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SD大鼠妊娠期子宫内慢性缺氧(CIH)后,其子代大鼠胰腺Pdx-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选择处于妊娠期的16只健康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CIH组及对照组,每组各8只。对CIH组孕鼠建立CIH模型,对照组孕鼠不进行CIH处理。CIH组孕鼠第1天缺氧1h后,对2组孕鼠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2组SD大鼠各分娩子代大鼠192与208只。于日龄为56d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CIH组及对照组子代大鼠各24只,然后处死,摘取胰腺,制作胰腺组织标本,分别纳入CIH亚组与对照亚组。对CIH亚组与对照亚组的各6例子代大鼠胰腺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及光镜观察子代大鼠胰岛细胞改变情况,并采用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胰岛β细胞面积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CIH亚组与对照亚组的各6例子代大鼠胰腺Pdx-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CIH亚组与对照亚组的各6例子代大鼠胰腺Pd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2组孕鼠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子代大鼠胰岛β细胞面积,胰腺Pdx-1蛋白相对积分光密度(IOD)值及其表达水平,胰腺Pd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①2组孕鼠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CIH组孕鼠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45,P0.001;t=2.537,P=0.028)。2组孕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动脉血pH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8,P=0.822;t=0.100,P=0.920)。②光镜下观察2组子代大鼠胰腺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CIH亚组子代大鼠胰岛细胞大小不一,多数胰岛细胞增生肥大;对照亚组子代大鼠胰岛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团,胰岛细胞分布均匀。CIH亚组子代大鼠胰岛β细胞面积为(254 216±6 211)μm~2,较对照亚组的(208 253±2 714)μm~2明显增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13,P0.001)。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IH亚组子代大鼠胰腺Pdx-1蛋白的相对IOD值为(1.84±0.51)×10~4,显著低于对照亚组的(3.61±0.71)×10~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77,P0.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CIH亚组子代大鼠胰腺Pdx-1蛋白表达水平为(1.08±0.22)mg/(kg·d),较对照亚组的(2.09±0.36)mg/(kg·d)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87,P=0.040)。④2个亚组子代大鼠胰腺CpG岛1、2甲基化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H亚组子代大鼠胰腺CpG岛3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亚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26,P0.001)。结论 SD大鼠产前发生CIH,可导致子代大鼠胰Pd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表达上调,Pdx-1基因表达下降,Pdx-1蛋白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D大鼠孕期宫内慢性缺氧(CIH)后,其子代大鼠(简称为子鼠)内耳Cx26表达水平及内耳发育改变。 方法选择12只健康SD孕大鼠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CIH组及正常组,每组各6只。对CIH组建立CIH孕鼠模型。统计学比较两组子鼠生后不同日龄的体质量差异,并在两组子鼠日龄为56 d时获取其内耳标本,分别采用光镜(HE染色)及电镜观察子鼠内耳毛细胞发育改变,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内耳考蒂器毛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比较子鼠内耳Cx26表达水平改变。 结果① CIH组新生子鼠生后12 h内,体质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子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0.6) g vs (6.0±0.4) g,t=4.076,P=0.002]。②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显示,CIH组考蒂器毛细胞缺失,电镜下可见毛细胞凋亡现象;CIH组子鼠耳蜗考蒂器毛细胞、血管纹细胞及螺旋神经节平均相对光密度值,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42±0.11) vs (0.26±0.09),t=2.758,P=0.020 0;(0.40±0.14) vs (0.19±0.05),t=3.460,P=0.006 0;(0.45±0.12) vs (0.19±0.03),t=5.149,P=0.000 4]。③ CIH组子鼠内耳Cx26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2±0.36) mg/(kg·d) vs (1.07±0.19) mg/(kg·d),t=0.785,P=0.042]。 结论SD大鼠产前发生CIH,可导致胎鼠宫内生长受限、子鼠低出生体质量及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酸镁(MgSO4)对先兆子痫(PE)大鼠病理模型子代(胎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确定妊娠的18只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处理方式,随机将其分为3组:模型组(n=6,空白对照)、治疗组(n=6,使用MgSO4治疗2 d的PE病理模型大鼠)、对照组(n=6,正常妊娠大鼠)。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均于孕龄为14 d时,采用微量输液泵经尾静脉缓慢注入1.0 g/kg脂多糖溶液诱导建立PE大鼠病理模型,治疗组大鼠于终止妊娠前2 d使用MgSO4治疗,60~120 mg/(kg·d)×2 d,模型组大鼠不接受任何治疗。对照组大鼠仅注射2 mL生理盐水。3组大鼠均于孕龄为20 d时行剖宫产。采用TUNEL法检测胎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①3组大鼠于孕龄为13 d时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76,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孕龄为15 d时收缩压较对照组升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龄为19 d时治疗组收缩压较模型组降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胎鼠脑海马组织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931.4,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胎鼠脑海马组织CA1区凋亡神经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凋亡神经细胞数较模型组减少,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胎鼠脑海马组织中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687.13,P=0.000)。