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两种治疗策略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检索2010年7月以前在PUBMED,EMBASE,CNKI等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拉米夫定(剂量100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剂量10 mg/d)与恩替卡韦单用(剂量1 mg/d)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χ2检验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以相对危险度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并绘制森林图。疗效判定指标包括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阴转)、血清ALT复常、血清HBeAg抗体转换。结果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式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株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48周血清HBV DNA阴转率、血清ALT复常率和血清HBeAg抗体转换率比较的P值分别为0.25,0.61和0.33。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救援治疗失败后4种后续治疗(阿德福韦酯、加大阿德福韦酯剂量、改用恩替卡韦、加用恩替卡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阿德福韦酯救援治疗失败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1次/d)、阿德福韦酯(15mg,1次/d)、恩替卡韦(1mg,1次/d)、阿德福韦酯(10mg,1次/d)+恩替卡韦(1mg,1次/d)进行后续抗病毒治疗,观察4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ALT复常率。结果 A组、B组、D组HBVDNA转阴及ALT的复常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C组的HBVDNA转阴及ALT的复常均未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在给予24周的阿德福韦酯的救援治疗后,尚未取得良好疗效,采用继续原方案治疗、调整阿德福韦酯剂量及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联合等方式进行后续治疗均可,其中前两个方案以阿德福韦酯疗效加强为目的进行治疗,后一方案为目前所提倡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与比较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替比夫定(LDT)和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7年1月—2014年7月Medlin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公开发表与研究目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等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85篇,经初选纳入19篇,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共入选8篇,纳入患者856例,其中LDT治疗400例,ADV治疗456例。评估显示,LDT比ADV更能非常显著提高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转阴率、ALT复常率和完全应答率(P<0.01);两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LDT治疗HBeAg阳性CHB的疗效在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转阴率、ALT复常率和完全应答率方面优于ADV,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替诺福韦酯单药序贯治疗与恩替卡韦单药序贯治疗在挽救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抗病毒治疗后应答不佳,或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对ADV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诺福韦酯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 组和恩替卡韦(entecavir,ETV)组,每组60例。TDF组给予TDF 300 mg/d,序贯治疗;ETV组给予ETV 0.5 mg/d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8周。给药的治疗基线、12周、24周和48周分别进行病毒学、生化学、血清学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治疗时间点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观察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TDF组治疗48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63.3%(38/60), ETV组为78.3%(47/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F组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病毒学突破率分别为57.8% (26/45)、13.6% (6/44)、0,ETV组分别为60.4%(29/48)、14.9% (7/4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均良好,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因血肌酐升高停药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ADV治疗后疗效欠佳或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单药序贯治疗是一种疗效理想、安全的挽救治疗方案,抗病毒疗效优于替诺福韦酯单药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4.2.10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含2672例慢性乙肝患者符合入选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的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治疗应答率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RR值分别为1.46(95%CI:1.35~1.57,P<0.00001)1、.28(95%CI:1.13~1.45,P=0.0001)1、.31(95%CI:1.14~1.52,P=0.0002)1、.31(95%CI:1.23~1.40,P<0.00001),而病毒耐药率和病毒学突破率则显著低于拉米夫定组,RR值分别为0.58(95%CI:0.48~0.69,P<0.00001)和0.52(95%CI:0.44~0.60,P<0.00001)。替比夫定组的ALT复常率和一般药物不良反应率与拉米夫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R=1.13,95%CI:0.99~1.27,P=0.06;RR=1.05,95%CI:1.00~1.11,P=0.07)。替比夫定组肌酸激酶(CK)升高率高于拉米夫定组,RR值为3.26(95%CI:2.28~4.67,P<0.00001)。