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DPN)是 1型和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近二年内确诊的 6 0例DPN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6 0例糖尿病均经临床确诊 ,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 1型 4例 ,2型 5 6例 ,男 41例 ,女 19例 ,年龄2 4~ 76岁 ,平均 49.2岁。糖尿病病程 6月~ 2 0年 ,平均7.2年。正常对照组 42例。年龄 2 8~ 77岁 ,平均 48.8岁 ,均无糖尿病史 ,血糖正常。本文 6 0例DPN均以糖尿病为原发病 ,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首发症状为手足麻木 42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探讨糖尿病与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关系 ,提高早期确诊率 ,我们对 2 52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2 52例糖尿病人 ,均符合 1980年修正后经卫生部审批的暂行标准 ,为我院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病人。男 132例 ,女 12 0例  相似文献   

3.
吴寅 《浙江医学》1998,20(1):37-38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探讨糖尿病与神经电生理改变关系,提高早期诊断率,现将38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显伍  卢瑛 《吉林医学》1999,20(4):207-208
为探讨糖尿病与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确诊率,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测定了 126 例糖尿病病人胫后、腓肠、正中及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 C V)及相应肌肉的肌电图。结果异常 95 例(占 7539% ),多发性损害 87 例(占 6905% ),其中 23 例无自觉症状,19 例无周围神经病体征;糖尿病病程长短与神经电生理异常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01);血糖控制情况不同,神经电生理异常也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01)。结论: S C V 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随着病程的增加及血糖控制的不理想,易发生周围神经病。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80例的电生理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晓荣  张莉红  雷革胜 《医学争鸣》2002,23(12):1077-1077
0 引言 糖尿病神经系统合并症很常见 ,又以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 .其发生率各家统计不一 .有多家报道 [1 ] ,经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对糖尿病的早期及轻度神经损害的发现率高达 85 %~ 95 % .本篇 8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检查总异常率为 88% ,现按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 80例 . 1感觉障碍 :本组该类型 6 8例以感觉性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 ,患者表现为四肢麻木 (或仅下肢麻木 )、疼痛蚁行感 .神经系统查体浅感觉减退和缺失少见 ,可出现一定程度的振动觉障碍等 ,大多两侧对称性分布 ,下肢…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一种主要由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在临床上很多见,在没有神经电生理柃查之前,DPN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体征。近年来,神经电生理的应用,使得更多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能得到更早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顾爱明  郭如雅 《医学文选》2000,19(6):848-84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膈神经的电生理改变特征。方法 测定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膈神经传导速度(PNC)、波幅(AMP),分析其与血糖、病程、呼吸困难的关系。并选择3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PNC、AM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病程越长,临床伴有呼吸困难者,其PNC、AMP异常率越高,但与血糖无关系。结论 测定膈神经电生理特征有助于了解糖尿病的病情及病程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膈神经的电生理改变特征.方法测定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膈神经传导速度(PNC)、波幅(AMP) ,分析其与血糖、病程、呼吸困难的关系.并选择3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糖尿病患者的PNC、AM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病程越长,临床伴有呼吸困难者,其PNC、AMP异常率越高,但与血糖无关系.结论测定膈神经电生理特征有助于了解糖尿病的病情及病程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与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5月在武警总医院住院治疗的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电生理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电生理中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程度重于运动神经,波幅的下降程度较传导速度减慢明显,下肢重于上肢(P均〈0.05);皮肤交感反射检测下肢的异常率高于上肢(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肢体麻木;最常见的体征是感觉减退;神经传导异常组的病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神经传导正常组P〈0.05)。结论DPN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均以感觉神经受损为主;早期通过神经电生理诊断时要同时行神经传导和皮肤交感反应检测;病程越长,血糖控制水平越差.神经电生理结果出现异常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 采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病例(症状表现),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的数据库.最后采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证候可分为毒瘀神络、气阴两虚,毒瘀神络、气阳两虚和毒瘀神络、阴阳两虚三类.结论 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目前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出现的证型.  相似文献   

13.
杨祖蓉 《四川医学》2012,33(2):257-258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规给予基础治疗,糖尿病教育、运动及糖尿病饮食,并运用口服药物和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原治疗措施不变,停用其它抗凝剂、扩血管药及营养神经药物。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给予阿魏酸钠0.3g静脉滴注1次/d,共20d,对照组30例给予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检测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有明显变化(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魏酸钠有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法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对成模大鼠每日用益气通络法灌胃,8周后检测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数目,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通络法明显减少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凋亡细胞数目,降低LDH含量、抑制Bax、Caspase-3的表达,增加HO-1蛋白的表达。[结论]益气通络法能有效上调HO-1的表达,降低坐骨神经细胞的凋亡,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肽(C—P)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T2DM患者,根据NCV情况将其分为两组:NCV正常组76例,NCV异常组52例。另设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VC-P)及餐后2hC肽(2hC-P)值。结果与NCV正常组相比,NCV异常组病程明显增长(P〈0.01)、2hPG明显升高(P〈O.01)、FC—P和2hC—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T2DM患者的HbA1C、2hPG、2hC—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CV与病程(t=10.329,P〈0.01)、2hPG(t=8.715,P〈0.01)呈负相关,与FC—P(t=2.402,P〈0.05)、2hC.P(t=19.696,P〈0.01)呈正相关,尤其与2hC-P密切相关。结论血清C肽水平与T2DM患者的神经功能密切相关,C肽对神经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治疗方法对糖尿病下肢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和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差异,探讨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对下肢VPT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87例(胰岛素治疗组41例,口服药物治疗组46例),正常对照组18例,检测FBG、TG、CHO、HDL、LDL、HbA1 c等生化指标,并进行双足VPT测定,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用直线相关方法分析双足VPT与各检测指标间的关系。结果:①糖尿病组FBG、HD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CHO值较口服药物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②两糖尿病组双下肢VP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③双下肢VPT与年龄、HbA1 c、糖尿病病程等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龄、血糖控制差、病程长等因素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胰岛素治疗可能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凯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Lipo-PGE1治疗,10μg/d,共两周;对照组34例,给予维生素B110 mg/d、维生素B12500μg/d治疗,共两周,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用Lipo-PGE1治疗两周后,患者自觉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尺神经和腓神经MNCV及SNCV,治疗组前后比较有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增加(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Lipo-PGE1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疗效。方法:76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于甲钴胺及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给于鼠神经生长因子9000AU和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1次/d,共4wk;对照组36例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1次/d,共4wk。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治疗后快于治疗前也快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神经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用甲钴胺疗效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硫辛酸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及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辛酸和神经生长因子,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显效率和神经传导速度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硫辛酸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周围神经减压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单侧下肢神经减压术的DPN患者共计40例,以HbA1c=8%为标准分为血糖控制尚可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在术前1天和术后6个月,测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两点辨别觉(two point discrimination,TPD)和10 g单丝测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VAS、TPD和10 g单丝测验结果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术后VAS、TPD和10 g单丝测验结果均优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结论 良好的血糖控制对DPN患者下肢神经减压术后疼痛的缓解和肢体感觉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手术疗效明显优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