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产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产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洛伐他汀组(n=80)及美降之组(n=40),分别口服国产洛伐他汀及进口洛伐他汀(美降之),每次20mg,每日2次,服用8周。观察用药4周及8周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DL-C)/HDL-C、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100(ApoB100)及ApoAⅠ/ApoB100变化。结果:服用国产洛伐他汀4周及8周可分别使患者血清TC降低23.0%及27.3%,LDL-C降低27.9%及34.1%,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降低21.6%及26.2%;HDL-C升高9.1%及10.1%,(TC-HDL-C)/HDL-C降低29.6%及37.1%。血清ApoB100降低9.6%及15.5%,ApoAⅠ升高18.9%及14.5%,ApoAⅠ/ApoB100升高39.9%及44.9%。服药4周即有明显疗效。结论:国产洛伐他汀调血脂作用疗效肯定,与其相应进口产品美降之比较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力平脂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对153例高脂血症患者以力平脂治疗100例,潘特生治疗53例。于服力平脂4和8周后分别检测有关指标,总胆固醇(TC)分别下降20%、23%;甘油三酯(TG)下降55%、5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0%、2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28%、38%;TCHDL-C/HDL-C比值下降31%。前后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0.001)。其中15例重度高TG血症(TG≥5.5mmol/L),服力平脂8周后,TG值下降7.2±3.3mmol/L下降率为74.0%,显示其降TG尤为显著。服药前TG值越高,治疗后下降越显著。力平脂还可使载脂蛋白A(apo-A1)升高,为15%(4周)、18%(8周);apo-A1/apo-B比值分别上升46%、48%;apo-8分别下降15%、17%。力平脂组部分病例的ALT轻度升高,但为可逆性,其余尚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比较和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CHD) 和冠状动脉基本正常者的血脂代谢改变情况,了解血脂代谢紊乱与CHD 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71 名住院病人进行CAG 并根据狭窄程度分为三组:A 组(CAG 基本正常,冠状动脉狭窄< 30% ,n = 111 例) ,B 组(CAG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 ,n = 203例) ,C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 57 例),除外糖尿病、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结果 血清TC:A组(5-22±1.12)mmol/L(200.8 ±43.1) mg/dL,B 组(5-58 ±1-26) mmol/L,(214-6 ±48-5) mg/dL,C 组(5-09 ±1-12) mmol/L(195-8 ±43-1) mg/dL,( P= 0-031 7) ;LDL- C:A 组(3-13±1-14)mmol/L(120.4 ±43.8) mg/dL,B 组(3-69 ±1-09) mmol/L(141-9 ±41-9) mg/dL,C组(3-23±1-15)mmol/L(124-4 ±44-2) mg/dL,(P= 0-027 4) ;HDL- C:A 组(1-18 ±0-41) mmo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病人降脂疗效及对ApoA,ApoB的影响。方法:30例原发性旨血症患者随机被分为微粒化非诺贝特(F,200mg/日)组和辛伐他汀(5mg/日)组,进行自身交叉试验。结果:治疗4周后,两者降TC、TG均有显著的疗效,但S组以降低TC和ApoB为主(分别为20.7%和20%),F组以降TG和升HDL为主(分别为49.7%和29.5%),并有显著降尿酸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治疗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索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防治机制及疗效。方法将108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6例),甲组口服结合雌激素(倍美力)0.625mg1/d,乙组口服7甲基异炔诺酮(利维爱)2.5mg1/d,丙组口服安慰剂1片1/d,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第3、6个月末检测血脂谱及ECG,并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倍美力治疗后可使胆固醇(TC)降低12.8%,甘油三酯(TG)降低17.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29.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146%。利维爱治疗后TC降低8.7%,TG降低15.6~33.8%、HDLC降低19.7~28.3%(P值均<001),LDLC无显著变化。倍美力及利维爱治疗第3、6个月后对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935%和83.3%和93.1%,对ECG缺血性改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82.1%和78.6%、814%,两种药物对妇女冠心病的心肌缺血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显著改善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的异常血脂及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吡喹酮与甲苯达唑药盐治疗福建棘隙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对109例粪检福建棘隙吸虫卵阳性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吡喹酮(A)5mg/kg;(B)2.5mg/kg顿服与甲苯达唑(C)总剂量800mg,80mg/d,连服10d;(D)总剂量400mg,40mg/d,连服10d(药盐)治疗,于治后1wk和4wk复查,以虫卵阴转率和减少率为评价疗效。结果:4wk后上述4组阴转率依次为100%、92.3%、85.2%和71.4%;虫卵减少率为84.8%—100%,A、B组疗效显著优于D组。结论:吡喹酮(2.5—5mg/kg)疗效高,疗程短,服药简便,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甲苯达唑疗效尚可,在伴有肠道线虫感染时可用500mg治疗。  相似文献   

7.
