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行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1日~2017年11月20日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患者64例,行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后路组,行前入路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前路组。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行前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均低于手术前(P0.05),伤椎前缘平均高度高于手术前(P0.05),且前路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低于后路组术后水平(P0.05),伤椎前缘平均高度高于后路组术后水平(P0.05)。结论前路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较轻,Cobb角和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较好,是一种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给予前路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给予后路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取后路手术治疗方式后,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观察组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影响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确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给予前路脊柱手术治疗;观察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采用后路脊柱手术。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for assessment of cervical myelopathy,JOA)评分、Cobb’s角、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及JOA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后凸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凸Cobb’s角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后凸Cobb’s角矫正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5.24%,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可以有效改善伤椎高度丢失、矫正脊椎后凸畸形,缩短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疗效更确切、安全,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81-84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开发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5个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4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6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32例,后路手术组37例.对比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椎体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恢复、Cobb角丢失、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Cobb角矫正角度、丢失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前路组较后路组并发症多.结论:前路手术减压更充分,更能改善Cobb角,后路手术创伤较小,应根据胸腰椎骨折评分系统而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减压术治疗胸腰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后路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行前路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水平。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术治疗胸腰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伤椎高度,降低Cobb角水平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术,但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4月我院骨外科收治住院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骨折部位及脊髓神经受压方向的不同分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组(前路组)和后路截骨减压内固定组(后路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的JOA评分、Cobb角和患椎前后缘高度差。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Cobb角和患椎前后缘的高度差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0.05);两组JOA评分、Cobb角和患椎前后缘的高度差改善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均可获得满意的神经减压和畸形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2例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后路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低于前路手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末次随访前路手术组的Cobb角、椎体高度和ODI评分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ASIA神经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ASIA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对患者椎体高度恢复、减少Cobb角丢失和促进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前路手术者(前路组)24例,行后路手术者(后路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术后均随访0.5~2年,分别于术前、出院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价患者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改善及丢失情况.结果 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高于后路组,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后路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末次随访Cobb角改善及矫正度丢失两个指标明显优于后路组(P<0.01).结论 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创伤较大、失血量较多,但在维持矫正度、防止Cobb角丢失方面效果更优,采取何种入路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来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减轻术后疼痛,缓解伤锥严重程度,促进骨折复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各39例,甲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进行治疗,给予乙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进行治疗,对并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甲组与乙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运动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乙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运动评分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疾病时,采用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均能有效治疗该疾病,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德勇 《中外医疗》2014,33(7):62-63
目的研究并分析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融合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纯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组(非融合组)与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并融合组f融合组),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两组术后1周、3个月、1年、固定物取岛1年后Cobb角变化与伤椎高度压缩百分比。结果非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0.45)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79.3±45.8)mL,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3±0.46)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8.2±55.4)mL,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1。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复查x光片,在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与Cobb角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与固定物取出1年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脊柱融合术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无必然的联系,建议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同时进行植骨融合的方式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路内固定融合组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结果后路内固定融合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后路内固定融合组术中出血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相近,P0.05;出院时后路内固定融合组疼痛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促使伤椎高度和COBB角恢复,减少出血,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3年2月我院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采取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cobb角等。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cobb角的矫正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后路组与前路组,各32例。前路组患者予以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路组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后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均少于前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23例,对照组23例,试验组患者应用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前、后缘高度比值及Cobb角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VAS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各级医院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武  成懿 《甘肃医药》2009,28(4):280-281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前路手术治疗97例,后路手术治疗92例,评判术后脊柱矫形、脊柱融合等情况,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前路组显示椎体高度达解剖复位,无椎体高度塌陷;后路组显示有6例椎体骨折复位不理想,残留后凸畸形,椎体高度有塌陷。前路脊柱植骨融合率与后路脊柱植骨融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成功关键是正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术与传统切口手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传统组44例采取传统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45例予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及住院天数,并比较两组后凸Cobb角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住院天数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1d、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确切,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术式对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武警浙江总队医院96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短节段固定(A组,59例)、长节段固定(B组,23例)、经伤椎短节段固定(C组,14例)三种术式,术后均随访半年以上,比较三组手术情况、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以及Oswestry评分.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比较,A组<C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出血量比较,A组<C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A组(P<0.01),B组、C组术后Cobb角恢复优于A组(P<0.05);B组、C组间术后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三组Oswestry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节段固定手术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长节段固定和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保持椎体高度和复位方面效果更好;三种术式短期神经功能恢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路手术入路和后路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22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前路手术组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好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入路可让患者的脊髓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后路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