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肾病期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明显高于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肾炎型IL-6、TNF-α浓度较单纯型明显增高,缓解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L-6、TNF-α浓度和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提示血清IL-6、TNF-α浓度升高可作为PNS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症 (PNS)患儿血清白介素 - 8(IL - 8)的变化 ,IL - 8在PNS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 ,检测肾病期和缓解期患儿血清IL - 8的水平 ,同时检测血清蛋白的含量 ,作统计分析。 [结果 ]PNS患儿肾病期血清IL - 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缓解期患儿组 (P <0 .0 1 ) ;缓解期患儿IL - 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肾病期和缓解期患儿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肾病期患儿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缓解期 (P <0 .0 1 )。 [结论 ]IL - 8在血清中的含量与肾小球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对IL - 8水平的连续监测可能对判断PNS损伤、预后判断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白细胞介素 6(IL 6)依赖细胞株KD83 ,检测狼疮性肾炎 (LN)患者活动期组、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和尿中IL 6的活性。结果 :活动期组LN患者血清和尿中IL 6活性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稳定期组LN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活动期组LN患者血清和尿中IL 6活性均与血沉 (ESR)呈正相关 (r =0 683 0和r =0 5 767,P <0 0 5 ) ,而与血清补体C3、抗核抗体(ANA)、抗ds DNA抗体均无相关关系 ;活动期组LN患者血清IL 6活性与血清IgG呈正相关 (r=0 83 5 0 ,P <0 0 1) ,与补体C4呈负相关 (r =- 0 5 980 ,P <0 0 5 )。结论 :活动期LN患者血和尿的IL 6活性均增高 ,提示IL 6在LN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血和尿的IL 6活性可作为观察LN患者病情的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糖皮质激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TNF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 (以下简称激素 )前后血、尿 TNFα变化 .方法 检测了 40例 PNS患者激素治疗前及用激素后 1,2 ,4,8wk血、尿TNFα变化 ,并与 2 0例正常人血、尿 TNFα进行比较 .结果 PNS患者 40例治疗前血、尿 TNFα明显增高 (血正常 (6 8±19) (k U·L- 1 ) ,PNS(4 6 1± 36 2 ) (k U·L- 1 ) ,尿正常 0 / k U·L- 1 PNS (2 0 2± 147) (k U· L- 1 ) (P<0 .0 1) ,激素治疗后 31例患者显效 ,9例无效 ,显效率为 77.5 % .显效者血、尿 TNFα早期即开始下降 (血治疗前 (4 6 1± 36 2 ) (k U· L- 1 ) ,治疗后(2 80± 183) (k U· L- 1 ) ,尿治疗前 (2 0 2± 147) (k U· L- 1 ) ,治疗后 (12 9± 91) (k U· L- 1 ) ,P<0 .0 1) ,而激素治疗无效者血、尿 TNFα无明显变化 .结论  TNFα参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及疾病进展 ;激素治疗 PNS有效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 TNFα产生有关 ;血、尿 TNFα可作为判断激素疗效与预后的参考指标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NFα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检测40例PNS患者和20名正常人血,尿TNF-α含量。40例PNS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2,3,4周复查血,尿TNF-α水平,并与正常人血,尿TNF-α进行比较,结果:40例PNS患者血,尿TNF-α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激素治疗后显效31例,无效9例,显效率为77.5%,显效者血,尿TNF-α早期即开始下降,而激素治疗无效者,血,尿TNF-α无明显变化。血,尿TNF-α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Pro)明显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消除率(Ccr)明显负相关,结论:TNF-α参与PNS发病及疾病进展,激素治疗PNS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NF-α产生有关;,血尿TNF-α可作为评价PNS发病及疾病活动性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肺保护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PB的肺损伤和抑肽酶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2 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 12例 ) ,实验组在体外循环机中加入抑肽酶 10万KIU/Kg;对照组则不用抑肽酶。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左右房中性粒细胞 (PMN)、血小板 (Pt)、IL - 6、IL - 10、TNF -α、肺泡氧合指数 (OI)。结果 两组转流前左、右房PMN、Pt无显著差异 ,对照组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 5分钟检测左房PMN、Pt明显低于右房 (P <0 .0 5 ) ;实验组左、右心房血中PMN、Pt无明显差异 (P >0 .0 5 )。CPB开始后 ,两组桡动脉血IL - 6、IL - 10、TNF -α进行性增高 ,对照组IL - 6、TNF -α增高更显著 (P <0 .0 5 )。实验组IL - 10增高更显著 (P<0 .0 5 )。CPB后实验组患者肺泡氧合指数 (OI)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抑肽酶能通过保护血小板 ,抑制炎症因子IL - 6、TNF -α的产生 ,并能加速抗炎因子IL - 10的释放 ,从而抑制白细胞的激活、肺内聚集和扣留 ,减轻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和通气功能障碍 ,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与肝纤维化指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NF -α,IL - 6及Ⅲ型胶原N端肽 (PⅢNP)、Ⅳ型胶原 (Col -Ⅳ )和透明质酸 (HA)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TNF -α、IL - 6、PⅢNP、Col-Ⅳ的含量 ;RIA检测HA的含量。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TNF -α和IL - 6含量密切相关 (r=0 .6 5 8,P<0 .0 1) ,各肝炎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TNF -α与IL - 6 ,PⅢNP ,Col -Ⅳ和HA呈显著正相关 ;IL - 6与TNF -α,PⅢNP ,Col-IV和HA呈显著正相关。