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1-4支冠脉搭桥术。术中应用新福林、尼卡地平调节血压、艾司洛尔控制心率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充分利用C、T、S及冠状动脉塞子(分流栓)使吻合口处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无血状态。结果:本组病例中术后死亡例,31例10-18d痊愈出院。随访31例病人1-15个月,心功能I-Ⅱ级,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用于单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优先吻合桥血管近端作"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先吻合桥血管近端作"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进行分析.若术中左乳内动脉适合搭桥至前降支,则先将其与前降支进行吻合,然后再作"序贯式"搭桥.结果:手术时间为(151.23±31.38)min.桥血管吻合数目共135个,2~5个/例,平均(3.38±0.64)个/例,其中搭2支血管桥的共3例,均为静脉"序贯式"吻合桥.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余痊愈.结论:非体外循环先作桥血管近端"序贯式"吻合搭桥,可避免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的弊端及其可能导致的并发症.静脉"序贯式"血管桥每完成一个吻合口,即恢复该部位的心肌血供,可极大地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方法 ,术前术后处理及其优劣。方法 :1 999年 8月~ 2 0 0 0年 1月我们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冠状动脉搭桥术 1 2例 ,在准备好体外循环的同时 ,全麻下 ,使用心肌表面局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 ,连续缝合搭桥共 3 5支 ,平均 2 9± 0 8支。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 ,术后并发心律失常 3例 ,左全肺不张 1例 ,急性心包填塞、胸骨后广泛渗血各 1例 ,1 2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开展冠心病人的手术范围 ,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3年10月,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给4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术中使用CTS心脏固定器。有3例患者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选用的血管材料有:乳内动脉42支、桡动脉25支、大隐静脉49支、头静脉1支。共搭桥117支,平均2.93支。结果: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全组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无死亡病例。住院13~45d,平均19.52d。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简便、安全、有效、经济,不仅适用于多支病变患者,而且也适用于危重急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喻书波  徐勇 《吉林医学》2008,29(12):1032-1033
我院对165例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中的护理配合的特点和心得。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09年12月我院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共86例,术前进行精心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宣教,术中积极协调配合。结果:8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获成功,2例死亡,术中少量输血及血浆(共计400-600ml),术后5例出现呼吸衰竭,6例心功能低下;术后8天~29天出院,随访病例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结论:护士术前了解病人病情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宣教,让病人熟悉手术过程及步骤,术中配合技术娴熟,做好感染预防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自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1 0月 ,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 ,给 4 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 ,其中 1 5例全部采用乳内动脉 (1 7支 )和桡动脉 (1 8支 )作为移植血管材料。共搭桥 35支 ,平均 2 33支。术中使用CTS心脏固定器。结果 全组无术中需转体外循环情况 ,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塞 ,无死亡病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 ,住院天数为 1 3~ 2 7天 ,平均 1 6 5 2天。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近期效果与同时使用静脉桥的搭桥术相同 ;围手术期无动脉性桥血管痉挛的情况发生。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多项指标对比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与非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于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非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与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各28例为研究对象,总计56例。将行非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记为对照组,行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术后1天(A1)以及术后2天(A2)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氨基酸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浓度以及桥血管使用数目、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结果行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组(观察组)在A1、A2时刻的cTnI、CK-MB、NT-proBNP低于行非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组(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在桥血管使用数目、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序贯式OPCABG术对心肌损伤的程度小于非序贯式OPCABG,并且序贯式OPCABG术桥血管使用少,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更低,尤其对于主动粥样斑块较多,桥血管缺乏,基础状态较差的病人优于非序贯式OPCABG,极大地增加了OPCABG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老年人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89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了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同期80例行体外循环下的冠脉搭桥术(CPB)老年患者进行术前术后一般状况的对比.结果 OPCAB组平均年龄、术前肌酐高于正常的比例、术前有脑梗死史的比例显著高于CPB组.OPCAB组患者手术死亡率显著低于CPB组(1.12%VS5.00%),术后房颤发生率也显著低于CPB组(5.61%VS11.2%).结论 OPCAB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尤其对于术前有肾功能异常、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严重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手术治疗机会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17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年龄41~77岁。其中三支血管病变占62.6%。一条静脉搭2~7支桥,人均搭桥4.0支。术后早期死亡率1.2%。