血脂康和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调脂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并与辛伐他汀比较。方法2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测定血脂。结果(1)服药后4周TC分别降低了207%和225%(P值均<0001);血脂康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用与辛伐他汀相似,LDLC水平分别降低了282%和33%(P值均<001);(2)血脂康明显降低174%的血清TG水平(P<005);(3)服血脂康和辛伐他汀4周后,载脂蛋白(Apo)A1却分别增加了127%和136%(P值均<001);ApoB水平均下降了8%左右(P<005);分别使脂蛋白(a)[Lp(a)]水平降低了313%(P<001)和278%(P<005);(4)除了治疗8周后Lp(a)水平进一步下降外,两种药物治疗8周后的调脂作用与4周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血脂康能显著降低Ⅱa和Ⅱb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TC和LDLC,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相等;血脂康降低TG作用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治疗2年时乙肝病毒的YMDD变异情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观察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病人2年时YMDD变异情况及其与血清HBVDNA,ALT水平等指标的关系。第一阶段(1-12周)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72名HBsAg.HBeAg阳性至少6个月,HBV-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分别口服拉米夫定100mg/d(n=54)或安慰剂(n=18);第二阶段(13-104周)所有患者均服用拉米夫定 100g/d。52周和 104周检查病毒的 YMDD变异.其总变异率分别为 13.7%(8/58)和 39.7%(23/58)。104周时变异组血清 HBVDNA,ALT水平高于无变异组(394.9±727.9比 16.3±50.9,P=0.0048;62.7±57.9比26 4±27.5,P=0.003),HBVDNA阴转率低于未变异组(17.4%比48.6%,P<0.05);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肝患者的YMDD发生率与服药时间长短有关,血清HBVDNA及ALT水平与YMDD相关。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附6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600例临床分析发现并确认:(1)冠心病心梗组的HDL-ch平均浓度为38.40~41.31mg%,非冠心病组的HDL-ch平均浓度为49.52~52.79mg%,前者明显低于后者;(2)HDL-ch值都在39mg%以下;(3)60岁以上的人群中TC水平与冠心病之间可能没有肯定的关系,而TC/HDL-ch比值升高较单纯TC的升高对诊断AS更有意义,该比值>4:1较比值<4:1时,冠心病的比例明显增加:(4)吸烟,肥胖者HDL-ch值较不吸烟,体重正常者明显降低,提示吸烟,肥胖也是通过降低HDL-ch促成AS病变的;(5)通过增加体育活动,减轻体重,停止吸烟,以及使用某些降脂药,均可提高血清HDL-ch水平,这有利于预防和控制A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将27只3月龄SD雌大白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A)、年龄对照组(B)、去卵巢组(C)和去卵巢加己烯雌酚(DES)治疗组(D)。B组和C级生理盐水5ml/kg^-1/d.ig,D组用浓度为4.5mg/L的乙烯雌酚近5ml/kg^-1/d,ig,每周6次,12周后,对各组大鼠胫骨中段不脱钙骨片进行骨计量学分析。去卵巢大鼠由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密质骨变薄,骨髓腔扩大,出现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已烯酚能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1.
