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光眼滤过泡感染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泡相关性眼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998年6月30日至1990年1月1日间青光眼滤泡相关感染的55例患者的55只术眼作为病例组和相匹配的对照组相比较。滤泡内有粘脓性浸润并伴有眼前节轻度到中度炎症,诊断为滤泡炎;若有前房积脓,前玻璃体腔内可见细胞或玻璃体活检结果阳性,诊断为眼内炎。对照组在手术医师、手术日期,青光眼手术方式以及抗纤维化药物的使用上相匹配。应用多因素、相匹配的病例对数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匹配因素包括年龄、种族、性别、诊断、既往手术次数,滤泡位置和滤泡有无渗漏,以期确定哪些因素与滤泡相关感染有关。结果:手术后任一时间内,在晚期滤泡漏的患眼中,滤泡相关感染相对于非感染的优势比为25.8(P<0.001;95%置信区间为2.3-294.1)。其它滤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偏小(P=0.05),黑色人种(P=0.03),原发开角型青光眼(P=0.03),滤泡位于下方(P=0.04)。结论:迟发性滤泡漏是滤泡相关感染最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这个危险的存在提醒我们须将晚期滤泡漏予以关闭。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晚期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是成功的滤过性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可在滤过性手术后数月或数年发生,发展速度快,比其他内眼手术感染的危险性高,它可在滤过性手术后数月或数年发生,发展速度快,比其他内眼手术感染的危险性高,而且病原性也比白内障术后的眼内炎严重,本就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致病菌,治疗及预后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薄壁滤过泡相关性眼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薄壁滤过泡相关性眼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处理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6/2007-12我科收治的由于薄壁滤过泡产生相关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10例青光眼滤过手术后薄壁滤过泡感染患者的资料。其中,单纯滤过泡感染7例,滤过泡伴眼内炎3例。感染发生于术后1~24mo不等。所有患者均使用过丝裂霉素(MMC),病原学培养阳性率为50%,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感染病例经药物治疗,感染控制良好。所有病例均予手术治疗,术后滤过泡薄壁状况改善,视力提高,眼压控制良好。结论:薄壁滤过泡与滤过泡感染及迟发性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发生密切相关,MMC的使用是导致薄壁滤过泡的重要原因。药物和手术治疗可以消除炎症,维持正常眼压,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4.
包裹囊状滤过泡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裹囊状滤过泡(包裹泡)是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并不少见的滤过泡类型,对患者滤过术后的眼压控制以及滤过手术远期成功率有显著影响,因此自1982年正式报道以来[1],人们一直试图明确它的发生机制、了解与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及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上述各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处理包裹泡提供参考依据。一、包裹囊状滤过泡的定义、发生机制1982年,Van Buskirk[1]对8例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圆顶状、较坚实的滤过泡并伴随眼压升高的病症进行了描述,将其命名为包裹性囊状滤过泡,这是对包裹泡的首…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滤过术后异常滤过泡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异常滤过泡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观察62例具有异常滤过泡的滤泡形态及眼压情况,分别给予指压按摩、针刺断线、针刺分离、手术修复及药物治疗等治疗措施。结果 59例异常滤过泡经治疗后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术后细致观察青光眼滤过泡的形态,对异常滤过泡及时正确处理,可使部分非功能性滤过泡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提高了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滤过泡感染及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愈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我院收治的全部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18例(1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滤过泡感染6例(6只眼),急性眼内炎4例(4只眼),迟发性眼内炎8例(8只眼)。滤过泡感染和迟发性眼内炎发生时间介于术后1个月余至15年之间,均发生于薄壁滤过泡患者。急性眼内炎发生于术后1个月之内。滤过泡感染的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50%,以葡萄球菌为主;急性眼内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75%,病原菌为真菌和绿脓杆菌;迟发性眼内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37.5%,病原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滤过泡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视力均在0.1以上;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全身及局部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性眼内炎,但多数患者视力低于0.05,真菌或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视力预后差。结论薄壁滤过泡与滤过泡感染和迟发性眼内炎的发生关系密切。单纯滤过泡感染的视力愈后好;眼内炎患者的视力愈后与致病菌种类有关,大部分患者视力愈后差。  相似文献   

