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伊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伊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影响因素,探讨高血压病个体化医疗的途径。方法经过两次筛检,共有909例研究对象人选前瞻性研究队列,其中828人完成全程随访。对服用伊贝沙坦产生的疗效进行测量,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体重指数、胸围、腰围、腰臀比、每周食用蔬菜量与伊贝沙坦降压疗效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腰臀比、每周食用蔬菜量、体重指数、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对伊贝沙坦降压疗效有显著影响。结论生活习惯和个体特征可影响伊贝沙坦的降压疗效,这些因素可为实施个体化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08,8(2):82-82
对于舒张性心衰患者,在使用利尿荆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并不能改善患者症状,香港中文大学Yip等的一项研究近日得出上述结论。(Heart2008年1月20日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3.
王金旺 《工企医刊》2003,16(2):14-15
我院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治疗高血压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文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5岁~71岁(平均59岁)。高血压1级6例,2级10例,3级15例,肾性高血压1例。合并冠心病6例,肾功能不全3例,心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其中肾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是系膜增生性肾炎与局灶增生、局灶硬化性肾炎所致.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包括容量依赖、肾素依赖.若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不断降低,表明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易发生水钠潴留,增加患者的血容量,引发患者神经体液因素失调,增加血管阻力,收缩血管,进而产生...  相似文献   

5.
安博维洛丁新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安博维(伊贝沙坦)、洛丁新(苯拉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安博维(伊贝沙坦)150 mg/d,洛丁新(苯拉普利)10~20 mg/d,联用治疗搪尿病肾病高血压50例观察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使用安博维(伊贝沙坦)、洛丁新(苯拉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达到目标值130/80 mm Hg,而且能保护患者的肾功能,避免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结论 使用安博维(伊贝沙坦)、洛丁新(苯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能保护患者的肾功能,使血压控制达到满意的水平,同时使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良好,对延缓终末期肾病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ACEI)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评价.方法:研究自医院抽取110例入院治疗高血压患者,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按照患者治疗中药物使用的不同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每组55例,其中实施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实施ACEI药物治疗为观察组,评估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并对比.结果:与...  相似文献   

7.
女性高血压与口服避孕药及ACE基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口服避孕药(OC)的使用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联合作用对妇女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665例女性高血压病例和665名女性高血压对照,按照年龄(±3岁)和地区进行匹配.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多聚酶链式反应(RFLP-PCR)方法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 (1)ACE基因I/D位点和A2350G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携带ACE基因ID+DD基因型且未服用OC的妇女比较,携带ACE基因ID+DD基因型的妇女服用OC≥15年明显增高患高血压的风险0.66倍(OR=1.66,95%(7/=1.11~2.48);与携带ACE基因AG+GG基因型且未服用OC的妇女比较,携带ACE基因AG+GG基因型的妇女服用OC≥15年也明显增高患高血压的风险0.66倍(OR=1.66,95%CI=1.09~2.54).结论 携带ACE基因D等位基因或者G等位基因的妇女服用OC≥15年可以明显增加息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于2001年6月,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51例,血压正常32例,无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64例,血压正常8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用χ^2检验,比较4组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和I、D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ACE基因的3种基因型(Ⅱ、ID、DD)在4组人群间的分布无显性差异。在4组人群中均表现出ID基因型频率最高,其次为Ⅱ基因型,DD基因型频率最低。I、D等位基因在4组人群间的分布也无显性差异。在4组人群中I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D等位基因频率。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蒙古族高血压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压的影响,并探讨肠道菌群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27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乳铁蛋白干预组(低乳铁蛋白组)及高剂量乳铁蛋白干预组(高乳铁蛋白组);另外27...  相似文献   

10.
董乃琪 《药物与人》2001,14(9):27-27
提到治疗高血压人人都能说出一、二种降压药,如复方降压片,倍他乐克等,发展到目前为止降压药已分出几大类,其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类降压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简称ACEI。这一类药它们都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酶的作用,而这种酶可以将血管紧张素Ⅱ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则具有强有力的直接收缩小动脉的作用。所以血管紧张素酶受到抑制,则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亦受到抑制,故服用这类药都能温和、持久的降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ACE(艾泼沙坦)和AT1(泰咪沙坦)阻断药合用对严重心衰病人血清钾和肌酐的影响。慢性心衰病人随机接受长期药物(洋地黄、利尿剂、ACEI)治疗后分为3组,每组分别合用安慰剂、艾泼沙坦、泰咪沙坦后,比较加药前后血清钾和肌酐的浓度及心输出量。结果为:所有组中血清钾的浓度略有升高,仅有泰咪沙坦组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组中血清肌酐的浓度没有显著改变;艾泼沙坦和泰咪沙坦组的心输量均有改善,安慰剂组没有变化。结论为,ACE和AT1阻断药合用可以提高严重心衰病人的心输出量,AT1阻断药的加入有望成为新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也是产科常见病.但至今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可能是一种多基因决定和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该文综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以期探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生机制,寻找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D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9月就诊于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255例作为病例组,单纯高血压患者57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ACE I/D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应用SPSS 12.0和STATA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II、ID、DD基因型分别为72(28.24%)、102(40.00%)、81例(31.76%),对照组分别为147(25.61%)、309(53.83%)、118例(20.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病例组I等位基因246(48.24%),D等位基因264(51.76%),对照组分别为I等位基因603(52.53%),D等位基因545(47.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结论携带DD基因型的患者有较高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家族史的孕妇较无家族史者发病率高8倍[2],说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 System,RAS)是体内调节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的主要系统,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密切相关。因此,该系统的基因如:肾素(rennin)基因、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  相似文献   

