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性癌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骼是恶性肿瘤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以肺癌、前列腺癌为常见。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虽然经过多种检查仍然无法发现原发病灶,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院2000年1月~2003年5月收治的24例原发灶不明骨转移性癌患者进行动态随访,并就有效的鉴别诊断检查进行了探讨,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ng HW  Zeng ZY  Guo ZM 《癌症》2003,22(7):775-777
虽然理论上所有的颈部转移癌都有原发灶的存在,但临床上并非所有的颈部转移癌都可以找到原发灶,原发灶的检出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诊断仪器的开发、诊断技术的提高和诊断方法的改进,越来越多的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unknown primary cervical metastatic carcinoma,UPCMC)被检测出原发灶。本文重点对UPCMC的定义、传统和新近发展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1980年~1990年共收治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49例,最终发现原发灶21例(42.9%),以鼻咽、肺最常见。对单纯放疗、放疗加化疗、手术加放疗和/或化疗综合治疗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1%和18.4%。手术加放疗和/或化疗综合治疗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随着颈部转移癌部位的下移,其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5.
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肝癌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价值,作者报道24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外放射、全身化疗、中药等治疗后,中位生存期10个月,平均生存12个月。作者认为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肝癌,姑息性治疗有一定效果,并就其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洪亮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8,35(10):759-762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是目前临床诊疗的一大难题,患者大多预后较差.综合患者的病史与体检、病理学、影像学以及内镜检查结果等相关信息,对部分患者可发现原发灶,但其检出率仍较低.随着分子医学的进步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的临床应用,CUP患者原发灶的检出率较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莹  王洪儒 《中国肿瘤》2013,22(9):724-727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cervical metastatic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CCUP)的检出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全文对CUPP的产生原因、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案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原发病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比较常见,国外有报道约占颈部转移癌的4%~9%[1]。各地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诊断标准没有统一,一般符合以下标准:(1)以往无恶性肿瘤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324000衢州市钟楼底1号病史,包括性质不...  相似文献   

9.
不明原发灶转移癌的治疗探讨(附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探讨不明原发灶转移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3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 ,经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过程。结果 部分病人获得较长的生存期。结论 对不明原发灶转移癌的治疗、应积极处理转移癌 ,并查找原发灶有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骨髓转移癌的病例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对纳入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各自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以及生存情况。结果:25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6个月。初诊时是否伴有血液学症状、病理类型、治疗方式以及接受治疗时间对患者生存有显著差异。治疗方式、家庭支持强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灶不明骨髓转移癌是临床少见的疾病,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加强社会家庭的支持强度可能会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分析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癌患者疗效及治疗失败模式,比较选择性咽腔黏膜预防照射与单侧颈部处理两种治疗模式在疗效上的不同。方法 收集2007-2013年收治的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癌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咽腔黏膜预防照射组31例,单侧颈部处理组61例。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92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7岁;79.3%患者有Ⅱ区淋巴结转移。经过中位36.5个月随访,3年的总生存率、黏膜控制率、颈部控制率分别为89%、87%、82%。15例患者出现原发灶,其中鼻咽部4例、口咽部3例、口腔3例、喉和下咽3例、上颌窦1例、食管1例。接受咽腔黏膜预防照射患者具有较高黏膜控制率(100%∶75%,P=0.040)及颈部控制率(88%∶62%,P=0.037),但两组总生存率相近(84%∶89%,P=0.910)。结论 对于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癌患者,选择性咽腔黏膜的预防性照射可能会减少原发灶出现率及增加颈部控制率,但还需大样本证实。  相似文献   

12.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迄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临床医生应确定其是否属于一些能得到有效治疗的亚组,这些亚组的患者约占所有CUP的40%。对剩下的60%采用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本文综述了这些亚组及经验性化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探讨早期发现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之原发灶的方法。方法 对147例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随访观察。结果 63例发现原发灶,其中2年内发现原发灶58例。原发于头颈部者以鼻咽、下咽、甲状腺多见;原发于锁骨以下者以肺、食管、纵膈多见。结论 认为严格随访,注意每一轻微症状,全面查体,利用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发现原发灶。  相似文献   