模型组和治疗组胎鼠海马组织中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下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规剂量MgSO4在PE胎鼠脑组织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胎鼠大脑caspase-3活性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进行卵巢肿瘤切除术的121例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受试者切除卵巢肿瘤组织中KiSS-1及MTA1的表达,并统计学比较二者在不同病理类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在卵巢上皮性癌的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下表达阳性率差异,以及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①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细胞质中,KiSS-1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卵巢上皮性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3.3% vs 29.5%,χ2=23.375,P=0.000 1;63.3% vs 29.5%,χ2=29.536,P=0.000 2);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细胞质中,MTA1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卵巢上皮性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3% vs 73.8%,χ2=20.889,P=0.000 4;40.0% vs 73.8%,χ2=9.800,P=0.002 0)。② KiSS-1或MTA1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腹水等临床病理参数下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的临床病理参数下,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KiSS-1和MTA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268,P=0.038)。④在卵巢上皮性癌中,KiSS-1表达呈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33.3%)显著高于KiSS-1表达呈阴性者(14.0%),而MTA1表达呈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11.1%)显著低于MTA1表达呈阴性者(43.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73,14.869;P<0.05)。 结论KiSS-1与MTA1基因可能参与了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或可作为评估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预后的可行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肾损伤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5年3~9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0例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组)及15例无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早产儿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TSB)浓度,将黄疸组进一步分为轻度黄疸亚组(n=9)和重度黄疸亚组(n=11)。采集受试者静脉血及尿液检测TSB浓度、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MG)及尿β2-MG含量。统计学比较黄疸组与对照组间TSB浓度、血清胱抑素C及上述3项尿微量蛋白含量差异,黄疸组不同类型肾损伤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TSB浓度、日龄、病程及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差异,以及黄疸组患儿各临床观察指标间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黄疸组与对照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出生体重及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轻度和重度黄疸亚组的尿mAlb[(13.3±7.8) mg/L、(15.1±11.9) mg/L],尿α1-MG[(21.2±12.9) mg/L、(15.6±11.5) mg/L]及尿β2-MG[(5.6±3.7) mg/L、(5.3±3.8) mg/L]含量均分别较对照组高[(6.8±2.3) mg/L、(8.0±2.5) mg/L、(1.3±1.0)m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与重度黄疸亚组的上述3项尿微量蛋白指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重度黄疸亚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胱抑素C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纯肾小管损伤、混合型肾损伤及无肾损伤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和TSB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肾小管损伤患儿的日龄、病程和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4.1±3.1) d、(1.3±0.8) d、(2.9±2.3) d]均分别较无肾损伤患儿[(14.6±8.2) d、(6.2±3.8) d、(8.4±4.9) d]小、短和早,混合型肾损伤患儿的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3.8±2.2) d]较无肾损伤患儿早,单纯肾小管损伤患儿的日龄和病程较混合型肾损伤患儿[(9.8±6.6) d、(6.0±5.5) d]小和短,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黄疸组患儿尿mAlb和尿α1-MG之间(r=0.822),尿mAlb和尿β2-MG之间(r=0.769),以及尿α1-MG和尿β2-MG之间(r=0.660)均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01)。尿α1-MG及尿β2-MG与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均呈直线负相关关系(r=-0.534、-0.508,P<0.05)。 结论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肾损伤,日龄、病程和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可能与肾损伤类型相关。3项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可作为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生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发育期胎鼠胚脑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及β-连环蛋白(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变化。 