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乙型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2例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8含量.结果 乙脑惠儿极期血清及脑脊液中IL-18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重型乙脑恚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的IL-18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型乙脑患儿(P<0.01),且恢复期血清中IL-18舍量仍高于对照组(P<0.01).普通型血清恢复期IL-18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血清及脑脊液中IL-18含量增高与脑实质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其含量增高可作为估计乙型脑炎病情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并时乙脑免疫调节方面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普通型与重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常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神经元烯醇化酶浓度,探讨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乙脑住院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乙脑确诊基于临床特征和血清乙脑IgM阳性结果。结果:38例乙脑确诊病例进入分析,普通型20例,重型18例,男女比例2.8∶1,年龄6月龄至12.5岁,平均(5.1±3.0)岁。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脑脊液白细胞总数;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普通型和重型无明显差异。而无论是外周血清还是脑脊液中神经元烯醇化酶,重型乙脑均明显高于普通型。结论:乙脑的临床分型对判断病情仍有指导意义,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烯醇化酶浓度可以作为帮助判断患儿病情轻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以探讨其乙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总共收集到62份乙脑患儿极期(普通型20例、重型26例、极重型16例)、47份恢复期(普通型20例、重型21例、极重型6例)血清标本,50份极期(普通型18例、重型20例、极重型12例)、31份恢复期(普通型15例、重型12例、极重型4例)CSF标本,和20份对照组血清及CSF标本,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及CSF中IL-18水平。结果:3组患儿极期血清和CSF中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极重型最高,依次为重型、普通型,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组患儿(6例)极期血清中IL-18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56例)(P〈0.01),3组患儿极期血清和CSF中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3组恢复期血清中IL-1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恢复期CSF中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普通型与对照组、普通型与重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极重型显著高于重型、普通型(P〈0.001)。结论:动态检测乙脑患儿血清和CSF中IL-18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恢复期CSF中IL-18水平比血清水平更能反映颅内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血清白介素1β(IL-1β)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乙脑患儿为观察组,按Glasgow评分分正常组17例,轻度组20例,重度组13例。检测极期、恢复期脑脊液及血清IL-1β、NSE含量,并与2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对照。IL-1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NSE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乙脑患儿脑脊液、血清中IL-1β及NSE含量在极期、恢复期皆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且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P〈0.01)。脑脊液与血清IL-1β含量及脑脊液与血清NSE含量分别呈正相关(P〈0.01),脑脊液IL-1β与NSE含量及血清IL-1β与NSE含量亦分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脊液及血清IL-1β,NSE含量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及临床病情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内皮素(ET)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60例乙脑患儿和30例手术患儿的ET-1和IL-12水平。结果乙脑患儿极期脑脊液、血浆ET-1、血清IL-12水平显著增高,恢复期下降;脑脊液、血浆ET-1与疾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重型和普通型患儿的IL-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明显高于轻型。结论ET-1和IL-12可作为乙脑脑实质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和治疗新靶点,对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不规则趋化因子(FKN)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乙脑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型组15例,普通型组25例,另选取同期行腹股沟斜疝、会阴粘连、隐睾手术患儿20例为对照组。乙脑患儿于入院24h内及恢复期留取血清、脑脊液标本,对照组于入院24h内留取血清标本,手术腰椎穿刺时留取脑脊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脑脊液中CMP-1、FKN、IL-1β、IL-18、TNF-α水平,比较乙脑患儿极期(入院当天)及恢复期(入院后2~3周)与对照组血清、脑脊液中CMP-1、FKN、IL-1β、TNF-α、IL-18水平,观察乙脑患儿重型及普通型血清、脑脊液中CMP-1、FKN、IL-1β、TNF-α、IL-18的变化。结果:极期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CMP-1、FKN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乙脑患儿血清CMP-1、FK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脊液CMP-1、FK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CMP-1、FKN水平高于普通型组(P<0.05);极期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IL-1β、TNF-α、IL-18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IL-1β、TNF-α、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IL-1β、TNF-α、IL-18水平高于普通型组(P<0.05)。结论: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CMP-1、FKN及IL-1β、TNF-α、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测定其水平有助于对乙脑临床分型及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RIA法检测了58例乙脑患儿脑脊液NSE的含量变化。并对其中26例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 脑脊液中NSE含量在发热期即有显著增高,至极期达到高峰,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并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脑脊液NSE含量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S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梗死灶直径分为大面积组和小面积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急性期)和病后14天(恢复期)进行血清铁蛋白和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同时选择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健康者SF和NSE 水平变化、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SF和NSE水平变化以及不同梗死面积SF和NSE水平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SF和NSE 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SF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SF、NSE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梗死组(P<0.05)。 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SF和NSE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宏伟  闫国立 《中外医疗》2008,27(19):31-32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志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乙脑患儿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而需外科手术的腰麻惠儿为对照组.