除慢肝轻度组外 ,各肝炎组PⅢNP、Col -Ⅳ、H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且慢肝重度 >中度 >轻度 (P <0 .0 1)。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NF -α和IL - 6的含量能反映肝脏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证实PⅢNP ,Col-Ⅳ和HA均为反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活动期及缓解期尿液中丙氨酸氨基肽酶 (AAP)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改良Jung法分别测定了 30例正常对照组 ,1 6例活动期及 1 5例缓解期狼疮性肾炎患者尿AAP活性变化 ;结果 :正常对照组尿AAP活性为 9.8mu/mgCr±3.8mu/mgCr,狼疮性肾炎活动期组尿AAP活性为 6 6 .7mu/mgCr±2 4.6mu/mgCr,缓解期组尿AAP活性为 2 0 .3mu/mgCr± 6 .5mu/mgCr;活动期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缓解期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活动期与缓解期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观察尿液AAP活性变化有助于判断狼疮性肾炎的活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晓阳  陈国敏 《河北医学》2005,11(8):697-699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监测,探讨不同患病时期PNS儿童T淋巴细胞表型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PNS患儿共40例,年龄在2~15岁,分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活动期及缓解期各检测一次。对照组为经过体格检查为正常健康儿童,年龄在2~14岁,共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型CD3、CD4、CD8的阳性细胞百分率;酶联免疫技术对细胞因子(IL-6、TNF-α)监测,组间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活动期与缓解期、对照组比较,CD4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1),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IL-6、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缓解期IL-6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P<0.01)。结论:PNS患儿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免疫的辅助功能降低,CD4、CD8、IL-6、TNF-α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PNS患儿病变活动或缓解和估计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1 8(IL - 1 8)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PNS患儿极期及恢复期血、尿中IL - 1 8水平 ,并分析与 2 4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PNS患儿治疗前和恢复期血与尿IL - 1 8差异极为显著 ;血IL - 1 8、尿IL - 1 8均与 2 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 =0 75 9,P <0 0 0 5 ;r=0 835 ,P <0 0 0 1 )。结论 :IL - 1 8与PNS的发病有关 ,可能在其发病中起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11.
TNF-α、IL-6、IL-8、sIL-2R与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TNF -α、IL - 6、IL - 8、sIL - 2R活性变化及其在慢性乙肝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317例慢性乙肝患者TNF -α、IL - 6、IL - 8、sIL - 2R的含量 ;并设立正常对照组。HBV -DNA定量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 活动期慢性乙肝患者TNF -α、IL - 6、IL - 8、sIL - 2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BV -DNA(+)与HBV -DNA(- )在慢性中、重度肝炎间相比以及与稳定期各型肝炎相比均差异显著 (P <0 .0 5或P <0 .0 1)。稳定期慢性乙肝患者TNF -α、IL - 6、IL - 8、sIL -2R水平均明显下降 ,HBV -DNA(+)与HBV -DNA(- )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调控失衡 ,免疫异常有部分原因是细胞因子的作用 ;细胞因子TNF -α、IL - 6、IL - 8水平与患者HBV的活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一种能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的简便方法,作者运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了139例2~14岁各种肾脏疾病[包括INS组、链球菌感染后肾炎(PSGN)组、无症状性血尿、间质肾小管病等]患儿139例,其中男102例,女37例;共测定尿唾液酸225例次,并与88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发现单纯型肾病,活动期尿唾液酸含量显著升高,是肾炎型肾病活动期的2倍,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等其他肾脏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不同类型患者血中促炎性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 6 )、白细胞介素 8(IL - 8)和C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 6 0例冠心病患者和 2 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CRP、TNF -α、IL - 6和IL - 8的浓度和血脂水平。结果  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CRP、TNF -α、IL - 6和IL - 8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与 3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组比较亦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单因素回归分析胆固醇与CRP、TNF -α、IL - 6和IL - 8均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和腹水一氧化氮 (NO)、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比色法、ELISA法分别测定 5 0例肝硬化患者血浆和腹水的NO、IL - 6及TNFα。