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40只成功受孕的雌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只。两组分别于孕14,16,18及20 d(分别计为E14,16,18及20)时,各取5只孕鼠予相关处理:实验组钳夹双侧子宫动脉30 min,建立围生期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24 h后留取胎鼠胚脑标本;对照组则不钳夹子宫动脉,仅在与实验组对应时间点留取胎鼠胚脑标本。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胎鼠胚脑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GSK-3β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采用尼氏染色和TUNEL标记法,检测两组胎鼠胚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统计学比较两组胎鼠在相同发育期及同组胎鼠在不同发育期胚脑GSK-3β及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胚脑神经细胞凋亡率差异。 结果①两组胎鼠在相同发育期(E14,16,18或20)胚脑GSK-3β及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以及同组胎鼠胚脑GSK-3β或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期(E14,16,18及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胎鼠胚脑神经细胞凋亡率,在相同发育期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54±0.001) vs (0.027±0.004),t=46.547;(0.256±0.022) vs (0.029±0.003),t=45.917;(0.263±0.011) vs (0.029±0.002),t=34.355;(0.265±0.031) vs (0.030±0.003),t=91.108;均为P<0.001]。不同发育期(E14,16,18及20)同组胎鼠胚脑神经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胎鼠胚脑尼氏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嗜碱性增强,细胞核固缩浓染。 结论Wnt信号通路和发育期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足月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70例为研究对象(为高胆红素血症组)。再将其按照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值进一步分为:轻度亚组(n = 32),血清TBIL为(220. 6~342.0)μmol/L;重度亚组(n = 38),TBIL>342.0 μmol/L。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选取同期广元市中心医院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85.5 μmol/L)为对照组(n = 3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元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高胆红素血症组及对照组均排除先天畸形、感染及窒息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性别、孕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出生体重及日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CysC含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尿β2-MG含量。采用SPSS13. 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重度亚组新生儿血清CysC、尿β2-MG平均值显著高于轻度亚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亚组血清CysC、尿β2-MG与对照组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亚组血清CysC、尿β2-MG与对照组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亚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CysC、尿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重度亚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CysC、尿β2-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TBIL与血清CysC、尿β2-MG存在正相关性,血清CysC与尿β2-MG亦存在正相关性。 结论在患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肾脏损害。血清CysC及尿β2-MG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转录因子Foxp3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治的35例IM患儿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每例患儿分别采集2个)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标本采集时期分为IM急性期组(n=35)和IM恢复期组(n=35)。选择同期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35例健康儿童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每例儿童采集1个)为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分别检测3组血样标本中CD3+,CD3+CD4+,CD3+CD8+,CD4+CD25+ Treg表达率及Foxp3 mRN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IM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IM急性期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8+和CD4+CD25+ Treg测定结果分别与IM恢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急性期组Fox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与IM恢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急性期组CD4+CD25+ Treg与Foxp3 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23,P<0.05)。 结论IM急性期存在明显免疫失衡,即CD3+CD8+明显增高,CD3+CD4+及CD4+/CD8+明显降低,其免疫失衡原因可能是由于CD4+CD25+ Treg数量降低及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下调导致的免疫抑制功能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癌干细胞(OCSC)标志物CD133、CD44在不同类型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 方法选择200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5例复发EOC患者,30例术前未接受化疗、30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的初发晚期EO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复发组(n=15)、未化疗组(n=30)、NACT组(n=30)。