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福尔马林致痛大鼠模型鞘内注射咪唑安定镇痛作用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对痛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成功置管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NS组)、致痛前给药组(M1组)及致病后给药组(M2组)。鞘内置管后5d,NS组、M1组及M2组大鼠于左后足掌部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100μL致痛,致痛前10min,NS组鞘内注射20μL生理盐水,MI组鞘内注射咪唑安定22μg,C组鞘内注射20μL生理盐水,足底注射100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采用大鼠缩腿、舔爪时间之和作为行为学观察指标。结果:NS组、M1组与M2组第二相缩腿、舔瓜累计时间显著长于C组(P〈0.01);M1组与M2组的缩腿、舔爪累计时间短于NS组(P〈0.01);且M1组短于M2组(P〈0.01)。结论:在福尔马林致病大鼠模型中鞘内注射咪唑安定镇痛作用的ED50为21.8μg,咪唑安定具有超前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局部外周应用氯诺昔康对大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同侧给药组、对侧给药组。给药30min后于给药侧或给药对侧后爪足底皮下注射20g/L福尔马林50μl,观察其后60min内每5min大鼠咬舔注射福尔马林爪的时间变化。结果 大鼠注射福尔马林后第一相(0~10min)咬/舔后爪累积时间,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相(10~60min)同侧给药组各剂量与对照组比较咬/舔后爪累积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外周应用氯诺昔康对大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的第二相有镇痛效应,此效应主要为局部效应而非全身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预先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溶液,对问斑寇蛛毒致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评估葡萄糖酸钙溶液对抑制问斑寇蛛毒致痛作用的疗效。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葡萄糖酸钙治疗组与致痛组,治疗组大鼠预先尾部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溶液,两组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以低剂量(10〉L/kg)、中低剂量(40μL/kg)、中剂量(100μL/kg)、高剂量(300μL/kg)的间斑寇蛛毒素及福尔马林(10%甲醛溶液)进行足底注射,观察记录两组大鼠注射后2、15、30min及2h缩足、舔足次数。结果(1)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蛛毒致痛大鼠缩足次数在15min内均高于福尔马林致痛组,然而30rain却低于福尔马林致痛组(P〈0.05);(2)15min时致痛组及治疗组大鼠缩足次数均与毒素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2=0.597,P〈0.05;r^2=0.426,P〈0.05);(3)葡萄糖酸钙治疗组与各毒素致痛组相比,大鼠缩足次数均减少(P〈O.05)。结论间斑寇蛛毒素致痛大鼠的作用相对于福尔马林在30min内更为强烈,但是30min后则较福尔马林组有所减轻,预先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的方法对间斑寇蛛毒致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奈福泮及可乐定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成功置管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S)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奈福泮(Nfp)组鞘内注射20μg奈福泮,可乐定(c)组鞘内注射20μg可乐定,奈福泮和可乐定联合用药(Nfp+C)组鞘内注射奈福泮10μg和可乐定10μg。在大鼠足底部注射5%福尔马林后立即记录1h内每5rain的缩腿、舔爪时间。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2h将所有动物处死取脊髓膨大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第二相缩腿、舔爪累计时间进行比较,联合注射组的缩腿、舔爪累计时间显著短于其他组(P〈0.01);联合注射组大鼠的脊髓背角FLI—N(c—fos免疫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P〈0.01)。结论:奈福泮与可乐定鞘内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鞘内可乐定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可乐定 (Clo)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行为学影响机制。方法 制备福尔马林致痛模型 ,观察可乐定 (Clo)、NO前体 (L- Arg)和 NOS抑制剂 L- NG-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对模型鼠缩腿舔爪时间的影响。结果  Clo组的缩腿舔爪时间 (38.6 0± 17.34) s/ 5 m in显著短于模型鼠组 (15 5 .4 1± 2 2 .0 4 ) s/ 5 m in,预先给予L- Arg或 L- NAME分别能加强或抑制以上作用。结论 可乐定能引起大鼠脊髓背角 NO的释放 ,可能是其产生抗伤害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甲醛致痛大鼠的行为学和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在右足底注射5%甲醛前30 min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米诺环素50μg。记录足底注射甲醛后1 h内每5 min的舔爪和缩腿时间,然后免疫组化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米诺环素鞘内注射明显减少甲醛诱导的缩腿和舔爪时间,显著减少注射侧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P〈0.05或〈0.01)。结论米诺环素鞘内注射能减少甲醛诱导的疼痛反应和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福尔马林致痛对大鼠行为学及脊髓NO、Fos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大鼠福尔马林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福尔马林对照组)和实验组(LaF组、LnF组)。NS组为正常对照组,LaF组、LnF组在同福尔马林对照组处理前分别给予L-精氨酸(L-Arg),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鞘内注射,在福尔马林处理后1/2h、O~1h分别检测大鼠脊髓NOS及Fos的表达及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结果:福尔马林对照组的缩腿舔爪时间长于NS组、脊髓的NOS及Fos表达显著强于NS组,预先给予L-Arg或L-NAME分别能加强或抑制以上作用。结论:福尔马林致痛能引起大鼠脊髓背角NO的释放,诱导Fos的表达可能是其产生伤害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Neo)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镇痛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又分为NS组和F组,实验组又细分为NeF组、LaNeF组和LnNeF组。