结论替比夫定可强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且相对较为安全,但其引起CK值升高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治疗或ADV+LAM联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124例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74例接受ADV+LAM联合治疗,50例接受ADV单药治疗,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无差异.在基线或治疗期间发现病毒学突破的任一时间点上,进行HBV聚合酶基因测序以明确LAM和ADV的相关耐药突变情况,治疗期间监测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 结果 ADV单药治疗组患者HBV DNA下降的对数值,在第12周(1.99±0.64)和第24周(2.61±0.80)均明显低于ADV+LAM治疗组(2.55±0.74,3.19±0:82,P<0.01).ADV单药治疗组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在第12周(52.0%)和第24周(78.0%)时明显低于ADV+LAM治疗组(78.4%,P<0.01;91.9%,P<0.05).在开始ADV治疗24周后,ADV+LAM治疗组中,血清HBV DNA下降到检测限以下的患者占70.3%,明显高于ADV单药治疗组的48.0%(P<0.05).治疗第48周时,ADV+LAM治疗组43例患者疗效稳定,未出现ADV耐药,而ADV单药治疗组27例治疗时间达到48周的患者中,有4例(14.8%)出现了ADV耐药,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与ADV单药治疗相比,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病毒学应答,ADV联合LAM治疗可作为LAM耐药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符婷  李敬华  齐跃  王素莉 《武警医学》2016,27(3):233-236
 目的 探讨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及尿白蛋白浓度(urine albumin concentration,UAC)情况,对2型糖尿病肾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110例于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晨尿微量白蛋白浓度,行肾动态显像检查,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评价UAC及GFR值对患者肾功能的诊断价值及关联性。结果 UAC值与GFR值存在负相关性(P<0.05);当GFR值<60 ml/(min·1.73 m2)时,以GFR值为状态变量,UAC值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发现,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截断点UAC值为10.90 mg/L。当患者GFR≥60 ml/(min·1.73 m2)时,UAC异常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于UAC正常人群(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GFR值随UAC值的升高而降低,即UAC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患者肾功能变化情况,但部分患者在GFR值明显下降[GFR<60 ml/(min·1.73 m2)]时,UAC仍可处于正常水平,此时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情况不应该以传统标准(UAC<30 mg/L)为界限。在临床工作中需同时关注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及尿蛋白情况,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半年应答欠佳的患者,联合应用α-2b干扰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就诊的,已予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半年应答欠佳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共60例,治疗组30例,予α-2b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12个月,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ALT水平、HBV—DNA水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早期应答欠佳的患者联合应用α-2b干扰素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加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加亚急性肝衰竭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自治疗后1周,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自治疗后2周,总胆红素(TBil)水平自治疗后3周开始显著下降(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自治疗后3周开始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ALT水平自治疗后1周,HBV-DNA、TBil水平自治疗后3周开始显著下降(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HBV-DNA、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T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T水平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加亚急性肝衰竭疗效优于综合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e~+/e~- CHB)过程中的病毒学应答异同,为ADV在e~+/e~-CHB中的抗病毒治疗过程提供个体化指导.方法选取e~+CHB和e~-CHB患者各40例,两组均口服ADV片10mg,1次/d,连续服用52周,停药后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期间第4、12、24、36、48、52周,停药后第12周对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同时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gt其他指标.结果 除第4、12周外,e~-CHB患者HBV DNA转阴率在各观察时间点均高于e~+CHB患者(P<0.01),e~+CHB患者HBV DNA转阴率在52周内持续升高,于第52周达到高峰55.3%(21/38),而e~-CHB患者在第24周即达到高峰97.5%(39/40),此后维持在84.6%(33/39);e~-CHB患者HBV DNA转阴率高峰出现的时间点早于e~+CHB患者,导致其治疗路线图不同.停药后第12周,e~+CHB组患者的HBV DNA复发率[5.3%(2/38)]明显低于e~-CHB组[23.1%(9/39),P<0.05].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良好,无明显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 ADV能有效抑制e~+/e~-CHB患者的病毒复制,52周内e~-CHB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e~+CHB.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gGFR)在肾积水和非肾积水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同时接受双血浆法测定GFR(rGFR)和gGFR的肾积水患者和非肾积水肾病患者,肾积水患者191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94例,年龄(43.35±15.91)岁;非肾积水肾病患者133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51例,年龄(55.31±13.54)岁。