对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以及未化疗组与NACT组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CD133、CD44阳性表达率及光密度值(OD)。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133、CD44阳性表达率及OD比较,分别采用配对χ2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未化疗组与NACT组手术切除EOC组织上述指标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Cramer′s V系数分析EOC组织的CD44与CD133表达相关性。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3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和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133阳性表达率及OD(CD133、CD44)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44阳性表达率为86.7%(13/15),高于初发时的73.3%(11/15),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2、P=0.027)。②NACT组手术切除组织OD(CD133、CD44)及CD44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76、P=0.030,χ2=5.455、P=0.020,Z=-4.759、P<0.001)。③EOC组织中CD44与CD133表达具有相关性(Cramer′s V=0.462、P<0.001)。 结论OCSC标志物CD133与CD44在EO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在OCSC表面同时存在。化疗后OCSC残留,可能为导致EOC复发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CYP11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3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89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PCOS组;选择同期于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220例健康妇女纳入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患者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及睾酮水平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两组受试者CYP11A1基因SNP rs4077582和rs1163269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两组受试者的等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对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在不同基因型受试者中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本研究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两组受试者的年龄、BMI等基本资料和FSH、LH、LH/FSH、雌二醇和睾酮等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CYP11A1基因SNP rs4077582等位基因型(CC、CT和TT)在PCOS组患者中的分布分别为24.9%、49.8%和25.3%,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4.5%、46.4%和19.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9,P=0.041)。等位基因T在PCOS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263,P=0.012)。而CYP11A1基因SNP rs11632698的等位基因型分布在两组受试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16,P=0.181)。③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PCOS组中,CYP11A1基因SNP rs4077582位点3个不同基因型PCOS患者的年龄、BMI等基本资料和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中,LH与LH/FSH在3个不同基因型受试者(CC、CT、TT)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62、21.046,P<0.001)。 结论CYP11A1基因SNP rs4077582位点与PCOS的易感性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个体的LH水平最终影响雄激素合成速率,而SNP rs11632698则与PCOS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感染的临床特征、围生结局及临床处理经验。 方法选择2016年11月1日与2017年2月28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收治的2例LM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这2例LM感染孕妇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妊娠期情况、妊娠期LM感染诊治情况及围生期结局。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对妊娠期LM感染的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及处理、对母儿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复习、总结。 结果①本组2例LM感染孕妇的妊娠期情况为:No.1孕妇于本院建卡,No.2孕妇于外院建卡,2例孕妇均于建卡医院接受正规产前检查,均有巴氏消毒牛奶食用史,入本院治疗前,均出现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血常规检查结果均异常。②妊娠期LM感染诊治情况:No.1孕妇通过宫颈分泌物培养结果提示中量LM感染,确诊为妊娠期LM感染;No.2孕妇通过血培养及产时取宫颈分泌物培养结果提示LM呈阳性,确诊为妊娠期LM感染。2例孕妇均接受足够剂量美罗培南(1 g/次×3次/d×14 d)抗感染治疗后,预后良好,并出院。③围生期结局:No.1孕妇于晚孕期发生LM感染,因早产临产、胎儿宫内窘迫,进行急诊剖宫产分娩术,其分娩的新生儿血培养及痰培养结果均提示LM呈阳性。因该例新生儿并发症多、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抢救,于出生后第9天死亡。No.2孕妇于中孕期发生LM感染,胎死宫内后难免流产。 结论孕妇LM感染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伴有发热,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但是孕妇LM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有致命危险。因此,临床提高对妊娠期LM感染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有效治疗,可明显改善妊娠期LM感染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111 321例ARI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或免疫荧光法对其血清MP抗体进行检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同ARI类型,不同发病年份、季节,不同年龄及性别患儿的MP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本研究111 321例ARI患儿中,MP感染率为39.0%(43 417/111 321)。