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鸣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143-144
目的为加深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增强临床诊断能力,防止类似疾病再次出现误诊误治。方法对临床1例误诊为颅内脑膜瘤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过程加以分析,并讨论出现误诊的原因,以及对临床救治带来的相应后果。结果因为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急性发病,病情不允许进一步明确诊断,从而导致误诊,并因此造成术中无法将肿瘤全切除。作为急诊手术,治疗已起到缓解颅高压,稳定生命体征作用,为进一步诊治争取了机会。结论临床医生应当充分认识到疾病表现的多样性、复杂性,急诊手术前应尽可能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并做好应对术中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12-07—2016-12间12例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术前诊断为肾上腺库欣综合征,因为皮质醇节律升高,有典型皮质醇增多症及高血压的临床表现。1例患者因为醛固酮明显升高及合并高血压临床表现,术前误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因为合并对侧肾嫌色细胞癌,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转移瘤。由于缺乏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及十分罕见,12例患者术前均被误诊。结果 6例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6例患者接受后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病理结果示: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大多包膜完整,质地软,切面常为棕色、黄褐色、暗红色,可有钙化、出血、网状分隔等表现。镜下可见增生并扩张的血管。管壁薄,多不规则,有时管壁伴有玻璃样变,部分合并钙化、纤维囊壁形成、富含脂肪组织、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未见复发转移。所有异常的肾上腺激素都在术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通常没有内分泌功能而且预后较好,术前易误诊。有功能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激素特征并无特异性,但激素分泌异常也不能排除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而且提示有伴随其他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正>骨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好发于脊椎骨、颅骨、肩胛骨、肋骨、锁骨和骨盆等部位,四肢长骨较少发病;发生于跟骨的骨海绵状血管瘤更为罕见。其病因尚不明确,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多变且无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等疾病。该患者就被误诊为骨囊肿及动脉瘤样骨囊肿,最后经病理学检查才得以确诊并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告了1985 ̄1995年收治的8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治疗经验。其中除12例因其它合并症未行手术治疗外,余73例均行手术治疗,并根据肿瘤的不同情况,分别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满意,其症状,体症均不同程度消失或改善,肿瘤直径缩小,随访0.5 ̄6年未见再增大。作者体会到,治疗时应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和栓塞材料,文中还阐述了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的新观念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超声对铜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1例皮下海绵状血管瘤行铜针治疗前后的超声像观察,以探讨新的诊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的评价,发现在治疗前后的血管瘤内有不同的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显像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观察提供了有力 依据。  相似文献   

6.
铜针治疗血管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铜针的各种使用方法对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应用单纯留置铜针、通电后留置铜针、铜针通电后切除病变等方法治疗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或脉管畸形105例,统计分析术后早、晚期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早期总有效率为94.3%,晚期总有效率为88.6%,复发率为28.6%,通电后切除效果最好,通电可以缩短留针时间42.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铜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疗效肯定,与通电方法相结合效果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肝海绵状血管瘤(简称肝血管瘤)是肝脏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小的肝血管瘤往往无症状,对较大的肝血管瘤和有临床症状者,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我院自1989—1996年共收治肝血管瘤129例,分别进行手术切除、缝扎治疗、肝动脉栓塞及放射治疗,现将其临床结果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29例中男59例,女70例。年龄23~68岁。临床表现以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下降等就诊者62例,以上腹区包块就诊者28例,查体时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就诊者39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检查,其中98例行CT检查,59例行MRI检查,除6例诊断为肝癌,l例诊断为多发转移瘤…  相似文献   

8.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方法和特点,方法:1991-2001年治疗脊髓海绵状血管瘤22例,均进行MRI检查,16例行全脊髓血管造影,全组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2例均为单发,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颈段8例,颈胸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圆锥马尾部位2例。MR1显示团块状短T1长T2信号,中间由点条状长T1短T2信号分隔,形成桑葚状混杂信号团,周边绕以低信号团,尤以T2WI显著,随访3个月-2年,全组均未见复发,12例术后功能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它脊髓血管畸形,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优选治疗方法,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用简便易行的铜针留置术治愈8例极为棘手的海绵状血管瘤(分别位于手掌和手指,口唇,会阴和臂部及足底)。对铜针的制备,留置的方法,时间,注意事项和全身及局部反应等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治体会许国平,王永惜,蔡教誉,洪建文,文锡荣,杨深泉,余锡坤,潘岳芝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高分辨率超声仪和CT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发现的肝血管瘤越来越多[1]。我科自1980年9月至1993年5月共收治肝海绵状血管瘤1...  相似文献   