文中着重介绍了大隐静脉序贯式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对52例冠心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在全麻、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其中双支血管病变12例,三支血管病变40例;平均每例搭桥2.7支。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病人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月完成的冠状动脉搭桥术40例,应用体外循环22例,非体外循环18例。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并发症和围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院内死亡1例,为同术期心肌梗塞:1例术后10d室颤,急症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内支架闭塞,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恢复正常。39例顺利出院,随访无心绞痛症状发生,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选择病人和于术方式、良好的心肌保护、完全再血管化及围术期密切监护治疗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和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97年8月16日和IWS年4月4日,我院分别为2例冠心病患者在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例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全身肝素化后,建立体外循环(CPB)。在不阻断循环、心脏跳动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现就该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报道如下。1床资料与手术方法1.1一般资料I例门男,65岁,体重65kg。反复心前区疼痛8个月,严重绞痛2次,心功能Ill级。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失瓣关闭不全(轻)、三尖瓣关闭不全(轻)、主动脉钙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冠状动脉造影示左旋支完全阻塞、远端无供血、前降支ed%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不停跳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单纯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分别进入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组(OPCAB组,n=90)和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行搭桥组(OPBH,n=90)。两组患者在心绞痛程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肌梗死史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中风,肾功能受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OPBH组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OPCAB组(P<0.05)。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OPCAB组用单根心包深吊线,引入一橡皮管,帮助暴露各冠状动脉分支,采用心脏局部固定器,辅以腔内分流栓,完成远端吻合。OPBH组在体外循环(CPB)的辅助下,用OPCAB的方法显露冠状动脉各个分支,完成各个吻合。所有患者术终行桥血流定量测定。结果 OPCAB组无1例需转成OPBH。两组人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数(OPCAB组:3.22±0.58。OPBH组:3.06±0.72)和再血管化指数相似,术后呼吸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OPBH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出血再开胸、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异常、脑卒中、心房颤动、纵隔炎、下肢切口感染和围术期死亡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低LVEF的患者,OPBH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能达到完全性再血管化,虽然出血和输血量较大,术后呼吸支持时间和ICU停留时间较长,但能取得与OPCAB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停跳冠脉搭桥(CCAB)和不停跳冠脉搭桥(OPCAB)术后并发症,探讨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总结6年来我院所实施的心脏停跳下单纯冠脉搭桥术59例和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11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了术后常见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OPCAB组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和术后住院时间比CCAB组显著缩短,且术后低心排发生率I、ABP使用和术后心律失常也比CCAB组明显减少,而肾功能不全、围术期心梗、引流量、肺部感染、中风等术后主要并发症和病死率则两组相差不显著。结论OPCAB在术后恢复上明显优于CCAB,虽远期血管桥通畅率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但其近期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术后护理特点及措施.分析208例OPCABG患者术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循环与呼吸系统监护、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等方面的护理情况.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7-10个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麻醉的可行性。方法:69例择期OPCABG病人,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34)和瑞芬太尼组(R组,n=35),连续监测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肺动脉压(PAP)、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血管阻力(PVR)、周身血管阻力(SVR)。结果:与芬太尼组相比,瑞芬太尼组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无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地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患者行OPCABG,将桥血管与升主动脉吻合后备用,再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最后进行桥血管与其他靶血管顺行序贯式吻合。结果吻合到左前降支的桥血管:带蒂左乳内动脉57支,桡动脉2支,大隐静脉3支。采用大隐静脉桥血管顺行序贯吻合其他靶血管,3支桥47例,2支桥15例。术后1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其余61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经3~36月随访,无新发心绞痛,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顺行序贯移植术,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心脏停搏的弊端;每完成一个桥血管吻合口,即恢复该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更早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序贯吻合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冠心病患者,15例采取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另19例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34例术中观察序贯桥血管均通畅,无围术期心梗,死亡1例(3%),总体并发症(胸骨哆开、二次开胸止血)发生率6%(2/34)。术后近期随访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序贯吻合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更加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而且并发症少,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