不同ARI类型患儿的M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97.0,P=0.000)。其中,肺炎患儿MP感染率最高,为44.5%(18 839/42 291),上呼吸道感染患儿MP感染率最低,为33.8%(17 965/53 158)。MP感染患儿中,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3.4%(18 839/43 417)和41.4%(17 965/43 417)。②本研究2015年ARI患儿的MP感染率为44.0%(16 922/38 479),显著高于2011、2012、2013及2014年的39.4%(4 521/11 466)、34.1%(5 521/16 192)、36.9%(7 329/19 881)及36.1%(9 124/25 30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7,P=0.000)。2011-2015年,ARI患儿每年春、夏、秋、冬季的MP感染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00;χ2=80.2,P=0.000;χ2=33.4,P=0.000;χ2=176.3,P=0.000;χ2=124.7,P=0.000),并且均以冬季的MP感染率最高,分别为46.0%(1 207/2 622)、38.6%(1 638/4 246)、39.7%(1 950/4 914)、40.3%(2 643/6 562)与47.6%(4 945/10 399)。③本研究6~14岁ARI患儿中MP感染率为61.5%(6 704/10 902),显著高于<28 d患儿的2.2%(49/2 214)、28 d至1岁患儿的13.8%(3 858/27 949)、1~3岁患儿的43.1%(15 087/34 996),以及3~6岁患儿的50.3%(17 719/35 260)。不同年龄段ARI患儿中,M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 179.1,P=0.000)。④本研究女性ARI患儿的MP感染率为45.8%(20 017/43 746),显著高于男性的34.6%(23 400/67 5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00.2,P=0.000)。 结论广西南宁地区ARI患儿中,MP感染全年均有发生,以冬季最为高发,女性ARI患儿MP感染率高于男性患儿,6~14岁学龄期ARI患儿MP感染率高于<6岁者。MP感染临床表现以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长方案与超长方案对不孕症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ET辅助生殖治疗的386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受试者接受GnRH-a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长方案组(n=249)与超长方案组(n=137)。长方案组与超长方案组受试者年龄≤30岁者分别为192、30例,>30~35岁者分别为21、68例,≥35岁者分别为36、39例。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Gn使用时间、获卵数、移植胚胎数、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年龄段受试者中,2组受试者的年龄、BMI、Gn使用剂量、Gn使用时间、移植胚胎数等进行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对不同年龄段受试者中,2组受试者获卵数等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年龄段受试者中,2组受试者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等进行比较。 结果①不同年龄段受试者中,2组受试者的年龄、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年龄≤30岁不孕症患者中,超长方案组与长方案组患者Gn使用剂量分别为(3 290.0±1 113.6)g vs (1 848.2±684.8)g,Gn使用时间分别为(12.3±2.3)d vs (9.7±1.9)d,获卵数分别为(2.1±0.3)个vs (2.0±0.2)个,超长方案组上述指标均大于或长于长方案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89,P<0.001;t=6.254,P<0.001;t=3.072,P=0.016)。超长方案组患者自然流产率为3.3%,显著低于长方案组的20.6%,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4.969,P=0.026)。③年龄>30~35岁不孕症患者中,超长方案组与长方案组患者Gn使用剂量分别为(3 800.0±1310.5)g vs (2 149.0±603.8)g,Gn使用时间分别为(12.7±2.9)d vs (9.5±1.9)d,超长方案组Gn使用剂量和时间均大于或长于长方案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32、4.991,P<0.001)。④年龄≥35岁不孕症患者中,超长方案组与长方案组患者Gn使用剂量分别为(3 991.7±944.5)g vs (2 701.7±987.3)g,Gn使用时间分别为(12.4±2.9)d vs (9.7±1.8)d,获卵数分别为7个(4~9个) vs 10个(8~15个),超长方案组Gn使用剂量和时间均大于或长于长方案组,获卵数少于长方案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26,t=4.872,Z=5.121;P<0.001)。 结论对于年龄≤30岁不孕症患者,建议应用超长方案进行IVF-ET治疗。对于年龄>30~35岁不孕症患者,应用超长方案进行IVF-ET治疗无明显优势,故建议应用长方案治疗。对于年龄≥35岁不孕症患者,应慎重使用超长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奠定基础。 方法以L-多聚赖氨酸和鼠尾胶原作为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的生长基质,分离24 h内新生SD大鼠海马,胰蛋白酶水浴振荡消化获得单个细胞,采用Neurobasal维持培养基更继续培养。培养7 d后将神经元细胞培养基更换为无糖缺血液,置于95%高纯度氮气(N2)三气培养箱内缺氧处理2 h。将其取出更换为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构建神经元OGD/R模型。然后,采用抗微管相关蛋白2-5-异硫氰酸荧光素(anti-MAP2-FITC)标记神经元,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建模前与建模后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采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微管相关蛋白(MAP)2阳性细胞存活率,对OGD/R模型进行评价。 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正常情况下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完整,树突及轴突舒展,交织成网状。建模后,神经元突触回缩,细胞崩解,网状结构被破坏。CCK-8检测结果显示,建模后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降低。 结论此方法体外培养神经元细胞纯度在95%以上;使用无糖神经元细胞缺血液联合高纯度N2培养2 h,再更换为正常培养基培养的方法,可成功建立神经元细胞的OGD/R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低传代病毒株UL142基因的序列特征。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儿医院儿科就诊的10例HCMV症状性感染患儿的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将从HCMV症状性感染患儿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病毒株进行多重PCR鉴定,对UL142基因全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扩增并将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并与GenBank收录的其他10株HCMV病毒株的UL142基因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从广州地区HCMV症状性感染患儿尿液中成功分离2株HCMV临床病毒株,分别命名为HCMV D2和D3;克隆测序后由GenBank收录,收录号分别为DQ180384和DQ180370。