参照美国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将肾积水患者和非肾积水肾病患者分别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轻、中、重度慢性肾衰竭组,对每组gGFR和rGFR进行分析比较,并计算两种方法的差值(ΔGFR)。不同肾功能组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行LSD-t检验法进行两两比较。gGFR和rGFR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一致性分析用Bland-Altman检验。 结果 肾积水和非肾积水肾病患者的gGFR比rGFR高,且前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60±22.58) mL/(1.73 m2·min) vs. (58.67±20.49) mL/(1.73 m2·min),t=9.335,P=0.000];与非肾积水肾病患者比较,肾积水患者gGFR和rGFR的相关性(r=0.692,P=0.000)较低。在肾积水患者中,轻、中、重度慢性肾衰竭组的gGFR均明显高于rGFR[(81.01±18.40) mL/(1.73 m2·min) vs. (71.03±7.74) mL/(1.73 m2·min)、(60.98±18.28) mL/(1.73 m2·min) vs. (45.85±7.60) mL/(1.73 m2·min)、(42.88±16.14) mL/(1.73 m2·min) vs. (23.65±4.04) mL/(1.73 m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59、8.398、4.480,均P<0.05);中度慢性肾衰竭组gGFR和rGFR的相关性(r=0.461,P=0.000)最高;肾功能正常组和轻、中、重度慢性肾衰竭组患者的ΔGFR逐渐增高,分别为(?1.61±14.05)、(9.99±18.81)、(15.14±16.54)、(19.23±15.48)mL/(1.73 m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95,P=0.001); 有5.76%(11/191,>5%)的点在一致性界限(LOA)之外,gGFR和rGFR的一致性较差。在非肾积水肾病患者中,轻度慢性肾衰竭组的gGFR明显低于rGFR[(66.08±8.97) mL/(1.73 m2·min) vs. (70.59±8.08) mL/(1.73 m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P<0.05),中、重度慢性肾衰竭组的gGFR高于rGFR[(45.99±9.76) mL/(1.73 m2·min) vs. (43.83±8.29) mL/(1.73 m2·min)、(26.25±8.57) mL/(1.73 m2·min)vs.(20.19±5.72) mL/(1.73 m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5、4.907,均P<0.05);轻度慢性肾衰竭组gGFR和rGFR的相关性(r=0.737,P=0.000)最高;肾功能正常组和轻、中、重度慢性肾衰竭组患者的ΔGFR逐渐增高,分别为(?5.64±16.64)、(?4.51±6.23)、(2.16±7.71)、(6.06±6.87)mL/(1.73 m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46,P=0.000);有3.01%(4/133,<5%)的点在LOA之外,gGFR和rGFR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 肾动态显像Gates法评估肾积水患者的GFR价值有限,应参考双血浆法的定量结果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2.
罗红  聂青和  甘雪婷 《武警医学》2003,14(5):275-277
 目的观察左旋咪唑搽剂联合拉咪夫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分为A、B、C 3组,各组随机分为两组,用药方式:(1)联合用药组:左旋咪唑搽剂(LL)5ml均匀涂于四肢皮肤上,2/周,拉咪夫啶(LMI)100mg口服,1/d,连续用药6个月.(2)单一用药组:拉咪夫啶(LMI)100mg口服,1/d,连续用药6个月.结果在A、B、C 3组中联合用药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单-用药组(P<0.05);治疗前血清ALT>ULN(正常上限)2~5倍者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ALT在ULN<2倍或正常者.结论联合用药可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前ALT水平也是影响HBeAg血清转换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Tcm-DTPA)肾动态显像Gate's法及血肌酐估测法在多囊肾各时期肾小球滤过率(GFR)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8年9月未行透析治疗的多囊肾患者59例。参考美国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依据慢性肾病(CKD)分期(1~5期),以双血浆法测定GFR为参考标准,将多囊肾患者分为3组。A组:GFR ≥ 60 mL/(min·1.73m2),CKD分期为1~2期,共19例;B组:60 mL/(min·1.73 m2)>GFR ≥ 30 mL/(min·1.73 m2),CKD分期为3期,共23例;C组:GFR < 30 mL/(min·1.73 m2),CKD分期为4~5期,共17例。将Gate's法、血肌酐估测法测定的GFR分别与双血浆法测定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血肌酐估测法测得的A、B、C 3组的GFR分别为(85.43±19.77)、(46.56±15.48)、(20.96±11.3)mL/(min·1.73 m2),双血浆法测得的GFR分别为(80.58±16.2)、(42.66±7.63)、(18.61±7.21)mL/(min·1.73 m2),两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62、-1.592、-1.791,均P>0.05),且均有很好的相关性(r=0.69、0.68、0.92,均P < 0.05)。(2)Gate's法测得的A、B、C 3组的GFR分别为(75.39±20.75)、(42.86±18.95)、(25.85±14.91)mL/(min·1.73 m2),与双血浆法测定的GFR比较,两者在A、B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5、-0.061,均P>0.05),且均有很好的相关性(r=0.55、0.62,均P < 0.05);但是,两者在C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2,P < 0.05),且无明显相关性(r=0.36,P>0.05)。结论Gate's法可很好地评估多囊肾CKD分期为1~3期的患者的肾功能GFR,但对CKD分期为4~5期的患者不适合。血肌酐估测法可有效评价多囊肾CKD各时期的肾功能GFR。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加用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不同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法的优点。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50μg/次,隔日1次,肌肉注射)加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为6~12个月或12个月以上。对照组49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单药治疗(方法同前)。结果①治疗组12和18个月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9.03%和38.71%;对照组12和18个月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8.57%和36.