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正常人和不同疾病状态急性白血病(AL)患者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差异。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对正常人和AL患者骨髓进行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检测。结果表明:Id4基因在正常骨髓中呈完全性非甲基化状态,初治AML和ALL患者中Id4基因甲基化比例分别为84%和86%。8例复发难治的AL患者中Id4基因全部甲基化,14例Id4基因甲基化的完全缓解ALL患者中有8例在12个月内复发,而9例Id4基因非甲基化的完全缓解ALL患者中12月内复发仅1例;Id4基因呈甲基化状态的完全缓解的AML患者中12个月内复发率为62.5%,而在非甲基化的患者中12个月内复发率仅为1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完全缓解的ALL患者甲基化比例为64.3%,而完全缓解的AML患者甲基化比例为28.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9例初治AL中。有33例Id4基因呈甲基化状态,8例复发难治的AL患者的Id4基因均呈甲基化状态,58例完全缓解的AL中。有24例Id4基因呈甲基化状态。结论:与正常人不同,AL患者中Id4基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甲基化改变,缓解状态患者的甲基化比例低于非缓解状态患者,Id4基因甲基化模式的改变与AL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进行Id4基因甲基化检测对预测临床复发意义.[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方法对16例接受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AL患者,检测其移植前、移植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骨髓Id4基因甲基化状态,并随诊分析.[结果]10例患者移植前Id4基因呈甲基化的患者中5例在移植后再次出现Id4基因甲基化,其中4例在随访期出现复发或复发倾向.而5例移植前Id4基因呈非甲基化的患者中,无一例在移植后再次甲基化,随访期间也无复发倾向.[结论]AL患者在移植后进行Id4基因甲基化检测对于预测白血病的复发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研究探讨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作为白血病微量残留病(MRD)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将Id4基因呈完全甲基化的HL-60细胞和Id4基因呈完全非甲基化的Hek937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实验分为3组:A组为10%HL-60+9%Hek937.B组为1%HL-60+99%Hek937,C组为0.1%HL-60+99.9%Hek937。用MS-PCR方法检测不同白血病细胞比例下Id4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表明,HL-60细胞仅有155bp的Id4基因甲基化特异性扩增,呈Id4基因完全甲基化;Hek937细胞仅有156bp的Id4基因非甲基化特异性扩增,呈Id4基因完全非甲基化。A、B、C组同时有155bp的Id4基因甲基化和156bp的Id4基因非甲基化特异性扩增,显示Id4基因甲基化表达。结论:MS-PCR方法可从0.1%比例含量的白血病细胞样本中检测到Id4基因甲基化,加之Id4基因甲基化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差异不明显,因此用MS-PCR检测Id4基因甲基化状态可以作为一种检测各种类型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和验证Id4基因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疗效监测中的意义。对29例接受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AL患者,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方法检测其移植前、移植后1、3、6(和12)个月的骨髓Id4基因甲基化状态,并随诊分析。结果表明:29例AL患者中有18例患者移植前Id4基因呈甲基化,其中8例患者在移植后再次出现Id4基因甲基化;而11例移植前Id4基因呈非甲基化的患者中只有1例在移植后再次甲基化;移植后出现Id4基因甲基化的9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随访期内的白血病复发,而移植后Id4基因仍呈非甲基化的20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后再次出现Id4基因甲基化的时间多在移植后6个月到1年。结论:对AL患者在移植前后进行Id4基因甲基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移植前Id4基因非甲基化的患者进行移植将可能有益于减少白血病复发的机会,移植后进行Id4基因甲基化检测对于在临床预测白血病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巢式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分析了82例各种亚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诊或复发不同阶段p16基因的甲基化和缺失状态,并且在基因组硫化修饰PCR后克隆测序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8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的出现率为39.0%,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为41.4%,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为33.3%;初治AL患者为36.6%,而复发患者则为54.5%。82例AL患者中有6例p16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3%,在AML、ALL患者中分别为1.7%和20.8%。16例健康自愿者或非恶性血液病患者p16基因则未发生甲基化或缺失。结论:在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p16基因甲基化比p16基因纯合缺失更具有意义;p16基因表达异常与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id4基因甲基化在完全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情监测中的意义。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对经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4—5疗程后持续完全缓解的AML患者进行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分析,并随访。