各HCMV病毒株的UL142基因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UL142基因序列较保守,有69处碱基发生变异,且均为点突变,无插入及缺失突变;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残基为306个,序列也较保守,其中28处点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其余点突变均未导致编码氨基酸改变。不同HCMV病毒株中UL142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变异率为0.9%~6.5%。各HCMV病毒株UL142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的氨基酸数目不同,但所有HCMV病毒株UL142基因编码蛋白的等电点均在6.48~8.27。 结论广州地区HCMV临床低传代病毒株ULl42基因序列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均较为保守,但仍存在一定的多态性,这提示UL142基因在HCMV感染与致病机制的研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AB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耐药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 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PICU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91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为ABHAP,将其分为研究组(n=19)与对照组(n=72)。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所有患儿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合并症、免疫功能、危重评分、发生HAP前于PICU住院时间、留置胃管情况、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情况、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治疗转归等。对HAP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ABHAP发病情况、耐药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构成比、危重评分、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本研究91例HAP患儿,共计培养出159株病原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AB)为48株,97.9%(47/48)来自呼吸道分泌物标本。②48株AB对常用的第3、4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70%,对亚胺培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为70.8%(34/48),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66.7%(32/48)、27.1%(13/48)。③研究组HAP患儿PICU住院时间≥15 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0 d、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及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比例,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B是PICU内HAP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耐药性强。缩短住院时间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根治患儿先天性心脏病,预防肺炎反复发生,有利于预防和治疗ABHAP。  相似文献   

17.
WTF-B, a type of water-soluble homogeneous polysaccharide,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remella Fuciformis. To investigate the radioprotective effect of WTF-B, we employed a 30-day survival assay. Mice were treated with WTF-B once per day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before 8-Gy gamma irradiation. The treatment groups receiving 54 and 72 mg/kg body weight (b.w.) of WTF-B showed 50% survival post-irradiation. The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indicated that WTF-B, when administered at doses of 72 mg/kg b.w., significantly restored hemoglobin,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and red blood cell counts by the 14th day and 18th day. In addition, spleen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S), the number of nucleated cells in bone marrow (BMNC) and spleen index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adioprotective effect of WTF-B on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The treatment groups receiving WTF-B at 18, 54 and 72 mg/kg b.w. doses presen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BMNC compared to radiation-only group. The group administered 72 mg/kg b.w. WTF-B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CFU-S compared to the radiation-only group. We also completed micronucleus and chromosome aberration assays to explore genotoxicity. The results of those assays indicated that the number of micronuclei induced by 2-Gy irradiation in a group treated with 72 mg/kg b.w. WTF-B decreased from 30.30‰ to 11.32‰. The chromosomal aberration produced by 3-Gy irradiation in the group receiving 72 mg/kg b.w. WTF-B decreased from 56.01% to 28.13%.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 a potential use for WTF-B as a radioprote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