己烯雌酚对去卵巢大鼠密质骨影响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7只3月龄SD雌大白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A)、年龄对照组(B)、去卵巢组(C)和去卵巢加己烯雌酚(DES)治疗组(D)。B组和C组用生理盐水5ml·kg-1/d.ig,D组用浓度为4.5mg/L的己烯雌酚按5ml·kg-1/d.ig,每周6次。12周后,对各组大鼠胫骨中段不脱钙骨片进行骨计量学分析。去卵巢大鼠由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密质骨变薄,骨髓腔扩大,出现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己烯雌酚能明显抑制去卵巢后的骨高转换,保持密质骨厚度,维持骨量的正常。  相似文献   

12.
锌对抗氧化功能及脂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探讨锌对抗氧化功能及脂类代谢的影响,选择健康志愿者36例,男女各18例,口服葡萄糖酸锌(0.2/d),连续8周,动态观察RBCSOD、RBCGSH-Px、LPO及TC、TG、HDL-C、LDL-C、apoAI及apoB100变化。结果显示服锌2周后RBCSOD活性下降,随锌摄入量增加,持续降低,LPO同时升高达最高值,随着RBCSOD活性下降,RBCGSH-Px活性升高,LPO下降,但停药4周后仍高于服药前1倍,GSH-Px未能完全代偿机体抗氧化功能。随锌的摄入,TC于第二周升高,之后呈递增性改变,TG、LDL-C及apoB100升高,HDL-C于第2周降低,之后呈递减性改变。apoAI也降低。健康人摄入锌能抑制抗氧化功能,干扰脂类代谢,可引起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甲苯咪唑(22.5mg/kg·d×7),盐酸左旋咪唑(15mg/kg·d×7),以及上述两药复方(甲苯咪唑22.5mg+左旋咪唑15mg/kg·d×7),对BALB/cCR小鼠模型体内周期型马来丝虫的实验疗效。实验治疗前5d,用长爪沙鼠保种的9d龄马来丝虫移植于BALB/cCR小鼠35只,每鼠15条(10♀,5♂)。给药治疗后第40d剖检,以回收的成虫数,并以同批感染不给药的对照组相比较,计算回收率判别疗效。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及复方口服给药组的成虫回收率分别为22.9%、81.3%和50%;各药乳膏皮涂给药组的成虫回收率为2.1%、47.9%、0.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复方甲苯咪唑乳膏皮涂给药组疗效好,5只实验鼠在给药治疗后40d全部转阴,而等剂量口服给药的5只实验鼠无一阴转。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对不同诱导时间LPAK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 比较DC对诱导4 d(L4) 和诱导7 d(L7) 的LPAK 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B) 的杀伤力和杀伤模式的影响.方法 L4 组为B+ L4 ,LD4 组为L4 组+ DC;L7 组为B+ L7 ,LD7 组为L7 组+ DC.L4 和L7 与B的效靶比均为5∶1 和10∶1两种. 采用杀伤细胞检测技术及电镜技术,比较各组的杀伤效应和杀伤模式.结果 各组的细胞毒活性为LD4 > L4( P< 0-01) ,LD7 > L7( P< 0-01) .L4 组和LD4 组的BEL7402 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L7 组和LD7 组的BEL7402 细胞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凋亡改变.结论 DC对不同诱导时间的LPAK 细胞体外杀伤肿瘤细胞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改变LPAK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模式.  相似文献   

15.
