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意外的65%。因此预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对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延年益寿具有重要意义。1987年至1991年我们对小量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防治老年人缺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当前老年人致残致痴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3大致死病因,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管病患者总数的60%~ 70%.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脑损伤的病变机制非常复杂,其中能量代谢障碍被认为是缺血所致脑损伤的始动环节,是最早、最直接、最迅速发生的病理损伤,主要表现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本文就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及缺血所致损伤和药物保护进行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作为主要的脑血管疾病其严重威胁着现代人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资料证实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是脑血管病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具备良好神经病学、神经介入学基础,是作好缺血性脑血管病医师的先决条件。我科2002年至今开展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照影、血管成形、支架置人及动脉内选择性溶栓治疗近600例。作者就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医生的培养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按“子午流注”“纳子法”,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昼夜间不同时辰脑血管充盈指标变化,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充盈指标夜间诸多时辰均较白昼有所降低或显著降低,并且是以寅丑时的降低更为显著。本文所显示最低时辰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相一致。以证明脑血管充盈指标降低是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时间治疗学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孙寄  彭小飞 《医学信息》2006,19(6):1097-1097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致残率高,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酗酒等均与其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是其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脱落,随时有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为便于临床及早干预,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我们对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规行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寻找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流变学及血脂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云鹏 《中国微循环》2003,7(3):183-183
本文观察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前血液流变性和血脂的改变,探讨血液流变性、血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 ,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抽搐发作的常见原因。为更加系统的了解以抽搐发作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电图表现 ,现将我院急诊和住院确诊为脑血管病的病人中以抽搐发作为首发症状的 45例患者的脑电图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 45例中 ,男 2 9例 ,女 16例 ,年龄 2 8~ 82岁 ,平均 5 6岁 ,临床诊断符合 1996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 45例病人全部经头颅CT证实 ,其中 7例又经头颅MRI证实。出血性脑血管病 2 0例 ,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 15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例(53脑梗死患者和32例TIA患者)和对照组2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Hcy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制订的标准(NIHSS评分)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对血浆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与TIA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与TIA患者血浆Hcy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血浆Hcy水平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TIA)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Hcy水平可能与脑缺血的发生有关,与缺血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Hcy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电地形图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判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前后脑电地形图改变的对比评价。结果:脑电地形图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结论:脑电地形图可以做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3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和30例正常人的P_(300)及其地形图变化,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P_(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降低,P_(300)地形图病变侧功率值降低,本文揭示P_(300)地形图对脑血管病的定位有帮助,尤其可成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智力检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探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医学信息》2007,20(7):1284-1285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85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 本组中62例(72.9%)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多发为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栓子来源,斑块不稳定性,即斑块脆性是导致脑梗死的根本原因。颈动脉彩超检查及早发现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指导治疗、疗效观察、估计预后及二级预防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将24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电信号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将其脑电指数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索其脑电指数的改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仿真生物电刺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仿真生物电刺激对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偏瘫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选择50例相匹配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仿真生物电刺激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脑 血管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直线上升 ,也是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种脑血管病中 ,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 ,如在我国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总的脑血管病的 49.5 %~ 5 2 .5 % ,而脑血管病的病因主要在血管 ,因此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内皮细胞受损是早期致病的基础和重要因素。1 内皮细胞对脑血流的调节内皮细胞产生血管收缩与舒张二种因子来参与血管张力的调节。目前已知的舒张因子有二个 :前列环素 (PGI2 )和一氧化氮 (NO)。 (1)PGI2 [1] :在内皮细…  相似文献   

16.
报告77例单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T、EEG、SEP结果,CT异常率为76.6%,EEG异常率为80.5%,SEP的异常率为100.0%。探讨了三者对诊断单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脑电图特点,为早期诊治老年人脑血管病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方法:总结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经临床确诊的95例老年人脑血管病的临床及脑电图。结果:脑电图正常24例(25.3%),异常71例(74.7%)。其中,轻度异常18例,占异常的39.4%,中度异常以上7例(9.9%),局灶性异常36例,占异常脑电图的50.7%。结论: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脑电图变化与病因的种类、程度、病程、脑电图检查的时间及检查时有无意识障碍及障碍的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脑电图的动态观察对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95例分正常人组30例,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组3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组35例(脑血栓形成18例,急性心肌梗塞17例),进行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应用上海医科大学研制DXC—300型核孔滤膜变形能力测  相似文献   

1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不仅受细胞自身基因调控,更取决于所处外环境中各种信号的影响。 目的: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转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以及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转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以及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transplant,Gene therapy,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D)”,中文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排除重复性研究及Meta分析,共保留25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改善神经功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细胞基因工程治疗的良好载体,转基因培养后能高效地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细胞源。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临床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尤其是生物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报告77例单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T、EEG、SEP结果,异常率CT为77%,EEG为81%,SEP为100%,并探讨了三者对诊断单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