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对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意义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ABI,根据ABI分为2组:异常组(ABI<0.9或ABI>1.3)、正常组(0.9≤ABI≤1.3),并将两组分别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肌酐。结果 96例糖尿病患者中异常组13例,正常组83例。异常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血脂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年龄、病程、收缩压、血脂是影响ABI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与发生率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2-2014年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对患者的血小板、尿酸、血压以及血脂等进行监测,并对影响患者踝肱指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B、C 3组的患病率分别是45.9%、52.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C 2组与B组的多项生化指标中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踝肱指数是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主要筛查方法,有效提高了患者早发现早诊断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早期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尿UAER,依据UAER将患者分为A组(UAER<20μg/min,42例),B组(UAER20~200μg/min,30例),同时用超声波多普勒血流计检测踝肱比值(ABI),进行组间比较,对两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ABI与尿UAER、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负相关。结论ABI可作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下肢血管病变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与溶血磷脂酸(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87例,根据是否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单纯T2DM组(38例)和T2DM并发组(49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纯T2DM组与T2DM并发组患者的病程、SBP、LDL-C、HDL-C、TG、FPG、HBA1c、LPA及hs-CRP存在明显差异。对单因素分析中的显著性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A1c、LPA、hs-CRP指标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关联。结论 LPA、hs-CRP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施春花  王友莲 《江西医药》2010,45(12):1212-12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265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 排除合并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史及其他颅内疾病,用经颅多普勒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 颅内狭窄者共84例,狭窄率(31.69%),狭窄组病人年龄、病程、HBA1c、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合并高血压、吸烟率明显高于非狭窄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非狭窄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人的病程、合并高血压、HBA1c及HDL-L水平降低是无症状颅内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HBA1c以及HDL-L水平降低是无症状颅内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CysC及LP-PLA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法将其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2型糖尿病不伴下肢血管病变组(不伴病变组)30例、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组(伴病变组)30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伴病变组的血清CysC、LP-PLA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 (LDL-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不伴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不伴病变组高于对照组(P<0.05);伴病变组的血清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不伴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不伴病变组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LP-PLA2均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CysC及LP-PLA2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表达显著,呈明显相关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我院初次诊断的T2DM患者共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进行饮食干预和运动疗法,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 mg,治疗过程中不用影响血糖的其他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罗格列酮4 mg/d.两组疗程均为16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7.8±3.2) mg/L vs.(3.2±1.3)mg/L],内脂素水平明显升高[(85.6±18.5)μg/Lvs.(127.8±20.1)μg/L](P<0.01).罗格列酮能明显降低T2DM患者FBG、PBG、HbA1C、FINS水平,改善HOMA-IR (P<0.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增高[(3.2±0.9)mg/L vs.(7.7±2.1)mg/L],内脂素水平明显降低[(125.3±18.8)μg/L vs.(79.3±16.4)μg/L (P<0.01)].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与BMI、FPG、HOMA-IR和内脂素呈负相关(P<0.01);内脂素水平与BMI、FPG和HOMA-IR呈正相关(P<0.01).结论 罗格列酮可通过调控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的抵抗性,达到纠正高胰岛素血症、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脂饮食干预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及体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130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即低脂肪饮食+药物治疗组(试验组,65例)和一般饮食+药物治疗组(对照组,65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BW、HbA1c、血压、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的检测结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1年后BW、LDL、TG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DL有一定程度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采取低脂饮食干预辅助治疗,效果良好,并且不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对患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325例T2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144例.单纯DM组181例,均检测血浆CRP值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记录吸烟史、性别,年龄,高血压史,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血浆CRP值是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回归系数13为0.3053,p值为0.025,OR值为5.435,即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血浆CRP阳性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比阴性患者高5.435倍。结论:血浆CRP增高与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NIDDM)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炎性的影响。方法113例NIDDM患者,其中观察组53例口服辛伐他汀合并阿司匹林。对照组60例仅口服阿司匹林。分别对两组在服用辛伐他汀8周前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FPG)、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结果观察组服用辛伐他汀8周后TC,TG,LDL和CRP较服药前均明显降低(P〈0.05)。