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压低上颌第一磨牙时结合不同微种植钉辅助支抗下上颌各牙齿的生物力学效应以及矫治器与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患者的上颌CBCT数据,采用三维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建立单纯矫治器、双侧植入微种植钉、颊侧植入微种植钉、腭侧植入微种植钉4种不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各牙齿的位移变化及矫治器与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当单纯使用矫治器时,第一磨牙垂直向、矢状向、横向移动量分别为5.59E-03 mm、-3.97E-04 mm、-2.12E-03 mm,表现为远中颊向压低的移动趋势,结合微种植钉后可以增加第一磨牙的压低移动趋势,但不同的设计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结果。结论:增加微种植钉支抗能够实现对后牙段的辅助压低和牙齿控制。其中,在颊腭双侧植入微种植辅助钉效果最佳。3种微种植钉植入方式均不能显著抑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造成的中牙段及前牙段移动趋势,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额外增设附件去辅助牙齿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CT图像重建秦岭野生大熊猫左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大熊猫牙齿的三维重建方法,为大熊猫牙齿的研究探索新的途径,降低大熊猫牙齿在研究中的实体损耗与需求。方法以牙CT扫描图像结合Mimics图像生成和编辑处理软件,建立秦岭野生大熊猫左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在计算机上建立了秦岭野生大熊猫左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所建模型形态结构相对完整,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与精确度,可满足大熊猫牙齿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0.2 mm时,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移趋势以及牙周组织的应力情况。方法:利用锥形束CT(CBCT)扫描志愿者的颌面部口腔情况,导入Mimics 20.0软件对CBCT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Geomagic studio 2014逆向工程软件以及NX1911软件进行几何以及实体建模,建立上颌骨-上牙列-牙周膜-黏骨膜-隐形矫治器的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 2019对隐形矫治器模型实施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0.2 mm的工况,探讨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移趋势、应力大小以及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的单次位移量较小,牙齿偏向整体移动;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时牙周膜等效应力最大值为0.039 MPa,且应力主要分布在远中邻面。结论: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时对牙齿位移距离以及牙周组织作用力均符合正畸要求,受力比较均匀,牙齿偏整体运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不同直径和长度的分体桩核冠修复磨牙后牙根及核桩的应力分布规律,比较分体桩的直径和长度对修复磨牙的影响。方法:应用螺旋CT扫描及医学影像传输与转录技术,建立不同直径和长度的分体桩核冠的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不同载荷下各桩核冠修复磨牙后牙根及核桩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减少核桩的长度,可以降低牙根及核桩的应力峰值;牙根的应力随着核桩直径的增加而增加,而核桩的应力随其直径的增加而减少。结论:适当减少核桩的长度和直径有利于提高修复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不同纤维桩数目修复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基础.方法:运用Mimics软件处理断层影像数据、三维重建,采用Geomagic软件分别创建烤瓷牙冠、金属基底冠、牙本质、纤维桩、树脂核、牙胶尖、牙周膜及牙槽骨的各个三维模型组件,完成NURBS曲面拟合,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各个组件实体化,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各组件进行装配,完成网格划分,定义材料属性,设定载荷条件.结果:建立了不同数目纤维桩修复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4个,分别为:单根桩模型,双根桩模型(近中颊、腭根),双根桩模型(远中颊、腭根),三根桩模型.结论:提供了建立不同纤维桩数目修复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新方法,为今后对纤维桩修复体进行力学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下颌第一磨牙进行全瓷冠修复后的应力分布情况,为全瓷冠的临床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生成EmpressⅠ、EmpressⅡ、In-Ceram Alumina以及In-Ceram Zireonia 4种材料的全瓷冠模型。模拟最大咬合力600N垂直加载于全瓷冠模型咬合面。结果:4种材料的应力分布规律相似,并且其压应力、张应力以及剪切应力极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压应力集中在全瓷冠表面,而张应力、剪切应力则主要集中在牙冠边缘和牙冠内表面部分。结论:静态载荷下全瓷冠的有限元分析仅能反映应力的分布规律.不同全瓷冠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和寿命分析应当在循环载荷下通过有限元疲劳分析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根管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动态加载方式,进行有效性验证。方法:采用Micro-CT扫描,应用Mimics、Freeform、Ansys、等软件建立根管治疗后的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初步验证模型及动态加载模式的有效性。结果:建成后的模型共生成204680个单元,508740个节点,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应力云图可见Von-mises应力主要集中在牙颈部和咬合面的凹陷处,腭侧牙颈部及颊侧根上部,应力峰值均发生在腭侧牙颈部区域。结论:建立的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较真实地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可为根管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Tip-Edge力系中上颌第一磨牙在后倾曲作用下的初始位移情况,探讨后倾曲曲度和位置对上颌第一磨牙初始位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牙列完整的干颅,用CT扫描建立Tip-Edge差动直丝弓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5种后倾曲曲度(20°、30°、40°、50°、60°)以及4种后倾曲位置(2、4、6、8 mm)对模型进行加载,计算上述情况下磨牙的初始位移情况。结果 在后倾曲作用下,上颌第一磨牙出现远中方向移动以及伸长移动。当后倾曲曲度增加时,磨牙的远中初始位移以及伸长位移增加;当后倾曲距离增加时,磨牙的远中初始位移以及伸长位移减少。结论通过改变后倾曲的曲度和位置,可以有效地控制Tip-Edge力系下上颌磨牙的初始位移方式以及移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人上颌第二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将离体上颌第二磨牙经螺旋CT扫描,使实体结构的断面图像数字化处理后输入计算机,建立实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在计算机上建立了上颌第二磨牙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模型,总节点为2 180 9个,4面单元数为14 44 9个。