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0±8(37~62)岁的11(男9、女2)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A组)、55±7(46~64)岁的8(男7、女1)例缺血性心肌病(至少1支主支狭窄>75%)患者(B组)和49±10岁的17(男11、女6)例检查未见异常者(C组)中,分别有8例、8例和9例曾作心导管检查。测定最低左室压(LVPmin)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以阐明舒张早期时间间期和舒张早期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A组心功能NYHA Ⅳ级5例、Ⅲ级6例;随访29±18个月,死亡5例。B组心功能NYHA Ⅳ级1例、Ⅲ级5例和Ⅱ级2例;随访29±17个月,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2.
A组为48±11岁的212(男175、女37)例非志愿者,无心脏病的临床表现,静息心电图正常,活动平板试验无胸痛。B组51±11岁的31(男16,女15)例冠脉造影未见异常者,其中2例既往Q波型心梗,3例左室肥厚。C组为62±10岁的15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13例既往Q波型心梗,13例左室肥厚。D组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鲁南欣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将确诊的 4 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无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随机分成三组 ,其中长效心痛治 (下称 A组 ) 77例 ,男 4 1例、女 36例 ,年龄 57± 9岁 ,病程 6 .3± 2 .7年 ;鲁南欣康 (下称 B组 ) 377例 ,男 2 18例、女 159例 ,年龄 58± 8岁 ,病程 6 .3± 3.1岁 ;复方丹参 (下称 C组 ) 32例 ,男 17例、女 15例 ,年龄 6 4± 9岁 ,病程 5.4± 3.5年。三组的合并症、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差异 (P<0 .0 5)。A组每次口服长效心痛治 5mg,B组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 (TET)阳性患者Q -T离散度 (QTd)变化的意义。方法  93例受试者根据TET分为阳性组 (A组 ) 3 8例 ,男 女 =13 2 5 ,年龄 5 5± 8岁和阴性组 (B组 ) 5 5例 ,男 女 =2 6 2 9,比较两组TET前后QTd、QTcd的变化。结果 运动前QTd、QTcdA组分别为 41± 15ms和 46± 18ms,B组分别 ( 3 8± 14)ms和 ( 46±16)ms,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达次极量运动时A组QTd为 ( 5 1± 17)ms与运动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QTcd为 ( 79± 2 8)ms ,与运动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B组QTd、QTcd分别为 ( 3 7± 16)ms和 ( 5 1± 19)ms,与运动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运动后QTd、QTcd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TET阳性与QTd之间有良好的临床相关性。可反映运动负荷造成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5.
受试者为39~64岁的14例变异型心绞痛男性患者,即静息时发生心绞痛伴心前导联ST段抬高。冷加压试验(CPT)前停用硝酸酯和硝苯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例外。无一例使用β阻滞剂或洋地黄。A组7例CPT前12~16h静脉注射单剂乙酰水杨酸的赖氨酸盐3.6mg/kg(相当于阿司匹林2mg/kg),B组7例则否。空腹口服安定10mg后,受试者将手置于冰水内3min。 CPT前A组主动脉血和心大静脉血血栓素B_2(TxB_2,TxA_2的稳定代谢产物)浓度均低于B组(45±16对109±56pg/ml,p<0.02;47±19对176±88pg/ml,p<0.005)。CPT第3min A组主动脉血和心大静脉血TxB_2浓度均低于B组(48±30对160±92  相似文献   

6.
对象为51.7±7.6岁的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男性患者,卧位蹬车试验均为阳性,即水平型或下垂型ST段(J点在0.08秒处)压低≥1mm。A组35例均有心绞病史且运动试验诱发心绞痛,B组39例均无心绞病史且运动试验未能诱发心绞痛。AB两组的年龄、心肌梗塞史(14/35对20/39,NS)、高血压史、吸烟史、左室喷血分数(61±11%对60±9%,NS)、左室舒张末压(15±6对16±5mmHg,NS)均无显著差别。AB两组冠脉单支(5/35对6/39,NS)、双支(13/35对13/39,NS)和三支(17/35对20/39,NS)病变大致相等。  相似文献   

7.
将55±7岁的42(男41、女1)例病程至少6个月、经积极治疗仍有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组,两组的平均年龄、心绞痛既往史、每月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既往心肌梗塞史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均无显著差异。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每例患者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75%。  相似文献   