结果 乙脑惠儿极期轻型、普通型、重型脑脊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分别为(4.78±0.74)ng/L.(6.42±0.84)ng/ng/L、(9.12±0.75)ng/L,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分别为(432.47±124.32)ng/L.(687.43±154.85)ng/L.(952.64±187.54)ng/L,对照组脑脊液可溶性细胞间附分子-1为(2.43±0.31)ng/L,J.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一l为(235.31±55.26)ng/L,乙脑患儿极期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乙脑患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随临床分型加重而增高(JD<0.01).乙脑患儿恢复期血清可溶性细胞同黏附分子-1为(394.76±142.76)ng/L,较极期下降(P<0.01).结论 乙脑患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呈正相关,且与临床分型相关,检测乙脑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定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惠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6例颅脑损伤急性期和50例恢复期血清NSE含量,并分别与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颅脑外伤患者NSE水平均显著升高,以重型为甚。急性期NSE浓度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7697,P<0.01)。结论:血清NSE是判断颅脑损伤伤情及预后重要的神经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IL-8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普通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极期、恢复期的血清及脑脊液IL-8 水平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极期血清及脑脊液中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重型高于普通型(P<0.05),极期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 IL-8参与了乙型脑炎的病理过程,并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颅脑损伤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了20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脑脊液NSE含量,结合昏迷和预后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颅脑外伤患者血清、脑脊液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中型脑外伤血清、脑脊液NSE水平高于轻型组;硬膜外血肿组、硬膜下血肿组、脑挫裂伤组的血清、脑脊液NSE明显低于合并组;死亡和植物生存组、残疾组的血清、脑脊液NSE水平高于恢复良好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脑脊液NSE浓度,随病程变化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颅脑损伤后,血清、脑脊液NSE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颅脑损伤程度,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NSE与颅脑损伤及其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9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NSE水平,结合Glasgow昏迷和预后分级进行分析.结果 重型、中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NSE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和恢复良好组的血清NSE水平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血清NSE水平与脑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较重要的颅脑损伤的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9例HIE患儿在起病第1,3,7天血清NSE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HIE患儿血清中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HIF临床分度的增加,NSE的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血清NSE水平测定可作为早期判断HIE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标志,具有高度特异性。病理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大量死亡,导致大量的NSE经血脑屏障入血,使血NSE含量增高。NSE的研究为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就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的含量,并探讨其对病脑患儿脑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电光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了57例病脑及31例对照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NSE和S-100β含量。结果病脑组血清和CSF中NSE和S-100β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0.01);重症组血清和CSF中NSE和S-100β含量又高于轻症组(均〈0.01)。结论血清和CSF中NSE和S-100β含量增高可作为病脑脑实质损伤的重要指标。其含量的高低于神经元、胶质细胞的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赵川  余光开  张传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7):2114-2115,21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52例乙型脑炎患儿血浆及脑脊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极期各型患儿血浆及脑脊液中CGRP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恢复期血浆中CGRP降至正常,而重型患儿脑脊液中的CGRP含量仍显著高于普通型和对照组。结论CGRP参与了乙脑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的测定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逯艳梅  曹甦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60-16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水平测定,并与22例健康儿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14.64&#177;3.39μg/L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明显升高,较对照组9.67&#177;2.29μg/L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11.40&#177;2.13μg/L与急性期14.64&#177;3.39μg/L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明显升高,其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组织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敏敏  陆元奉  代艳 《广西医学》2007,29(7):1003-1004
目的 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于第一天和第七天,用ELISA法测定9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NSE含量及同时测定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分轻、重两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轻型组、重型组患儿与对照组血清NSE水平分别为(25.9±8.8)、(53.2±13.1)、(10.1±3.6)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 d复查随胆红素下降,NSE亦下降,轻型组、重型组水平分别为(10.73±2.65)、(11.76±2.86)n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轻型组无中枢协调障碍发生,重型组有2例发生(4.76%).结论 测定血清NSE对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惠儿的脑损伤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乙脑患儿血清脊液中IL-2的含量,研究其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探讨IL-2在乙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结果乙脑患儿血清及脊液中IL-2的含量在初期即有降低,极期明显降低,恢复期显著升高.各型乙脑患儿相比较,血清及脑脊液中IL-2的含量在初期及极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2含量的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