结果表明:id4基因在32例AML中有15例id4基因甲基化,其中7例在随访期间出现复发或复发倾向。17例id4基因非甲基化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完全缓解。结论:在完全缓解的AML患者中进行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白血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4种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系以及非肿瘤细胞系和正常人骨髓Id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差异。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和HL-60、淋巴瘤细胞系Ramous和CA46以及良性细胞系Hek937和正常人骨髓细胞进行Id4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结果表明:Id4基因在正常人骨髓细胞和Hek937细胞系中呈完全非甲基化状态,在4个血液肿瘤细胞系K562、HL-60、Ramous和CA46中均呈甲基化状态。结论:所检测的4种血液肿瘤细胞系中,Id4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正常人骨髓细胞和非肿瘤细胞系完全不同,Id4基因甲基化模式的改变与造血细胞恶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pig7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pig7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在基因甲基化调控方面探讨pig7基因表达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138例AL患者、21名正常人骨髓标本以及6个白血病细胞株进行了pig7转录本的检测,并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观察NB4细胞分化效应及pig7基因表达情况。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以鉴定白血病细胞中存在的pig7转录剪接体。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白血病细胞pIg7基因启动子区域是否存在过度甲基化。结果AL进展期(包括初治、复发/难治)患者骨髓细胞pig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骨髓细胞相比明显降低(RQ中位数分别为0.62和18.30,P〈0.01),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比较pig7 mR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明显高于后者(RQ中位数分别为1.43和0.16,P〈0.05)。pig7低表达患者完全缓解率也较低(P〈0.05)。NB4细胞经ATRA诱导分化后pig7表达水平由1.61±0.72增至44.75±3.93(P〈0.01)。酶切结果提示白血病细胞中仅存在SIMPLE剪接体。在K562、HL-60及Nalm-6细胞pig7启动子区域存在过度甲基化,而U937、NB4和kasumi-1细胞中该区域非甲基化状态占优势。结论pig7基因在AL的表达下调为白血病发病机制的探讨和疗效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以DNA抑制因子4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前报告因子的可行性。以骨髓持续完全缓解6—8个月的ALL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对经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后持续完全缓解的32例ALL患者进行DNA抑制因子4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分析,并随诊3个月以上。结果发现,32例完全缓解的ALL患者中20例(62.5%)DNA抑制因子4呈甲基化。12例DNA抑制因子4呈非甲基化的患者中只有1例3个月内复发,复发率8.33%,20例DNA抑制因子4呈甲基化状态的患者中10例3个月内复发,复发率50%。DNA抑制因子4甲基化与ALL患者初诊时是否具有高危因素并不完全相关。结论:DNA抑制因子4可作为ALL患者临床复发前的报告因子。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健康人和急性白血病(AL)不同时期患者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差异。采用硫化测序特异性PCR(BS-PCR)方法对白血病细胞系、AL患者及健康人骨髓标本进行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检测。结果显示:在健康人骨髓中呈低甲基化状态(1.9%),初治、复发和完全缓解的AL患者骨髓中zo-1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甲基化率分别为93.2%、66.9%及16.4%,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人相比,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zo-1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且AL不同时期的患者中zo-1基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甲基化改变,对zo-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分析有助于监测AL患者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肝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iver cancer-1,DLC-1)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探讨DLC-1启动子甲基化用于判断儿童ALL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4例ALL患者骨髓,5例正常骨髓和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6T-CEM,分别采用MSP和焦磷酸测序法检测DLC-1启动子甲基化,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5-aza-2'-deoxycytidine处理6T-CEM细胞前后DLC-1的表达.结果 经MSP检测,21例ALL患者骨髓中存在DLC-1甲基化,而在正常骨髓中未发现该基因甲基化.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的结果与MSP法完全一致,而焦磷酸测序法能对DLC-1启动子上的CG位点甲基化进行定量,DLC-1基因的甲基化与年龄、性别、WBC计数、FAB分类、免疫学分型、临床分型等临床病理学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DLC-1基因甲基化阳性的18例获得完全缓解的ALL患者中有14例在12个月内复发,而甲基化阴性的12例获得完全缓解的ALL患者仅4例复发.