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代向党  王赢  程喆  吴建民   《放射学实践》2010,25(7):799-802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AFP或影像学证实的符合标准的中晚期肝癌112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和TACE+射频消融组(RFA)。TACE组54例,TACE+RFA组58例。结果:TACE组治疗有效率为44%,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为6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组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64%和23%,中位生存期1.725年,联合介入治疗组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3%、88%和79%,中位生存期为2.296年。联合介入治疗组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显著高于TACE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超选择栓塞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科诊治的3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22例)在肠系膜上动脉、肝固有动脉以51℃灌注化疗1 h,然后超选择至肝脏病灶的供血动脉,进行化疗栓塞。对照组(17例)接受传统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比较2组的客观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及1年生存率。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的客观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27.3% vs. 23.5%,P>0.05),临床获益率也无统计学差异(81.8% vs. 76.5%,P>0.05)。但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3.2% vs. 46.7%,P<0.05)。两组都未出现血管痉挛、闭塞等特殊并发症。 结论: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超选择栓塞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远期效果优于传统TACE。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肠癌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对肝转移及总生存率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87例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A组,38例)和全身化疗组(B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肝转移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A组1、2、3年的肝转移率分别为2.63%,7.89%,10.52%,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0.20%,26.53%,3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2.10%,71.05%,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95.91%,75.51%,5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能有效预防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显著提高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余书勇  王光伟  吉健勇  熊林 《人民军医》2004,47(11):628-630
目的 :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皮下置泵化疗对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将直肠癌根治术后 5 9例分为观察组 33例 ,采用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皮下置泵化疗 ;对照组 2 6例 ,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均为氟尿嘧啶 顺铂 (DDP) 丝裂霉素 (MMC)。结果 :术后随访 5年 ,经B超、CT、MRI证实 ,观察组肝转移 8例 (2 4 2 % ) ,死亡 13例 ,5年生存率 6 0 6 % ;均未发生因置管化疗所致大出血、血栓、肝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对照组 5年肝转移 9例 (34 6 % ) ,死亡 14例 ,5年生存率 4 6 2 %。两组肝转移和生存率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后 ,以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化疗可明显降低肿瘤肝转移的发生率 ,提高其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效果。方法  4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者 ,其中单纯灌注化疗 14例 ,化疗栓塞 2 8例。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 ,碘油药物乳剂和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完全缓解 (CR) 2例 (4 .8% ) ,部分缓解 (PR) 2 0例 (4 7.6 % ) ,无变化 (NC) 18例(4 2 .9% ) ,进展 (PD) 2例 (4 .8% ) ,有效率 (CR PR) 5 2 .4% (2 2 / 42 )。平均生存期为 16 .4个月。 0 .5、1和 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0 .5 %、6 6 .7%和 2 3.8%。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及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4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RFA+TACE+cetuximab)23例和对照组(TACE+cetuximab)2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实体瘤疗效、1年总生存率(OS)、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达到73.9%(17/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9%(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1年PFS为52.2%,优于对照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RFA联合TACE及西妥昔单抗治疗的近期疗效及1年PFS优于单纯TACE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具有肿瘤完全坏死率高、肝内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L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无法手术切除或切除不完全的CLM分为2组,治疗组39例先行TACE,1周后在CT引导下行瘤体内注射无水乙醇,然后注入超液化碘油与丝裂霉素+阿霉素混合乳剂适量。对照组38例仅行TACE。结果:治疗组CR 4例(10.2%),PR 34例(87.2%),有效率(CR+PR)97.4%,中位生存期为42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45.8%、31.3%。对照组CR 1例(2.6%),PR28例(73.7%),有效率(CR+PR)76.3%,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1.0%、22.6%、9.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不能根治性切除的肝转移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综合性介入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生存率,旨在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分期相同但治疗方法不同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及全身静脉化疗组.其中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组27例,全身静脉化疗组18例.两组均采用Folfox方案化疗,治疗前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肝脏增强CT检查.随访其生存结果,分析两组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及1、2、3年生存率.结果 肝动脉化疗栓塞组的CR、PR率(20%、35%)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6.25%、25%)(P<0.05);肝动脉灌注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5± 0.5)个月,明显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生存期(13±0.5)个月;肝动脉灌注化疗组的1、2、3年生存率(62.96%、48.14%、22.2%)也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38.89%、16.67%、0%)(P<0.05).结论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结肠癌肝转移优于全身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9.