8.
1997~ 2 0 0 0年 ,我们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合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 1 60例稳定型心绞痛 ( SAP)。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 WHO关于 SAP诊断标准 ,至少有 4个月以上典型劳力型心绞痛病史、每周发作≥ 5次 ,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的门诊患者 1 60例为研究对象。 1 60例 SAP患者中 ,男 1 0 8例 ,女 52例 ;年龄 ( 52± 1 6)岁。除外无痛性心肌缺血、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高血压心脏病、并发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平分为 A、B两组。A组 80例 ,男 52例 ,女 2 8例 ,年龄 ( 51± 1 …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巴酚丁胺 (dobutamine ,DB)、及潘生丁 (dipyridamole ,DP )两种心电图药物负荷试验联合应用对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1.资料与方法 :冠心病组为 15 6例冠心病患者 ,男 12 4例 ,女 32例 ,平均年龄 (5 4± 6 .3)岁 ,其中心绞痛型 12 2例 ,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且仍有梗死后心绞痛发作者 34例。病例均依据典型病史、心电图 (或动态心电图 )和心肌酶学变化而确诊。对照组为无心脏病史者 12 0例 ,男 10 0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48± 8.5 )岁。两组性别比及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患者均…  相似文献   

10.
102名疑有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做麦角新碱激发试验,试验前停用抗心绞痛药物至少24h,经导管于主动脉窦内注入0.05~0.2mg马来酸麦角新碱,当出现心电图异常或心绞痛时立即施行冠脉造影,再用硝酸酯类药物解除心绞痛后再次造影。如果激发时冠脉内径比用硝酸酯药物后缩小≥75%判为阳性。102例中:52(男46,女6)例激发试验阳性,年龄29~70岁,50(男24,女26)例激发试验为阴性,年龄25~72岁。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U波倒置:①新出现的U波倒置,深度≥0.5mm;②新出现的U波双相,早期负向波≥0.5mm;③原有负向U波,增深≥0.5mm。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分析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心电图 QTd的变化 ,探讨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病例选择了 1996 - 0 8~1999- 0 6期间住院患者 ,冠心病组 (A组 ) 6 7例 ,男 41例 ,女2 6例 ,平均年龄 5 3.8± 11.3(44~ 6 6 )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A1 组 )2 2例 ,均为 AMI后 4~ 8周恢复期患者。非心肌梗死组 (A2组 ) 4 5例 ,除外不稳定性心绞痛。正常对照组 (B组 ) 82例 ,男5 3例 ,女 2 9例 ,平均年龄 45 .7± 8.9(37~ 5 5 )岁。所有入选病例均除外影响心电图 QT改变的其它因素。  采用 Quiton Q…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评价冠心病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心脏病发作致短暂心肌缺血时心房利钠因子(ANF)的释放。 29例病人稳定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并有心绞痛症状(加拿大心血管协会Ⅱ~Ⅲ级)分为三组。A组11例(男 8,女 3;年龄58.6±1.4岁)单支血管施行 PTCA,球囊扩张 90~120秒,反复测量平均肺动脉楔压(MPAWP)并从肺动脉取血测定ANF(基础值及PTCA后 2、5、15分钟的值)。B组 10例(男 6,女4;年龄 51.5±2.1岁)为对照,染料负荷血管造影在15分钟内完成,在0、10、15、30、45、60分钟测定 MPAWP和 ANF。C组 8例(男5,女3;年龄 52.1±2.2岁)于心绞痛发作时,5(胸痛即将解除时)、10、15、30分钟测定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病人来源于2002年3月至11月收住我院的40例入选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前1个月未服用任何降脂药物,随机分A组(20例)为常规治疗,年龄(58.8±9.7)岁,男14例,女6例。B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年龄(64.0±9.8)岁,男15例,女5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匹配良好。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检测血脂、肝肾功能、心…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分别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进行抗栓治疗 ,并观察其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情况。1 资料与方法1998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我院收治的UAP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和普通肝素对照组各 3 0例。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平均年龄 ( 63 .7± 2 .9)岁 ,其中男 2 8例 ,女 2例 ;对照组 (普通肝素治疗组 )平均年龄 ( 61.4± 2 .5 )岁 ,其中男 2 7例 ,女 3例 ;所有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均伴有ECG相邻 2个导联的ST段缺血性偏移 >0 .1mV ,ST段压低、T倒置或伪改善。用药前 48h内心绞痛…  相似文献   

