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病湿热病理的临床分析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25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析湿热病理与肾功能、水湿、血瘀、正虚诸证及激素的使用、实验室指标等多因素的关系,指出水湿化热是形成湿热病理的重要途径,湿热毒邪是影响肾小球疾病病程的主要病理因素;动物实验提示湿热病理的基础是免疫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升高、肾小球系膜增生可作为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湿热与血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变化存在较密切关系。清热利湿中药黄蜀葵花可显著改善湿热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标实证和本虚证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讨湿热证与本虚证的关系,以及湿热证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50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观察本虚证各型分布及交叉分布情况;观察不同原发病中本虚证的分布;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湿热证兼夹标实证分布情况;观察湿热证症状分布;...  相似文献   

3.
孙世竹  孙伟 《北京中医药》2005,24(6):346-348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进展的主要病机特点在于虚、湿(热)、瘀.其发病是在肾元亏虚、正气不足的基础上,遭受外邪或内伤等因素,致气血失和、脏腑机能失调,而产生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日久迁延,则形成本虚标实、肾虚湿瘀之证,若湿邪久恋不去酿生湿浊、浊毒等病理产物,则进入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阶段.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证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建  沈庆法 《中医杂志》2005,46(6):403-405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湿热证的形成机制、主要病理表现、临床转归以及运用湿温理论对CRF湿热证辨治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禀赋不足,阴阳偏颇是CRF湿热证形成的重要内因;(2)"肾主水液"障碍是CRF湿热证形成的根本原因;(3)脾胃湿热是CRF湿热证的重要临床表现;(4)CRF湿热证的病理过程及转归;(5)温病学理论在CRF辨证施治中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探讨,力求为CRF的中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临床角度分析研究,发现湿热证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程中十分常见,且普遍存在于各临床类型中。分析结果还提示,湿热与肾小球疾病的其它病理因素如热毒、水湿、瘀血以及正虚诸证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也是导致和加重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临床解惑     
湿热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地位如何?有何特点?答: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湿热既是肾小球疾病的致病因素,又是肾小球疾病的病理产物。诸如感受湿热疮毒常是急性肾炎的诱发因素,而急性肾炎恢复期主要是湿热未尽。至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则与湿热更是密切相关。无论是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胆固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小球疾病阴虚湿热证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湿热贯穿于慢性肾小球疾病的始终,且随着病程迁延或病变加重,湿热久恋又会进一步耗伤肝肾之阴,形成阴虚湿热证。笔者对本证的辨治略有体会,现总结如下。阴虚湿热证的形成有一个矛盾着的复杂的病理过程,可以概括为4点:其一,慢性肾小球疾病长时期蛋白和血细胞等精微物质从尿中直接流失,导致肾精不足,且湿浊之邪稽留下焦,肝肾精血暗耗,湿壅生热,形成阴虚夹湿热证。其二,素体肝肾阴虚或房事不节,致肾中相火妄动,与湿热依附为症。其三,过用清利药物或过用辛温燥烈的药物,耗津伤阴。其四,长期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及免疫抑制剂,助热劫津,导致机体的真阴亏损。且在诸多情况下,这些病理因素又相互影响。阴虚湿热证,根据阴虚与湿热的孰轻孰重,临床可表现为3种证型:肝肾阴虚湿热型,主要见于慢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湿热和非湿热组尿MCP-1、IL-6之间有无差异,从而探讨湿热证和MCP-1、IL-6的关系。方法:纳入5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留取尿液样本,ELISA方法测尿液IL-6、MCP-1水平,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中医证候以及临床资料IL-6、MCP-1的数据分析。结果:(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湿热证发病率为68%,湿浊证占18%(9/50),血瘀证占26%(13/50);(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湿热证患者较非湿热证患者尿MCP-1、IL-6水平高(P<0.05);结论:(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邪实证中湿热证的发病率最高,(2)湿热证和肾脏的免疫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关系,不仅包括细胞因子,还包括趋化因子。  相似文献   

9.
<正>湿热是导致肾病病情持续进展和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中国中医研究院时振声教授[1]认为,湿热郁滞是肾病的主要病机,肾病湿热证是最常见的证型。张镜人[2]也认为,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其病邪均离不开湿和热。因此,应重视化湿清热法在治疗肾病中的应用。肾病湿热证的病因病机肾病湿热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藏运化失司及三焦气  相似文献   