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经病理、影像学诊断及AFP值证实的原发性肝癌符合筛选条件的患者共82例,按住院号数的单、双数随机分成2组: 对照组(TACE组)40例,综合治疗组(TACE联合微波消融组)42例,对照组只给予TACE治疗;综合治疗组先行TACE后2~3周再予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结果 TACE组治疗40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54%和20%,中位生存期1.72年;综合治疗组42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76%和51%,中位生存期2.1年.综合治疗组的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显著高于TACE组(P<0.05).结论 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mFOLFOX6化疗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可切除率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给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mFOLFOX6治疗,观察62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由不可切除转变为可切除患者的比例及毒副反应。结果 28例患者(45. 2%)在系统化疗及TACE治疗后有手术切除的机会,最初治疗到手术的中位时间为7. 2个月,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可切除患者与不可切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1%和13%。TACE后综合征为主要的副反应(81%);其他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神经毒性。无患者死于不良反应。切除率与肝段及血管受累有关。结论 TACE联合mFOLFOX6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降低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副反应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术(PV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中晚期肝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TACE联合PVCE和常规TACE方法治疗。结果术后复查CT和甲胎蛋白(AFP),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非栓塞肝组织体积显著增大。结论TACE和PVCE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优于单独TACE技术,且可有效增加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2.
Since two decades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of liver metastas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numerous studies. However, no standardized therapeutic procedure exists so far. The present study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survival, response and side effects after TACE of liver metastases in 21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literature. A total of 68 TACE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A suspension of degradable starch microspheres (DSM, Spherex) and Mitomycin C was applied selectively into hepatic arteries via a transfemoral approach. DSM effect a temporary arterial occlusion. Follow-up studies were performed by contrast enhanced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The median survival was 13.8 months. Therapeutic response (according to WHO) was observed only in three patients. The progression free interval was 5.8 months. Patients developed a postembolization-syndrome (abdominal pain, fever, nausea) and increased transaminases in 27-43% of all interventions. A gastric ulcer occurred after four, cholecystitis after two TACE.As already shown in most previous studies, regardless of the used agents, also this investigation underlines the moderat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ACE on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So far, no significant survival benefit has been shown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response rates are rather limited. In general, complications of TACE seem to be rare, but should not to be underestimated. Compared to TACE with long or permanent arterial occlusion, postembolization syndrome seems to be less pronounced using DSM. As TACE is rather a palliative therapeutic approach, DSM therefore might be more suited. Further studies on TACE of liver metastases should focus on to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贲门癌肝转移的血供特点及其与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42例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贲门癌肝转移患者同时行贲门及肝脏肿瘤靶动脉栓塞化疗术。随后,在所有患者中观察了病灶血供特点,并评价了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效果及生存率。结果贲门癌病灶主要由胃左动脉供血,左膈下动脉、胃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可能参与供血。肝转移瘤由肝动脉供血,其中富血供、染色征明显者6例(14.3%),治疗有效率为83.3%;血供中等、染色较淡28例(66.7%),治疗有效率为53.5%;血供稀少、染色呈淡絮状或无明显染色8例(19.0%),治疗有效率为37.5%。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0.5、1、2、3、5a生存率分别为90.4%,76.1%,33.3%,7.1%和2.4%。本组患者于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为19.6个月。结论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贲门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富血供肿瘤疗效优于乏血供肿瘤。  相似文献   

14.