NS组为正常对照组,F组给予5%福尔马林100μl,足底注射,NeF组、LaNeF组及LnNeF组在同F组处理前分别给予Neo、L-精氨酸(L-Arg) Neo鞘内注射(ith)、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NOS抑制剂) Neoith,在福尔马林处理后分别检测大鼠脊髓Fos的表达及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结果 NeF组的缩腿舔爪时间显著短于F组,脊髓的Fos表达显著弱于F组,预先给予L-Arg或L-NAME分别能加强及抑制以上作用。结论 新斯的明能引起大鼠脊髓背角NO的释放。抑制Fos表达可能是其产生抗伤害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两面针中木脂素化合物结晶-8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两面针中木脂素化合物结晶-8(简称结晶-8)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用药后扭体反应数,舔足后潜伏期;采用福尔马林法观察其I相和Ⅱ相的疼痛反应;通过小鼠光热刺激法观察用药后痛阀变化。结果:结晶-8(15、30、60mg/kg)均可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能延长小鼠舔足后的潜伏期;对福尔马林致痛模型动物的I相和Ⅱ相疼痛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延长小鼠甩尾潜伏期。结论:结晶-8有较显著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和脊髓背角c-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FLIN)数量的变化,探讨静脉注射丙帕他莫的镇痛效能与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NS组)、福尔马林组(F组)、丙帕他莫组(B组)、丙帕他莫预处理组(BF组)和福尔马林丙帕他莫组(FB组)。前4组中NS组和B组在注射NS、丙帕他莫10 min后分别于右后足趾皮下注射NS 100μl,F组和BF组分别在注射NS、丙帕他莫10 min后均注射5%福尔马林100μl。FB组给予福尔马林痛刺激10 min后静脉注射丙帕他莫480 mg/kg。各组行清醒静脉穿刺,注入NS或不同剂量的丙帕他莫后,观察行为表现,注射后立即以5 min为一时间段连续记录1 h内的缩腿、舔咬时间。足底注射后2 h取一脊髓节段做c-Fos免疫组化染色,计算FLIN数量。结果①BF组第一期急性早反应时间短于F组(P〈0.0 5);FB组第二期时间短于F组(P〈0.05)。Fos蛋白表达NS组和B组未见或偶见淡染FLIN。F组见大量FLIN主要分布在Ⅰ、Ⅱ层及Ⅴ、Ⅵ层。BF组各区FLIN均减少(P〈0.01)。FB组各区FLIN均少于F组相应区域(P〈0.01)。结论静脉注射丙帕他莫能有效抑制大鼠的伤害性行为和致痛侧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氯离子通道阻滞剂尼氟灭酸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血管收缩(HHPV)的影响及与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HHPV模型,将所有二级肺动脉环随机分为:常氧组(N组)、低氧高二氧化碳组(H组)、DMSO组(HD组)、尼氟灭酸组(NFA组)、尼氟灭酸+SB203580组(NFA+SB组)、尼氟灭酸+U0126组(NFA+U组),按照低氧高二氧化碳反应性测定的方法测定各组肺动脉环的张力变化。结果:NFA+SB组、NFA+U组二级肺动脉环的收缩峰值较HD组均明显下降(P〈0.05和尸〈0.01),但I期快速收缩和I期快速舒张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NFA+SB组的收缩峰值较NFA组明显下降(P〈0.05),但NFA+U组的收缩峰值较NFA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离子通道阻滞剂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减轻二级肺动脉环Ⅱ期持续性收缩,并逆转为舒张状态,从而发挥拮抗HHP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与硬膜外镇痛、自然分娩的对比研究,探讨瑞芬太尼对产妇镇痛效果、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6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瑞芬太尼静脉镇痛组(A组)、硬膜外镇痛组(B组)和自然分娩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正规宫缩建立后,A组静脉瑞芬太尼首次剂量10-20μg,背景剂量0.05μg·kg-1·min-1,病人自控镇痛(PCA)剂量0.25μg·kg-1,锁定时间2 min;B组硬膜外5 ml负荷量,持续注入0.1%罗哌卡因+0.000 2%芬太尼,背景剂量为6 ml·h-1,快速给药剂量设为2 ml,锁定时间为15 min;C组采用自然分娩常规产科处理。记录产妇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出血量、泌乳时间和不良反应,胎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神经和适应能力评分(NACS)。结果:随着产程的进展,A组VAS评分要明显高于B组(P〈0.05),C组的第1产程活跃期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P〈0.05),产妇出血量及泌乳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脐动脉血气值及NACS评分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较硬膜外镇痛效果差且不良反应多,但对新生儿影响无明显差异,对于不愿或椎管内镇痛有禁忌的产妇,可用瑞芬太尼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芬太尼鼻腔给药应用于癌症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中晚期癌症并伴有中、重度持续性疼痛患者80例,分为两组:A组:左右鼻腔喷入芬太尼各10μg+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0 μg(2 mL)+鼻腔喷人生理盐水,每组间隔5 min给药1次,每组共3次.两组患者分别在用药前(TO)、第1次用药后5 min(T1)、10 min(T2)、15m in(T3)、25 min (T4)、35 min (T5)时测定Prince-Henry疼痛评分和HR、SBP、DBP等生命特征,以及用药后SpO2 <95%发生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Prince-Henry疼痛评分在T3及T4时间点明显低于A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0、T1、T2、T5时间点两组Prince-Henry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T3时间点,B组的HR明显低于A组,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与B组各时间点的血压无统计学差异.A组出现一过性低血氧状态5例,B组13例.A组出现恶心3例,呕吐2例,B组出现恶心7例,呕吐3例,均对症治疗后好转.本试验提示了芬太尼鼻腔喷雾泵给药有效,且较静脉给药安全易操作.结论 小剂量芬太尼喷鼻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癌症爆发性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单肺通气(OLV)的效果。