10.
<正>肾病病情持续进展和反复发作的主要病机是湿热郁滞,湿热证是肾病最常见的证型。笔者临床发现,在多种肾脏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等疾病中,最常见到湿热证候表现。临床上对于各种肾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各个不同阶段,正确地运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同时配合其他综合疗法,常能收到满意疗效。现结合临床,对从湿热论治肾病略述管见。1肾病湿热证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1.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瘀”病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世竹  孙伟 《北京中医》2005,24(6):346-348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进展的主要病机特点在于虚、湿(热)、瘀。其发病是在肾元亏虚、正气不足的基础上,遭受外邪或内伤等因素,致气血失和、脏腑机能失调,而产生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日久迁延,则形成本虚标实、肾虚湿瘀之证,若湿邪久恋不去酿生湿浊、浊毒等病理产物,则进入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阶段。因而,深入探讨肾病慢性进展过程中的病理机制,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提高临床疗效、延缓肾病进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此,我们试从中西医不同角度探析肾虚湿瘀病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肾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肾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进展刘宏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10O09O关键词肾病湿热证,实验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肾小球疾病(简称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湿热证对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转归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有关资料统计,原发性肾病湿热证发...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岭南地区湿热证研究概况。岭南地区湿热证型多见,临床涉及病种较多。岭南地区湿热证的形成与饮食、生活习惯等内因和外感湿邪、热邪、暑邪等外因有关;其症状表现为乏力、出汗异常、皮肤改变等全身症状和耳鸣耳聋、口疮、腰痛、舌苔厚腻等局部症状。岭南地区湿热证可见于各脏腑疾病,脾胃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较多;肺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性感冒等;肾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涉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等;脑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主要涉及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急性脊髓炎等;皮肤及五官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涉及痤疮、口疮、慢性湿疹、损容性皮肤病等;亦有学者对岭南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小儿脾胃病、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湿热证的证治进行了探讨。岭南湿热证实质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通过系统总结岭南地区湿热证的研究概况,可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中医药治疗该疾病可取得良好疗效。王耀献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湿热在慢性肾病的形成和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感受湿热之邪或湿热之邪缠绵不去,常常是病情反复和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从三焦、脏腑、经络、季节论治湿热治疗本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湿热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在中医领域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名词.在不同的场合所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有时指病邪.有时指证候,有时则指病名,但在多数情况都是泛指由湿热病邪引起的,既有湿象又有热象,具有双重特性的湿热证,它几乎可见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就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简称肾病)而言.湿热证的产生,可以来自外感,亦可缘由肺、脾、肾等脏器亏虚,致气血津液的升降出入受碍,继而内聚成湿,蕴久化热而成。肾病出现湿热证,笔者认为主要见于下述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湿热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gA肾病湿热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析53例IgA肾病湿热证与53例非湿热证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结果:IgA肾病湿热证的中医宏观辨证中最常见的症候是咽喉肿痛,其次是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临床伴肉眼血尿,有感染诱因者比非湿热证组多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比非湿热证组少;血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肾小球细胞增殖积分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结论:IgA肾病湿热证与临床指标及肾组织病理有一定相关性,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证的结合将更有利于揭示IgA肾病湿热证的本质,为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gA肾病湿热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析53例IgA肾病湿热证与53例非湿热证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结果:IgA肾病湿热证的中医宏观辨证中最常见的症候是咽喉肿痛,其次是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临床伴肉眼血尿,有感染诱因者比非湿热证组多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比非湿热讧组少;血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肾小球细胞增殖积分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结论:IgA肾病湿热证与临床指标及肾组织病理有一定相关性,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证的结合将更有利于揭示IgA肾病湿热证的本质,为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病瘀血与湿热病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本文对251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瘀血和湿热均与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P<0.05~0.001)。其中甘油三脂(TG)与湿热关系似更紧密,肾功能减退则似与瘀血只有关联;湿热与瘀血常相兼挟(P<0.05)。动物实验显示:肾病湿热模型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肾小球内微血栓形成,故认为湿热与瘀血胶结为患是肾小球疾病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9.
湿热之邪在慢性肾炎进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慢性肾小球疾病(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肾脏局部的炎症是其病变进展的中心环节,而肾脏固有细胞的功能异化或消失.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小球疾病发展的结局。我们研究认为肾虚湿(热)瘀反映了上述的病理过程.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湿瘀互结是慢性肾炎病变进展的中心环节。吴崐在《医方考》中说:“下焦之病,责于湿热。”肾居下焦,在肾脏疾病中湿热极为普遍。我们既往的研究显示,肾病综合征合并湿热证的比例高达85.3%。在氮质血症期为72.2%.尿毒症期占84.4%.湿热之邪与慢性肾炎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正> 湿热这一概念是祖国医学所独有的,临床上许多疾病按湿热辨证治疗,确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湿热证的辨证论治成为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颇具特色,很有研究的必要。湿热证的病理湿热证是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病理表现。其临床症状既有湿的特征也有热的征象。性质上属湿热相兼。如病人表现身体重着疼痛,胸脘痞闷,倦怠乏力,浮肿,口粘不渴,身热,午后加重,脉滑数,苔黄腻等症状。这些症状是如何发生的?其病理机制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