Fg和D-dimer服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血脂胆固醇水平及血管内皮炎性反应,对防治并发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MOBIL-O-Grap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组)和3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24小时血压,比较其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SBP、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无差异(P>0.05),nSBP、nDBP、夜间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存在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血压升高,夜间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罗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77-1479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进行分组分析.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年龄、病程、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糖尿病有下肢血管病变组的年龄较无病变组明显升高(P<0.01)、病程明显延长(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脂异常及收缩压(SBP)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的FBG、PBG、舒张压(DBP)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可能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脂联素(APN)及血脂等变化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62例内分泌科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30例在本院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依据T2DM患者踝肱动脉指数(ABI)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下肢动脉病变组(PAD组)和非PAD组。测定各组血清hs-CRP、IL-6、APN、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hs-CRP、IL-6、FPG、HbA1c、血脂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AP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AD组hs-CRP、IL-6水平高于非PAD组(P〈0.05或P〈0.01),APN低于非PAD组(P〈0.01)。结论 hs-CRP、IL-6、APN、血脂水平对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血压、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评价罗格列酮的降糖作用及对血压、血脂、血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5 9例 2型糖尿病病人 ,均为男性 ,分治疗组 30例 ,年龄 (6 8±s 10 )a ,对照组 2 9例 ,年龄 (6 6± 10 )a。在原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服罗格列酮 ,对照组加服二甲双胍 ,疗程均为16wk。观察 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压、血脂及血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2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 (P <0 .0 1)。胰岛素敏感性均有改善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0 .1± 0 .3)mmol·L- 1,P <0 .0 5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 (P <0 .0 1,P <0 .0 5 ) ,对照组无此变化。结论 :罗格列酮有很好的降糖作用 ,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压、调节血脂 ,可能对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BUA)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外周动脉疾病组(PAD)组和非外周动脉疾病组(NPAD),同期选择重庆南川宏仁医院健康体检35例作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常规生化学方法测定BUA水平,并分析BUA与ABI、WHR、血糖血压、HOMA-IR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PAD组、NPAD组BUA水平均高于NC组(P<0.01);PAD组BUA水平显著高于NPAD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ABI与WHR、BUA、FBG和HOMA-IR呈负相关(r=0.220、0.369、0.281、0.347,P<0.01或<0.05).HOMA.IR和BUA为影响T2DM患者ABI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BUA与T2DM患者ABI有密切相关,可能在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胱抑素C(CysC)与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住院的新发T2DM患者68例,其中踝肱指数(ABI)0.7 ~ 0.9者(A组)26例、ABI 0.5 ~ 0.7者(B组)24例、ABI小于0.5者(C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Cys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CysC与各组ABI的相关性.结果 与A组比较,B组HbA1c、FPG、2hPG、CysC显著升高(P<0.05);与A组比较,C组TG、TC、LDL-C、HOMA-IR显著升高(P<0.05),HDL-C显著下降(P<0.05);与A、B组比较,C组SBP、HbA1c、FPG、2hPG、CysC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ysC与A、B、C三组ABI指数r值分别为0.794、0.887、0.902,P值分别为0.013、0.002、0.002.结论 新发T2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硬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是新发T2DM患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CysC与ABI水平呈线性相关,促进了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捷 《河北医药》2010,32(8):908-909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患者体内Th1/Th2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了15例1型糖尿病合并有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Th2型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变化,20例无糖尿病早期合并症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并发血管病组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结论当1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时,患者体内Th1/Th2细胞亚群发生了Th2-Th1的漂移改变。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使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6例老年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组)及46例1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试验组患者失去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尤以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不仅要降低过高的血压,尚应24小时平稳降压和恢复其昼夜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口服罗格列酮(4~8mg,qd)和二甲双胍(250~500mg,tid)治疗,在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餐后2h血浆胰岛素(PINS)水平,共观察12周,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SBP和DBP降低幅度均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两组病例FBG、PBG、FINS和PINS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ISI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的指标IR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ISI升高和IR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罗格列酮的作用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20.
薛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00-290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50例非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以累及胭动脉以下远端的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