15.
60±8(48~73)岁的10(男6、女4)例慢性(至少2周)心房颤动患者(A组)在择期复律前后和39±18(15~84)岁的14(男9、女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的患者(B组)在诱发室上速前后,采血以直接放射免疫法(敏感度1.9Pg/ml)测定血浆免疫反应性心房利钠因子(ANF)水平。无一例受试者有心力衰竭或肾功能衰竭,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电解质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以内。 A组包括瓣膜性心脏病5例,轻度高血压3例和无心脏病依据者2例。在使用洋地黄、抗凝剂治疗达到稳定状态下给予同步直流电击,各例均恢复窦性心律。采前臂静脉血之前静卧15~30分钟。复律后1小时血浆ANF水平低于复律前(138±48~116  相似文献   

16.
X综合征患者运动负荷时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7年,Likoff等将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但有心绞痛发作且运动心电图示缺血性改变者,命名为X综合征。 54.8±7.5岁的16(男7、女9)例X综合征患者(X组),造影未见冠脉狭窄50%以上也无室壁活动异常,运动诱发心绞痛伴ST段下垂型或水平型压低0.2mV以上。53.1±7.0岁的9(男8、女1)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AP组)造影示单支狭窄75%以上。50.5±8.0岁的18(男9、女4)例正常对照者(NC  相似文献   

17.
运动试验中STc延长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96年10月份以来临床资料完整的44例心绞痛患者及26例健康者作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前后心电图ST段比较,旨在探讨ST段变化诊断冠心病的意义。为了摒除心率快慢对ST段的影响,我们取校正后的ST段(STc)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对象 心绞痛(按WHO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患者44例(A组),均来自本院住院或门诊病人;其中,男2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52.1±4.4岁。健康志愿者26例(B组),其中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47.7±5.5岁。所有参加研究对象均排除冠心病外的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及其它原因引起的ST段变化。A组病人,如已服用影响心电图变化药物…  相似文献   

18.
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状态对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与心电图QT离散度 (QTd)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PTCA)再灌注治疗成功的AMI患者 30 8例 ,再灌注治疗后 1h按照 12导联心电图ST段的下移幅度分为A和B两组。A组为ST段迅速下降组 (下降≥ 5 0 % ) ,共 2 2 1例 ;B组为ST段持续抬高组 (下降 <5 0 % ) ,共 87例。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再灌注治疗后 1h和 2 4h心电图的QTd ,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CK、CK MB峰值均明显小于B组 (P <0 0 5 ) ,分别为 (315 5± 2 0 4 6 )vs(4 2 5 3± 2 76 2 ) ;(12 9± 80 )vs(181± 94 )。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 (5 7%vs 4 7% ,P <0 0 5 ) ,左心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7 5 %vs10 4 % ;4 6 %vs 8 3% )。A组再灌注治疗后 1h、2 4h心电图QTd均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 ,分别为 (4 0± 14 )vs(4 6± 12 ) ;(37± 13)vs(4 5± 15 )。结论 AMI再灌注治疗后 ,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与临床预后及QTd有相关性 ,QTd和心电图ST段回落速度是判断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的简易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19.
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作为反映心肌缺血的血清标志物 ,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我们就GPBB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研究。1 资料与方法 :健康人 34例 ,男 19例 ,女 15例 ,年龄(32 5± 11 8)岁。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14例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48 3± 12 1)岁。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2 8例 ,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 (5 2 8± 10 8)岁。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于入院后 0~ 4h、8、16、2 4、36、72h分别采取肘静脉血 4ml;入院后仍有发作者 ,于再次发作后 0、2、4、8、16…  相似文献   

20.
高分辨力超声观测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检测动脉内皮功能的非创伤性方法 [1 ]。本文应用该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的 3 0例患者进行了观察 ,以评价冠心病( CH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对本院 3 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 ,其中男 2 3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 8± 11岁 ,心绞痛 8例 ,心肌梗死 2 2例。并根据造影情况分一支血管病变组 ( CHD1 )及多支血管病变组 ( CHD2 )。其中 ,CHD1 组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平均年龄 5 7± 9岁 ,CHD2 组 15例 ,男 12例 ,女 3例。平均年龄 5 9± 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