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6、12、18个月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分别为66.13%、83.87%和88.71%,对照组为8.16%、53.06%和5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性别、年龄对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影响,治疗前HBVDNA〈6log10拷贝/ml者HBeAg血清转换率较高。④重组人干扰素α-1b组发热及血象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2.26%和27.42%,对照组分别为36.73%和34.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无明显差异,但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明显高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组。拉米夫定的耐药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后对拉米夫定(LMV)耐药的乙型肝炎复发者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前后HBV多聚酶(P)基因区序列的演变,为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抗病毒治疗,以及针对病毒逃逸株的疫苗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8例LMV耐药的HBV再感染者接受了ADV治疗,对2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服药前后HBV P基因区进行PCR扩增及TA克隆,随机选取10个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 核酸序列分析未发现目前已证实的与ADV耐药性变异有关的A181V/T及rtN236T变异体,但有多个目前未报道的氨基酸替换位点,且服药前均有与LMV耐药性变异有关的rtL180M变异体存在.结论 rtL180M替换可能影响ADV的抗病毒疗效;ADV耐药性变异很可能还存在于A181V/T及rtN236T以外的位点,抑或ADV耐药性变异株出现较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的单侧单发肾癌患者总肾、患肾及健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特点。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50例单侧单发肾癌患者(肾癌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3~65(54.2±9.7)岁]的术前临床资料,并以中国肾癌高发年龄段(47~68岁)的60名健康受试者[其中男性36名、女性24名,年龄(56.1±8.6)岁]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肾癌组患者术前与对照组同期均行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肾动态显像,比较2组受试者的临床指标、总肾及单肾GFR。肾癌组总肾GFR与对照组总肾GFR,肾癌组患肾、健肾GFR与对照组单肾GFR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肾癌组患者中非对称肾功能的发生情况和健肾代偿情况,比较慢性肾脏病学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和Gate's法计算肾癌组总肾GFR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分析。 结果 肾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比、年龄、吸烟情况、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和尿酸等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0.021,t=0.656~1.980,均P>0.05)。肾癌组患者总肾GFR[(103.9±15.9) mL/min]与对照组[(103.2±10.6) mL/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6,P=0.908)。与对照组单肾GFR[(51.2±5.9 ) mL/min]相比,肾癌组患肾GFR[(47.4±13.0) mL/min]明显降低,健肾GFR[(56.1±10.9) mL/min]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8、2.837,均 P <0.05)。50例肾癌患者中,21例患者患肾与健肾GFR占总肾GFR的百分比之差的绝对值>10%;16例患者健肾GFR高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单肾GFR参考值范围的上限。慢性肾脏病学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和Gate's法分别计算肾癌组总肾GF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1±26.1) mL/(min·1.73 m2)vs. (108.7±13.4) mL/(min·1.73 m2),t=3.765,P<0.05]且二者具有相关性(r=0.54,P<0.05)。 结论 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可获得患肾和健肾GFR变化的准确信息,为肾癌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大样本来源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多重耐药HBV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 80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反转录酶(RT)区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的突变类型及频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和克隆测序法(≥20个克隆/样本)对其中的46例多重耐药HBV突变株进行鉴定。采用体外表型耐药分析法检测核苷类与核苷酸类联合处理对多重耐药HBV的抑制效果。分析临床治疗方案在多重耐药HBV感染的发生及控制中的作用。结果在11 80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共3658例(31.0%)检出核苷(酸)类耐药相关突变,其中拉米夫定(LAM)耐药突变2592例(70.9%),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突变665例(18.2%),恩替卡韦(ETV)耐药突变293例(8.0%),替比夫定(LdT)耐药突变62例(1.7%),同时针对核苷类和核苷酸类的多重耐药(MDR)突变46例(1.3%)。对46例多重耐药感染样本的克隆测序显示,40例样本在同一病毒基因组上检出MDR突变,其他6例样本的MDR突变则存在于不同的HBV基因组中。基因型分析显示共有15种病毒变异形式,同时耐LAM(或LdT)和ADV,以及同时耐ETV和ADV的MDR株分别为10种和5种。体外表型耐药分析结果显示,ETV(或LAM)和ADV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内MDR HBV的复制,但对野生株无类似效果。临床用药方案分析显示,多重耐药HBV感染常出现在LAM(或)LdT、ADV、ETV序贯治疗的患者,以LAM→ADV(22例)和LAM→ADV→ETV(10例)最多见,发生多重耐药后大多出现病毒学和(或)生化学突破。LAM+ADV或ETV+ADV联合挽救治疗可成功将大多数多重耐药HBV的DNA复制控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结论我国MDR HBV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表型分析和临床观察均证实核苷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MDR HBV复制。多重耐药HBV感染的发生与临床长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治疗有关,密切监测病毒应答及耐药突变对于临床尽早制定最优的抗病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