7.
8.
抗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并发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泡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45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早、晚期滤过泡并发症。分别给予眼球按摩、断线、针刺分离与药物注入等治疗。结果45例早、晚期青光眼滤过泡并发症,有44例治愈(97.77%),结论:根据青光眼滤过泡并发症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晚期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病例对照方法对131例发生晚期感染的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来自10个中心的具有固定外科医生和手术的500例对照病例。感染存在的标准为手术4周以后发生严重的前房反应。不透明的滤过泡和阳性培养结果并不是诊断必须的。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逻辑回归分析很容易辨认出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年龄、种族和性别的多变量比较模式发现一些危险因素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穿透性的而不是预防性的手术[相对危险率(RR),13.1;95%可信区间(CI),2.12-80.9],(2)滤过手术未联合白内障手术(RR,2.25;95%,1.24-0.08),(3)使用丝裂霉素(RR,2.48;95%CI,1.06-5.83),(4)术后间断性使用抗生素(RR,2.10;95%CI,1.09-4.02)和(5)术后持续使用抗生素(RR,5.94;95%CI,2,09-16.9)。结论:施行穿透性或滤过性手术而未联合白内障摘除者晚期感染的危险性增加,术中使用丝裂霉素和术后间断或连续使用抗生素与增加感染危险有关。  相似文献   

10.
激光治疗失败的滤过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滤过术后失败滤过泡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激光治疗简单、花费较低、并且可以在门诊开展工作。本就氩激光松解缝线治疗滤过术后早期失败的滤过泡和内路或外路氩激光或Nd:YAG激光治疗巩膜切口堵塞引起滤过泡失败的适应证、激光技术和并发症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失效的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术后球结膜下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有些患眼并没有成功能的滤过泡,或虽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但在术后一段时期又发生滤过泡失效,同时滤过泡本身发生病变又会带来许多并发症。这是临床工作经常遇到,又必须处理的问题,因此,本就失败滤过泡和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是青光眼滤过术后较晚期发生的临床综合症,其发生率占滤过手术的10—13.7%。若不及时处理。往往导致滤过手术的失败。我们对13只眼行滤过泡囊壁刺开术加局部注射5—Fu治疗,效果满意。临床资料: 一、诊断标准:①眼压超过2.8kpa(1KPa=7.5mmHg)。②典型的滤过泡形态:圆顶状或豆状,高度隆起于手术部位,边清、质硬,表面及周围有明显的结膜充血或和持续的表面新生血管形成。③眼球加压或按摩,眼压下降不超过5mmHg或下降后2小时内又复升。如直接压迫滤过泡,滤过泡可消失,但眼压下降  相似文献   

13.
趋向失败的滤过泡的处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趋向失败的滤过泡的处理青岛医学院附院眼科张立贵,王靖华滤过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术后形成有良好功能的滤过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在两年内约(15-20)%[1]的病例术后不能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或已形成的具有滤过功能的滤过泡逐渐失去其功能。本文对...  相似文献   

14.
15.
激光治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失败的滤过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功的青光眼滤过手术要求术后有完整的结膜和一条房水外流的通道来维持隆起的结膜滤过泡。早期失败或趋于失败的滤过泡可通过激光松解缝线治疗,同时激光松解缝线也是调节术后早期眼压和建立有滤过功能的滤过泡的一种有价值的辅助手段。滤过泡失败可分为眼内、巩膜和眼外...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异常滤过泡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青光眼滤过术后26例(26只眼)异常滤过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只眼异常滤过泡经治疗后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结论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功能障碍通过及时正确处理,可使大部分非功能性滤过泡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滤过泡的并发症及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是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志。若形成功能障碍性滤过泡,则引起来严重的滤过泡并发症,可导致手术失败眼压升高和视功能再次受损,同时,抗代谢药物在滤过性手术的应用也带来新的滤过泡并发症,增加了其处理难度。本文以组织和病因学为基础,对滤过泡并发症做一分类性阐述,着重介绍了一些常见并发症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89例330只眼,巩膜下深层巩膜咬切术后随访观察滤过泡的形态和功能与眼压、球结膜瓣等之间关系,并进行临床探讨。本文认为,手术前患眼眼压控制于正常范围、手术中采用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术后均可获得理想滤过泡,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对青光眼滤过术后不同时期滤过泡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各种类型滤过泡的内部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以期寻找不同形态滤过泡与其功能间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前瞻性分析研究.对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患者62例(68只眼),年龄从27 ~ 79岁,平均年龄(62.56±14.06)岁,其中男性26例(29只眼),女性36例(39只眼).在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和AS-OCT检查.结果 68只眼中有4只眼在术后6个月时眼压高于20 mm Hg,其余64只眼在随访期间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d至术后6个月,滤过泡的总体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厚度逐渐增加(P<0.05),囊壁回声逐渐增强(P<0.05).AS-OCT能清晰显示滤过泡的内部结构;量化有效滤过泡的各项指标,包括滤过泡总体高度,囊壁的厚度,巩膜瓣下的滤过通道等;显示滤过手术后不同时期滤过泡的动态变化.结论 AS-OCT是评价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形态的有效工具.探明滤过泡外观、内部结构及其功能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为滤过泡的功能维护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