11.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颅内,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较为少见,笔者收治胸椎椎体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第Ⅰ第Ⅷ肝段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本组手术体会结合近年国内报道的经验,对第Ⅰ及第Ⅷ肝段肿瘤手术,本文提出不必常规进行全肝血流阻断,胆下腔静脉需要预先安置阻断带。手术是在阻断入肝血流情况下进行的,术中如必须阻断下腔静脉时,可采取分步阻断法,以缩短阻断时间,防止由于回心血流骤减所致的血压下降。第Ⅰ肝段的血管瘤用剥除法是困难的,可采用肿瘤根部缝扎后切除的方法,将其切除。如仍残留一部分肿瘤的基底,可用连续褥式缝合法将其缝扎。第Ⅷ肝段的  相似文献   

13.
第Ⅷ肝段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不必常规进行全肝血流阻断法切除,下腔静脉可预置阻断带,但膈下肝上下腔静脉分离有时较困难,致预置阻断带不成功。本组4例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就在于在常温下间歇阻断第一肝门入肝血流的同时,用剥离法将肿瘤剥除。此种手术方法与行第Ⅷ肝段切除术相比,既简便又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血管瘤是起源于中胚叶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肿瘤,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即可出现,是一种在婴幼儿中发病最高的先天性皮肤或皮下组织的良性血管病变。1863年,Virchow把血管瘤分为单纯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20世纪以后,Virchow所称的单纯型血管瘤被改为意义相同的毛细血管瘤。在我国,基本沿用Virchow分类,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1982年Mullikcn根据血管瘤内皮细胞生物学特征将传统分类中血管瘤划分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两类。前者具有以内皮细胞增生和细胞密度增高为特征的增生期和消退期,后者是胚胎血管发育过程中的结构异常。大部分血管瘤在幼儿均可缓慢自行消退,其消退速度和程度因人而异,但有相当一部分婴儿血管瘤会出现并发症,如感染、溃疡、出血等。另外,位于某些特殊解剖学部位的血管瘤可压迫周围器官,甚至引起死亡,故也需早期干预治疗翻。近20年来,随着激光医学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方法,由于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已成为治疗部分儿童皮肤血管瘤的常用方法。本文就其临床激光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进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进况杨甲梅,吴孟超,陈汉,姚晓平,严以群(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200433)肝海绵状血管瘤(下称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我院1960年1月至1995年9月共收治821例,至今未发现有恶变者。故对瘤体直径≤...  相似文献   

16.
肝海绵状血管瘤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肝海绵状血管瘤处理方法的探讨刘青光,潘承恩(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西安710061)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检查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关于该病的报道日渐增多。虽然目前对该病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因其本质及...  相似文献   

17.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5%.10%,多数发生于幕上,约占75%,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20%。目前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由于部位深在,位于生命中枢,其周围有重要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手术风险大。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我科自2002年至2004年共手术治疗8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经验、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过去的十年间,人们对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认识有了广泛的提高,即使在中文文献中,更多作者已不再使用1863年由细胞病理学之父Virchow提出的的分类概念(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而是划分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并更多使用血管瘤、海绵状静脉畸形及动静脉畸形等更合理的概念,这是最重要的进展。同时不少作者都在撰文中注明了血管瘤分期(增生、稳定和消退期)。  相似文献   

19.
海绵状血管瘤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但单纯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腔的十分少见,而发生在腰骶部者更为罕见,而且术前确诊十分困难[1~5]。尽管MRI是目前评估椎管内病变的最好方法,但对于单纯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瘤的诊断,误诊仍极易发生。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20.
海绵状血管瘤内压监测指导栓塞及硬化剂注射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探讨在栓塞硬化海绵状血管瘤中瘤腔内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在29例治疗过程中给机械性减缓交界本静脉回流,进行了瘤腔内压连续监测,发现:瘤腔基础内压力0.667~2.0kPa(1kPa=7.5mmHg)。颈部最低,回流快者所需栓塞次数多,用量大,瘤腔内压力曲线在栓塞初始为平台波形,提示回流静脉逐一被栓塞,随后出现缓慢下降的印峰波形,去除瘤体表浅回流静脉机械性压迫,瘤腔内压不变,提示回流静脉全部栓塞,可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