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建立以输血治疗预期目标为导向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采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对输血前评估、输血预期目标、输血剂量、输血后效果评价进行全程控制。以输血预期为目标的输血管理系统确保了输血治疗目标明确、输血剂量合理并实现输血全过程密闭管理。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合理性以及输血治疗过程信息的完整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输血路径引导下的输血闭环式管理中,将输血前评估、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效果评价、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等相关记录自动生成可编辑的输血病历电子文档,汇总成临床输血病历。借鉴病历首页的管理模式设计输血病历首页,通过输血病历首页监控输血病历书写的及时性和病历的完整性,通过输血病历的上传和汇总分析获得区域性临床输血大数据。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使输血病历更趋规范化、减少项目遗漏和书写不及时现象,还可避免医务人员重复记录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输血病历存在的问题,规范输血病历的书写,降低输血医疗纠纷的风险。方法每月对临床输血病历进行随机抽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00份输血病历中,输血病历总合格率为39.0%。被抽查的不合格病例中,病历首页、输血指征、输血前检查、输血治疗同意书、医生输血记录(包括输血前评估、输血记录、输血后评价)、护理输血记录、血袋条码粘贴不合格率分别为35.0%、1.0%、2.3%、8.3%、31.0%、2.7%、0.3%。结论临床输血病历的规范性或完整性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医院主管理部门及输血科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规范临床医护人员的输血行为,加强对输血病历的督查,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4.
临床输血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输血由原来的单一输血发展到成份输血。成份输血是现代输血的方向,是输血现代化标志之一。作为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新知识,加强和做好输血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另一方面,掌握输血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同时了解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其护理与应急措施。确保输血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质量查房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2009年上半年将临床输血纳入医院医疗质量查房体系,对输血相关文书、输血医嘱、合理输血、护理输血操作流程、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后血袋管理等内容进行督查,并现场反馈,提出整改意见。2009年下半年查房结合上半年存在问题进行督查,监督整改措施及效果。结果临床输血质量查房各项内容不规范情况明显下降,临床医师输血知识和风险意识得到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输血质量查房对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意义重大,是提高输血质量和防范输血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自身输血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回顾多年贮存式自身输血与同期相同类型的异体输血进行统计分析;稀释式自身输血与同期相同类型异体输血进行统计学分析;回收式自体输血与相同类型异体输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异体输血与自身输血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身输血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临床输血管理越来越受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重视。全体医务人员的安全输血、合理输血、科学输血和有效输血的意识逐步提高。临床输血医学文书(以下称输血文书)管理是输血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体现。但是,输血文书涵盖的范围以及管理要求散见于各层级法律法规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医学技术的日益更新,输血医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虽然输血技术在不断完善,现代临床输血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待以解决,规划输血和安全输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本文就现代临床安全输血,成分输血,输血评估等多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输血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输血病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至2014年输血归档病历,每月20份,共720份。检查输血申请单、病历首页、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前检测、输血适应症、输血病程记录、输血护理记录、输血医嘱、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前评估及疗效评价10个项目,计算缺陷率和合格率。针对存在的问题医院进行了质量管理干预,持续改进输血质量。2012年为改进前,2013年为改进中,2014年为改进后。结果 2012年115份输血病历存在不同缺陷,比率为47.9%,2013年78份输血病历缺陷率为32.5%,2014年32份输血病历缺陷率为13.3%。结论定期开展输血病历质量检查并进行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输血病历质量,提高医、护输血质量,加强医务人员对安全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确保输血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中输血闭环管理模式对临床用血过程管理规范化的促进作用。方法 根据闭环式临床输血管理系统中各功能模块对临床输血过程中各节点的控制流程,分析各功能模块功能的完整性、实用性以及在输血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结果 闭环式临床输血管理可科学监控临床输血全程关键节点。医师模块实现了申请过程中输血指征智能评估和临床症状强制性评估、监控输血知情告知和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医师申请权限管理、门诊输血的自动划价、输血申请单的完整性并实现了患者标本有效性提示等功能。护理功能模块实现了各时间节点扫码记录、患者身份和血袋信息扫码识别、输血过程记录、输血不良反应记录等功能。输血科功能模块实现从血液入库到血袋回收的全程监控、输血相容性试验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从输血科主界面一键登录电子病历系统监控合理用血等功能。大量输血审批模块实现了远程电子审批且未审批的常规输血申请单禁止打印。自体输血治疗模块从采血前评估、输血方式选择、血液管理到输血后评估通过智能信息检索与路径实时控制,实现了质量和安全前馈控制。结论 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中的输血闭环管理可有效提升临床输血安全性和输血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医院输血过程和相关原始记录,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输血行为和输血相关记录,促进医院输血病历的规范管理。方法按照临床输血相关国家法规和标准[1],对2013年本辖区九家医院输血病历1 511份逐一进行评价、统计和分析。