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男科病证结合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伯 《北京中医》2002,21(5):274-276
目的 探讨中医男科在病证结合的理论研究中如何与实践结合,与当代科技发展同步,以推进中医男科病证结合理论体系的发展。方法 通过分析中医、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的病证结合形式,找出其中的异同点。指出中医病证存在的科学性、必然性以及中医病证理论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密切联系,结论 走出三个误区;即以西医病名为纲误区;中医现代化要否定辨证论治体系误区;中医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医药现代化的误区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现代化应吸收和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以促进中医药学发展,但在中医药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以西医理论解释中医,中药西药化,以还原论代替系统论的研究思路,以及中医实验研究刻意迎合西医等;同时中医本身存在一些弊病,主要有中医理论的固步自封,临床辨证缺乏客观性和规范性,故中医药现代化必须明确两点:需要发扬和保留的是整体性的辨证思维;需要充实的是难确的易于与现代化交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中医护理专家冯运华基于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二者相结合的病证结合理论,提出"病证结合护理"的中医护理观点,围绕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模式创新、体现了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优势互补,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结合循证护理原则,以血瘀证护理为切入点,对"病证结合护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心血管系统为主的中医优势病种"病证结合护理方案",丰富了中医护理学理论,促进了中医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界,一直有人对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持否定态度,认为西医的“病”异化了中医对“证”的思维模式,“病证结合”是中医西化的根源。所以坚持主张“病证分离”。严格地说,“病证结合”实际只是中西医临床思维的一种结合而不是融合,它仅仅是把中西医两种不同的识病方法结合在了一起应用于临床。这种“病证结合”的思维形式在中医临床已极为普遍,并形成一种趋势。笔者以为,“病证结合”模式,是当代中医临床的需要,是现代医学背景下中医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病与证的科学结合,只能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中医进步,而不会异化中医。理由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许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793-794
方证关系是指中医辨证论治中病证与方药间相互关系。方随证而立,方剂与所治疗的病证之间具有适配性。历代研究较多,自《伤寒论》以降,名家关乎方证论述层出不穷;现代研究更是百花齐放。方证关系的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具体应用,是关乎中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医动物模型重复性差,割裂了病与证的联系;单纯借鉴西医病理模型制备中医病和证的模型,不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病证结合模型体现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优势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医男科标准是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部中医男科标准《中医男科病证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已经出版。制定、弘扬中医男科标准,有利于提高中医男科诊治水平;有利于中医男科学术的发展;有利于中医男科国际化、标准化;有利于规范中医男科科研工作;有利于促进中医男科新药的研发;是中医男科学科的基础构建,是提高科学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为此,建议弘扬中医男科标准,促进中医男科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的一点看法和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模型的研制是中医科研的最主要手段 ,是中医现代化、中医继承与发展的基石 ,本文就直接满足临床需要的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的研制提出一些问题和设想。1 病证结合概念的澄清笔者认为病证结合是指西医的病和中医的证结合 ,如果将中医的病和证的结合就没有实际意义。中医的病  相似文献   