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和腹水NO、IL- 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腹水渗出液中NO、IL - 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漏出液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检测血浆和腹水中NO、IL - 6及TNFα有助于肝硬化腹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监测,探讨不同患病时期PNS儿童T淋巴细胞表型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PNS患儿22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型CD3、CD4、CD8的阳性细胞百分率;酶联免疫技术对细胞因子(IL-6、TNF-α)监测,组间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活动期与缓解期、对照组比较,CD4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1),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IL-6、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缓解期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NS患儿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免疫的辅助功能降低,CD4、CD8、IL-6、TNF-α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PNS患儿病变活动或缓解和估计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血白细胞介素 - 8(IL -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皮素 - 1(ET1 )含量与肺功能关系。 方法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技术测定 COPD急性期 2 6例、缓解期 2 0例和健康对照组2 0例血 IL - 8、TNFα和 ET1 含量 ,并测定肺功能。 结果  COPD急性期 IL - 8含量 (2 48.2 0± 78.3pg/ ml) ,TNFα含量 (36 .78± 5 .2 1pm ol/ L ) ,ET1 含量 (75 .2 1± 7.42 ng/ L )显著高于缓解期 (110 .4± 39.2 ,2 8.2 4± 4.16 ,16 4.2 3± 7.2 4,P<0 .0 1)和对照组 (2 6 .70± 16 .2 0 ,14.70± 6 .95 135 .11± 9.81,P<0 .0 1)。缓解期和对照组 IL - 8、TNFα、ET1 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IL - 8含量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 % )、最大呼气中段流速 (MMEF)呈负相关 (r=- 0 .6 2和 r=- 0 .5 6 ,P<0 .0 1)。 TNFα含量和 FEV1 %、MMEF呈负相关 (r=- 0 .71和 r=- 0 .6 3,P<0 .0 1)。 ET1 水平和 FEV\- 1% ,MMEF呈负相关 (r=- 0 .81,r=- 0 .82 ,P<0 .0 1)。 结论 IL- 8、TNFα、ET1 和 COPD发病有关 ,并影响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PNS患儿血、尿ET和NO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对血ET分别与血NO、尿ET、尿NO、血白蛋白、尿蛋白及血NO分别与尿NO、尿ET、血白蛋白、尿蛋白等进行比较。结果 PNS患儿极期血、尿E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缓解期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血、尿NO在极期也均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缓解期亦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血ET与血NO、尿EF、尿NO、血白蛋白、尿蛋白均无相关性 ;血NO与尿NO呈显著正相关 (r =0 .4 99,P <0 .0 5 ) ,与尿ET、血白蛋白、尿蛋白均无相关性。结论 ET、NO均参与PNS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过程中血清及卵泡液中的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与卵泡发育、卵巢内分泌、激素反应类型、年龄、胚胎质量及妊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 98例患者 (共 10 2周期 )卵泡早期、卵泡中期和取卵日血清中的IL -6、TNF -α水平及取卵日卵泡液中的IL -6、TNF -α水平。结果 :⑴在超促排卵周期中 ,血清中的IL -6水平及IL -6/TNF -α比值随着卵泡的逐渐发育成熟而逐渐升高 ,但血清TNF -α的水平则随着卵泡发育进程而逐渐降低 ,各组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1) ;⑵取卵日卵泡液中的IL -6、TNF -α水平显著高于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 (P <0 .0 0 1) ,⑶随着获卵数的增加 ,卵泡液中IL -6、TNF -α水平显著降低 (P均 <0 .0 0 1) ;而卵泡液IL -6/TNF -α比值则随着获卵数的增加显著升高 (P均<0 .0 5) ;⑷年龄≤ 3 0岁组卵泡液中的IL -6水平小于年龄 >3 1岁组 (P <0 .0 5) ,年龄 3 1~ 3 5岁组与年龄 >3 5岁组之间的卵泡液IL -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不同年龄组间卵泡液TNF -α水平及IL -6/TNF -α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⑸高质量胚胎比≥ 0 .5组的卵泡液IL -6、TNF -α浓度较 <0 .5组显著降低 (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 6 )的变化关系。方法 测定4 5例UA患者(UA组)和36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血清TNF -α和IL - 6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UA组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UA组患者12周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MI)者TNF -α和IL - 6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肌梗死者,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结论 UA患者血清TNF -α、IL - 6水平明显升高,12周后发生MI的患者血清TNF -α、IL - 6水平明显高于无MI者,血清TNF -α、IL - 6可作为冠心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TNFα、IL-6、HA、CⅣ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 - 6 ) ,透明质酸 (HA)、Ⅳ型胶原 (CⅣ)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空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A、CⅣ含量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 - 6含量。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 - 6、HA、CⅣ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在肝功能分级中呈现ChildC >B >A的规律 ;TNFα、IL - 6与HA、CⅣ 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HA、CⅣ 的升高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TNFα、IL - 6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