14.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原发灶不明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治疗方法和技术。方法:共收集122例初治治疗的病例,单纯放射治疗(R)62例,单纯手术治疗(S)23例,单纯化疗(C)5例,手术加放射治疗(S+R)20例,放射治疗加手术(R+S)12例。手术治疗局部淋巴结切除术 18例,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4例,双侧颈巴结清扫术3例。放射治疗94例中,全咽部和全颈部照射65例,全颈部照射9例,部分颈部照射20例。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9%和36.5%,颈部转移癌未控和复发占45.9%,远地转移率为26.2%,原发灶发现占8.2%。影响颈部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N分期、综合治疗、全颈照射和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影响远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N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和原发灶出现。影响原发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颈淋巴结转移部位。结论:早期鳞癌或低分化部、未分化癌局部手术切除或活检术后直接进行放射治疗,晚期颈转移以放射治疗和手术综合治疗为主,可同时加化疗,而腺癌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上中颈部低分化和未分化癌应采用全咽部和全颈部照射,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以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照射野至少应该包括全颈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转移性肿瘤原发灶的定位对指导组织学诊断及选择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50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全身显像,以评价其在探测原发灶中的价值。 方法 50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者,男36例,女14例,其中颈部转移瘤18例,骨骼转移瘤15例,脑转移瘤12例,其他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FDG PET全身显像,结果判断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摄取值,SUV)。 结果 50例患者中,有32例PET可检出原发灶(64%),且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其中肺癌17例,鼻咽癌9例,乳腺癌2例,卵巢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各1例。2例(4%)FDG PET呈假阳性,分别为子宮和结肠病变各1例。18例FDG PET显像原发灶不明者,经临床随访2~26个月,有2例发现原发灶,1例证实为前列腺癌,1例为粘液性胃癌。17例患者PET检出了其他部位的转移灶。 结论 PET一次检查可了解肿瘤原发灶及全身转移情况,包括骨骼及软组织的转移,对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者进行全身PET检查有助于原发灶的寻找,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不同方案的联合化疗对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病人的肿瘤反应率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共检索出符合人选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3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203例患的生存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以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组和其他组相比,并不能显提高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病人的反应率和生存时间。结论现有的临床随机试验不足以证明联合化疗能显提高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的肿瘤反应率和生存时间,需要进一步进行有关药物及化疗方案的随机临床试验,以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明原发灶肿瘤(CUP)患者在临床上增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一些新近发现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新的影像学及有创检查缩小了鉴别诊断的范围。目前最有前途的可提高CUP诊断率的方法是用DNA微阵列技术检测肿瘤的基因表达谱。现综述近年来有关CUP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68例原发灶不明癌(腺癌46例,鳞癌22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肿瘤标志物、血常规、肝功能等与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68例原发灶不明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3 d,1年生存率为16.6%.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PS评分、是否肝转移、转移灶数目、癌胚抗原、乳酸脱氢酶、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与原发灶不明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1).Cox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PS评分≥2分、有肝转移、癌胚抗原高于正常值、乳酸脱氢酶高于正常值、血清白蛋白<35 g/L和淋巴细胞计数≤0.7×109/L是原发灶不明癌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按具备不良预后因素的数目,将患者分为3个亚组,即0~1个不良预后因素组、2~3个不良预后因素组及4~6个不良预后因素组,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0、138和77 d.0~1个不良预后因素组的生存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3个不良预后因素组与4~6个不良预后因素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PS评分≥2分、有肝转移、癌胚抗原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和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是原发灶不明癌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同时具备两个以上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18 F-脱氧葡萄糖PET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PET)全身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中的作用。方法:对29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者行EDG PET全身显像,并与临床随诊、组织活检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9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者,FDG PET发现可疑原发灶15例,其中13例为病理结果所证实,2例病理结果为阴性,FDG PET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44.8%(13/29)。FDG PET全身显像另外检检出淋巴结转移和远地转移灶26个,CT和MRI只检出13个。14例FDG PET未确定原发灶者,经随访3-13个月,死亡率42.9%(6/14)。13例FDG PET确定原发灶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经随访2-13个月,死亡率为15.4%(2/13)。结论:FDG PET全身显像对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原发灶的确定、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改善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瘤(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临床工作中,不时会遇到原始灶不明的转移瘤(简称MTUO,Metastatic Tumor of Unknown Origin)的患者,即只见转移瘤一时找不到原发瘤灶,历来人们心目中一般都把这种患者视为好景不长,治疗无望的晚期病例。其实不然。近10余年来,对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