9.
古代医家已认识到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赖于脏腑机能活动的变化。据此中医以脏腑为纲,在对病证的定位、诊断、论治的基础上创立了藏象理论,并认为它是中医基础医学理论的核心之一,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贯穿于中医各科医疗实践的全过程。藏象理论将脏腑生理功能依据社会职能分工进行类比,对病证进行了规律性总结,但有些与人体生理,特别是脑中枢神经功能反应不符,为了使中医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有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否定的否定规律,运用开放性模式修正,充实和完善藏象理论,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追溯中医现代化的渊源,对中西医汇通与中西医结合的历程进行一系列的回顾与评估,提出中西医结合所面临的困境,并揭示中医现代化的误区,反思中医现代化的内涵,指出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并强调传统中医的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男科学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学科,目前在全国较大的医院均设有男科。但是,中医男科学的专业人才还是比较缺乏,尤其是经过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加强本科学生男科临床实习的带教,将为学生从事中医男科临床打下基础。而抓好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中医男科临床带教效果的关键。因此,我们通过采用理论教学结合临床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现将临床实习带教的一些经验简述如下。1中医男科实习带教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寒凝血瘀证是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是探索中医寒凝血瘀证候实质的基础,是后续开展中医临床研究的前提。该文对近年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理论支撑及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目前,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制备思路主要有病因造模、病因病理复合造模和病证结合造模3种。病因模型的制备主要采用冷暴露方法,根据寒冷的施加方法不同分为全身冷冻法、冰水浴法和局部冻伤法等;病因病理复合模型以寒冷刺激结合肾上腺素注射为主;常见的寒凝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有寒凝血瘀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模型、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寒凝血瘀证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等。三大模型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其中病证结合模型与临床实际的吻合度更高,可靠性和实用性更强,但此类模型的疾病种类较集中且病证结合方式存在争议。寒凝血瘀证模型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寒凝血瘀证表征评价,以及与血流状态有关的理化指标,如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微循环等指标,也有学者从血管舒缩功能、内分泌、能量代谢等方面进行探索,现阶段的模型评价方法客观性和特异性均有待完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应以临床实际为基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只有建立与临床病证特点高度吻合的动物模型才能更好地揭示寒凝血瘀证本质,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宏剑  黄铭涵  高远  林平 《新中医》2019,51(9):35-38
从病证结合角度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诊疗,是中医脾胃病学的一个特色。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纽扣。因此,构建符合临床特征的病证结合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发挥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优势。目前多数学者常应用多因素复合法制备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但与自然发病状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构建中医疾病的动物模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中医发病机理,并通过模拟中医病因、证候,以及方证结合等方法阐明中医证候的相关特征,优化构建方法,以促进中医药临床和科研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我国医学发展的道路,尤其在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关系上正展开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提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有区别,二者在概念、目的、标准、内容、途径和方法上是否相同;中西医结合是限制还是促进中医的发展,靠谁来实现这些任务;中医现代化与中西...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医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状况,我们开展了辨证思维能力训练课,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强化学生对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运用,提升临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内容上,注重中医辨治思维能力和病证结合辨治能力两方面;在训练方案上,采用案例教学,从单病证病例入手,上升到多病证病例及疑难病例等综合辨治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6.
病证结合理论及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茂盛 《中医杂志》2007,48(10):942-944
病证结合作为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在中医临床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其发展历程,提出传统病证结合、现代病证结合概念,论述了其表现形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深入探讨病证结合理论作出了尝试。  相似文献   

17.
论张仲景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王刚佐(江西中医学院中医诊断教研室南昌330006)关键词张仲景;诊断模式;病证结合中医历来重视辨证,也讲究辨病,主张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这是当代临床诊断的一大特色,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主要途径。然而,辨病与辨证究竟怎样结合?...  相似文献   

18.
自然科学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学科的分化与深化是其理论不断提高的一个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现代化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目标,成为与其它自然科学同步前进的前提。过去固有的理论框架和分科模式已难以适应这一要求,因此创建新的学科,是中医学发展的战略性需要,也是应用多学科的知识丰富中医学术内容的要求,下面我们仅就中医男科学创建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和可能性,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整个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是连接临床和基础理论的桥梁.从病证相互关系、证候现代研究和病证结合证候研究两大方面入手,回顾分析了中医病证结合证候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今后病证结合的证候研究的发展思路及趋势.提出中医证候研究应以证素的提取为前提,从病证结合入手,逐步建立证候规范化研究体系;提倡中西医结合寻找更有针对性的病证结合的证候治疗方案,从更深层面探讨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林宁 《中医研究》2007,20(1):52-53
详述三甲散的出处、组成、方义以及其主治病证“主客交”的含义;结合中医经典探讨其理论渊源以及清代温病学家对该方应用的发挥;简要总结该方的现代临床研究应用状况;试为该方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