPL组患者(P<0.001)。 结论SPL在手术切口及术后美容效果等方面显著优于MPL,但手术时间显著长于MPL。  相似文献   

9.
免气腹腹腔镜技术历史,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腹腔镜手术历史回顾 1987年法国的妇科医生Mouret首次完成LC手术后,电视腹腔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的外科医生逐渐开始掌握这一技术,并在原有基础上开展了食管部分切除,迷走神经干切除,圆韧带贲门固定术,先天性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肝脓肿引流术,胃肠吻合术,脾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肠切除术,襻状肠造瘘术,各种疝修补术等[1].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肝硬化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常规辅助检查阳性发现较少,因而不易早期诊断。有些患者其临床症状不重,肝功能轻度异常,门静脉高压的表现不明显,B超检查无明显肝硬化的影像学特征而提示为“肝损伤”,临床上因诊断依据不足而只能笼统地诊断为“慢性肝损伤”。随着腹腔镜检查技术开展的不断深入,发现“慢性肝损伤”患者中的一部分即为早期肝硬化。我们回顾分析了本院1998年6月~2001年10月经腹腔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肝硬化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腹腔镜下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