方法选取需行OLV的食管癌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n=15)和封堵支气管导管组(B组,n=15),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术中肺萎陷情况、插管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及OLV时PaCO2、PaO2、SpO2、pH和气道压力(PAw)的变化。结果B组插管定位时间低于A组,插管后A组MAP、HR升高,OLV30分钟、60分钟时B组PaO2明显高于A组,而PAW低于A组,同时两组SpO2、PaCO2、pH无明显差异。结论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能够为食管癌手术提供有效的OLV。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注艾司洛尔对乳腺癌根治术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80例血压正常,随机分为A、B、c、D4组。另外40例为术前诊断高血压病的患者,随机分为E、F2组。选择A组和E组分别为对照组,不使用。肾上腺素或艾司洛尔,B组分离皮瓣时于皮下注射2ug·ml-1的。肾上腺素80ml,C组在皮下注射80ml的肾上腺素的同时静脉输注1%的艾司洛尔1mg·kg-1,D组和F组只在切皮时静脉输注l%的艾司洛尔1mg·kg-1,不使用肾上腺素。监测并记录患者手术当天在病房的血压、心率,视为基础值(T0),并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T2)、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或静脉输注艾司洛尔时(T3)(不使用组记录切皮时)、注射肾上腺素或艾司洛尔或切皮5min后(T4)、10min后(T5)、15min后(T6)、1h后(T7)的数值。结果:B组血压、心率(T4—T6)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血压、心率(T4~T6)较B组明显降低(P〈0.05);D组与A组(T3~T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F组血压、心率(T4-L)较E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行乳腺癌根治术分离皮瓣时,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同时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可以显著抑制肾上腺素所致血压、心率上升,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且对心血管功能正常的患者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丙泊他莫持续镇痛对产妇泌乳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孕妇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1组采用丙泊他莫2g+1.6%利多卡因12mL+生理盐水至100mL入泵,2组采用吗啡6mg+盐酸异丙嗪12.5mg+1.6%利多卡因12mL+生理盐水至100mL入泵。此两组术后均给予电子泵持续硬膜外镇痛。3组不给予硬膜外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后24h、48h监测泌乳素的含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h、48h,1、2组血清中PRL明显高于3组(P〈0.01),但1、2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1组明显低于2、3组(P〈0.05)。结论丙泊他莫术后持续镇痛对泌乳素影响小,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腹股沟疝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184例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92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长为(79±8)min,对照组为(65±11)min,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为7例,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止痛药1例,对照组为9例,观察组术后疼痛感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效果优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耗时虽长,但患者切口感染少、疼痛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不适及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行腹腔镜手术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组(E1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基础上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E2组)、静脉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麻醉前(T1)、气腹前10min(T2)、气腹后15min(T3)、气腹后30min(T4)、气腹关闭后15min(T5)、气腹关闭后30min(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清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气腹后各组HR、SBP及DBP均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1),G组较E1、E2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气腹关闭后接近麻醉前水平;PaCO2在气腹后明显升高(P<0.01),在气腹关闭后明显下降(P<0.01),E1、E2组较G组下降幅度明显(P<0.05);G组术中SpO2较E1、E2组高(P<0.05);G组清醒时间比E1、E2组长;E1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各种不适发生率高于E2及G组。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较轻,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舒适、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舒芬太尼、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丽英  邱翠银 《当代医学》2010,16(21):69-7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发生情况,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S组,舒芬太尼组,以咪达唑仑0.1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胺0.12mg/kg诱导插管;F组,以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胺0.12mg/kg诱导插管。吸入1%异氟醚维持麻醉,切皮前静注舒芬太尼10μg(S组)、芬太尼0.1mg(F组)。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10min(T3)、20min(T4)的躁动评分、意识状态评分及拔管时间。结果 T1~T3时,S组RS低于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OAAS:T1、T2时S组评分低于F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比芬太尼低,更能有效地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同时不影响苏醒拔管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