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及生化指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将9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头痛宁胶囊、氟桂利嗪胶囊和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8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电解质及血浆中甲硫脑啡肽(MEK)浓度的变化.结果 头痛宁胶囊对头痛程度、血钾、MEK的降低及镁离子浓度升高优于氟桂利嗪(P<0.01),而头痛宁组与联合组相比上述生化指标浓度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痛宁胶囊可以改善紧张型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钾离子,升高镁离子及降低血浆MEK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肝硬化腹水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利欣组,当归芍药散高、中、低剂量组。采用苯巴比妥灌胃联合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复制肝硬化腹水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AngⅡ、ET-1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0.05),血浆AngⅡ和ET-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利欣组和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血浆AngⅡ和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及甘利欣组之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浆AngⅡ、ET-1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机制与降低血浆AngⅡ、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卡托普利对AngⅡ及DR的影响.方法:采用同位素(125I)放射免疫测定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血浆AngⅡ浓度.结果:1.血浆AngⅡ浓度,PDR组与BDR组比较,无差异,均高于NDR组,NDR组高于CG组.2.12wk后复查,服药组血浆AngⅡ浓度较不服药组降低.结论:1.血浆AngⅡ浓度随病变的加重而增高,参与DR的发生、发展.2.卡托普利使BDR病人血浆AngⅡ浓度有下降趋势,且用药组有效率高于不用药组,提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可能成为防治威胁视功能的DR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茹祥伟 《中原医刊》2009,(20):21-2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降压组100例,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联合治疗组100例,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及血液中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结果益气活血颗粒能有效降低血压及循环血液中ADL、AngH的浓度。结论益气活血颗粒具有降低血压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小四五颗粒对糖尿病(DM)模型大鼠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小四五颗粒组(中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大鼠均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复制DM模型;中药组灌胃小四五颗粒1.8 g·kg-1·d-1,其他2组给予等客积生理盐水,连续1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mRNA含量。[结果]模型组肾脏AngⅡ浓度、肾皮质ACE活性均升高,肾皮质AT1 mRNA含量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肾脏AngⅡ浓度、肾皮质ACE活性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T1 mRN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四五颗粒治疗DM肾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对DM肾脏内RAS活化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比色法测定血NO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1、Ang Ⅱ水平,同时设立对照组.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清NO、ET-1、Ang 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与尿毒症未透析者比较,血清NO水平较未透析者低、血清ET-1、Ang Ⅱ水平较未透析者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以引起患者血清NO水平下降、ET-1、AngⅡ升高,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的高血压可能与血NO浓度降低、血ET-1、AngⅡ浓度增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及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影响。方法:5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治疗,稳心颗粒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稳心颗粒口服,观察2组心律失常的情况及血AngⅡ的检测结果。结果:稳心颗粒组治疗2周时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数少于对照组(P0.05),AngⅡ和B型脑钠肽前体末端肽的浓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病死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ACS患者的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且能预防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长期治疗无致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并在治疗2周时对血AngⅡ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复方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循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素(ANP)、内皮素(ET)的影响,探讨补肾复方逆转左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参考Doering等的方法,制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Ⅱ、ANP、ET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浆AngⅡ、ANP、ET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补肾复方小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补肾复方具有降低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浆AngⅡ、ANP、ET水平的作用,是其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重构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心肌病兔心室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血管紧张受体表达,探讨甲亢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左旋甲状腺素(L-thy) 组,咪哒普利组(L-Thy+Imidapril),缬沙坦组(L-Thy+Valsartan).L-Thy[45 μg/(kg·d)×28 d]腹腔注射建立甲亢动物模型,测定左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心肌细胞直径,Masson′s 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放免法检测血浆及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RT-PCR半定量检测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R)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CE、AT1R、AT2R蛋白表达.结果 L-Thy可诱导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血浆与局部组织AngⅡ浓度升高, ACE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AT1R、AT2R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咪哒普利和缬沙坦均可显著抑制L-Thy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厚和纤维化,咪哒普利可降低血浆与局部心肌组织AngⅡ水平,对AT1R、AT2R和ACE的表达无影响.缬沙坦显著升高血浆AngⅡ浓度,但不升高组织AngⅡ浓度;且显著上调AT1R、AT2R mRNA表达,对ACE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甲亢性心肌病兔有循环和组织AngⅡ浓度升高,AT1R、AT2R和ACE 表达上调,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可能参与甲亢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咪哒普利和缬沙坦可以改善L-Thy诱导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物质尾加压素Ⅱ(U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1(ET-1)在冠心病患者体内的变化,以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4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UⅡ、AngⅡ和ET-1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UⅡ、AngⅡ和ET-1的含量分别是1.51±0.44pg/ml,114.14±15.91pg/ml,98.64±9.58pg/ml;健康对照组血浆UⅡ、AngⅡ和ET-1的含量分别是4.41±0.57pg/ml,66.65±12.22pg/ml,49.16±6.69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UⅡ、AngⅡ和ET-1可能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可做为临床观察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化瘀解毒汤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血管紧张素Ⅱ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化瘀毒汤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法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肾间质组织TGFβ1mRNA表达 ,用放免法检测血浆AngⅡ浓度 ,并做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肾间质TGFβ1mRNA表达及血浆AngⅡ浓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尤以预防组更佳。