结果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输血医嘱、配血发血记录、输血护理记录、手术室输血记录、输血疗效评价、输血病程记录不规范比例分别为13.37%、12.51%、6.82%、15.62%、32.96%、8.14%、20.25%、25.28%。结论今后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输血过程的管理,保证输血相关记录规范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输血装置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对使用改良输血装置输血的421例新生儿的输血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改良输血装置输血的421例新生儿,在输血监护过程中,未发现急性机械性溶血、急性心功能衰竭及急性肺水肿。结论:改良输血装置能够准确地控制输血速度及输血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协方差-层次分析(covarianc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ov-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一种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方法通过专家组打分,建立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方差-层次分析法(Cov-AHP)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年3月~2019年12月的100份临床输血病历,对建立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从输血申请流程、输血文书、输血评估、输血护理四个维度构建了输血病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对100份输血病历进行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论该输血病历评价模型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临床输血病历,提高医生对临床输血的重视,还可以监管临床输血链,完善输血安全预警系统,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研本地区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情况,建立本地区临床输血管理模式。方法 2012年对本地区64家医院从输血科(血库)基本建设、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测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评价。结果输血科(血库)基本建设、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测三方面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46.88%、61.95%、92.20%。结论医院应加大输血科(血库)建设投入,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健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临床输血行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安全输血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重视输血管理,合理用血,加强输血知识的宣传,主动与临床沟通,使输血程序中的每一环节相互配合。结果最大程度地保证输血的安全、有效。结论输血管理工作不能局限于实验室操作,要重视输血过程中每一环节的安全管理,以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输血患者488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输血过程中应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比两组患者输血质量。结果实验组输血质量监控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组观察对象成分输血率和输血用量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患者临床输血过程中应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有助于其临床输血质量的提高,进而保证临床医疗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本院临床输血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临床输血病历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每月随机抽查本院输血病历20份共480份,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及规范对病历首页、输血指征、输血医嘱、输血前相关检查、《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病程记录、输血过程护理记录、输血后疗效观察、临床输血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报告10项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80份输血病历中,输血病历不合格率为37.30%(179/480);不合格率较高的检查项目为输血病程记录10.42%、输血前相关检查9.58%、输血指征7.92%。【结论】医院临床输血病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相关法规、病历书写规范化培训与病历质量管理,提高临床输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输注全血或成分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了用其原发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由于人类血型系统的复杂性,同型输血实际上还是异型输血,每次输血都可能作为免疫原输入而在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的不规则抗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国外综合报道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约为2%—10%,输血死亡率有的国家高达1%。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以及输血相关溶血反应等是输血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虽然输血不良反应无法通过输血前相容检测就可以预防,但我们可以通过认识输血不良反应的性质、特点及概率,加强临床输血环节的质量控制,具备识别潜在输血不良反应症状的能力、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就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输血机制。方法对文山州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 057例次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36例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7%,主要表现为过敏及发热反应,以输注血浆发生率最高。结论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推广输血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整体水平,仔细观察和询问受血者输血过程以及输血后的临床表现,规范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手术病人输血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接受手术拟输血病人对输血一般知识认知情况,探讨开展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 对2 0 0例拟手术病人进行输血知识问卷调查,了解接受和不接受输血知识教育2组病人对输血需求及对输血的心理担忧情况。结果 对输血知识非常了解仅6 % ,近半数( 4 7% )不了解,93 .5 %病人要求接受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结论 对拟接受输血的病人开展多种形式的输血知识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输血疗法的顺从性,减少病人对输血的心理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