结论:所建模型结构完整,空间结构测量准确度高,单元划分精细,CT扫描建模技术的优点明显,所建立的模型使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建立上颌磨牙根管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采用Micro-CT扫描,应用Mimics8.1、Geomagic studio8、Unigraphics NX及Ansys9.0等逆向工程软件分别得到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三维外形、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结果:重建了根管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网格质量好,具有高度的精确度,并由此证实模型的可行性。结论:将Micro-CT扫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有限元方法结合起来,建立出高精度的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口腔生物力学提供了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上颌第一恒磨牙2种不同形式桩核对牙本质应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上颌第一恒磨牙的原始数据,采用多种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上颌第一恒磨牙及桩核的三维实体和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NSYS10.0中分别作颊向(与牙长轴45°)、垂直、腭向(与牙长轴45°)加载,作用力100N,得到牙本质内部Von Mises应力云图及峰值应力数据。结果不同形式桩核及不同加载方向对牙本质应力分布有不同的影响。结论不平行桩核更有利于保护剩余的牙根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上颌第一恒磨牙受力时牙齿及牙槽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研究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远中移动的上颌第一恒磨牙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牙齿、牙槽骨的应力分布情况 ,为正畸临床提供理论基础。1 材料和方法 :①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学模型 :采用螺旋CT(HISPEEDNSIPRO ,GE公司 ,美国 )分 2次对牙列完整的头颅骨进行扫描。第一次从牙齿的切缘开始逐层向牙根方进行 ,层厚为 1mm。第二次距第一次起点线 0 5mm处开始 ,层厚仍为 1mm ,共获得 4 6层层厚为 0 5mm的断层图像。将CT片用扫描仪输入计算机 ,用AutoCAD4 0版绘图软件和SUPER SAP93有限元程序的Eplot系统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包括 2…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上颌磨牙根管预备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受力分析。方法:采用Micro-CT扫描,应用Mimics 8.1、Geomagic studio 8、Unigraphics NX及Ansys9.0软件分别得到根管预备后上颌第一磨牙三维外形、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重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模型具有高度的几何及力学相似性,网格质量较好。结论:将Micro-CT扫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有限元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了有效的根管预备后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口腔生物力学提供了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正畸治疗后的牙列稳定性是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保持治疗成果的前提。上颌第一磨牙是理想牙牙合关系的基石,其位置和轴倾度变化将会引起整体牙牙合关系的变化和牙齿排列的不稳定。保持期间受持续的生长发育、增龄性变化及正畸后复发趋势等因素影响,上颌第一磨牙位置在横向、矢状向和垂直向仍在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以下就近年来针对保持期上颌第一磨牙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趋势及相关原因分析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上颌第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及受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牙齿进行模拟分析。方法:将离体上颌第二磨牙经CT扫描及图像处理后,在通用CAD软件UG中建立其三维几何模型,然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A中划分网格,分析牙齿各部位在不同载荷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结果:在多种典型受力情况下,应力极值多发生在牙尖、咬合面凹陷处和牙颈处,如果忽略应力集中的影响,最危险的地方为牙颈,即临床中常见的牙冠折裂。结论: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可以得到较直观的分析结果,从生物力学角度提出理论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与修复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有限元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模型及受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观察牙齿各部位应力分布情况。方法:离体下颌第一磨牙经CT扫描及图像处理,通过特定的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该模型上模拟牙咬合情况进行垂直和侧向加载,计算出牙体部及根管壁各部位的最大拉应力,最大压应力和能量应力。结果:下颌第一磨牙的应力最大值出现在直接加载处,倾斜加载比垂直加载引起的应力大,自冠方向根方,各部位最大应力逐步减少,在髓底根管口处有一上升峰值,尤以倾斜加载时更为显著,管壁的应力大小牙体的应力,变化趋势与牙体的应力相似,结论:采用有限元法分析牙齿各部位的应力情况,是一种简捷,有效,可靠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支抗力作用下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在支抗力作用下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薄层CT技术以及ANSY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膜、牙槽骨的有限元模型。模拟3种不同大小的支抗力对模型中的上颌第一磨牙进行加载,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上颌第一磨牙在支抗力作用下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当上颌第一磨牙颊侧中心受到近中水平向支抗力时,近颊根的颊侧近中颈部、近中颈部和腭侧根的近中颈部主要受压应力,远颊根的远中颊侧颈部主要受拉应力,牙周膜表面的最大应力值出现在近颊根的近中颈部。牙周膜有向近中腭侧转动的趋势。随着加载力的增加,牙周膜表面的应力值也随之增大。结论在临床正畸治疗时,应考虑第一磨牙颊侧是否能提供足够的支抗。 相似文献
20.
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弯曲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弯曲位置、方向及弯曲度。方法:收集80个上颌第一磨牙,在根管中分别插入15#-20#扩大针,拍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X线片,用Photoshop6.0软件测量根管弯曲位置、方向和弯曲度。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腭侧根管通畅、较直。远中颊侧根管80%在近远中方向、45%在颊舌方向有>5°的明显弯曲,弯曲位置多位于根中1/3,且近远中向弯曲度明显大于颊舌向(P<0.05)。近中颊根颊侧根管在近远中方向、颊舌方向分别有82.5%、77.5%出现>5°的明显弯曲。两个方向上的弯曲度无明显差异(P>0.05)。35%的标本探通了近颊根舌侧根管,其在近远中向、颊舌向出现明显弯曲的比例达91%和83%。结论:上颌第一磨牙四个根管在近远中向、颊舌方向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其第二弯曲出现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