肾脏组织病理检查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化瘀解毒汤具有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抑制TGFβ1分泌及mRNA表达、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5例ACI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并与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ACI患者发病3天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恢复期(P<0.01)。恢复期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仍高于对照组(P<0.01);(2)ACI的PRA及AngⅡ浓度与患者是否伴有高血压无关,而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分别为r=0.71,r=0.63);(3)PRA和AngⅡ浓度在大面积梗死灶组(>3.0cm)与中等面积梗死灶组(1.5-3.0cm)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1.5cm)(P<0.01)。结论ACI早期PRA和AngⅡ浓度应激性升高,提示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ACI形成的病理过程,PRA和AngⅡ浓度的测定可作为ACI患者病情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姜黄素抑制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组)、UUO组、治疗组(UUO+姜黄素),造模后10d,用放射免疫法分析测定各组肾脏中Ang—Ⅱ、ET-1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第10天UUO组血浆、肾组织Ang—Ⅱ、ET-1的表达明显升高;姜黄素治疗组较UUO组血浆、肾组织Ang—Ⅱ、ET-1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在梗阻性肾病中,姜黄素可通过降低肾组织内Ang—Ⅱ、ET-1的表达,一方面改善肾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另一方面其可能是姜黄素下调TGF-β1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o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 e,OSAHS)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Hypertension)患者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内皮素-1(p lasm a,ET-1)的变化。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中、重度OSAHS患者分为OSAHS并发高血压组、OSAHS血压正常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3组均行PSG监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gⅡ和ET-1水平,并对比分析3组血浆中AngⅡ和ET-1水平及其相关性,评价血浆中AngⅡ和ET-1变化与检测价值。结果 OSAHS合并高血压与OSAHS血压正常组血清ET-1质量浓度(x±s下同)分别是(58.94±16.37)和(44.75±15.68)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89±20.12)ng/L(P<0.01);同时OSAHS合并高血压组与OSAHS血压正常组之间比较血清ET-1质量浓度也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与AH I呈明显的正相关(r=0.334,P<0.01)。OSAHS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AngⅡ和ET-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SAHS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睡眠结构紊乱,但合并高血压者并没有特异性改变。ET-1可能在OSAHS合并高血压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o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Hypertension)患者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和内皮素-1(plasma,ET-1)的变化.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中、重度OSAHS患者分为OSAHS并发高血压组、OSAHS血压正常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3组均行PSG监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g Ⅱ和ET-1水平,并对比分析3组血浆中Ang Ⅱ和ET-1水平及其相关性,评价血浆中Ang Ⅱ和ET-1变化与检测价值.结果 OSAHS合并高血压与OSAHS血压正常组血清ET-1质量浓度(x±s下同)分别是(58.94±16.37)和(44.75±15.68)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89±20.12)ng/L(P<0.01);同时OSAHS合并高血压组与OSAHS血压正常组之间比较血清ET-1质量浓度也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与AHI呈明显的正相关(r=0.334,P<0.01).OSAHS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Ang Ⅱ和ET-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SAHS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睡眠结构紊乱,但合并高血压者并没有特异性改变.ET-1可能在OSAHS合并高血压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4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给予氯沙坦治疗12~17个月后,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β2-MG和AngⅡ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浆β2-MG明显降低(P<0.01);而AngⅡ的浓度稍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沙坦有明显降低血浆β2-MG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 TGF-β1 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的影响及意义.方法:40例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gⅡ、TGF-β1. 结果:治疗前肝硬化患者血清AngⅡ(167.84±64.81vs 51.13±15.95pg/l)及TGFβ1 (181.12±32.63 vs31.46±10.39μg/l)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应用缬沙坦治疗后血清AngⅡ(168.67±69.03vs218.46±74.79 pg/l)较治疗前升高,而血清TGFβ1 (182.22±30.60vs121.77±13.84 μg/l)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降低血清TGFβ1 水平,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狗心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的影响及其抗损伤机制.方法:将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恢复血流90 min,造成I/R模型,分别于缺血前或缺血后15 min静注巴曲酶(1 u@kg-1),测定血浆、心肌AngⅡ浓度以及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phospho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及心功能.结果:I/R组心肌组织及血浆AngⅡ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组织明显损伤,给予巴曲酶,可显著降低再灌期心肌与血浆AngⅡ水平及血浆CK、LDH活性,增加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减轻心肌组织损伤,降低动物死亡率.结论:巴曲酶能够降低血浆及组织AngⅡ水平,减轻心肌组织I/R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经治疗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s-CRP和Ang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和An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和AngⅡ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hs-CRP和AngⅡ进行调节,进而改善机体高凝状态,从而母体器官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EH)心肌肥厚患者左心室心肌肥厚(LVH)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血浆AngⅡ水平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平均血压均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VMI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AngⅡ水平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具有协同培哚普利逆转或减轻EH患者LVH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局部血管AngⅡ的活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