高强度聚焦超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和位于肝门区肝癌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再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 治疗的意义。方法:对近年符合条件的30例肝癌患者先行TACE,而后进行HIFU治疗。另30例肝癌患者直接 给予TACE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甲胎蛋白(AFP),一个月后复查超声或CT、MRI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 每3个月复查。结果:TACE加HIFU组肿瘤完全坏死率86.6%(26/30),单纯TACE组23.3%(7/30),差异有显 著意义。前组AFP转阴率73.9%(17/23),后组18.6%(5/27);前组6个月无瘤生存率100%(30/30),后组 76.6%(23/30);前组1年生存率为100%,后组1年生存率为73.3%,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中晚期肝癌、位于 肝门区肝癌、边界不清的或多个病灶的肝癌先行TACE,再适时给予HIFU,可以扩大肿瘤坏死范围,增加肿瘤完全 坏死率,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高危因素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266例肝癌患者接受536次介入治疗,患有门静脉癌栓或血胆红素升高(>34 μmoL/L)者为高危组,余患者为低危组.高危组74例(27.8%),低危组192例.高危组采用更加超选择性栓塞、较少的栓塞剂用量和较少的手术次数(为1.4和2.3 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期.结果 全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5和7.6%,P=0.07),高危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45%和16%,低危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3%和18%,低危组生存期长于高危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 高危因素肝癌患者TACE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显著增加.采用适当的技术,TACE对高危因素肝癌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经支气管动脉给药预防肝癌肺转移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预防肝癌肺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肝癌患者按栓塞化疗 (TACE)后是否实施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化疗将其分为A组 (31例 )与B组 (36例 )。前者仅行单纯性TACE治疗 ,后者则在TACE完成后即刻将导管送至双侧支气管动脉给予预防或治疗剂量的抗癌药。BAI次数及间隔时间与TACE相同。跟踪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转移与生存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 6~ 2 4个月。A组发生肺转移 9例 ,出现较明显呼吸道症状者 8例 ,6、12和 2 4个月肺转移率分别为 9.1%、15 .4 %和 71.4 % ,其生存率分别为 71.0 %、4 1.9%和 2 2 .6 %。B组仅见 5例肺转移 ,3例出现了呼吸道症状 ,其 6、12和 2 4个月肺转移率分别为 0、10 .5 %和 2 5 .0 % ,生存率分别为 75 .0 %、5 2 .7%和 33.3%。两组 2 4个月肺转移率对比差异性非常显著。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防治肝癌肺转移非常有效 ,能明显降低肝癌患肺部转移的发生率 ,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联合射频热凝治疗大肝癌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探讨晚期原发性大肝癌(直径大于5cm)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再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晚期原发性大肝癌患者62例,其中联合组32例,即先行TACE治疗,再行B超引导下PRFA治疗。TACE组30例,仅行TACE治疗。治疗后1个月定期检测甲胎蛋白(AFP)值,同时行CT、MRI或B超复查肿瘤坏死的情况。评价两组AFP值转阴率、1年生存率以及肿瘤完全坏死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组和TACE组AFP值转阴率分别为50.0%,42.8%(P=0.639)。1年生存率分别为37.5%,30.0%(P=0.243)。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68.7%,40.0%(P=0.023)。两组间肿瘤完全坏死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间AFP值转阴率及1年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先行TACE治疗,再行PRFA治疗,较仅行TACE治疗,并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碘油沉积良好患者疗效。:方法:采用Kaplan-Meier统计学方法对144例碘油沉积良好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生存率。结果:144例患者总体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 63.7%、51.7%、33.9%、16.9%。与本科报道的肝癌总体生存率比较,1、2、3、4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88)。结论:肝TACE治疗中肝瘤内碘油沉积良好能提高肝癌患者近期的治疗效果和1、2、3、4年生存率,但5年以后的远期疗效欠佳。肝TACE治疗的同时需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大剂量热碘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消化道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消化道癌肝转移患者分为两组,48例(联合组)采用大剂量热碘油TACE联合RFA治疗;48例(对照组)采用常温碘油TACE治疗。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75%(36/48),对照组有效率为33%(16/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肝功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18、24个月生存率联合组分别为100%、85%、56%、27%,对照组分别为90%、53%、19%、8%。结论大剂量热碘油TACE联合RFA可以有效控制肝转移癌患者肝内病变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而肝功能无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