淡水鱼油制剂对实验性高血脂动物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白鼠60只按血胆固醇(TC)水平随机排序,分成基础饲料、脂肪乳、脂肪乳+高(2.0ml/kg)、中(1.0ml/kg)、低(0.5ml/kg)剂量淡水鱼油组、脂肪乳+氯贝丁酯(200mg/kg)组.家兔20只分成脂肪乳、脂肪乳+高、低剂量鱼油组和+氯贝丁酯组.测定给予试验物品前及其后10d和4周的血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等项指标.结果显示,淡水鱼油对脂肪乳所致大鼠高血脂的TC有明显降低,并剂量依赖性地降低TG、LDL-C;对实验性高血脂家兔的TC、TG和LDL-C均明显降低,其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1).各鱼油组与氯贝丁酯组比较,其降低TC、LDL-C的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多中心观察和比较普伐他汀与吉非贝齐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IIa或IIb型)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普伐他汀组90例,给药10 ̄40mg,每晚1次,吉非贝齐组37例,给药600mg,每日2次,疗程12周。治疗结束时普伐他汀组和吉非贝齐组服药前后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平均降低21%和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降低29%和13%,甘油三酯(TG)平均降低20%和43%,对高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12例拟行APBSCT的患者予VCR1-2mg/m2,体表面静注及CTX7g/^2体表面积静滴,5-7天后予G-CSF100μg/m^2体表面积静注5-7天,白细胞升至3.0×10^9/L以上时,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单次收集单个核细胞MNC〉2.8×10^8/kg,CD^+34〉.6×10^6/kg,CFU-GM〉3.9×1-0^4/kg,APBSCT后,全部患者于+5天-+10天白  相似文献   

18.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30例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或抵抗的肾病综合征(NS)患者联合使用了(CsA,5mg·kg-1·d-1)和泼尼松(30mg/d)治疗,并测定了CsA治疗前后病人的血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结果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由治疗前的平均7.67±3.00g/24h降至治疗后第1、2、3个月的4.93±3.64g/24h、3.52±2.94g/24h、2.23±1.60g/24h;血浆白蛋白由治疗前27.3±6.4g/L升至30.9±8.8g/L、34.3±7.6g/L、36.0±7.2g/L;治疗前后血肌酐、BUN、尿酸、CD4/CD8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无明显变化,而治疗2个月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血清IL2显著下降。治疗后激素抵抗组NS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分别为22.7%,50.0%和27.3%;在激素依赖组分别为57.1%,429%和0。有5例患者因肝肾功能损害或严重腹泻而停用CsA。结论本研究提示CsA联合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尤其是激素依赖的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多甙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GTW)对实验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急性肝衰竭(AHF)组(n=8)和GTW保护组(n=8).GTW组在实验前5dGTW25mg/(kg·d)经胃管灌胃,其余两组均以等量生理盐水溶液灌胃.从第6天开始,AHF组和GTW组均在空腹12h后ipDGalN16g/kg,注射后40h,以30g/L戊巴比妥钠(40mg/kg)ip麻醉,心脏抽血测定血清ALT,TB和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AHF组ALT(IU/L)和TB(μmol/L)分别为7828±5762和125627±67027;OX8水平为140%±3%.GTW组ALT和TB分别为359±54和47±35;OX8为43%±4%.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同时,前者电镜下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破损,核内染色质凝聚,后者细胞器受损明显减轻.结论雷公藤多甙对实验性急性肝衰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姚光弼  杨敏燕 《肝脏》1999,4(4):194-196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病毒发生YMDD变异对临床的影响及处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66例病人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d)48周,20例病人服用安慰剂作对照共12周,12周结束后继续服用拉米夫定100mg/d共36周。每隔4周检测一次血清HBV DNA、ALT和YMDD变异,到治疗48周为止。结果 治疗48周结束时,共有18例病人出现YMDD变异,变异率为20.9%。其中2例在服药36周时发生变异,其余16例在服药48周时发生。服药48周时,变异者和非变异者的ALT和HBV DNA的检测结果:变异者分别为(36.2±46.1)U/L和(14.3 ± 27.2)pg/ml,非变异者分别为(20.4 ± 12.5)U/L和(2.5 ± 6.1)pg/ml,经Wilcoxson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生变异的18例病人继续服药,其中2例病人出现病情的急性发作,分别于80周和92周停药。经临床对症治疗,ALT均恢复正常。其余16例病人继续服药至104周。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YMDD变异,一旦病人因YMDD变异出现病情急性发作,应停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