15.
彝族和汉族男性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和PCR等实验技术,探讨彝族和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彝族男性高血压和正常血压者ACE基因DD型所占比例分别是9.7%和13.0%,ID型分别是48.4%和50.9%,II型分别是41.9%和36.1%.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66.1%和61.6%,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339%和38.4%.汉族男性高血压和正常血压者DD型所占比例分别是12.3%和11.2%,ID型分别是50.8%和49.5%,Ⅱ型分别是36.9%和39.cv3%.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62.3%和64.0%,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37.7%和36.0%.未发现彝族和汉族男性高血压和正常血压者之间的ACE基因型分布及I/D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故认为彝族和汉族男性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联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 (ACE)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 (RAS)系统的关键酶 ,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已得到了肯定。近年来发现在人 ACE基因的第 16内含子 2 87bp长度片段的缺失或插入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是高血压的候选基因之一〔1〕。由于 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病常集结出现 ,且 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的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 ,提示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有共同的遗传背景〔2〕。因此 ,我们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 ACE基因多态性研究 ,试图寻找 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易感性与该基因多态性之间的某种相互关系。1 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浙江省畲汉两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15例畲汉两族原发性高血压(EH)及正常人群血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分析计算各基因型(DD型、ID型、Ⅱ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ACE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浙江畲族EH组与对照组DD、ID、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7%、32.8%、27.6%及18.8%、45.8%、35.4%,D和I等位基因分别为56.0%、44.0%及41.7%、58.3%。汉族EH组与对照组DD、ID、Ⅱ基因型频率分别40.7%、31.5%、27.8%及21.8%、40.0%、38.2%,D和I等位基因分别为56.5%、43.5%及41.8%、58.2%。Logistic回归显示DD基因型为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OR=2.746,P0.05)。结论畲汉两族之间ACE基因多态性构成没有差异,两族中带有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个体易患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族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以现况调查的哈萨克族人群为基础,随机抽取高血压患者151例为高血压组,血压正常者200例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相关指标测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的基因型.结果 高血压组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ACE I/D)的DD、ID、II等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3.71%,34.44%,21.85%.对照组中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28.00%,48.50%,23.50%.以II基因型为参照基因型,DD,ID 2种基因型的OR值分别为2.383(95%CI=1.348~4.214),0.910(95%CI=0.527~1.571).高血压组中D和I 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93%,39.07%,对照组中分别为47.75%,52.25%.以I等位基因为参照,D等位基因的OR为1.706(95%CI=1.260~2.311).哈萨克族ACE I/D DD基因型可能与吸烟、饮酒、摄入过量食盐等发生交互作用而增加该人群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长期食用腌制肉,超重和肥胖与DD、ID均发生交互作用增加人群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结论 当哈萨克族个体携带DD基因型时,患高血压的危险度上升;携带ACE I/D DD,ID基因型还可以与其他环境危险因素发生交互作用,增加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和A2350G多态性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基于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从黑龙江省兰西县农村选取10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030例正常对照;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ACE基因两个位点(I/D和A2350G)进行多态性检测;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CE基因I/D和A2350G位点基因型在对照组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HWE)定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模型,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家族史尤为突出(χ~2=53.488,OR=2.140,95%CI 1.746~2.625)。通过两位点基因型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分析,发现两位点基因型与年龄、性别、BMI、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因素均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联合作用,仅发现I/D多态性与年龄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356,OR=1.021,95%CI 1.001~1.021)。结论 ACE基因I/D和A2350G多态性位点与多个环境因素存在联合作用,增加了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55例高血压患者,停用降压药物一周后每日服缬沙坦80mg,8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患者ACE基冈的I/D多态性基因型。依多态性的不同将患者分为DD组和II+ID组。观察二组服药后2、4、6、8周的血压。结果ID组在服药后2、4周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降压幅度均大于DD组,但4周后无统计学差异。提示ID组在治疗初期有较快的降压幅度,即降压速度大于DD组。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不影响血缬沙坦的降压效果,但l等位基因携带者起效快于D等位基因携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