采用5-aza-2'-deoxycytidine在体外处理DLC-1甲基化细胞6T-CET后,可使DLC-1恢复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从儿童ALL患者中检测到DLC-1启动子存在高频率的异常甲基化,DLC-1甲基化对预测儿童ALL复发具有一定意义.同时证明焦磷酸测序法是一种敏感、简单,并能对DLC-1启动子甲基化进行定量检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髓系白血病SFRP4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中SFRP4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对9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SFRP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检测,并以70例门诊普通患者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9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有17例SFRP4基因的启动子区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率为17.2%;而正常对照组中未检出SFRP4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SFRP4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甲基化率极显著的高于正常对照(P<0.001)。SFRP4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型间均未出现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FRP4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有相关性,SFRP4基因的甲基化可能是引起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微小残留病(Minute Residual Disease,MRD)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复发和妨碍长期无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FLT3基因在AML发病中的作用及对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意义。应用PCR技术检测了125例AML患者在化疗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前后FLT3基因的表达,并对FLT3基因阳性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表明:PCR检测FLT3基因的灵敏度为10-4;AML初诊患者中FLT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69.6%;完全缓解(CR)患者FLT3表达基因阳性表达率44.90%,FLT3转为阴性者占48.98%;FLT3表达无改变者占6.12%;复发者FLT3基因表达转为阳性,而未缓解者FLT3持续阳性,治疗前FLT3阳性AML患者完全缓解率低于FLT3基因表达阴性患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获得CR的FLT3阳性AML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FLT3阴性患者(p〈0.05)。结论:FLT3基因表达与白血病发生有关,PCR动态检测AML患者治疗前后FLT3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AML白血病预后和监测微量残留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BU-CTX2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6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BU-CTX2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60例白血病的长期疗效。方法:1994年4月至2000年8月60例白血病患者接受了allo-HSCT,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25例。53名供者系HLA完全相合同胞,4名为HLA 1个主要位点不合同胞,3名为HLA完全相合无关供者。用BU-CTX2方案预处理,用环孢菌素A+甲氨蝶呤(54例)或甲泼尼龙(6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60例均植活。22例(36.7%)发生急性GVHD,其中CML组为48.0%,AML组30.0%,ALL组则为26.7%。中位随访时间24(9-24)个月,38例仍无白血病生存,22例(36.7%)死亡,其中1例死于肺部感染,3例死于急性GVHD,7例死于巨细胞病毒感染,11例死于白血病复发,其中AML3例(15.0%),ALL8例(53.3%)。8例ALL均于移植早期复发死亡。4例ALL长期生存者均发生慢性GVHD。3年无病生存(DFS)率为63.3%),其中CML组为80.0%,AML组70.0%,ALL组则为26.7%。结论:BU-CTX2为AML和CML的有效预处理方案,白血病复发率低,长期生存率高,而作为ALL的预处理方案则白血病复发率较高,提示BU-CTX2不适合作为ALL首选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微量残留病 (MRD)检测技术。方法 构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TCRVγI Jγ基因重排技术并定量分析 36例ALL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 10 -4水平。 36例患者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初治组为 (7.38± 6 .6 5 )× 10 -2 ,完全缓解 (CR)组为 (1.0 2± 1.0 8)× 10 -2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组为 (3.89± 5 .6 5 )× 10 -3 。CR组和HSCT组TCRVγI Jγ基因重排水平显著低于初治组 (P值均为 0 .0 0 1) ,HSCT组MRD水平显著低于CR组 (P <0 .0 5 )。 6例HSCT后检测阳性病例中 2例MRD水平 <1× 10 -3 ,获长期无病生存 ,另 4例MRD水平较高患者一年内均出现复发。结论 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及特异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缓解期ALL患者MRD水平对预测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